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朝一哥王阳明

吕峥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3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吕峥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前言

王阳明的时代,到了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者,上下交征利;最可怕者,弃婴垂死于闹市而路人不闻不问;最可怕者,互相投毒,共识破裂,阶层固化,黑白颠倒;最可怕者,真爱已死,理想破灭,道德沦丧,法度陵夷。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1872年,一直坚信光明的曾国藩去世。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这样的挽联: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武乡侯”是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国藩的精神导师,人称“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王阳明。曾国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阳明,身后得此盖棺定论,可以含笑九泉矣。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政治上,王阳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军事上,王阳明不费朝廷一兵一饷,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又在高层的掣肘下,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叛军,一举粉碎其蓄谋了几十年的篡位大计;而南赣剿匪、征讨思田更体现了他抚剿并用、文武兼修的军事思想,将兵家权谋上升到了“此心不动即为术”的化境。思想上,王阳明融合儒、释、道三家之精华,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的窠臼,独创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为核心的阳明心学,信从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传之速,蔓延之广,不仅有明一代无人能匹,纵观古今中外亦不多见。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阶、张居正、赵贞吉),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者更是如过江之鲫(徐文长、汤显祖、徐光启、李贽)。在明朝,他从祀孔庙;在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五四”时的陈独秀、胡适之无不从阳明心学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无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启超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极其伟大,在政治和军事上亦有很大勋业”。章太炎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孙中山更是赞叹道:“心之为用大矣哉!”诚如章太炎所言,王阳明对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之不尽的日本政治家、企业家对他奉若神明。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诚,维新功臣伊藤博文、高杉晋作,日俄战争总指挥山县有朋尽出王门。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实业巨擘涩泽荣一,早稻田大学创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无一不是王阳明的追随者。而在中国,蒋介石对王阳明的崇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蒋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于是跑到书店,抱回一大堆王阳明的著作,不断阅读研究,到了后来,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1914年,蒋介石研读王阳明、曾国藩和胡林翼的著作,在日记中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蒋介石在1926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在各种场合为偶像振臂高呼:“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心学”。同时,蒋介石还经常写信给留学苏联的蒋经国,让他多看王阳明的书。在他的影响下,蒋经国对王阳明尊崇有加,说:“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并教育部下:“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这么多一流人物对王阳明顶礼膜拜?的确,王阳明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却越博越精。而且,他的哲学绝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学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军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 因此,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因为没有经历和他们一样的心路历程。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这个基础上,他为世人曝晒出了心体,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驾于意识之上俯察喜怒哀乐,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塑造出一个“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坚实心体。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综上所述,在内,阳明心学让人不把外界的非笑毁谤、个人的进退荣辱看得太重,养成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愤懑,富有弹性的心理状态;在外,由于有了内在的支撑,一事当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执两用中,恰到好处,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既不过分也无不及,理直气壮又通权达变,最终迈入无内外之分、无人我之间、与天地合德、同万物一体的境界。很显然,王阳明做到了,甚至超越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我依稀听见,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门外。他们是王门弟子,是王畿、徐爱、王艮、钱德洪、罗汝芳、何心隐、黄宗羲,是中江藤树、佐藤一斋、吉田松阴、木户孝允、佐久间象山……他们穿越历史的风尘,身着青衫,面带微笑,正砸响门环。王阳明的时代,到了。

内容概要

王阳明是明朝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王阳明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身书香世家,却曾是叛逆少年;走上仕途后触怒权贵,被贬谪边远地区,却在龙场悟道,洞彻世事人心;身为一介书生,却能料敌制胜,用兵如神;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他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这一剂提升自我、拯救时弊的心灵解药,折服了五百年来无数中外名人。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王阳明传记,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阳明心学入门读本。新锐历史作家吕峥,历时三年精心创作,用幽默有趣的新式笔法,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会开启和运用与生俱来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吕峥,新锐历史作家,心学传人,历时三年精心创作出《明朝一哥王阳明》。另著有《孤独的先知——顾准传》《中国病人袁世凯》等作品。

