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间文学研究书系

吕晓勇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吕晓勇  

页数:

189  

前言

我上网少,倒不是排斥网上的阅读,而是阅读习惯所致,我喜欢纸质的阅读,觉得那样方有点书卷味儿,故网上许多优秀的作品、窜红的作品,我竟毫无察觉。宇红的作品,在网上颇受热捧,我并不知道,直到她将书稿送到我的面前,读过一些评论后,才知道她的写少时的作品,为网上许多读者所喜爱。 宇红在给我送上她的书稿的时候,曾提到作品写“大我”、“小我”的问题,而且颇有些难为情地说她的作品是写的“小我”。其实,散文是多类文体中最自由的文体,这种自由当然也包括表达内容、表达方法等,既可以写家国大事,也可以有私密情愫的倾诉,既可以豪气干云,也可以低回婉转。“小我”的作品,未必就为大作家不齿,鲁迅的《社戏》、《风筝》等作品,就是写童年生活的往事,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虽然有论家喜欢挖掘其间的“微言大义”,但写童年的生活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倡导作家从一己的私情走向更广阔的人民情感的世界时,并不排斥个人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情感联系着大众的情感,自然会引起强烈、长久的共鸣。读着宇红的这系列散文,我心中就闪现出一个无忧无虑、调皮可爱、崇尚自由、纯真快乐的少年来,这个少年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激起了人们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对真善美的追求,那就不是“小我”了! 我对散文写作情感的虚假一向深恶痛绝,那样的散文也造就了不少“名家”,因为技巧的娴熟,语言的华丽,加上一点点“愤世嫉俗”便令一些“粉丝族”读者拥戴推崇,这实在是当今社会的悲哀。宇红的散文能让我为其写点文字的理由,是因为她用一种近乎“素面朝天”的笔法,回忆童年和少年许多有趣的往事,人、物、景、情、境都努力地还原本来的面貌。当下也有不少写儿时情感的散文,一看便知道滥情,对长辈是无限尊敬,对小生命是无限怜爱,对环境是无限爱护,对求知是无限渴望,千方百计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尤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同,还有孩子自身天性的不同,都会让孩子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举动、想法,这在宇红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我的处女睡》、《我们家的功臣》、《改造地主婆》等,毫不遮掩自己生活中曾经发生的趣事,这样“直面生活的私密”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无邪,一颗童心浑然天成,这便是一个孩子的可爱之处,这种爱自然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感染更多的人,拨动更多人的心弦。宇红告诉我,这本散文集中有一篇《爸爸的诊所》获得了北京市委等几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一个征文大奖,我仔细看了这篇,发现宇红正是通过朴实的手法记录父亲的点滴真情,打动了百万网民的心。我一直坚信,真情总能赢得读者! 宇红散文的语言很有个性,她用朴素的语言,有时用近乎白话一般的语言,直抵真情的本相;有时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跟着一起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在《公家的崽》中,写“弟弟”的可爱,几乎没有任何形容词,只是通过写弟弟在老师的手中传递、成为可爱的玩具的陈述中完成,新鲜而灵动;在《桃子的诱惑》中,严娭毑家那“可爱又可怕的桃子”在宇红的笔下没有任何的描绘与渲染,只是将“发现桃子一偷摘桃子一受罚一再发现桃子一冒险摘桃一摔成脑震荡”这个活泼俏皮的过程,波澜不惊地在电影似的画面中铺展,让人一边在这鲜美桃子的诱惑中忍俊不禁,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偷黄瓜的往事,不由得感叹:如果可能,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回到那少不更事的无忧时代。 有两点要和宇红商榷。宇红的语言直白流畅,有白居易似的风格,还不时显示幽默机智,这也是在网上为读者所喜爱的原因之一。我以为,宇红还是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和文采,显示语言的深度,这是纸媒非常讲究的。所以宇红还要不断锤炼语言,朝着更艺术的道路前进。还有,我们的优秀散文,常常是汪洋恣肆、激情四溢、充满想象力的。宇红的散文对自己的童年记忆,一个个人物,一桩桩往事,一段段情感,都是如此写实完整,无旁逸斜出,无突发奇想,就显出某些局限性。当然,孩子的世界单纯、简明、快乐,从这点来说,这本散文集的叙述风格又是得体的、有趣的、原生态的,但是我希望宇红不这样单一地走下去。 生活总是充满悖论,文学也充满悖论。朴素了就难得华美,故事完整了就难得有想象空间,其实,如何写,是没有定法的。事实证明,宇红取得了一种成功,但是任何一种成功都要和自己的灵与肉融合,才能形成风格。宇红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我相信她会不断拓宽生活视野,吸取更多文学营养,走出更远大的文学前景!我祝愿她的散文集问世,更期待她迈出更新更美的步伐!

