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党

张树军 湖南人民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湖南人民  

作者:

张树军  

页数:

306  

内容概要

张军锋、张树军所著的《建党》系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之一。
《建党》以1911年辛亥革命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激荡变幻的历史为背景,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并扬帆起航的一系列过程。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党历程,该书还附录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大出席者人物小传”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事记”等史料。全书配有图片150余幅。

书籍目录

第一章暗夜中的神州与新文化的狂飙
第二章共产主义的“幽灵”和十月革命的炮声
第三章革命风暴中心的“南陈北李”
第四章维经斯基来华和“革命局”在上海的活动
第五章陈独秀上海发起建党
第六章李大钊北京遥相呼应
第七章岳麓山下的湖湘才俊
第八章共产主义之火燃遍神州
第九章旅欧和旅日党的早期组织
第十章红色使者衔命东来
第十一章李公馆里的神秘聚会
第十二章在南湖游船上完成建党使命
附录
1.中共一大三份珍贵的文献
2.中共一大15位与会者小传
3.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暗夜中的神州与新文化的狂飙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场更加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将要降临中国大地。而新文化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预兆和前奏……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要建立一个共产党?这个党要担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就让我们从充满辛酸的中国近代历史开始说起吧。  为什么要从近代中国历史说起呢?这是因为,不去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历史,就不能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何以会产生一个共产党。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才能更加清楚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中国是在19世纪中叶被外来因素推入近代社会的。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以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国家。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直到18世纪,清王朝乾隆皇帝当政时期,中国还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随着岁月的流逝都相继衰落、中断或变异了。唯有华夏文明虽历经曲折却从未中断,并不断创造出繁荣昌盛的局面。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当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陶醉于泱泱大国的“康乾盛世”之时,却万万不曾料到,比“大清帝国”大得多的世界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王朝傲慢的闭关锁国、自立于世界之外的国策,使中国停滞不前,面临深深的危机。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之舟顺着弯曲的历史长河驶进了近代港湾。  18世纪60年代以后,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在大约近—个世纪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翻开这个时期的世界历史画卷,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当这些国家的蒸汽机在工厂里轰鸣作响,汽船在内河上劈波斩浪,火车在原野上呼啸奔驰时,曾经创造古代灿烂文明的中国却依然是刀耕火种、男耕女织。  原来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到这时已远远跑在了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前面。  历史是无情的。一方生机勃勃,一方苟延残喘,这种反差极大的对比是令人心痛的。为什么中国落伍了呢?是中国人变得愚笨了吗?不!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制度,阻滞了中国历史车轮的前行。由这个制度构架的中国社会,日益走向了衰败和落后。  衰败意味着腐朽,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英国侵略军为维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以坚船利炮冲开了中国长矛大刀筑起的海防,耀武扬威地开进了这个闭关锁国的东方古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结局是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除了赔款,还割让了香港。从此,中国逐步跌入屈辱和痛苦的深渊。  自那时起,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每一次的入侵,都使中国山河破碎;每一次的战争,都使中国人民生灵涂炭。屡吃败仗的清王朝统治者被迫同西方列强订立了一系列割地、赔款、让权的屈辱卖国条约。  尽管中国在形式上还保持着独立,但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逐渐形成了被西方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在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没落面前,外国侵略者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他们在中国强行划分势力范围,不仅取得了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山、修筑铁路、设立银行、经理航运等特权,而且取得了驻扎军队、设立租界、领事裁判等特权。这样,外国侵略者既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也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大权,俨然成了“大清帝国”统治者的太上皇。这样,中国就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马克思早已精辟地说过:“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仰仗工业革命快速兴起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有着巨大市场的神秘国度垂涎欲滴。面对着大门洞开的中国这块肥肉,眼看着哗哗流入腰包的白银,贪婪的外国资本家喜出望外,头脑也变得发昏了。英国西菲尔特一家公司运来大批刀叉,准备供给习惯于用筷子的中国人进餐之用,结果刀叉在商店里陈列多年,无人问津。英国伦敦一家公司运来大批钢琴,设想在有几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每两百个妇女中有一个愿学钢琴者,那将是多么大的一笔买卖呀!其结果钢琴被堆在仓库里,任凭它受潮锈蚀。  这两个近乎荒唐的故事,分明昭示了外国侵略者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垂涎已久的目的。他们来中国,不是领略东方古国的风情,更不是传播资本主义文明,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  外国资本的侵入,虽然促使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导致中国演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个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人民本来已饱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如今又受到外来侵略势力的掠夺和奴役,无异于雪上加霜。自那时起,近代中国一步步由封建社会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林则徐虎门销烟,严复发出“救亡”的呐喊,魏源幻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力图“求强”“求富”……地主阶级内部的这一切努力,并不能挽救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清王朝。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建党 PDF格式下载



给公司买的,没看过,给个好评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