书籍目录

序言 王阳明的时代,到了
第一章 万古长夜,第一缕光
没过多久,问题少年王守仁就主动找到老师,问了他一个问题。这成了王守仁一生的真正起点。
问题是:“何为第一等事?”
这说明少年王守仁已经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问题,多么不俗的孩子!可惜,一个庸俗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庸俗的答案。
不过,正是这个答案成就了王守仁早熟的名声。
老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这和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点大学差不多,虽然善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王守仁摇了摇大脑袋,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2
    乘云降生/ 3
    反腐不是作秀/ 5
    耕读世家/ 7
    圣人童年很华丽/ 9
    何为第一等事/ 11
第二章 天性不羁,跃马扬鞭
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直到王阳明的出现,这一终极命题才被终结。
    孔子的困境/ 15
    圣人必可学而至/ 18
    科举还得当回事儿/ 22
    为圣为文两彷徨/ 26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
朱熹自认为很扎实的学问在陆九渊看来都是虚的。九渊同学早就说了,小朱啊,你那套理论都是“歧出和假借”,支离而空洞,是“道问学”,于身心性命无关,最多也就成个专家学者,对学术文化有所贡献,而于道德践履、成圣成贤没什么关系。
陆九渊认为成圣之学是内在的感悟,是人格的完成和践履,由内而外,达到与天地合德、同万物一体的境界,而与知识多寡、学问深浅并无直接联系,这也是后来王阳明“人人皆可成圣”的由来。
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官场其实不好玩儿/ 31
    良知到底是个啥/ 33
    盛世危言/ 35
    朱陆异同/ 39
    三个理学达人/ 42
    俞伯牙和钟子期/ 44
第四章 政治风波,光荣下狱
一个月后,王阳明接到上谕:廷杖四十,革职查办。
午门。
阳光灼人,城楼上当差的侍卫看戏般望着楼下,旁边点着的香正微微地冒着烟。
一根燃完了,又一根燃完了。
终于,一队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步伐整齐地从午门鱼贯跑出,其中几个还举着粗圆的朱红色廷杖。
明代最有创意的刑罚又一次粉墨登场,这次的主角是王阳明。
官不聊生的日子到来了/ 47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50
    刘瑾开始耍流氓/ 52
    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55
    化险为夷独赖心力/ 57
    亡命天涯/ 61
第五章 万里乾坤共寂寥
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所谓的天理,圣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与生俱来的秉性中,为圣之道,只需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挖掘和寻找。
历经风雨如晦的朝廷,乱象纷呈的舆论,光怪陆离的一切,时代终于选择了王阳明,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众神已死,我是上帝!
春光荏苒如梦蝶/ 67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70
    宗教VS科学/ 73
    宇宙维度和人择原理/ 76
    徐元庆谋杀案/ 80
    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83
    心即是理/ 85
第六章 我光造日月
王阳明悟出“心即理”后,为了验证,抛开一切书籍,只凭记忆和深思写成了《五经臆说》。
摒弃一切旧说,摆脱所有窠臼,直抒“胸臆之见”,不必尽合于先贤而成的《五经臆说》,反而更合五经原旨,且新见迭出。
不是吗?所有的经典都不过是对“我心”的记载,是各人的心路历程。因此对它不能当作教条来顶礼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90
    龙场悟道/ 93
    贵州讲学/ 96
    千古奇文《瘗旅文》/ 100
    别了,龙场/ 103
    安民于庐陵,传道于京师/ 106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书本的作用也仅仅是告诉你,你可以做到这样,如此而已。
因此,苏格拉底曰:未经过审思的生活没有价值。王阳明曰:心外无物。
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
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引爆重磅炸弹/ 112
    原来这才是《大学》/115
    徐爱和黄绾/118
    明矾总动员/ 120
    桨声灯影,布道金陵/ 123
第八章 文攻武卫
当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最终的结果便是否定人心,肯定道心。
性统治了情,理主宰了心,人悲哀地沦落为理的载体,存在于世的意义与山川草木无异。说难听点,就是植物人。
于是,以陆九渊为首,不愿被忽悠成植物人的反对者纷纷跳了出来。
一直反对到陈白沙,陈白沙收了个徒弟叫湛若水,湛若水有个铁哥们叫王阳明。
王阳明廓清陆九渊以降所有朱熹反对者纷纷扰扰的观点,六个字解决问题:少废话,心即理。
农民又起义了/ 128
    二王PK/131
    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那点事儿 134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137
    知行合一没商量/ 140
    看书要看《传习录》,打仗需学王阳明/ 142
第九章 南赣戡乱
赣州今夜注定无眠。灯会上游人如织,宝马雕车香满路,一片欢腾。然而祥福宫却并未给池仲容带来任何祥福,他挥舞着兵器,骂声不绝,横冲直撞。突然,只觉胸口一凉,一把利刃穿心而过。
琵琶收拨,乐声骤歇,曲终人散。一口殷红的血喷溅到雪白的窗纸上,王阳明手中的佛珠蓦地停了下来。
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池仲容,不是我要杀你,而是你不愿善终,自取灭亡,以致天要杀你,你认命吧。
冰鉴和铁腕/ 147
    避实击虚,兵以诈立/ 150
    软硬兼施,上兵伐谋/ 152
    百里妖氛一战清/ 157
    连环计/ 160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63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
王阳明站在座船的箭楼上观战。
他闭上了眼睛,耳边的厮杀声渐渐变得遥远。
这就是战争,屏蔽掉政治、经济、外交、阴谋等等一切之后的真实面貌。
你可以不喜欢这个面目可憎的怪物,但你没有办法不去面对它。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春风化雨气象万千/ 168
    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171
    舌战腐儒/ 174
    内心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 177
    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 180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183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86
    鄱阳湖大战/ 188
    火烧朱宸濠/ 192
第十一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阳明认准目标,挽弓如月。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
只眨眼间,箭已射中靶心,不偏不倚,竟与之前许泰中间那箭命中处吻合,由于力道过大,箭尾弹晃不已,嗡嗡作响。
不待众人喝彩,阳明飞身下马,换了个角度,射出第二箭。
众人回头望去,阳明手中已无第三支箭,再定睛一看,原来后两箭连珠齐发,在空中连成一条箭链。前箭方中,后箭已至,分毫不差,顺延前箭箭杆,将之一劈为二,最后竟直透木靶,像钉子一样钉在上面,纹丝不动。
众人惊呆了,待回过神来,不禁欢呼雀跃,震天动地,齐声高喊:“王都堂!王都堂!王都堂!……”
皇城闹剧/ 197
    紫禁城旅行团/200
    政治即人事/203
    坚挺以待,动转得势/206
    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210
    文韬武略/ 213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
韩非重法,认为法既立,则为国人言行之最高标准。君主以下,皆须遵守,君主以外,无权更改。如此,虽后世有中庸之主,奉法而行,亦足以治。
说白了,法就是明确奖惩的律令,什么该奖,什么当罚,严格执行,利用人性的趋利避害,驱动其自私自利的特性来为君主服务。
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由此整个国家成为一台高速运转的、君主的个人电脑。
如果说仁爱兼爱是儒家同墨家的区别,有为无为是儒家同道家的区别,德治法治就是儒家同法家的区别。
清理酱缸/ 218
    解剖儒墨/ 22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25
    世界观很重要/ 229
    孟子很愤青,荀子太理智/ 232
    三部天书/ 235
    冷血韩非/240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
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知行之间无非隔着一个意,意诚了知和行只是一件事。因此,王阳明认为:六经皆史。
这是从宏观上看知行合一,经是言论,是思想,是知;史是人事,是实践,是行。
人生天地之间,五谷杂粮,吞风饮露,如能致其良知,复见心之全体,尽己之性,则亦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往察来,由此及彼,无所不悉。最终既无内外之分,也无人我之间,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能够“参天地,赞化育”。
是谓天人合一。
神棍现世,政教合一/245
    宋儒赶上了好时候/249
    雷霆启寐,烈耀破迷/ 252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我师/255
    有无之境/ 258
第十四章 传薪有斯人——泰州学派
王艮一脉的王门弟子重实干、轻思辨,属于王门三派中激进的“现成派”,他们对历史的推动远远大于其在哲学方面的贡献。
其中保守者稍知收敛,乃能位高权重,如赵贞吉官至礼部尚书、入阁拜相;耿定向官至户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孙应鳌官至刑部侍郎。
中间者不恋权位,术业专攻,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如万历十七年的状元、著名学者、藏书家焦竑,其弟子、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著名诗人、讲学家罗汝芳,其弟子、著名文学家汤显祖。
谈笑之间收王艮/ 262
    成圣心切的富二代/ 266
    泰州风暴/ 269
第十五章 大议礼
王阳明早有预见。所以在大议礼期间,门生故吏,数不清的人写信向他垂询意见,他总是不置可否、不做评论。
这天夜里,玉宇无尘,银河泻影,阳明独自来到碧霞池畔,静默良久,方道:“无端礼乐纷纷起,谁与青天扫宿尘?”
月光洒满了池塘,凉风徐徐袭来,阳明衣袂翩翩,遗世而独立。
世人良知不能明觉,所言所行总是缺乏远见。有人领悟了一点新思想就沾沾自喜,既而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人为了贯彻执行自己的思想,不择手段乃至付诸暴力,结果呢?
杨廷和布局/274
    借花献佛,张璁得志/276
    桂萼发家史/279
    历史深处的目光/284
第十六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阳明心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学正脉,他吸收了佛、老二者之精华,借用儒释道三棵大树,酿出了自己的心学之果,最终在致良知上归宗。
钱德洪又问,“致良知”到底有没有一个从本体到功夫,简易精一的概括?
阳明沉思片刻,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天泉证道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口诀好比内功心法,吃透了它,就吃透了心学的本质,心学的功夫。
王与朱共天下/ 288
    狂狷天泉桥/ 291
    戏炉焰上片雪飞/295
    兵不厌诈/ 298
    千古毁誉随风散,只是良知更莫疑/ 301
附录一 阳明心学进阶导读/ 307
附录二 王阳明年表/ 320
后记 千古圣雄何处寻,心中自有王阳明/ 322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十章 目标,朱宸濠 王阳明站在座船的箭楼上观战。 他闭上了眼睛,耳边的厮杀声渐渐变得遥远。 这就是战争,屏蔽掉政治、经济、外交、阴谋等等一切之后的真实面貌。 你可以不喜欢这个面目可憎的怪物,但你没有办法不去面对它。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做完这一切,王阳明铺纸研墨,平静地写下了七个大字:飞报宁王谋反疏。 与表面的平静相反的是隐藏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凶险。 据后来的刑部尚书郑晓同志回忆说,当年宁王造反时自己正在杭州参加科考。那几日江西临近各省都有文书发到杭州,或曰南昌有变,或曰江西巡抚被害,就是没人敢明言朱宸濠造反。 很好理解。事涉宗室,情况未明之前谁也不想自找麻烦。再者朱厚照行事荒唐,朱宸濠密谋已久,搞不好就成了朱棣第二,到时候人家就不是造反而是靖难了,原先说造反的人就只有自己打口棺材往里睡的份了。 所以郑晓才会说王阳明此举是“不顾九族之祸”。 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历朝历代都逃不过一种规律:王朝初创时会用严刑峻法惩治犯罪分子,用宽徭薄赋获取群众基础。接着进入烽火相传的阶段,社会经过休息逐渐繁荣,同时,流淌在每一个人血液中的文化痼疾开始潜滋暗长。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权术,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的最根本的意义。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疏,立刻做出反应,将钱宁、陆完等朱宸濠的同党论罪下狱,革除朱宸濠王爵,向南方诸省通报宁王反情,着令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灭叛军。 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员、军队、有志青年都以吉安为圆心,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只待王阳明一声令下,便即为国效命。 总共七八万人把吉安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阳明却不见了踪影。 这帮人光每天吃喝拉撒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伍文定拖不起,赶紧找到王阳明,问他怎么不发兵。

