第一图书网

宋辽金卷-中国文学编年史(上.中.下册)

张玉璞 湖南人民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湖南人民  

作者:

张玉璞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纪传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两种主要体裁,而编年体的写作远较纪传体薄弱。《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七史部编年类小序已明确指出这一事实:“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苟悦又改纪传为编年。刘知畿深通史法,而《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也。其不列为正史者,以班、马旧裁,历朝继作。编年一体,则或有或无,不能使时代相续。故姑置焉,无他义也。”①与古代历史著作的这种体裁格局相似,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写作中,也是纪传体一枝独秀,不仅在数量上已多到难以屈指,各大专院校所用的教材也通常是纪传体,这类著作的核心部分是作家传记(包括作家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成就)。编年类的著作,则虽有陆侃如、傅璇琮、曹道衡、刘跃进等学者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总体而言,仍有大量空白,尤其是宋、元、明、清、现、当代部分,历时一千余年,文献浩繁,而相关成果甚少。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套十八卷的《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出版,即旨在一定程度地改变这种状况。  文学史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纪传体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以若干个焦点(作家)为坐标,对文学史流程的把握注重大体判断。

书籍目录

总序凡例绪论第一章 建隆元年至至道三年 共38年引言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 庚申)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辛酉)公元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 壬戌)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癸亥) 公元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 甲子) 公元965年(宋太祖乾德三年 乙丑) 公元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 丙寅) 公元967年(宋太祖乾德五年 丁卯) 公元968年(宋太祖乾德六年 宋太祖开宝元年 戊辰) 公元969年(宋太祖开宝二年 己巳) 公元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 公元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辛未) 公元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壬申) 公元973年(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 公元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 甲戌) 公元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 乙亥) 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丙子) 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丁丑) 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戊寅) 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己卯) 公元980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庚辰) 公元98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辛巳) 公元982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壬午) 公元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癸未) 公元984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 宋太宗雍熙元年 甲申) 公元985年(宋太宗雍熙二年 乙酉) 公元986年(宋太宗雍熙三年 丙戌) 公元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 丁亥) 公元988年(宋太宗雍熙五年 宋太宗端拱元年 戊子) 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 己丑) 公元990年(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 公元991年(宋太宗淳化二年 辛卯) 公元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 壬辰) 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癸巳) 公元994年(宋太宗淳化五年 甲午) 公元995年(宋太宗至道元年 乙未) 公元996年(宋太宗至道二年 丙申) 公元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 丁酉) 第二章 咸平元年至乾兴元年 共35年  引言公元998年(宋真宗成平元年 戊戌) 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 己亥) 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庚子)公元1001年(宋真宗成平四年 辛丑) ……第三章 天圣元年至庆历八年 共26年第四章 皇祐元年至平四年 共19年《中国文学编年史:宋辽金卷 卷中》《中国文学编年史:宋辽金卷 卷下》

章节摘录

  王嗣宗卒,78岁。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开宝八年,登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征河东,嗣宗陈边事,召赴行在,授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改右赞善大夫、徙河州。寻以秘书丞通判澶州,并河东西,人为三司开拆推官,以左正言充河北转运副使。改左司谏,人为度支判官,改驾部员外郎。顷之,出知兴元府,徙京西转运使。又移河北,迁虞部郎中。至道初,移河东转运使,徙知耀州,又知同州,加比部郎中、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咸平三年,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逾年,以右谏议大夫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间,加兼工部侍郎、权判吏部铨。知永兴军府。真宗作诗赐之。召还,授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寇准为使,嗣宗与之不叶,累表解职,授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改感德军节度,徙知陕州。郊祀,改静难军节度。特命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废朝,赠侍中。嗣宗好为文,而札尤甚。所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本传)  戚纶卒,68岁。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纶少与兄维以文行知名,笃于古学,喜谈名教。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沂水主簿.o徙知太和县。同文卒于随州,纶徒步奔讣千里余。俄诏起复莅职,就加大理评事。江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申规诲,老幼多传诵之。迁光禄丞,坐鞫狱陈州失实,免官。著《理道评》十二篇,钱若水、王禹僻深所赏重。久之,复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复为光禄寺丞。真宗即位,转著作佐郎、通判泰州。将行,秘书监杨徽之荐其文学纯谨,宜在馆阁,命为秘阁校理。诏馆阁官以旧文献,上嘉纶所著,特改太常丞,俄判鼓司、登闻院。景德元年,判三司开拆,赐绯鱼,改盐铁判官。十月,拜右正言、龙图阁待制,赐金紫。二年,与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预修《册府元龟》。进秩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元年,掌吏部选事。三年,擢枢密直学士,上作诗宠之。居无何,出知杭州,就加左司郎中。徙知扬州,徙徐州。八年,与刘综并罢学士,授左谏议大夫。代还,复知青州。徙郓州。坐左迁岳州团练副使,易和州。天禧四年,改保静军副使。是冬,以疾求归故里,改太常少卿,分司南京。五年,卒,年六十八。有集二十卷。别为《论思集》十卷,分上下篇。(《宋史》本传)  著有:《戚纶集》二十卷(《宋史》本传)、《论思集》十卷(《宋史》本传)。  冯京(1021-1094)生。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枢密副使。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顷之,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日文简。(《宋史》本传)  吴充(1021-1080)生。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与兄育、京、方皆高第。调谷熟主簿,人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除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改知太常礼院。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历知陕州,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英宗立,寻权盐铁副使。熙宁元年,知制诰。河北水灾、地震,为安抚使。使还,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知审刑院,权三司使,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八年,进检校太傅、枢密使。充虽与安石连姻,而心不善其所为,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素病瘤,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三月,舆归第,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逾月,卒,年六十。赠司空兼侍中,谥日正宪。(《宋史》本传)  吴瑛(1021-1104)生。吴瑛,字德仁,蕲州蕲春人。以父龙图阁学士遵路任补太庙斋郎,监西京竹木务,签书淮南判官,通判池州、黄州,知郴州,至虞部员外郎。治平三年,官满如京师,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蕲有田,仅足自给。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一付子弟。宾客至必饮,饮必醉,或困卧花间,客去亦不问。有臧否人物者,不酬一语,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之,瑛酒酣而歌,以乐器扣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哲宗朝有荐之者,召为吏部郎中,就知蕲州,皆不起。崇宁三年感疾,即闭阁谢医药,至垂绝不乱。卒,年八十四。(《宋史》本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辽金卷-中国文学编年史(上.中.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