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阅读年选

上海图书馆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上海图书馆  

页数:

3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阅读年选2011》丛书对2011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化热点、民生话题、百姓关注等问题有一个深度的、全面的梳理,为读者留存一份2011年的阅读档案。
本书为《阅读年选(思辨2011)》,在书中,易中天、秋风、袁伟时、陶东风等人对传统文化作了有关方面的思辨。
本书由上海图书馆编著。

书籍目录

也谈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与卢风教授共同探讨
何为好生活——论后神学时代的好生活问题
论好生活与公民教育
需要讨论的是“好生活世界”——兼与徐贲、陶东风先生商榷
“一头部不能杀,那是极端保护主义”
贞操,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剩女”小问题。“剩男”大问题
中国产生“官二代”现象的原因
对主粮转基因的忧虑
以直报怨——贺卫方再谈废除死刑
既要谈问题,也要谈立场——与贺卫方先生商榷
“死刑不是灵丹妙药,民意不能替代法官审判”
死刑存废之争:寻找共识方能化解对立
死刑存废:宽恕不能使公正失衡——专访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方舟子对贺卫方的批评有道理吗
贺卫方有资格当教授吗
从贺卫方事件谈中国文科学术的出路
我们该从儒家继承什么,如何继承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
尊重孔子,现代化才有意义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与秋风先生商榷
走出概念牢笼,温情对待传统——与易中天先生商榷
儒家是宪政主义吗——简评秋风的孔子论
儒家一直部想限制绝对权力——敬答袁伟时老师
评秋风眼中的本土儒学与西方宪政
反传统情绪与双重的无知
从儒家政治看“中国模式”——兼评秋风、易中天等学者的“儒家宪政主义”之争
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再与秋风先生商榷
作家的边缘立场与批判功能——兼论文学创作中历史与道德的几种关系模式
鲁迅的“启蒙主义”何错之有——对近年来质疑鲁迅“启蒙主义”声音的回应
国学应该设为独立学科——姚奠中、刘毓庆、郭万金国学三人谈
经典不是教条,而是文化生命之根
《三字经》的糟粕和公民教育
蒙学教材如何“取”与“去”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否该持续
减税吗
减税不是税改的全部
马云与胡舒立的对话
是契约条款,还是契约精神
马云错了吗
国家安全与诚信的立场——从“马云不诚信”说开去
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变革
论经济学的科学性——与张维迎教授商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世俗化时代之前,好生活问题曾经是由超越性权威(西方的宗教,中国的神圣皇权及其意识形态)垄断的,而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商议的世俗话题,也不是个体的自决与选择问题,它总是和一个超世俗、超个体的神圣源头和权威联系在一起。那时的好生活标准常常与“救赎”、“献身”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种好生活是自上而下强加的,民众不需要自己寻找、反思和商讨好生活的答案,只要接受“圣人”、“领袖”关于好生活的训示即可。即使是世俗化时期,某些保留了神学色彩的国家(比如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官方意识形态也规定了带有宗教意味的好生活理想。对此,费希写道:“通过使每个人的生命遵从于一一必要时献身于一一某一理想,人们可以确信自己因为最终获得了永恒而被‘救赎’了。” 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至少是在西方民主国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今世界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大多数人坚信生命的得失成败不再有任何先验的标准来评判”,“人们判断一个存在物的生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或‘令人羡慕’,多大程度上善感而富足,又在多大程度上不虚此生,或者与此相反,生命在多大程度上是平庸和颓丧的,均要从现实生活的内部出发,而不能脱离人类切身体验的范围,抑或转向某些高高在上的原则。” 但是对超越的、宗教式或准宗教式的好生活标准的祛魅,只是意味着讨论好生活的机制和方式的变化,却并不意味着人类不再需要思考超越于物质、技术、效率等之上好生活的标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从此可以悬置好生活的问题,悬置生活、生命之意义与价值的问题,更不意味着从此我们可以沉溺于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我们不能为了所谓“成功”而成功,为了当下而不顾未来,为了绩效而罔顾绩效的道德一价值维度。“如果说没有‘来世’,真实的生活也不在那里,我们就必须在此时此刻找到它,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未来。”祛魅的世界需要价值重建,告别了走火入魔的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又不能遁入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工具主义。这是世俗化时代思考好生活必须面对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阅读年选 PDF格式下载



思想性比较强的一本书,不错。


这本书真不错,对我很有帮助,看过之后受益匪浅,希望再接再厉,能找到更多的好书!


还没有看。。。应该很棒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