后记

千古圣雄何处寻,心中自有王阳明王阳明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湮灭了太久的态度。清雍正四年,福建巡抚毛文铨在向皇帝汇报福建海关的情形时抱怨说,此前十几年间到福建来的外国商船越来越少,甚至“数年以来,竟绝无一至”。毛巡抚分析说,外国商船之所以不愿到福建来,是因为福建的各个衙门需索陋规太厉害,一艘载货价值十万两白银的商船,且不说底下的各级文武官吏,光是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四大衙门就先要勒索五六千两银子,外商们了解了这一情况就都不敢来了。在中国人看来,外商们有点大惊小怪了,潜规则之于国人早已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惊,倘或不收,我等心下反而惴惴不安。可洋人有洋人的逻辑,东印度公司在嘉庆年间被粤海关各级官员敲骨吸髓掠夺了五百万两银子,英商忍无可忍,决定突围,英国政府诉诸武力,才有了鸦片战争。回顾《南京条约》具体条款,可知这其实是一场“陋规战争”。中国的历史遵循以暴易暴的“血酬定律”,这就是它不能走出专制王朝循环更替的根本原因。历代思想家为了寻求摆脱这一周期律的答案搜索枯肠,得到的最佳答案无非是儒家的仁政,亦即“以德治国”。而这套方案的致命缺陷,梁启超看得很透:“儒家论仁政只能当如是,而无术使之必如是。”其实,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其重要表现就是农业生产剩余极其有限,农民税负能力很差。统治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农业税一般不高于10%,低的甚至不到1%。然而事实并不像“永不加赋”听起来那么美好,国家的正式赋税虽不高,然而地方政府的“赋外之赋”却远远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也会使其取缔这些“法外之税”,但历史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徒劳,即使一时被取缔,不久之后又会死灰复燃,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既然合法渠道走不通,那就只能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解决,社会动荡由此而生,中国式的历史宿命也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了。1892年的《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新闻,说“中国开始发生该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其实,这个被报纸信誓旦旦地认定为“最大的变化”的只是一则花边新闻:21岁的光绪皇帝开始学习英文了。美国记者的逻辑是,皇帝屈尊学英语之后,三千年的“老规矩”就会被放弃,国家制度就将被改变,然后跻身于文明国家的行列。可惜历史没有耐心等待这种漫长的演变,很快它就以一种残酷的方式让中国人瞪大了充血的眼睛。平心而论,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稳步向前发展的,不管立宪是否出于真心,渗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大小改变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言:“对于一个坏的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党人等不及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定要清廷“尔曹身与名俱灭”,武昌城里的一声枪响,天地为之变色。历览前史,掩卷沉思:暴力革命并不能带来国民的幸福,只能带来专制的反复。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却仍未逃脱独裁统治的窠臼。诚然,中国的氏族血亲传统决定了这种封建家长制具有很大的惯性,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大脑中的皇权思想。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在面对清末民初光怪陆离的乱象时,严复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这与梁启超“于国体则承认现在之事实,于政体则求贯彻将来之理想”的主张不谋而合。这是两个远比只知砸烂一切的“五四”青年深谋远虑的思想家,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一点:在这片以实用理性为主导思想的土地上,酱缸你是砸不烂的,想办法改造里面的文化,甄别地吸收才是理智负责的态度。什么时候我们构筑起了独立自主、充实完整的心灵世界,勇于自己承担责任,不再把错误推诿于他人;什么时候中国走出了革命——专制——革命的历史怪圈,在制度上完成了从一元到三元的分立,在思想上形成了有风度的对抗以及和平竞争的思维,中国才能真正从内部崛起,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这一切,都自阳明心学始。在思索这些问题时,我徜徉于北京的各大书店。国学貌似复兴了,写《论语》的书不下百本,讲《孟子》的书琳琅满目,即使在摆放《荀子》、《墨子》的书架前,也颇多驻足浏览之人。我摇了摇头,继续寻找,终于在一个布满灰尘的角落,发现了一本无人问津的王学书籍,孤零零地躺在那儿,静静地观察着远处的喧哗与躁动。拂去尘埃,那个华丽的时代引人遐想。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本土的文化传统中孕育出民主科学的思想,进而过渡到公民社会?王阳明给出了答案。阳明心学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它提倡人格独立,不盲从权威,人人都可成王成圣。悍然独往却随机转化,变而通之又岿然不动。心有主,我制外;心无主,外制我。心为本体,万物在我。阳明心学是明朝中后期启蒙运动的发轫。自万历十二年王阳明从祀孔庙以来,阳明心学便以顺风扬帆之势风靡天下。据时人记载:“始于一方,则一方如狂;既而一国效之,则一国如狂;至于天下慕而效之,则天下如狂。”张居正、徐文长、汤显祖、李贽、黄宗羲、徐光启等王门弟子分别从政治、军事、艺术、思想、科学等各个领域运用心学思想进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错过了王阳明,中国停滞了数百年;得到了王阳明,日本有了明治维新。然则阳明心学,与当今之个体又有何干?人生糊涂识字始,人生强大炼心起;知行合一常磨炼,心学悟后无六经。你可能遍览群籍,无所不晓,你可能左冲右突,寻找成功的法门。然而你可知道,心理弱小之人注定无法成功,生活亦不可能幸福;取得辉煌事业的人,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阳明心学不是辞章之学,而是促使你心理强大、成王成圣的实学。可惜,人的眼睛向外,永远看不到自己,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长此以往,你失去自我,沦为他人的客体。任何人的语言都可以轻易绕过你的思维,迅速进入你的心理结构,激起你情绪的波澜。更可悲者,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反思,而是被媒体裹挟着去消费,去愤怒,去笑去哭,发泄剩余的精力,直到有一天,你的内心彻底被虚假的信息支配,你成了心理的奴隶,变得唯唯诺诺,成为一张和众人一样规整而苍白的A4纸。你的内心已经蒙上各种杂垢,它们是外界势力出于各自的目的强加于你的。如果你认同了喝茅台的比喝二锅头的值得尊敬这一价值排序,面对前者你就会畏首畏尾,面对后者你便会色厉内荏——你早已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真假不辨是非不明。而另一个事实是,中国人的交往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每个人都陷入阴谋文化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阴谋论成为所有人解释世界现象的唯一工具。其实,阴谋文化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是人们担心上当受骗,所以加强防备,看谁都像骗子,听谁说话都暗藏玄机。然而神经紧张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当下骗局花样翻新,闭门家中坐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诈骗短信。于是,所有的交易都人为地设置了重重障碍,以防无所不在的欺诈,结果是人人不胜其烦,却仍不断被骗。越是这样,人们就越对阴谋感兴趣。吃了亏,总感慨自己道行不高,应该进一步修炼,阴谋文化也就愈演愈烈,不知伊于胡底。纵览青史不难发现,非凡的成就决不属于只会玩弄小聪明的人,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王阳明早就说过:“用兵何术?此心不动即为术。”这才是术的最高境界——道术一体,以道驭术,而不是拾人牙慧,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譬如下棋。围棋的变化有360的360次方种,生命也是如此。生命中的每个“下一刻”都是无法预料的,事先很难做出准确的计划。但是,外界无法一目了然,我们可以了然于心,因为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对弈的主体也是人,把握了自己就把握了世界,对人心认识越深,就越能获得主动权。阳明心学就是要人摊开来检视自己,认识生命,从虚假信息和不良情绪搭建的自我意识中跳出,站在心体的层面审视、监督意识,用正确务实的观念来指导行动,用对人心深刻的体察来打破他人的心墙。就像歌词里唱的一样: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你能为你做出的判断负责,只有你才是你命运的主人,只有你才是你世界的主宰,只有你知道到底值不值得,只有你能排除旁人嗤之以鼻的杂音,找到一条自己的路。这就是“心即理”,它告诉我们一条真理:人的本质,一切人性,并非自然获得,而是人类自我建立起来的。对人类整体而言是这样,对个体来说也是如此。光靠书本和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王阳明最反对盲目崇拜、人云亦云,将之比作矮子看戏,随人喝彩。事实也是如此,贪官和骗子的话天花乱坠却一文不值,只有经过实践,身体力行,千锤百炼,才能看穿一个人的本质,检验一个道理是否行之有效,这就是“知行合一”。用在个人,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理性严谨的态度和审时度势的智慧。而用在国家,它又是推动一切政策贯彻落实的利器,消灭各种不正之风的灵丹妙药。毕竟,历览前贤国与家,从来就不缺好的制度,缺的只是将其执行到位的人。五百年前,有明一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平地一声响雷,以恢宏无匹的气概,打破了明朝媚俗、沉闷的世风,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他为世人的安身立命找到了精神归宿,那是一种脱胎换骨、由内而外的洗礼,又传授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奥义。他改写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三个国家(中国、朝鲜、日本),就像那个被人用滥了的比喻一样: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飞的我可以射,走的我可以网,游的我可以钓。但是龙,我不知该怎么办啊!学识渊深莫测,志趣高妙难知。龙乘风云,可上九天!任何溢美之词都已显得多余,彼时,他的门生故吏已遍布天下;身后,追慕膜拜者更是延绵不绝,连清乾隆皇帝也要附庸一把,亲笔为他书写“命世真才”的御碑。然而,面对这一切,九泉之下的王阳明只是淡然一笑。他从来就不自囿于权威,也反对任何形式的造神运动,即使那些文治武功早已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王阳明却从来没有变过,他永远只是那艘载你过河的船,河的对岸是你的内心世界。既已渡河,船也会自然而然淡出你的视线,消失在那雾气蒙蒙,虚无缥缈的河面上。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龙冈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此刻,我依稀听见从东海之东飘来一个声音,那是历史深处的回响,是高杉晋作正在吟诵自己的诗:王学振兴圣学新,古今杂说遂成烟。唯能信得良知字,即是羲皇以上人。这个声音久久不散,久久不散……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蒋介石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祯  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  ——左宗棠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章太炎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倒幕领袖 西乡隆盛  一生伏首拜阳明。  ——日本“军神” 东乡平八郎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著名学者 高濑武次郎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杜维明  日本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皆具独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成就大功。  ——孙中山  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精神,抛弃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  ——蒋介石


编辑推荐

《明朝一哥王阳明》编辑推荐:王阳明是改变世界的心灵导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等中外名人一致推崇!阳明心学是一剂提升自我、拯救时弊的心灵解药,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旨在让读者学会开启和运用与生俱来的正能量,强大自我内心,洞彻世事人心,走出人生困局,成就辉煌事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王阳明心学大传!《明朝一哥王阳明》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阳明心学入门读本,由新锐历史作家吕峥历时三年精心创作。初版问世后,迅速畅销20万册,引起了图书市场的王阳明热。不同于其他王阳明传记,本书在讲述王阳明传奇一生的基础上,系统讲解阳明心学,深受读者口碑传颂,并得到余世存、章立凡、石述思、吴稼祥等众多名家的一致推荐。《明朝一哥王阳明》全新图文精印版,新增一万字阳明心学精要导读,精心设计十多幅精美插图,直观传达王阳明一生的重要事迹,全书双色精印,精美超值,全面超越同类书,是读者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的最佳读本。

