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概要
2010-4
湖南人民出版社
杨树达
97
本书是杨树达在文字学方面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概括了作者几十年间研究文字学、古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成果,博采前人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而集大成之,清理象形与指事的界限,进一步细分汉字结构的类型,揭示了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文字学研究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著作。
杨树达,字遇夫,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中国语言文学学家。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古汉语语法及文字训诂。著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论语疏证》、《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小学述林》、《汉文文言修辞学》,并收入《杨树达文集》中。
第一章 文字史及文字学 第一节 结绳 第二节 古文 一、何谓古文 二、古文之作者 第三节 史籀 一、籀文即古文 二、史籀非人名 第四节 小篆 一、小篆与作者 二、李斯统一文字 第五节 隶书 第六节 草书 第七节 许慎说文解字 第八节 金文 第九节 龟甲文 第十节 文字表第二章 六书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定义 第三节 体用 第四节 差别 第五节 次第 第六节 名义第三章 象形 第一节 独体象形 一、以形表物 二、假形表事 (一)动作 (二)状态 第二节 复体象形 一、以形表物 二、假形表事 (一)动作 (二)状态 第三节 合体象形 一、二形相连 二、二形并峙 三、全形与偏形 四、主形与从形 五、能形与所形 六、物形与处形 七、本形与杂形 (一)杂形表所 1.示所从 2.示所在 (二)杂形表属 (三)杂形表体 (四)杂形表器 第四节 省体象形 第五节 变体象形 第六节 状事象形 第七节 加旁象形 一、加义旁 二、加声旁 三、兼加声义旁 第八节 象形这为形声第四章 指事 第一节 独体指事 第二节 复体指事 第三节 对称指事 第四节 合体指事 一、事表地 二、事表物 (一)确定之物 1.有形者 2.无形者 (二)虚拟之物 三、事表事 (一)能事 (二)所事 四、兼表物事 第五节 变体指事 第六节 加形旁指事 第七节 指事变为形声第五章 会意 第一节 名字为主之会意 一、集名会意 (一)二名对待 (二)二名相承 (三)能名与所名 (四)领名与属名 (五)全名与偏名 (六)本名与喻名 (七)静名与本名 (八)物名与处名 1.在上 2.在中 3.在间 4.在下 5.上出 6.出其下 (九)具名与物名 二、名动会意 三、名静会意 四、静名会意 五、动名会意 第二节 以动字为主之会意 一、集动会意 二、动宾会意 (一)外动字与直接宾语 (二)内动字与间接宾语 三、状动会意 (一)静状字与动字 (二)名状字与动字 第三节 以静字为主之会意 一、状静会意 第四节 复文会意 一、二文 (一)并立 (二)重叠 (三)相背 二、三文 三、四文 第五节 变体会意 第六节 会意阙疑 第七节 加旁会意 一、加形旁 二、加声旁 第八节 会意字变为形声第六章 形声 第一节 多形多声 一、多形 二、多声 第二节 省形省声 一、省形 二、省声 第三节 形声分类 一、同音(声与韵皆同为同音) 二、阴声与人声 (一)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入声 (二)声类为人声孳乳字读阴声 三、叠韵 (一)声相近者 (二)声相远者 四、双声 五、对转 (一)阴声与阳声 1.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阳声 2.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阴声 (二)入声与阳声 1.声类为入声孳乳字读阳声 2.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入声 六、声近 七、韵近 八、声韵皆远 九、假声类之同义字为声 第四节 形声加旁字 一、加形旁 二、加声旁 第五节 声中有义 第六节 声类假借第七章 转注 第一节 叠韵 第二节 双声 第三节 对转第八章 假借 第一节 至今承用者 第二节 今不承用者 一、后造正字 二、别假他字
《易·系辞》下篇日:“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按:《易》言上古结绳,不确言其始于何世。许慎《说文解字·序》云:“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以结绳属之神农,未详所本。结绳者,孔疏引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其详今不可得矣。 第二节 古文 一、何谓古文 《说文解字·序》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按仓颉所造,是为古文。《说文·序》又云:“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又云:“及亡新居摄,时有六书:一日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日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按壁中书今已无存,然如殷墟龟甲文刻辞、周代彝器款识、《说文》及《三字石经》所记古文,皆古文之可见于今日者也。 二、古文之作者 《吕氏春秋·君守篇》云:“苍颉作书。”[注:苍仓同]《淮南子·本经训》云:“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皆以作书之事专属于苍颉。即实言之,作书者不止苍颉一人。《荀子·正论篇》云:“作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晋卫恒《四体书势》云:“昔在黄帝,创制造物。 ……
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此为学界之公论,非弟阿私之言,幸为神州文化自爱,不胜仰企之至。 ——陈寅恪 此书前后经营十余年,煞费心思。自信中国文字学之科学基础或当由此篇奠定。 ——杨树达
习书者必读,对文字学的学习相当有好处!
一直很支持杨树达先生的书~~的确是好书
老讲义强过百家讲坛。
名校讲义系列的套数都不错,没有其他书那样的古板和套话,真的就像是坐在名校的教室里记下的东西,有深度,值得细细的看
感觉很牛啊~~个人觉得入门不是很适合阿....字只有古代的书写,没有现在的字形,表示要想些时间是什么字.....
还是很喜欢这样的书的,虽然跟想像的不一样。
还没来得急看,但这是一本好书。
前辈学人的精神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作个资料吧,慢慢看,了解文字的起源和来龙去脉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很系统很全面,很值得一看!
我觉得,还是裘锡圭老先生的《中国文字学概要》比较符合我的胃口,毕竟是业余爱好,看杨老先生的书有些看不下去,可能是基础不够吧,所以不推荐这本讲义。
比较基础的知识,可惜无人继承。现在的文字学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