内容概要

中共中央党校的哲学教授们在2008年10月的《理论动态》上撰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指出:“我们固然要注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经验进行哲学总结和概括,但同时也要注重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总结和概括,把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写进教科书。”该文还号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丫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我们认为,把中国智慧、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主要由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来完成。”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中华儒学的兴隆》就是在这个热潮中所产生的集体智慧成果之一。本书参照了中外古今许多名家、名著的有关论述,得到了中共株洲市委党校领导和周若辉教授的支持与指导。
本书在写作全程中,力求观点新颖、正确,论据真实、充分,论证准确、严谨。但由于涉及的内容甚广,完成书稿的时间却十分短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凡《孔子篇》中引《论语》语句,不注书名,只注篇名;《子思。孟子篇》中引《孟子》语句,不注书名,只注篇名;《荀子篇》中引《荀子》语句,不注书名,只注篇名。
第二,引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改为引用本字。如“春秋五伯”引用为“春秋五霸”;“不失豪厘”引用为“不失毫厘”;“孝弟忠信”引用为“孝悌忠信”;“星队木鸣”引用为“星坠木鸣”等。

作者简介

  陈永祥,男,1965年生,中文系本科毕业。群文副研究馆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第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现供职于江华文化部门。已出版《江华民族民间故事集》一部,在国内各级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其中,散文《香草,香草》获2009年度散文百家优秀奖。

书籍目录

绪论
孔子篇
 第一章 孔子的生平与业绩
 第二章 孔子学、知、行中的唯物观念
 第三章 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子思·孟子篇
 第一章 孔子死后儒学的继承和传播
 第二章 子思与《中庸》
 第三章 孟子生平及对儒学的维护
 第四章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唯物观念
荀子篇
 第一章 荀子与《荀子》的坎坷经历
 第二章 荀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第三章 荀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章 荀子的哲学成就
结束语