名人推荐

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蒋介石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王士祯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黄宗羲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几及。——左宗棠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严复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蔡元培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梁启超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章太炎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日本倒幕领袖 西乡隆盛一生伏首拜阳明。——日本“军神” 东乡平八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日本著名学者 高濑武次郎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杜维明日本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皆具独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成就大功。——孙中山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国精神,抛弃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蒋介石少年天才之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当然也只是个人的感觉:全书才思飞扬,文气贯通,文笔汪洋恣肆,看出有模仿《明朝那些事儿》又丝毫不逊于彼。如果一定要把两者做一下比较并找出本书的所谓缺陷的话,就是感觉本书内容如果不是具有相当的耐心去细致地理解品味的话,确实有庞杂感,不过或许这未尝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恰恰很好地诠释了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和真正内涵。 同意一位评论者说的,确是“少年天才之作,观点独到,语言犀利,是一本很好的王学启蒙类书籍”。——亚马逊网店读者 心媛地偏最通俗的王阳明传记:最通俗易懂的王阳明传记,作者旁征博引,文笔汪洋恣肆,可读性极强,值得推荐的好书!——亚马逊网店读者 huanglala这本书不错的:1、本书的基本风格与书名一致,类似题材书籍的正统感被诙谐、调侃的风格替代。作者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就像听讲座一样。2、书中历引经据典、生动小例,俯拾皆是,很强的故事感,更难得的是,常常读到这一段,心中的疑问马上就会被下一段所回答,让人很惊奇。3、作者思维缜密,书中大量看似信手拈来的精辟论断让人折服。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推荐!——亚马逊网店读者 荣爽重新认识王阳明:高中政治课的时候,老师讲哲学,谈到“唯物”和“唯心”的概念,王阳明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视野。不过由于老师是学马列的,而马克思老大爷是玩“唯物”的,无办法,所以王大爷被当作批判的对象,我当时年纪小,老师讲东,我不敢话西,所以我也跟着摇旗呐喊,狠批王大爷,哲学考试分数过85。后来,我年岁渐增,阅历渐广,道听途说了一些王老大爷的事迹,第一条消息是日本维新派中大名鼎鼎,打败过俄国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东方纳尔逊”之誉,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的常胜将军。—东乡平八郎非常崇拜王阳明,他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第二条消息是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常常上一座山游玩,并在山上修建了别墅。而这座山原来叫“草山”,蒋介石嫌这个名字不好听,有“落草为寇”的味道,所以把它改为“阳明山”。正是这两条“路边社”消息让我对老师的说法起了疑心,老师会不会老点我啊。我想,虽然东乡平八郎是日本人,蒋介石是反动派,但是他们都是名人啊,一个被名人推崇的人,应该不简单。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翻查了一些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王大爷原来真是一个牛人。古代儒家有“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如果大家想更详细的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到百度查一查。我没有和王大爷生活过,他有无“立德”,我不知道。不过他肯定“立言”和“立功”了。“立言”方面,他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的学说,创了了“阳明心学”,并且掀起了一股“明旋风”,他走到哪里,“粉丝”就追到哪里。他的学说直接挑战当时的学术主流和国家意识形态主流—“宋明理学”。“立功”方面他也颇有建树。为官上,他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历任南赣巡抚,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可谓官场高手。军事上,他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前提下,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又在朝廷高层的掣肘,率领没有实战经验的民兵,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精兵,一举粉碎了其蓄谋几十年的篡位。可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由此可见,王阳明老大爷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军事家,一位政治家。《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一本介绍王阳明生平与思想的通俗读物。作者用幽默流畅的语言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全景式的展现阳明先生传奇多彩的一生。用历史故事去讲述人物,并透过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凸显其在精神世界的困惑与求索,迷思与顿悟,让读者深入浅出的了解“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清晰呈现心学思想的脉络。同时,作者旁征博引,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故事去比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阳明哲学思想的精粹。我以前对于王阳明的全部了解来自高中政治老师的讲解和网上,这些信息都不全面,缺乏深度。而通过此书,我对王阳明先生的认识才算全面,才不会以点盖面。当然,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阳明先生的学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亚马逊网店读者 xz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朝一哥王阳明 PDF格式下载



——被历史“断掉”的伟人王阳明对很多人来说,“心学”绝对是个生僻的字眼,而谈及“王阳明”,尽管有些人略晓,但也仅限于略晓---我对桌的同事,就一直以为他是射雕中的“中神通”。历史的吊诡在于,与此同时,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无法跳过去的伟人: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中国“立德、立功、立言”两个半人中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其文可以著书立说开宗立派,其武可以安邦定国拨乱反正,其德可以为人楷模教化世人。没有王阳明,明代晚期历史定将被赫然改写。其信从者上至宰相,下至农夫,流传之速,蔓延之广,不仅有明一代无人能匹,古今中外亦为罕见。《明史》定论:“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如此巨大的反差,源自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人为遮蔽。随着思想与语境的开放,关于王阳明及阳明心学的著作开始与日俱增,但大都着眼于理性的思辨分析,哲学知识匮乏的一般大众读起来暂时还困难重重。相比之下,吕峥这部《明朝一哥王阳明》,显然更易获得青睐:言浅意深,不仅仅是本书的特点,也暗合心学之宗旨。心学是儒家的一个支派,远祖遥指孟轲,引路者是北宋程灏,开门者是南宋陆九渊,王阳明则首度提出心学二字,从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独立的学术脉络。在此之前,朱熹理学因有稳定统治的作用,被奉为正统思想。但如此稳如泰山的官方思想,王阳明却敢跳出来怀疑并用其一生时间进行彻底批判。王阳明大刀阔斧对理学进行改革,在陆九渊的早期学术基础上,把天理、本心、诚意彻底打通,使心学的建立成为中国思想史最重要的解放运动之一。可以说,心学是靠批判理学发展起来的,但在早期,这种斗争非常低调。本书将王阳明的人生和心学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从王阳明的立志、治学、仕途与战功等多角度,全面阐述了其学术发展历程和心学核心宗旨、整体构架。这种写法充分体现了阳明心学来自于生活而又实践于生活的本质特征。而长期以来,王阳明在“龙场悟道”被蒙上神秘面纱,仿佛其一夜之间飞升。吕峥铁画银钩般地挖掘出其间种种重大细节,使其人其事及心学坎坷历程丰满立体,便于读者直观了解。可以说,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也是一部心学发展史,是迄今为止最宏观而又最微观的关于阳明心学的读物。但如果你硬把它当作学术论文,那你的失望是自找的---这是一部关于王阳明的科普。这种历史科普的创作手法,正是吕峥历史研究的独到之处,值得在普罗大众间广为推广。朱熹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这种定位使道德难以上升至更高层次。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七日格竹失败后,王阳明开始了数十年的认真思考,这种持续思考在一颗聪慧的头脑中终于结出了硕果。在对大学古本进行追问与复原后,其对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做了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亦即所谓的天泉证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阳明心学的根本之根本。从整体来说,阳明心学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有机而成为一个完整、严密、去伪存真的思想体系。“心即理”是以“吾心”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崇尚个人意识、独立思考和个性解放;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第一个提出“知行合一”,一扫当时坐而论道、言行不一的颓糜世风,成为无数后人的座右铭;“良知”是判别是非的标准,王阳明创造性地将其分本然和明觉两种状态。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阳明心学认为,人人皆可成圣,所有的想法都是人性的体现,觉察它、理解它、疏导它,把“本然”升华成“明觉”,才是一条趋光之路。基于格物致知的朱熹理学,其推崇的条分缕析只会让生命离真相越来越远,正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所说,少林七十二绝技的修炼需与修佛同步。作为践履之学,心学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为世人提供了一种不为外物所役的光明指导。真正的强大来自内心。读懂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在人心愈感孤独、苦闷、矛盾的当今时代,阳明心学将使大众获得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从“孔子的困境”开始,生命就在千年的喋喋不休追问中反复升沉,而独具异彩的心学却因其唯心主义的定性在国内一直受到批判。历史地看,其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神圣化具有强大的挑战性,进步意义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吕峥在书中多次涉笔宇宙学和现代物理学,例如通过薛定谔的猫,揭示了量子物理与阳明心学的相通之处。阳明心学绝不仅仅限于对朱熹理学的批评,其现实及未来意义无法穷尽,这也正是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的“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的真正内涵。读者如果能在阅读当中用自然科学主义的观点理解心学,当有新的、无穷的发现。除此之外,书中大量涉及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对《中庸》、《大学》、《道德经》等进行了精准独到的阐释。事实上,阳明心学原本就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这正是心学强大的根基:兼收并蓄,以内心为趋光的主导,以教条为逃离的范本,强调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理性潜能和感性力量。“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多年的仕宦沉浮及亘久不移的思考,使王阳明在龙场的某一夜摆脱了世间凡俗,修炼出强大的内心,而纵观王阳明的一生,是与小人、疾病及叛乱做斗争的一生,更是将己心提纯、深化、定型为一门伟大科学的非凡旅程,其临终遗言于无声处让我们听到了春雷的炸响:此心光明,夫复何言?钱穆把王阳明的《传习录》归为七本“中国人必读书”之一。先读吕峥的作品,再读《传习录》,应是研习“心学”这门“圣人之学”的正确途径。作者提示到,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因为你没有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内圣才能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的事功,全在于提炼你强大的内心修为。“此心不动即为术”。如此高超的思想与语境,试问天下几人可淡然处之?吕峥笔下的明朝一哥王阳明,心与名同强。


