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六十年国事纪要

徐焰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徐焰  

页数:

348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是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过的一段话。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指导中国走向自由繁荣、文明富强的理论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建设自由繁荣、文明富强的中国创造了前提。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基础上开始这个伟业,不是轻而易举的。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在“边打、边稳、边建”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全面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这个“四面八方”政策,迅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辉煌成就。由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高涨,到1956年,在整个社会没有受到严重震荡的情况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95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进而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科学、教育和卫生事业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依靠自力更生,成功地制造出“两弹一星”;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国际上,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与遏制,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内容概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人民正在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的时刻,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全方位回顾和总结共和国所经历的一些大事要事,对于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探索和把握建设自由繁荣、文明先进中国的规律,是十分必要和极为有益的。为此,我们约集了一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有研究的学者,编写了这部五卷达200余万字的《六十年国事纪要》奉献给社会,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的献礼。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走向现代合成军  开始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  由单一步兵发展为合成军  实行精简整编  建立正规军事院校    第二章 解放沿海岛屿和台湾战役的准备  解放沿海岛屿的初战胜利  金门登陆战失利  顺利解放海南岛、舟山和万山群岛  台湾战役的筹划和准备    第三章 向雪域高原的大进军  决定及早进军西藏  建立前进基地,进行昌都战役  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  艰苦跋涉进军西藏腹地    第四章 剿灭200多万土匪  解放之初猖獗的匪患  完成复杂的华东剿匪任务  在中南铲除百年老匪  歼敌最多的西南剿匪  在广阔的西北扫平土匪    第五章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下决心出兵朝鲜  进行战略反攻的五次战役  实施战略防御的两年阵地战  新技术兵种在朝鲜战场“边打边建”  按现代战争要求建设后勤  打谈结合,实现停战    第六章 不直接出兵的对外军事斗争——援越抗法  支持越盟进行抗法战争  派出顾问团入越协助作战  帮助越南人民军实行作战重点转移  决定以打谈结合尽快结束战争  取得奠边府大捷,签订日内瓦协定    第七章 建军道路上凯歌前进的时期  提出国防现代化的任务  重建党的中央军委并加强总部机关  正确认识战争的可能性,大幅度裁减军队  确定积极防御,坚持有备无患  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  加强院校建设  反对“教条主义”和“以我为主”方针    第八章 在东南沿海由防御转入进攻  对付国民党军的“以大吃小”战术  东山岛保卫战大捷  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解放-江山岛  迫敌撤退后进驻大陈岛    第九章 1958年炮击金门  决定炮击封锁金门  空军入闽夺取制空权  “八二三”炮战  提出领海线,打击美蒋混合舰队  由“打而不登”到“单打双停”    第十章 平息藏族反动农奴主的武装叛乱  和平解放西藏后即面临复杂斗争  三千忠魂打通了进藏公路  宣布“六年不改”,耐心等待  在川滇甘青四省藏区进行局部平叛作战  西藏局部平叛作战开始  平息拉萨叛乱  进军山南摧毁叛乱中心  实行“边平边改”,彻底平定叛乱    第十一章 入缅勘界警卫作战  慎重处理国民党残军逃缅问题  中缅划界后议定实行勘界作战  两阶段作战摧毁残军巢穴  人缅作战的成绩和教训    第十二章 曲折动乱中的人民解放军  加强战备和大幅度增加军队员额  军队训练工作的成绩和挫折  “两弹一星”的奇迹  介入“文化大革命”  全面整顿军队    第十三章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界争端的出现  以“武装共处”对抗“前进政策”  实施第一阶段反击  实施第二阶段反击  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努力    第十四章 打击美蒋的海空袭扰侦察  打击入侵的美国飞机  打击国民党军的空中侦察  打击海上窜扰和消灭小股武装特务  “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    第十五章 进行援越、援老抗美斗争  大力支援越南劳动党解放南方  我国援越部队分批出境  在猛烈轰炸下进行施工抢运  参加世界战争史上空前激烈的防空作战  对印支三国抗美战争增加援助    第十六章 中苏边界武装冲突  中苏边界争端的由来和公开化  边界流血事件的出现和扩大  珍宝岛反击战斗  北京机场会晤和紧急疏散    第十七章 西沙海战和收复三岛的胜利  西贡政权派兵入侵我国西沙永乐群岛  对抗南越军队的挑衅  海战中投手榴弹的奇观  登陆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    第十八章 改革开放后转变军队指导思想  正确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大转变  以现代化为中心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精简整编,走精兵之路  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武器装备    第十九章 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促进和平统一  立足两岸关系的实际,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方针  发射导弹并进行大规模演习,有效震慑“台独”势力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两岸最终走向统一    第二十章 跨向新世纪的中国国防  进入新时期后的国防与军队建设  以“精兵、合成、高效”为目标调整编制体制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根据信息化战争需求培育新型人才  依法从严治军,正规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结束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    附录  一、新中国国防体制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沿革概况  三、各大军区级单位发展变化沿革  四、海军的建立发展沿革  五、空军的建立发展沿革  六、第二炮兵的建立发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走向现代合成军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随后又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阅兵式。从摄影师留下的宝贵历史镜头中可以看到,当几十万军民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阵阵传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许多历经战火磨炼的领导人都激动不已。郭沫若的一首诗正反映出大多数人此刻的心情——  多少人民血,换得此尊荣。  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  据在场的同志回忆,毛泽东在此时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但是作为新生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当他久久地挥手向广大军民致敬时,又比广场上和身边欢呼的人们想得更多、更远,既愉快又不愉快。用他后来的话说,1949年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国内战争和人民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并有许多战友和亲人牺牲的毛泽东心情极其愉快。他同时又感到不愉快,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还是如此的贫穷落后。就在开国大典上,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劲旅——标有“功臣号”标记的陈旧的“老头坦克”、涂有迷彩的日制重炮、美制十轮卡车、挂着英国斯通式冲锋枪的战士以及刚刚缴获的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所有装备几乎都是缴获自敌人的“万国牌”武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泱泱大国,竟不能生产保卫自己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武器,这些无疑在毛泽东的心底投下了一层忧郁的阴影。