章节摘录

小时候,“亲家”是一个让我咬牙切齿的词。 大概六七岁光景,爸爸妈妈就为我和妹妹找了婆家,他们自己自然对上了亲家。 那时候,爸爸有两个玩得很好的朋友,一个是大队上的支部书记,叫文书记;一个是大队上的电工师傅,叫魏师傅。我爸爸和他的这两个朋友很要好,虽然没有像刘备那样桃园三结义,但也好得只多一个脑壳。白天各忙各的,到了晚上必定会面,不是在大队部碰头,就是在三个人中的某一个的家里会面;他们在一起不是讨论大队上的事情,就是搞喝酒比赛,一边喝酒,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喝着喝着,就忘记回家了;聊着聊着,夜就深了。于是他们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三更半夜还经常不回家,这事要搁在今天准会说他们是同性恋。 有人给他们分别按回家的顺序取了三个小名。文书记年纪最大,老婆管得最严,他回家在三兄弟中算是最早的,一般是半夜回家,就叫“文半夜”;接着回家的是爸爸,他回家的时候一般是三更时分,正好鸡叫头遍,于是他的小名叫“何鸡叫”,因为爸爸有了这个小名,我的那些学校的小冤家们一看见我就学鸡叫;最后回家的是魏师傅,她的老婆据说是最大度的,大度得可以不管他的夜不归宿,而且他是三兄弟中最爱喝酒的,也是醉得最多的、醉了还不认输的,半夜里回家走路不稳,就找个柴垛子当床铺,常常某个早晨等他从某个柴垛子边醉醺醺地爬起来,屁股后面夹着两根稻草一摇三摆地回家时,天已经光光地亮了,故名“魏天光”。 一天,他们又在我们家喝酒、聊天,聊着喝着,竟然心血来潮地对上了亲家。 第一个对上的是“文半夜”,他把酒杯一放,对我爸爸斩钉截铁地说:“我有两个儿子,反正要在你们家找一个做媳妇。” “行,反正两个女儿随你挑哕!”爸爸一边干杯,一边拍胸脯。 那边“魏天光”不同意了:“不行,我也有一个崽呢,和你家老二差不多大的,我也要一个做媳妇。” “行,不是有两个吗?小的就给你做媳妇,大的就给老文。” 爸爸说话毫不犹豫,好像我们成了他的私有财产。哼,他可真大方呀,问也不问我们一声,就把我和妹妹就像捉猪崽子一样给分配了!我们在屋里气得直跺脚,而爸爸妈妈就和他们“亲家,亲家’,地叫开了。 不巧我那时正和“文半夜”的崽同桌。我们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就上演“新郎”亲吻“新娘”的镜头,我们那时只知道男女授受不亲,谁要是被别的人写了“某某喜欢某某”的话,一定要看作莫大的耻辱,要破口大骂半天,再告到老师那儿。“文半夜”的崽叫文武,我和他处得还不算封建,虽然他鼻子老爱挂着两条长龙,但当他一边吸着鼻涕一边递给我一粒糖粒子、一块红姜什么的时,我还是不嫌弃的。 可是这个时候,为了表示对这门亲事的反对,我想我要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就在桌子和凳子上画上“三八”线。文武看着我画线,问我要不要两片饼干。原来那天他外婆来了送了他一袋饼干,不巧他带了几片饼干到学校,我看着那黄黄的香甜的饼干,吞了一下口水,然后很严肃地说:“不要,以后不准和我说话。” 文武使劲吸了一下鼻涕,莫名其妙地瞪着眼睛看我,再看看手里的饼干,然后全部塞进自己嘴里去了。我再一次吞下口水,心里有些抱怨:他怎么不再问我一句呢?怎么他一下子就把那么多饼干都吃了呢? 后来我当了值日干部,中午睡午觉记那些不认真的同学的名字的时候,我毫不留情地记上他的名字。其实他也就是睁开了几次眼睛,并没有说话。要知道平时考虑到吃了红姜什么的缘故,我是不会记他名字的,哎,谁叫他爸爸要和我爸爸对什么亲家呢! 而爸爸妈妈并不知道我的心,他们照样“亲家,亲家”地叫得可带劲啦!而我和妹妹再看见文伯伯、魏叔叔,也不叫他们了;他们到我家来,我们就躲起来,偏偏他们还要从屋里把我俩揪出来,还要用粗糙的手拧我们脸上的肉:“看看我家的媳妇又长胖点了,要得要得!”把我和妹妹的脸弄得通红。如果我们再对他们翻一些白眼,他们就更高兴了:“好,好,这个媳妇妹子蛮泼辣,就要这样的!”气得我们有苦说不出。 有一回,“魏天光”在我家里喝醉酒后穿了我妈妈的鞋子回家了,大度的魏太太这回也闹起来了,两个人在家里打架,“文半夜”火急火急地跑到我家里,叫上我爸爸去给“魏天光”作证,我和妹妹一听可高兴了,巴不得他们大打一场,然后不再理睬我爸爸,那样这“亲家”就散伙了!谁知道我妈妈那回也要跟着去,过了两个小时爸爸妈妈笑眯眯地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条大鱼,说是“亲家母”送的,把我和妹妹脸上的笑给冻僵了。 “魏天光”的崽其实不和我同班,比我低一年级,比妹妹高一年级。虽然爸爸是说要把妹妹嫁给他,可我一样的气愤。我们如果在路上看见他,是一定要绕路的,并配合无数次的白眼,以表与之决绝的心。 这种又羞又恨又说不出来的心理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这门亲事成了我的软肋,我一次次担心这事儿被同学知道,成为大家的笑柄,因此和文武一直保持着距离。直到我到县城上中学了,他们的儿子也不和我同校了,我觉得这个亲家可能对不成了,我也朦朦胧胧感觉这个亲家不一定是真的,我那颗心才渐渐地放下来。 长大了才知道,其实这是大人的游戏;长大了才知道,那又羞又恨的心是条纯真的河,那条河再也回不去了。 P1-3