谈及“心学”和王阳明,很多人觉得朦胧甚至生僻。但王阳明的煌煌历史地位令人咂舌: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中国“立德、立功、立言”两个半人中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其文可以著书立说开宗立派,其武可以安邦定国拨乱反正,其德可以为人楷模教化世人。阳明心学的信从者上至宰相,下至农夫,其流传之速,蔓延之广,古今中外实为罕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人为遮蔽使王阳明蒙尘许久。伴随着思想的开放,王阳明及心学重新浮出水面,但此类著作大多受拘于理性的、枯燥的思辨分析。相比之下,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显然更易获得青睐:言浅意深,风趣幽默,这不仅仅是本书的特点,也暗合心学之宗旨。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读者看到一个“此心不动、我自岿然”的偶像宗师王阳明。心学是儒家的一个支派,从孟轲、程灏到陆九渊,一路蜿蜒至明朝,在王阳明手里正式诞生。此时,朱熹理学正被奉为官方正统思想,在众人俯首乃至哑然的时风中,王阳明却抛出怀疑论并用其一生时间对理学进行了持久的批判与大刀阔斧的改革,心学的建立成为中国思想史最重要的解放运动之一。但在早期,这种斗争仍属低调。本书将王阳明的人生历程和心学的发展轨迹交织在一起,从王阳明的立志、治学、仕途与战功等多角度,细致阐述了心学的核心宗旨与整体构架,其间种种重大细节的披露,使其人其事更加丰满立体。无论是作为人物传记,还是心学发展史,它都是迄今为止最宏观而又最微观的阳明心学普及读物。“历史科普”的创作,是吕峥历史研究的独到之处,值得在普罗大众间广为推广。朱熹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这种定位使道德难以上升至更高层次。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七日格竹失败后,王阳明开始了数十年的思考,在对《大学》古本进行追问与复原后,对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做了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此即所谓的天泉证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阳明心学的根本之根本。阳明心学是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有机而成的一个完整、严密、去伪存真的思想体系。“心即理”是以“吾心”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直接推动了“崇尚个人意识、独立思考和个性解放”等社会新思潮的涌动;“知行合一”论一扫当时坐而论道、言行不一的颓糜世风,成为无数后人的座右铭;“良知”是判别是非的标准,王阳明创造性地将其分本然和明觉两种状态,认为通过内心的修炼,完全可以从蒙昧至光明。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人人皆可成圣,所有的想法都是人性的体现,觉察它、理解它、疏导它,把本然升华成明觉,才是一条趋光之路。朱熹理学中空乏浩繁的格物只会让生命离真相越来越远,作为践履之学,心学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为世人提供了一种不为外物所役的光明指导。真正的强大来自内心。读懂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内心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人心愈感孤独、苦闷、矛盾的当今时代,阳明心学将使大众获得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由。而吕峥对量子物理的引入,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物理学与阳明心学的相通之处。事实上,阳明心学的现实及未来意义无法穷尽,这正是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的“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的真正内涵。仕宦沉浮及亘久的思考,使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某一夜摆脱了世间凡俗,修炼出强大的内心,其临终遗言“此心光明,夫复何言?”是真正的强者面对生命、人类和社会时,发出的最具哲理和力量的声音。王阳明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以内心为趋光的主导,强调个体具有的理性潜能和感性力量,“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心不动即为术”,将心性之学转化为**的事功,全在于提炼你强大的内心修为。


明朝一哥王阳明(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等一流人物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心学大传,余世存、章立凡、石述思、吴稼祥、袁腾飞一致推荐!参透王阳明,开启正能量!全新图文精印版)文字幽默有趣 生动,


历史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了,都是因为那些潜心研究历史、并深度结合现实情况的学者和写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和经历,重现历史中的人和事。如果说读者认为王阳明过于唯心,他的《传习录》过于晦涩,那么这本《明朝一哥王阳明》可以帮助你近距离了解一下这位因为时空之隔和理论之深难以接近的心学大师,阳明先生一生的坎坷经历,他练就“心学大法”的磨难征程,在那个荒诞不经的朝代,显得那样的不容易。《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虽然年纪轻轻,但笔法显得老道、成熟;他对于阳明心学显然已经了然于胸,说起来头头是道;对于明朝历史的描写,通俗幽默的语言直指历史的软肋,也颇有当年明月的影子;而用阳明先生的一生经历串讲的方式,把哲学和历史很好地融合在本书中,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常用“立德、立言、立功”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阳明先生显然在这三方面都已经足以不朽了,虽然他在世时历经磨难和挫折,偶尔也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但历史的事实和生活的吊诡就在于:英雄总是憋屈地活着,死了以后才能光辉起来。阳明先生少年得志,在八股文的约束下依然执着自己的哲学追求,逆境之下造就的强大内心也促成了他的事功,在那个荒诞不经甚至黑白颠倒的时代中,阳明心学成为了众位有志之士追求的真理,引致后代数伟人也将阳明先生作为崇拜的偶像,不能不说这就是阳明先生最大的成就。《明朝一哥王阳明》书中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揭开了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完善和成熟,在唯物主义盛行的今天,用唯物主义的思维写就了唯心思想的内涵所在。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直至今天我们仍需要追溯到老祖宗身上去寻求理论的依据,不能不说这是现代文明发展不足的证据。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始于明朝,一哥阳明就是活在明朝,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先生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然而移风易俗非一人之功、一时之功,时势造就了阳明,阳明心学却未能拯救明朝甚或中华封建帝国。《明朝一哥王阳明》也借用这个事实来阐述作者的观点:以史为鉴几乎不可能,铁打的帝国流水的人,历代皇权变更、王侯将相轮流上台,成为了中国这个氏族宗法社会的主旋律。“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句如此励志的话成为众多书籍竞相引用的原因,想来也是因为它引导众人从自己内心去挖掘潜力、寻求发展之动力。阳明先生一生历经磨难、生活窘迫但从未放弃对“何谓第一等事”的追寻,独创“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主题的阳明心学,称之为明朝一哥,为后人敬仰,不为过矣。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一本讲述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历史通俗类传记。此书的作者新锐作家吕峥历《明朝一哥王阳明》凝聚了作者披阅三载,增删数次的心血。在穷尽一切办法搜罗中外王学著作研究的基础上(以陈来、杨国荣、冈田武彦先生的观点为主),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传记,而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并结合历史,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高中政治课的时候,老师讲哲学,谈到“唯物”和“唯心”的概念,王阳明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视野。不过由于老师是学马列的,而马克思老大爷是玩“唯物”的,无办法,所以王大爷被当作批判的对象,我当时年纪小,老师讲东,我不敢话西,所以我也跟着摇旗呐喊,狠批王大爷,哲学考试分数过85。后来,我年岁渐增,阅历渐广,道听途说了一些王老大爷的事迹,第一条消息是日本维新派中大名鼎鼎,打败过俄国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东方纳尔逊”之誉,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的常胜将军。—东乡平八郎非常崇拜王阳明,他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第二条消息是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常常上一座山游玩,并在山上修建了别墅。而这座山原来叫“草山”,蒋介石嫌这个名字不好听,有“落草为寇”的味道,所以把它改为“阳明山”。正是这两条“路边社”消息让我对老师的说法起了疑心,老师会不会老点我啊。我想,虽然东乡平八郎是日本人,蒋介石是反动派,但是他们都是名人啊,一个被名人推崇的人,应该不简单。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翻查了一些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王大爷原来真是一个牛人。古代儒家有“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如果大家想更详细的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到百度查一查。我没有和王大爷生活过,他有无“立德”,我不知道。不过他肯定“立言”和“立功”了。“立言”方面,他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的学说,创了了“阳明心学”,并且掀起了一股“明旋风”,他走到哪里,“粉丝”就追到哪里。他的学说直接挑战当时的学术主流和国家意识形态主流—“宋明理学”。“立功”方面他也颇有建树。为官上,他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两广、湖广、江西四省总督,历任南赣巡抚,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谥文成公,可谓官场高手。军事上,他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前提下,选练民兵,平定了为祸南方四省的大规模叛乱;又在朝廷高层的掣肘,率领没有实战经验的民兵,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数万精兵,一举粉碎了其蓄谋几十年的篡位。可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由此可见,王阳明老大爷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军事家,一位政治家。《明朝一哥王阳明》是一本介绍王阳明生平与思想的通俗读物。作者用幽默流畅的语言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全景式的展现阳明先生传奇多彩的一生。用历史故事去讲述人物,并透过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凸显其在精神世界的困惑与求索,迷思与顿悟,让读者深入浅出的了解“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清晰呈现心学思想的脉络。同时,作者旁征博引,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故事去比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阳明哲学思想的精粹。我以前对于王阳明的全部了解来自高中政治老师的讲解和网上,这些信息都不全面,缺乏深度。而通过此书,我对王阳明先生的认识才算全面,才不会以点盖面。当然,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阳明先生的学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让我认识了王阳明以及“王学”。作为一个对历史不擅长也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能读到这样一本用通俗、风趣的语言来写的有关历史、哲学、心学的书籍,的确是一件十分幸运和值得高兴的事情。85年出生的吕峥在本书中向读者证明了他在写作才华和潜力,而敢于抒发自己独到见解的魄力与充满张力的文思,更令我赞叹不已。   有人说《明朝一哥王阳明》模仿了《明朝那些事儿》,并寄希望于借助后者的名气来增加销量。依我看,虽然两本书的作者都很年轻,文笔也都比较幽默和犀利,但是毕竟《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是历史,《明朝一哥王阳明》写的是哲学,前者是对大明朝成败兴衰的娓娓道来,后者则是对王阳明的一生的介绍,以及对“阳明心学”的深入浅出。两本书的侧重点不同,自然不可作比较。   也许《明朝那些事儿》让人读过之后大呼过瘾,但是从精神补给以至于有补于世的角度出发,显然《明朝一哥王阳明》更具有现实意义。毕竟书中的主角是王阳明以及他的思想。我对国学的微小积累,仅限于读过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零星的看过几集《百家讲坛》节目。因为在我印象中,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结论,无非就是一些空话大道理、处世格言云云,没什么实用价值。毕竟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现如今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只有百年基业的大杂烩国家美国,却成了世界老大。想到此处,不禁为文明古国的发展现状感到阵阵唏嘘。但是,同样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却是利用了阳明心学,完成了推动国家迅速崛起的“明治维新”。正如书中所说:错过了王阳明,中国停滞了数百年;得到了王阳明,日本有了明治维新。   王阳明究竟何方神圣?曾经担任过高中政治课代表的我,对教材中批判唯心主义的案例印象不是很深刻,因为考试的时候,只要求你掌握:唯物主义是对的,唯心主义是错的。但是究竟何为唯心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显然没有在他们的出版物上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哪怕是一本影响了N代人、上亿莘莘学子的出版物。但是跟许多同龄人一样,王阳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我初识并错过。   在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时,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王阳明如何“内圣外王,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原理又是什么?但是正如吕峥在书中提到:不把中国思想史这本烂账算清,你就无法体认良知之学的伟大。所以像我这种对国学比较绝缘的人想一下子弄明白心学显然不可能。幸好,吕峥慷慨地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带我重温了一遍相关历史,并且又一次问候了那些曾经在语文课本上留给我辈无数文言文去背诵的思想家们。   实事求是地说,合上本书之后,我并没能掌握王学的奥义及原理。但这与我读此书的初衷并不违背——我的确读到了一本好书。又额外获得了一个新的方向供我选择,即“心学”。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想学习国学,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不必在各种“子”中囫囵吞枣,只要向一哥王阳明学习就行了,不是吗?   可能有很多读者跟我持有同样的态度,就是对年轻作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像吕峥这样初露锋芒、霸气外露的年轻作家。除了这篇评论开头的那些话之外,我希望吕峥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写出一本以诠释“阳明心学”为主的书,让更多生性驽钝之人如我者易于掌握这门伟大的思想哲学。