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经历了长达22年之久的武装斗争,从武装暴动起家,通过长期在农村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一步步发展壮大,终于建立起了一支能埋葬蒋家王朝的强大军队。在天安门前的礼炮奏响之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460万人。但是这支部队的绝大多数还是单一的步兵,赢得胜利主要靠的还是小米加步枪。  面对这种情景,新中国诞生后不久毛泽东就发出号召: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人民解放军由一支装备极其落后的单一的陆军走向合乎现代战争要求的合成军,正是当时努力做的第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一面进行战争扫尾工作,一面开始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使全军的面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主要是单一的步兵走上合成军之路。  开始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武装斗争打江山,这是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主要斗争任务。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政权已经到手,革命战争就此基本结束。此后尽管人民解放军没有改名为国防军,但是其主要职责也由解放人民和解放全中国,改变为保卫人民和维护国家安全。新中国军事工作的中心,正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受侵犯,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也围绕着这一点进行。  中国共产党人建立军队后,因环境所限,长期在落后的农村进行游击战,然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始终着眼于中国革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身居陕北窑洞的毛泽东虽然要求人们老老实实地承认红军的游击性,但同时又瞩目于未来,他说:“游击性在将来一定是可羞的和必须抛弃的东西”。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又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的奋斗目标。1948年秋天,面对着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毛泽东又要求全军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的番号和编制,并强调“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正规化”。这种对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向往,也正是对祖国富强的向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政权,人民解放军获得了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条件和时机。由于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有了稳定可靠的物资供应来源,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的建立,发展先进武器、改善部队装备也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国家的领土主权需要捍卫,也要求有一支按照现代标准建立起来的较高水平的正规化军队。然而现代的国防事业,需要发达的现代工业支撑。新中国起步的经济基础太差,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是难而又难。  新中国成立时,从旧中国统治者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破烂摊子,本来就十分落后的经济又遭受连年战争的严重破坏。同新中国成立前最好年份相比,1949年的钢铁产量由92.3 万吨降至15.8 万吨;煤炭由6188万吨降至3243万吨。这点钢供国内做钉子都不够,“洋钉”、“洋镐”、“洋铁桶”、“洋火”、“洋蜡”等日用品都要靠来自于外“洋”,国内工业更谈不上生产汽车、火车、飞机、机床等。  当时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只占17%,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80%以上,90%的人口生活在生产方式与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农村。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指出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尽管绝大多数人从事农村生产,却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均粮食产量与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西汉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即年产粮2000斤)不相上下。加上由于战争的破坏,1949年的粮食由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1936年的产量2774亿斤降至2162亿斤,国内半数以上的人口粮不足,要以瓜菜代粮,处于半饥饿状态之中。  从1949年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来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国际上排名第26位,还远不及葡萄牙等西方小国,也不如东方的原殖民地国家印度。这一年的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合计只有466.1 亿元,按当时的比价约折合100亿美元,人均不足20美元。相比之下,这一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为2400亿美元,人均达1600美元。当时苏联的国民总收人为美国的1/3,人均则为美国的1/4。  国家的落后,又突出表现为人的科学和教育水平的落后。1949年全国解放时的全国人口中有80%的人是文盲,而有初中以上学历者只有1%。在人民解放军中,文盲也占全军总人数的70%左右。同一年,全国的吸毒者却有2000多万,占人口的4%,其中云贵川三省因鸦片泛滥成灾,人口中吸毒者多达1/4……一个由千疮百孔的小农经济支撑着的、科学文化极其落后而又有近6亿人口的国家,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的旧中国的遗产,也是开始进行建设的起步基础。确如陈毅于1945年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的军事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即使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时,中国比之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落后100年至150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军事工业也有一点基础,却非常薄弱。旧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建立新式军工企业,却因国家经济基础落后而发展极为缓慢,且带有浓厚的买办性,只能充当西方国家军火工业的附庸。从清末新军、北洋军阀到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都主要是靠从国外进口武器装备自己。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则主要靠战场缴获,解放区内建立的兵工厂设备更为简陋。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兵工厂连迫击炮都难以制造,一年的弹药生产能力只能达到1万吨,其中主要还是步机枪子弹、手榴弹等。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德、日等国的军火年产量都以百万吨计,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工技术水平上的差距就更大。  解放了的人民共和国急需进行彻底改变国家面貌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但是当时进行和平建设又需要安全稳定的环境条件。  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外部反动势力的严重威胁,同时又有台湾、西藏的反动势力及内地残存的匪特的武力对抗和破坏。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不愿看到中国脱离其殖民体系而独立,更不愿看到它走向繁荣富强。他们对新中国一方面采取不承认主义,另一方面大搞封锁禁运,并怂恿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大陆进行袭扰,同时支持西藏等地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中国的统一。这种严重的斗争形势,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的中心必须迅速转到国防建设上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于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即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的号召。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阐明了新中国的国防政策,提出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这种以反对侵略、维护和平为核心的国防政策,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性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基本国策之一。  从这一基本国策出发,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就适时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的总目标,规定了国防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正规化建设,实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六十年国事纪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