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的猿性

弗朗斯·德·瓦尔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

弗朗斯·德·瓦尔  

页数:

156  

字数:

198000  

译者:

胡飞飞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类的猿性》是美国RIVERHEAD出版公司2005年出版的一本科学新文献,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他经过多年科研实践,在人类及两个最亲近的灵长类物种(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之间发现了惊人的关系,从而对人类做出了独特的解读,研究结论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吃惊,从动物的行为中揭示出人类自身的性质。这本书为我们认识人性的现实与生物的二重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弗朗斯·德·瓦尔,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由于在黑猩猩、倭黑猩猩、卷尾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性智力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享有盛誉。他发现了黑猩猩中的和解行为。人阳动物研究中冲突行为领域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位说明猿类如何解决冲突、合作与互相安慰的科学家。

书籍目录

致谢第一章 家庭中的猿性第二章 权力:人类血统中的马基雅弗利主义第三章 性欲:爱神中的灵长目第四章 暴力:从战争到和平第五章 善良:具有道德情感的动物第六章 猿猴的两极性:保持平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的猿性 PDF格式下载



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是人类崇拜理性、崇拜科技、崇拜自我的时代,轻易相信凭着既定的方式就正在走向幸福和进步,却对幸福和进步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根据太缺少反思,从而加剧了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和危机。人类太需要从自我崇拜转向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了!瓦尔的这本书就是人类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人类不是自以为只有自己才有意识,才有语言,才是价值主体,才懂爱和自由,才……吗?当瓦尔告诉我们这些事情也可以被其他物种所分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会以一种更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物种,看待自己与大地母亲、宇宙母亲的关系呢?是不是可以从唯我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中摆脱出来,更睿智的反思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学会怎样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呢?很欣赏本书标题——明明讲的是类人猿,却没有叫“猿类的人性”,而是叫“人类的猿性”——绝!


虽然我不同意人类和猴子同宗,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知识丰富的书。推荐!


VeryGood!!.................................................


作者在人类及两个最亲近的灵长类物种(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之间发现了惊人的关系,从而对人类做出了独特的解读,研究结论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吃惊,从动物的行为中揭示出人类自身的性质。这本书为我们认识人性的现实与生物的二重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人类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猩猩群体里还有一种性情与黑猩猩截然不同的群体,叫倭黑猩猩。较之黑猩猩的残暴,它们彼此间充满合作性,温情而敏感,友善而富有爱心。书中举了一个倭黑猩猩帮助受伤的小鸟的例子,极端地反映了这种群体的善良的一面。按照书中的观点,倭黑猩猩的基因应该是利他主义的。作为人类的近亲,正当我们为黑猩猩的残暴而感到人类本质上就是一个野蛮的群体,从而深感羞愧之后,倭黑猩猩的出现似乎把人类本性的研究从黑暗的地狱推到了光明的天堂,这个群体之于人类本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令人欣慰。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论尽了基因的自私性,而德瓦尔在《人类的猿性》一书则论尽了人类本性的善良和合作。还有不同的是,前者通过不怎么精确的实验数据和各种生物群体行为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并让读者把这种论证的结果自行应用到人类身上;而后者仅是通过人类的近亲之一倭黑猩猩的行为主动进行人类本性的研究。前者有一定的实验数据,但是研究范围扩展到很多与人类毫不相干的群体,而后者仅仅是研究人类的近亲,但也仅限于行为的本身,没有数理上精确性。合作性和利他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念。看完这本书,我感到倭黑猩猩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利他性而不是合作性,一个例子是某只倭黑猩猩会抚养完全不属于她的孩子,而不会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其他倭黑猩猩共同抚养,这种抚养消耗大量的精力,对抚养一方来说,她需要分出一部分本该是留给自己后代的精力来照顾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那么她的孩子夭折的概率就更大。甚至,由于抚养方没有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个孩子身上,那么不论是她的孩子还是她收养的孩子,都得不到足够的精力,那么两者则都很可能夭折。正确的策略应该是集中精力抚养一个孩子,另一个让其自身自灭,这样至少能保证其中一个能存活下去。倭黑猩猩这种善良的天性被人称颂,但在群体发展和进化的角度上说,却并不值得称道。如果倭黑猩猩是利他的,那么当一只倭黑猩猩给另一只抓后背的时候,它没有希望对方也会抓它后背,对方也没有义务去抓它后背。那么就存在一个悖论,当一只倭黑猩猩需要别人帮它抓后背的时候,它不采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抓对方的后背,从而寄希望于对方的回报——它会如何表达呢?任何复杂而间接的表达方式,对于这样一个小要求来说,都不符合常理。我可以把倭黑猩猩的利他性理解为为什么“友善”的倭黑猩猩的数量要远远少于“残暴”的黑猩猩的数量的原因,因为这种个体群体都毫无获益的利他对于进化不利,倭黑猩猩正在被自然淘汰。“所有利他主义者都是伪善的人”。


其实,人类也不过是一种猿猴,它们有的我们都有,反过来也差不多。


这书是去年买的,但今年7月才看。在我读的进化学方面的书里,这本书算中等吧,还可以,能读下去。(声明:本人不是专门研究这个学科的。)


真希望自己也能养一只猩猩!


至今还没看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