王阳明是个圣人,是心学这门信仰的至圣先师,他的一生用任何赞美之词评价都不为过,做过的事迹更是让世人经久传唱。但这都仅仅是在王门之中,更多的人对他还真是不了解,他是谁?他做过什么?为什么上至总统大将,下至黎民百姓都那么崇拜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究竟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想解开这些问题,我们真得去看看这本书。    其实,历史上关于阳明的书也不算少,从《传习录》到《王阳明大传》,可参考的东西也很多,但多数都是较难懂的,毕竟是涉及到了很深的哲学问题,但这本书不是,书腰上就写的很明白,叫板当年明月。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事书商的一种宣传方式,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风格确实更容易让大家所接受,而且作者本身也习惯于这种方式。    在前两天有幸得到了一本作者亲笔签名的书,上面还有四个字:共倡心学。我想这是作者在全书出版完后最大的心愿吧,当初看到作者所写的东西时,还是在天涯的论坛,估计当时他也没想到会有出版商过来找他谈出书的事情。但他所写的东西,却很吸引我,对于当时痴迷于心学并且不愿读些乏味的古书的我来说,这是救命的稻草。回过来再说:共倡心学。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于他,他真的就那么厉害么?他到底有什么用?其实阳明心学甚是伟大,只是因为历史及政治的原因,在本国境内传播范围甚小,普通人想要了解确实不易,更别说要给别人讲明白了,还好作者做学问做的很刻苦,通过此书,一点一点的为我们把这些都剖析开来用现代语言进行讲解,不敢说他写的东西都是对的全的,但对于入门者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看完书后,我想多数读者会被吸引到阳明门下,因为心学不是像其他的工具书或励志书仅仅教会我们如何作对某一件事情,而是教会了我们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如何作对每一件事情。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人缺少的能力,而且不仅是缺少,可以说是退化。因为我们在长久的教育体制下,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已经习惯了不用自己思考,可这些对社会的发展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我们需要这么一股“异类”的思想来冲破加固在我们思想上的枷锁,因为我们是人,只要是人就允许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是人就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其实阳明的意思也是如此,人人皆可成圣,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对圣人、高人以一种仰视的态度,做最真诚的自己,最自由的自己,你就可以是圣人。而这些东西都不是靠外界的赠予,而只是需要从我们的内心出发,怀揣理想,一步一步就可以完成的。    说完书,再说点其他想说的:    一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个谁都知道,但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却难上加难,例子太多,不做解释,但世人给予这种人一个响亮的名号:自由之人。    这应该是对人最高的评价,中国古时对人最高的评价是随心所欲(但不是放纵),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做事,对于一个珍惜自由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欢乐的事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但世事却不是如此,眼下的社会充斥着利欲熏心,充斥着沽名钓誉,好比一盆清水,浑浊的很,就算你是一滴清水,也会被迅速给染黑;如果你不想被染黑,会被他人认作是另类,想起部很经典的电影《勇敢的心》里最后一个场景,主人公被砍首,最后他发出了一声怒吼:自由!但刑台下的人民却对之嗤之以鼻,甚至是感到反感。这件事更是证明了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说了两段,跟此书没关系,但跟作者有关系。    作者写了这本书,是因为他想做这个事情,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多名誉、利益、私心之用。开始我还想拿他和别人进行下对比,后来想想,确实没有必要,他就是他,他要做的就是这个而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就算是有,也都是结果演变与他人评说。    最后再多说一句话,是我对作者及此书的简短评价:他写的不是书,而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诠释他自由的灵魂;而此书亦是一种信号,传播开来,唤起他人的真实之美。


关于信仰:仰而信,信而仰,信、仰、合、一?   最近读了《明朝一哥王阳明》,对其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产生了共鸣。   本以为这本书是写写王守仁的生平,介绍一下心学思想,但后来发现字里行间加了不少的“私货”,也就是作者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是把现代人的一些观念与王阳明的学说互相比照融合,这样读者就能够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与几百年前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形成自己的领悟。这与心学所倡导的某种价值不谋而合。   作者提到把心学作为一种信仰,他的博客介绍文字是“一生俯首拜阳明”。确实,在一段历史时期中,心学是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的。我不禁联想到信仰这个东西,本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心学是否解读了信仰本身。如果像日本某些人那样把王阳明当作神来看待,把心学当作圣经,那是否和阳明先生所推崇的东西相左呢。   在《一哥》书中提到了阳明刚开始不愿学生把他的学说总结成经典来传播,因为这不符合心学之学,由心而发、由己而出的观念。想来很多圣贤、哲人、先知都对自身的理论学说以文字形势传播有所顾忌。老子本来不想留下任何文字,只是被粉丝“强烈要求”才留下5K的文档,而且开门见山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耶稣以主人给三个仆人金钱的故事,启示不可死抱着一本经实行教条主义,要继往开来发展新思想,否则本来所拥有的信仰也会失去。马克思说要怀疑一切,并强调一切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都是**,因为他拿出的是方法和工具,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而不是死板的最终结论。   心学是尤其反对教条的,也反对以教条为基础的信仰,它强调人的内心,强调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理性潜能和感性力量。我觉得在这种价值的指引之下,实际上它也提出了一种信仰的准则。相对于心与理、知与行,我认为“信”与“仰”也有类似的关系。   以前很多宗教或意识形态往往要求“仰而信”,也就是说你要先承认某些事物具有超越一切的性质,把个人身份放在从属地位(或者你的默认身份早就已经被归属),被动接受教诲。“仰”居高临下,它说我是伟大的,你是渺小的,你必须归属我,才能慢慢锻炼你的“信(心)”,而后才能明白完善自己,才能有所获得。   近现代的人本主义思潮让人们开始改弦易辙,追求“信而仰”,只有我个人觉得认同的,我才去信,进而只有经过普遍认证大部分人都认可的,我才会认为是真理,才会有归属感,才回去依之而行。但这样往往最终无物可仰,人成了自身欲望的奴隶,成了从众心态的奴隶,让丛林准则变成了真理和信仰。   心学告诉我们向内追求和向外拓展的统一,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让我有所感悟,让我能在自身上找到解释这种思想的实例来,那么我就认同它,就进一步用实践来证明它,最终证实了这是一种伟大的有力的思想,这是很自然而然的认知过程。这里的信是对自己理性认同,仰是理性延伸出来的感性认同,这样的信仰是“信仰合一”的,是对简单自然的思维方式的肯定,也是对个体追求思想解放的肯定。


实话讲,之前在学校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着实有限,并且一不小心,容易走火入魔,妄下是非的判断。例如唯物主义的反面唯心主义,简直成了批评的对象,一无是处,连带着鼓吹和奉行唯物主义的人,都成了广大人们群众的敌人,成了所谓的坏人。这种看法流毒甚广,需要慢慢清除。划分一个人的好坏,不能仅凭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何况,错与对的标尺从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哲学上更是如此。现在看起来,以前以为王阳明不幸作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因此是坏人的想法,很是可笑。实际上,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关键人物,研究中国哲学,无法绕过这一人物,他提倡的心学一扫两宋理学的桎梏,将个人的知行合一推到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上来,跟之前老子、孔子、墨子、朱熹等人的看法大为不同,与佛教倡导的“佛法即是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饱有积极入世的精神,难怪后世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等人皆对其学说颇为青睐。通俗地说,王阳明是自明朝以来数一数二的励志大师,让很多人回归内心,在自我身上找到了奋发的勇气和智慧。给这样的牛人立传,并非易事,需要有对王朝明身上的最显著标签“哲学”历史的熟悉,对中国哲学史上众多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要了若指掌,这样才能追本溯源,左右参照,做出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写这样的书,当然离不开古籍文献词章的点缀,并要保证有自己的见解,弄不好的话,则成了史料的堆砌,则读者闻风而逃,看不下去。从这方面说,《明朝一哥王阳明》的作者是颇为及格的,其对中国哲学的了解和熟知,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没有相当的知识和思索是无法完成的。其将王阳明放置在中国哲学史的坐标上,和古代及他同时代的人互相对照,娓娓道出他们思想和观点的异同,让人对王阳明的哲学及中国的哲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明朝一哥王阳明》讲了王阳明的一生,使得先前模糊的历史人物浮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看到王阳明的为人,并非之前戴着有色眼镜看的那样。作者有意为王阳明洗清历史的尘埃,还原一个有思想有智谋的王明阳,因此行文中事实与评论兼有,文字却不是板着脸的腔调,而是向轻松幽默贴近,这样才能保证往下观看的兴趣。


