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修辞学

杨树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树达  

页数:

195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得科学出版社书,谓余此书最近可以重印,浅薄之作,承国人爱护,踊跃购读,至可幸也。近日温寻故书,有双关例二事,不易排入,特补记之。《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记通说信日:“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张晏注》日:“言背者,云背畔则大贵。”此以背脊之背用同音双关为背畔之背也。又记通对高帝日:“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张晏注》日:“以鹿喻帝位。”今按张说是矣,然喻帝位何以必用鹿字,此必有其故,而张氏未及,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余谓鹿禄同音,此以鹿双关为禄也。《论语·为政篇》日:“子张学干禄。”《集解》日:“禄,禄位也。”然则秦失其鹿即秦失其禄,正谓秦失其位耳。以上文用鹿字,故下文用逐字承之也。大抵《汉书》此传双关语例最多,如云:“臣请乞火于曹相国”,又云:“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不嫁”,皆语义的双关,已录于卷中矣。此二事为语音的双关,卷中偶失载。且背字之为双关,张晏虽已明之,而鹿禄音同字异,其为双关,虽张晏亦未之及,前人亦更无言之者。又卷中所举语音双关之例,皆《乐府诗集》之例,读者或当疑韵文有其例而散文无之,故特补记之云尔。  此书重印既有日矣,余复得科学出版社书,述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建议此书似可改名《汉文文言修辞学》。

内容概要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修辞学领域民族形式派的奠基之作(另一派为借鉴西方派,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代表),郭绍虞誉为“辟一新途径,树一新楷模”。书中所列改易、增益、删削、颠倒、改窜、嫌疑、参互、存真、合叙、错综等项,在今天的修辞学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

作者简介

杨树达,字遇夫,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中国语言文学学家。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古汉语语法及文字训诂。著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论语疏证》、《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小学述林》、《汉文文言修辞学》,并收入《杨树达文集》中。

书籍目录

中国修辞学自序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重版更名汉史文言修辞学序言第一章 释名 一 修辞 二 修 三 辞第二章 修辞之重要 一 修辞之益 二 不修辞之害 甲 事不明 乙 物不显 丙 犯人忌第三章 修辞举例 一 改易 甲 改字 乙 改句 二 增益 甲 增字 乙 增句 三 删削 甲 删字 乙 删句 四 颠倒第四章 变化 一 能动的变化 甲 名词 子 私名 天 人名 地 国名 人 氏名 物 地名 丑 公名 乙 代名词 子 自称 丑 对称 寅 他称 丙 动词 丁 状瑚 戊 副词 己 介词 二 被动的变化 甲 避复 乙 避嫌 丙 避讳 丁 表异 戊 避实 己 谐音 子 协韵 丑 调声第五章 改窜 一 避复 二 避嫌 三 避讳 四 避熟 五 鸣谦第六章 嫌疑 一 别白 甲 人称 乙 地名 丙 正朔 丁 年号 戊 官名 己 篇名 二 混淆 三 不别白而可知第七章 参互 一 互备 二 举隅 三 举隅反例第八章 双关 一 义的双关 二 音的双关第九章 曲指 一 称名之曲 二 述事之曲 甲 通常的 乙 避忌的第十章 夸张第十一章 存真 一 语气 甲 戛止 乙 嗫嚅 丙 謇吃 二 语辞 甲 正例 乙 反例第十二章 代用 一 以大代小 二 以小代大 三 以前代后 四 以后称前 五 以事代人 六 以私名代公名 七 以质代物第十三章 合、叙第十四章 连、及 一 私名连及 二 公名连及 三 事名连及 四 物名连及第十五章 自释 一 释人 二 释地 三 释事第十六章 错综 一 名称 甲 姓与名错举 子 先姓后名 丑 先名后姓 乙 姓与字错举 子 先姓后字 丑 先字后姓 丙 姓与国错举 丁 二字之称上下错举 子 先上一字后下一字 丑 先下一字后上一字 二 组织 甲 名词与其状词 乙 主辞与述辞 丙 动词与其宾辞 丁 介词与其宾辞 三 上下文之关系第十七章 颠倒 一 词的颠倒 甲 趁韵 子 句末韵 丑 句中韵 乙 非趁韵 二 句的颠倒 甲 主语与述语 乙 因句与果句 丙 杂例第十八章 省略 一 省字 甲 姓省称 乙 名省称 丙 字省称 丁 姓字连省称 戊 官省称 己 谥省称 庚 译名省称 辛 地省称 二 省词 甲 承上省 上 名词 子 主辞 丑 宾辞 寅 领位辞 卯 加辞 辰 先目后凡 下 动词 子 内、动词 丑 外动词 寅 外动词与宾语 乙 探下省 子 名词 丑 动词 寅 外动及其宾辞 丙 承上探下两省 三 省句 甲 承上省 乙 语急省附录文病若干事《中国修辞学》简体版后记

章节摘录

  (九)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云:丞相臣敞,大司马大将军臣光,车骑将军臣安世,度辽将军臣明友,前将军臣增,后将军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宣春侯臣谭,当涂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乐成,廷尉臣光,执金吾臣延寿,大鸿胪臣贤,左冯翊臣广明,右扶风臣德,长信少府臣嘉,典属国臣武,京辅都尉臣广汉,司隶校尉臣辟兵,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临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太中大夫臣德,臣印,昧死言皇太后陛下。  树达按:自丞相臣敞以下三十六人,皆不具姓,(屠耆堂,胡人,本无姓。)独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胜下之夏侯胜著姓者,李奇云:“同官同名,故以姓别也。”按李说是也。大司马将军臣光为霍光,廷尉臣光为李光;太仆臣延年为杜延年,大司农臣延年为田延年;宗正臣德为刘德,右扶风臣德为周德,(太中大夫臣德不知姓)此皆以官职不同,故虽同名而不以姓为别矣。  (十)  又云: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焦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  树达按:晋灼云:信,姓;舍,名也。下有臣虞舍,故以姓别之。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此为学界之公论,非弟阿私之言。幸为神州文化自爱,不胜仰企之至。  ——陈寅恪


编辑推荐

  吾今不欲谓吾书足以尽吾国修辞之全,第欲令世之治此学者,知此事为一族文化之彰表,义当沉浸于旧闻而以钩稽之法出之,无为削己足而适人屦,庶足令后生之士有自尊其族姓之心,而他媚之狂或以少戢云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修辞学 PDF格式下载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我买了两本 一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是第二版 字迹很不清楚 我在网上也下了pdf格式的《中国修辞学》但不能老开电脑看 就再买了一本 这本要比上海古籍的好的多 价格也便宜 上海古籍的东西就是定价高 纸质印刷差


原以为是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在文章或说话中 结果全是文言文
不知道属于自己的重大误解还是书介绍的问题


读经典,慢慢品读,细细研究.


书很好,大师的东西值得看,很有帮助


我好像买错书了,不过,看起来还不错


喜欢 就是书封面被折坏了


有分量,有难度


大师与名校的结晶,只有慢慢地品读。


也算是一部经典


基础学术,开卷有益。


这本讲义列举了大量的语言范例,但全是古代汉语


学术为挺浓


不错,就是和想象的不大一样。


内容很充实,外观很陈旧


文言文,有点难懂,但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