后记

我是一个湖南妹子,是一个乡村教师,我常常教我的学庄写《童年趣事》,教的时候常常和他们讲我的童年。慢慢地我觉得讲不过瘾,于是就写了几篇,到班上给孩子们读一读,读得我的90后的学生眼睛发亮,羡煞地说:“老师的童年比我们快乐一万倍!” 2009年的5月,我就把我的下水作文贴到了天涯社区的“散文天下”,美其名日《记得那时年纪小》。在天涯散文版连载了几篇后,竟有人说我写的是他们的童年。 “天啊,宇红怎么写的是我的童年,你看看你这篇《亲家》就是写的我啊,我七岁的时候就被迫找了婆家……” “看着你写的《洗冷水澡》,那应该是我的童年,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在一条相同的河里游泳呢?” “其实这个红伢子就是我,只不过把地点搬到了南方,你看那个《神秘的白气球》,我曾经有同样的困惑啊。” 我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留言捂嘴偷笑。有个叫maocindy的网友说,这说明宇红写的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文章,是最有生命力的。我感动了,我知道这是最好的动力,我写的就是你们的童年,那我继续写吧!只要你们高兴! 写着写着,大家开始议论我的年龄。 “这个红伢子应该是60年代的人,那些公社啊,大队啊,反革命啊,不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吗?再看看那篇《反革命嫌疑犯》,正是那个年代的荒唐事!” “哪里哕,明明是70年代的人,那篇《电视这个妖精》,写的就是那个年代我们偷看电视的事!” “大家都说错了,红伢子应该和80后相差不远呢,那篇《恋爱是个什么东西》,正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看着他们吵得热热闹闹,我就是不说,能够激起三代人的共鸣,我狠狠地骄傲了一回。“清新、自然、幽默、脱俗”,网友给我贴上了无数可爱的标签,让我在梦里也带着一丝微笑。写作让我如此幸福,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写啊写,我知道这是最好的回报。 写着,写着,又不得了,竟然有网友“骂”我是“贼”: “这个红伢子,怎么偷走了我的童年!你这个《跟伯伯做女》,明明就是偷了我赖在我姨妈家不肯回来的场景!” “这个红伢子,不止偷走了我的童年,还偷走了我的一颗心,让我今天早上漱口,端起杯子想起了你的那篇《我的处女睡》,‘扑哧’一声笑得一家人莫名其妙!” “这几天没有时间上电脑,只好把红伢子的《记得那时年纪小》下到手机里坐在巴士上来看,谁知道过了站也不知道,耽误了半个小时,这个账,只怕要找红伢子算!” 在大家的一片笑骂声中,我沉醉着。 这时,天涯几次把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推到了首页,有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报了选题上去,却最终没有通过,原因只有一个:我太没有名气了!有家出版社还说要我去找一个名人来推我,保证给我出书,还让我拿版税。 一个乡村教师能认识多少名人?我失眠了,我纠结了!于是,我沉寂了下去。后来我想:我本来就是家乡田埂上一株自由自在的狗尾草,狗尾草虽然不强大,却没有攀附的本性,我在写《记得那时年纪小》的时候一直是快乐的,何苦为这个事苦恼呢?这样一想,晚上睡觉特别香。 我埋着头继续写,就如一位网友所言,要把童年写得淋漓尽致。这一路,我非常感谢知名的、不知名的网友的支持与鼓励。长沙作协副主席邓建华说我的写作是“向善的表达和朴实的书写”;知名作家伍汉写了评论——《记得少年骑竹马》;著名散文家林纾英、江南雪儿等等纷纷留言鼓励;还有网友望城伟哥、梦缘无望、菩萨岭人等纷纷写文评论。最让我高兴的是陕西著名作家高鸿在他主编的杂志上选发了几篇我的文章,还有毛泽东文学院的《文学风》编辑张吉安老师说《记得那时年纪小》是他读过的最机智的文字之一。 也许,只有网络才是属于草根的吧!2011年,我溜达在“榕树下”,蜷缩在一个叫做“雀之巢”的地方,温暖而舒适。一天无意中看至“榕树下”发的一则建党90年征文,一等奖竟然有一万元奖金,要求是写点滴真情。当时我只是随意看看,也没有放在心上。回到家里打开《记得那时年纪小》,忽然想到里面的一篇《爸爸的诊所》,那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点滴真情吗?于是加以修改后连夜投稿,心想:如果得了一等奖,那就出版了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这样美美地想着,我只当一场梦,什么奖也不会评到我一个乡村教师的头上,那么多名人呢! 在我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雀之巢”的社长独上月楼电话里要我到北京去领奖,我得了这次征文的文字类“最快乐”一等奖。我以为是个骗局,反复求证,最后月楼都生气了。后来才知道,这次征文完全是由百万网民投票选出,公正公平。当大红的证书捧在手中,当银行卡上那一串数字闪闪发光,我知道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有了着落。 感谢岳阳的戴长明老师的鼓励并积极支持《记得那时年纪小》的出版,感谢湖南人民出版社让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在纸上生根发芽。正好这是一个民间文学系列的丛书,我不就是来自民间的一个草根吗?我十分满意! 我的QQ:736614456,感谢您阅读了我的处女书,如果您有什么感想、评论可以和我交流。 童年,是我们永远的图腾。 2011年10月于长沙


编辑推荐

对于童年,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或深或浅的记忆,或许也曾有过写下来的冲动,但你无疑是走在了别人的前面,那么您的初衷是什么,或者说您最初给这部书的定位是什么呢? 《记得那时年纪小》由何宇红所著,和作者一起,回到童年,回到我们最初出发的河流,洗尽繁华与虚荣,洗去成年的忧伤,让我们的心在童真童趣童稚里年轻、不老!!这本书,作者想只要有一颗童心的人都会喜欢,正如我在后记里写的,童年是我们永远的图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间文学研究书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