吕峥以通俗幽默的语言方式,将王阳明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并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除此之外,他还用时下的网络语言对心学从陆九渊沿革到明代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并回顾和总结了先秦哲学、宋明理学,知识性和娱乐性互动起来,读来大有欲罢不能之感。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职高低、权势大小,而在自己的内心。心安自足、充实强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 我们必须要尊重所处环境,顺应环境,任何事业都是从处理好与眼前环境的关系开始的。并且,这种顺应不是违心的、伪装的,而是调整与纠偏之后此心与环境的逐步契合。    全书看完,才明了书名《明朝一哥王阳明》的由来,我想这与作者整个幽默、风趣、诙谐的行文风格分不开吧!他只是用时下最流行的语言去评述千古一圣王守仁!纵观明朝历史,确实也只有阳明老先生称得“一哥”此一称谓吧!    很幸运能与《明朝一哥王阳明》结缘,让我能拂去心上尘埃,找到真实的自己。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也能从此书中找到真实的自己,期待属于自己的华丽转身!看完之后去看传习录先看的明朝那些事认识王阳明,然后是看这书,看完之后去看传习录,虽然没有看完,但是觉得王阳明没话说,牛人一个。


有人说《明朝一哥王阳明》模仿了《明朝那些事儿》,并寄希望于借助后者的名气来增加销量。依我看,虽然两本书的作者都很年轻,文笔也都比较幽默和犀利,但是毕竟《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是历史,《明朝一哥王阳明》写的是哲学,前者是对大明朝成败兴衰的娓娓道来,后者则是对王阳明的一生的介绍,以及对“阳明心学”的深入浅出。两本书的侧重点不同,自然不可作比较。 也许《明朝那些事儿》让人读过之后大呼过瘾,但是从精神补给以至于有补于世的角度出发,显然《明朝一哥王阳明》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是读了《明朝那些事》知道王阳明的,本书写法诙谐轻松,虽没有《明朝那些事》那么夸张,但也很风趣,越看越有味,书中不仅描述了王阳明伟大传奇的一生,还讲述了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并介绍明朝及之前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让你明白心学到底高明在哪里,确实是一本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的通俗入门读物


如何在险恶世界中,炼就强大内心?如何在浮躁现实中,得到心灵安宁?如何在残酷竞争中,成就辉煌事业?古今中外万千精英人物一致推荐——读王阳明传,学阳明心学!


从《明朝那些事儿》书中,第一次了解到王守仁这个人,知道他是明朝的常胜将军,创建了“知行合一”这一理论,其后众人纷纷跟随,成为王学的弟子。当然自己也喜欢上王守仁这人。   也很奇怪,为何学校的课本之中,没有介绍这一位伟人呢?直到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于是咱也成了追星族,有机会看到图书《明朝一哥王阳明》。这书从其哲学系统上全面介绍了王守仁的为人与理论。不过自己的哲学思想不行,说真的很难理解领悟这些内容。看看下面的四句口诀: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自然如果能领悟其理论,我也该有一番小小的成就吧。   对我而言,这是本不错的图书,家中有了第一本系统讲“心学”的图书。也希望第二本心学图书尽快到来。


王阳明这个人物很早就知道,但是真正试着深入了解还是在大学时代。只是当时关于王及其心学的书都是比较文言的,较难懂。而吕峥的这本书无疑很好地解决了文言的问题,让人易懂。阳明心学在今天看来很有意义,所以就这方面而言是本难得的好书。


在一次读书讲座中,于丹老师推荐我们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我担心自己看不明白,于是顺带买了这本书,作家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王阳传奇的一生,可以轻松读懂阳明心学。我个人认为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


王阳明先生的主要观点有三个:“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如对好人的定义不是不做坏事,而是把想的好事做出来;“致良知”,致吾心内在的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神不是外在的精神寄托,而是我们自己;人人皆可为圣贤。古人研究来研究去,无非是围着《大学》的观点在转,明明德、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阳明将这一切归结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其实中西方文明中关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是相通的。


很多人拿这本书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做比较,认为这本书较之晦涩难懂。个人觉得两本书不具有可比性,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描绘的是整个明朝历史中的各色人物,虽也涉及心学,总体上来说还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评说王阳明,当年明月选取了王阳明人生历程中几个转折点来重点描述,尤其关于平定朱宸濠、智斗徐泰、张忠部分浓墨重彩,确比本书精彩。本书作者则是站在心学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初读心学部分感觉比较难懂,硬着头皮读完发现作者还是在努力用尽可能大众化的语言讲述心学内容,心即理,致良知,作者是在描述一种生活的态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这本书真是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既能完整了解一代大儒王阳明的一生经历,又能学习到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识,还能学到实用的处世哲学,非常好的一本书。


我是因为看了佛学书《心经》《金刚经》两本书后,加上不明白基督教徒的强大精神力量从何产生,对精神的力量很感兴趣,所以就买了这本有关王阳明的心学的《明朝一哥王阳明》来看,希望管窥王阳明心学。到手后粗略看了一下,很好看。


看了不少王阳明的书,还是这一本最好,不但讲了阳明先生的传奇经历,还解读了阳明心学和儒学的发展,非常有收获!


这本书新增加了王阳明年表、插图,还有阳明心学导读,比原来的版本好多了


除了讲王阳明的一生经历,还完整的阐述阳明心学,不错


梁漱溟老先生说自己不佛不儒,要说的话也是跟着王阳明走。南昌有一条路叫阳明路,王阳明的心学值得好好深入学习。本书也算深入浅出,很不错


我实在《明朝那些事》中了解王阳明的。自那以后我热爱心学。这种逆境顺行的方法很适合为人处事。此次开始研究心学的一系列书籍。这一击不知道是我买的第多少本王阳明了。但是每一本我都认真研读。知行合一!才是心学的一大真谛。


一个真实客观的王阳明,让我重拾了一份内心,洒脱,不羁,知行合一,一个全新的生活态度,真真正正的让我明白,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彪炳显赫,明之一世,微乳阳明者。


王阳明的心学很有创新,也是明朝以后500年来诸多领袖人物必读之书,作为21世纪的我也想学学


想了解明朝、了解心学、了解王阳明的不妨一看。作者的语言很新颖,古今结合,时代感很强。留着自己慢慢解读消化。


王阳明在哲学史上好像更有名一些,陆王心学中的王派。心学是什么,自己看书去找吧,(估计看了也未必明白,脑子浆糊的就省了)。其实我想说,对我们生活和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一个用烂了的词:知行合一


对于想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初学者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历史作品如此活泼新锐,作为80后的作者实在难得


当年明月中对王阳明的了解作为一个入门,通过这本书又有了更深的体会。总的觉得这本书写得还是很不错的,作者既对王阳明相关的历史有较透彻的了解,看得出知识面还是很广的,也确实很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物。作者对于诸子百家,以及对中华文化思想影响甚深的人物的介绍及评论,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也看得出作为一个85后的年轻人,思想这么深刻,而且也有很强的使命感,真的让人感动。 接下来,我会看钱穆的著作,或者王阳明的《传习录》。可能这是一个了解和读懂王阳明心学的一条较好的路。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王阳明的写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了解王阳明,了解心学的入门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作者下了功夫,让普通人快速了解王阳明,了解心学要义。其中最赞的是有一个章节理顺了诸子各家的思想条理,对比了各家的思想差异,并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心学的核心思想,非常清晰易懂。书的内容很不错,印刷、纸质一般。


经朋友介绍了解了王阳明,很偶然的买了这个书,个人觉得写的非常好,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对心学的形成阐述细致如理,五星推荐。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真的是很不好懂啊,作者对王阳明哲学的解读有点意思。


这本书文字通俗诙谐,阅读起来还算舒服。王阳明的文韬武略,心学也流传后世。虽然被学校材料视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但是对后世思想之解放有发展作用。尤其对邻国日本的历史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早已通过《明朝那些事儿》了解了一些关于王阳明的事情,也更对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有所感悟。要参透他,需继续看,继续领会。


阳明心学是一剂提升自我、拯救时弊的心灵解药,折服了五百年来无数中外名人。


非常不错,如果开始看王阳明文集会不太懂,把他的人生经历了解一下,会对心学的产生有更深的认识。


对于“心学”的具体内容还没有认真学习,看了一遍,关心的是传主的经历。从前只知道把王阳明当作批判对象,说他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其他的也就不知道了。本书作者把“心学”评得很高很高。我最喜欢的是后记,很耐读。


我用了两周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的第一感觉是,内容太紧,不太圆润。是作者故意保留了还是另有原因呢?总之我感觉吕峥,有没说完的话,有没写完的字。    看完本书,真是受益颇多。以前我经常性的听朋友,同学,领导大谈,特谈孔孟学说。当我饶有兴致的想了解下。他们异常积极的推荐,南环瑾的论语别裁,翟鸿燊的讲座。还有于丹的视频邓于是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耐着性子,粗看了遍。看完后,我感觉。很远,我看书,以实用为主。对自己有用的,我才去看。我才能看的懂。真的很远。别看现在很多人大肆追捧孔孟之道。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是跟风。人云亦云。除了卖弄,没有丝毫的帮助。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系统的学习,儒家思想和文化精髓。你让他们背诵论语,学习古今字,词的意思。然后通读四书五经和一些经史典籍。说实话,还不如杀了他们。所以,很远。    当我第一次,听闻,心学,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时,我犹豫了。然后用自己所限的知识去解释这些感念,然而我困惑了。但是我感觉的,这些真的离我很近,特别的近,我想弄明白他。毫无疑问,吕峥的书,通俗易懂,尤其是在书的结尾处,大幅度的阐述中国古代思想进展的顺序,不厌其烦的解释致良知。这的确让我明白些古代先哲们的心血,看的出,吕峥花了不少心血在里面。把一句很难得话,讲简单了,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要是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你很难知道他在说什么。我看完之后,悟了点,懂了点,的的确确有一种愉悦之情暂住于心。第一次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也有些心得,愿意分享。也希望能得到达人们的指正。    很人多,在碰到生活在基层的人们的时候,往往的大侃特侃,妙语连珠。真有点谈笑风生的味道。但是碰到有钱人,老板,。往往是捉襟见肘,唯唯诺诺,束手束脚。为什么呢。功利性太重。在碰到比我们差的,我们往往回看起不起人家,而碰到比我们强的人呢,我们往往怕人家看不起我们,或者想让人家看得上我们。当我们真的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也是抓不住机会,当你急于表现的时候,往往是丑态毕露的时候。人都是看到美女,有钱人,欲望膨胀,想占有,从中获到一些东西,想表现自己。但是效果确实差强人意。我们都是活在别人的印象当中,生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生怕别人说自己坏话。生怕别人了解自己。做人,做事,一切向别人看齐,缺往往迷失的自己。这样伴随着,烦恼,郁闷,忧愁。经常性的围绕着你。。。。    心学就是要找回自己,做自己,心外无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当你一味的迎合别人,只会导致你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分歧也越来越明显。当你一味的追逐名利,而抛弃人性最基本的东西。你最后的结局不是变态就是疯掉。那么该怎么避免这些呢?借用王老师的一句话,此心光明。    我看完此书后,意犹未尽,曾经自己跑到西单图书大厦,寻找关于心学的书籍。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到前台去找人帮我搜索了下。找到之后,我傻眼了,数量少也就不说了,关键是太旧了,不但旧,而且还有灰尘。真是破旧不堪。我真是无法想象。除了遗憾之外还是遗憾。希望吕峥能花些心血着重在写写关于心学的书籍。    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你可以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外表,别人嫉妒的财富。和别人无法超越的智力。但是,这些,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讲述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非常精彩。


王阳明一直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更是给明朝注入了一股新的能量


推荐看看。推崇王阳明心学


风格有些类似,明朝那些事。明朝一哥王阳明 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圣人。


接触他的思想还是最近几年。因为不被主流媒体欢迎,王说一直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本书大略看了一下,有点象是一个剧本,加上了作者的很多主观东西,我觉得我读到的一个王阳明就是一个经过作者咀嚼过的王阳明。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对于心学在中国大陆的推广肯定是有...


明朝是如此的生动,之前看过明朝的那些事,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人物,而看过这本明朝一哥王阳明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啊,真的是伟大,创立的思想意识能够影响如此之大,真的不愧明朝一哥的称号!


王阳明的心学,可以从内心变得强大


在读《传习录》之前,先读读这本书详细了解一下王阳明的生平。 一直有些疑问就是,指导日本人明治维新的是王学的什么思想?怎么那个打败俄国人的日本的东乡平八郎会“一生俯首拜阳明”的,阳明先生的军事思想怎么就那么厉害?


中国人的精神,这个本子翻译得最好,还是中英文本,打折购买,非常划算。王阳明传,文笔风趣俏皮,却不油滑,侧重对心学深意的挖掘,非常不错。


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的首选读物,很值的一读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王阳明的心学核心。


书的质量还可以,阅读也很轻松,王阳明的心学很有价值。


书的质量还可以,阅读也很轻松,作者过高评价了王阳明心学得价值。但还是受益匪浅。


读这本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很久没有遇到读到淋漓尽致的感觉的书了,对于认识王阳明和心学很有参考意义,作者虽然比较年轻,但眼光心得很厉害。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适合想了解王阳明生平和心学理论的入门者阅读。


书整体还是不错的。只是此书更多的是作者借王阳明来表达自己的很多思考和想法。全书对王阳明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描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者对王阳明心学的一个解读和作者自己的思考。如同作者说的,这是个哲学书籍。至于是否符合预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对王阳明的了解加深! 2.对心学向往更进一步!


阳明的故事断断续续听说过,但一直没有发现介绍他生平的书籍,此书算是第一本看到的,挺不错的,介绍了王阳明的成长历史。对大家很有借鉴意义。


读过这本书才知道明朝一哥王阳明有多伟大。


明朝一哥王阳明 你家的书架必须要有一本 读了一定有收获!


一直很崇拜王阳明,买来看看学习下心学


最近才开始关注王阳明,学习心学大师


王阳明。心学


有幸看到这本专门写王阳明生平和心学的书籍,受益匪浅,现在心学成了我的信仰!


王阳明的心学很有用,能学到一些处事方法


还没看。参透王阳明,开启正能量。


明朝一哥王阳明,非常喜欢,长智慧


明朝一哥王阳明


重新认识明朝一哥王阳明,收益非浅!


我在买这本书时,同时购买了周月亮的《大儒王阳明》,回头一了解,两书作者为师徒关系。《一哥》可读性强一些,比当年明月的语言更通俗,很适合入门读者,用现代语言解读哲学,这种方式很好。


写的不错,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哲学功底还是让人佩服,虽然看起来有点乱,但在熙熙攘攘的现在,有谁能静下心来研究哲学哪。可以说是了解王阳明的入门书了。


人都面临改变世界还是改变自己的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还要回归到我们自己,如作者所说“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找一个没人的角落认认真真的问问自己相关的问题。人活一辈子,无非是我是谁,我向哪里去,我要做什么,或者我这人怎么样,我怎么样处理跟外界人的关系等。看过王阳明,不能说肯定成功,但至少不会在空虚寂寞,不在没有信仰,不再迷失自己。


王阳明真乃旷世奇才也!立言立德立功,华夏五千载历史上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他乃其中之一!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王守仁者也!!


年轻的作者却有一颗老练的心,王阳明的确值得我们品读,在当今能够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显得难能可贵!


写的不错,一部分和《明朝那些事儿》差不多,一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有一个总结和评价,这不分不错,奇怪的是,两本书都没有对王阳明自己的家庭生活做任何描述,也许圣人不需要家庭和感情?


出世而入世,入世而出世。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中国真正的哲学,中国最无私的教育家,中国真正的思想家。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何等的洒脱,何等的看破。老子是鼻祖,到了王阳明那儿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升华。 一本能让人心灵沉静下来的书。


作者是用心交心来写书啊,他是看透了王阳明的心,就想两个恋人一样,支持这样的作者!


作为一个读书人,莫不以王阳明为楷模,立言、立功、立德,三者俱全,令后人难以企及!


作者笔法活泼幽默,不枯燥,很好看,我由此喜爱上了明朝的老王。希望能再买一些关于王阳明的书籍。


我本是通过读了《明朝那些事》以后才了解王守仁的。感觉大明王朝如果王阳明能够多一点的话,明王朝的国运不至于那么惨!一人拙见,各位见笑了


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尽量使哲学部分通俗晓畅,让现代年轻人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领略“心学”精妙,不折腾、不迷茫,活出真正精彩的一生。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发达,生活丰富,但是大多数人的灵魂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追寻自己的灵魂吧!中国有了王阳明,西方哲学家不敢说中国没有哲学家了,作为初步了解王阳明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好很全面的反应了王阳明的一生的思想轨迹,同时深入浅出的探讨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推荐大家认真去读一读这本书。


看完明朝那些事,一直对王阳明崇拜有加,这本能看懂,学习


读了明朝的那些事情,知道了王阳明的牛逼,也知道了他的弟子是多么的厉害。所以才详读了这本书。不错很好,对于没有是非观的年轻人是一本明确未来方向的好书。


先是在《明朝那些事》中看了关于王阳明的篇章,然后是因为讲课的时候要介绍王阳明的学问,就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读完受益匪浅。


看了以后看了觉得不错,挺厚一本,我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所以对类似的书比较感兴趣 所以就买了这本,看了以后对王阳明更加感兴趣,后来又买了传习录


先看的明朝那些事认识王阳明,然后是看这书,看完之后去看传习录,虽然没有看完,但是觉得这人没话说,牛X一个。


非常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1、王阳明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这本书非常系统的介绍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对王阳明的心路历程有很好的诠释; 2、一个85后的孩子,能够用他的思想写出这么一部著作,不管怎么样都应该给予支持,希望有一天能够带动中华文化的腾飞;


不容错过的读物。近段时期看了《明朝吧些事儿》知道里边有个王阳明是个牛B的人物。所以买来看~~正在学习中~~


最通俗易懂的王阳明传记,作者旁征博引,文笔汪洋恣肆,可读性极强,值得推荐的好书!


当年明月也写过王阳明,但明朝那些事儿主要是讲故事,哲学内容没有这本书深入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应用比较通俗的语言阐述了一代大师的哲学观念,好


作者写了这本书,是因为他想做这个事情,传播阳明心学,让更多的人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


对王阳明是仰慕已久,这本书将历史和小说笔法进行融合,很好的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很不错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强烈推荐。讲述王阳明的一生,风趣幽默,读起来很轻松,非常非常喜欢


喜欢王阳明,看了这本书更崇拜他了,知行合一,很不错


还在阅读中,作者看来也是个明矾,自己非常喜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作者年纪比我小,比当年明月也小,但思想显然比我犀利! 确实,中学受到的历史教育,现在看来基本属于白费。 就如当年明月所言,历史本来很精彩,但却被教得如此暮气沉沉,以致我到最近才发现,其实我最应该学习的竟然是王阳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