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与文明

沈长云//杨善群|主编:李学勤 上海科技文献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作者:

沈长云//杨善群|主编:李学勤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与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的诞生,有着时代的背景和特定的机缘。近年间,随着中国国势走向振兴,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这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深厚悠久历史基础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必然的。绵延连续,从未断绝,乃是中国传统的特性,因此要深入理解中国,不能不求诸历史,而且必须上溯其历史长河,以追寻其形成奠基的根本,也便是上古的先秦时期。自从二十几年前的“文化热”,直到最近盛兴的“国学热”,贯穿着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和探究,也总离不开先秦时期种种问题的讨论。

书籍目录

导言
1 战国初年七雄并立的形势
一 “战国”名称来历及战国时代特征
二 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及相关战国始年问题
三 七国疆域及其在战国初年的扩张
四 七雄夹缝中的诸小国及周边诸少数族
2 进入铁器时代——战国生产力水平
一 铁器在战国时期广泛运用的状况
二 战国土地垦辟
三 牛耕的推广与精细农业的产生
四 粮食产量及农业劳动生产率
3 个体小农经济及相关土地、赋役制度
一 个体小农生产方式的产生及确立
二 以国家授田制为主体的战国土地制度
三 个体小农的租赋徭役负担
4 水利工程与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一 邺渠
二 都江堰
三 郑国渠
四 运河的开凿
五 堤防的修筑
六 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5 手工业及其成就
一 战国手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
6 货币、城市与商业的繁荣
7 社会结构的变迁
8 战国变法运动
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10 兵制与战争方式的变化
11 七雄兼并与合纵连横
12 从长平之战到秦的统-
13 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14 儒家各派思想及其演变
15 道、墨、名、法诸家的理论学说
16 兵家遗产的丰富内容
17 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的发展
18 文学、艺术与史学的繁荣
19 宗教、礼俗与社会生活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 城市的发展 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城市也空前地繁荣起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各国的政治中心,不只是因为要设立政治、军事的据点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主要是作为经济中心,适应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得以兴旺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政治中心的各国都城多数仍具相当规模,但其经济功能同时得到显著的加强。此外,还兴起了一批以工商业繁盛著称的人口众多的商业城市。西汉桓宽所作《盐铁论·通有》称,其时的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桓宽所说是西汉时期的情形,但亦可视作战国时期的情景。这些所谓“天下名都”,有的是过去列国的国都,如燕之蓟(今北京市西南)、赵之邯郸(今河北邯郸)、齐之临淄(今山东临淄)、二周(今河南洛阳)等,但非政治中心的都邑亦不在少数,如所举涿(今河北涿州)、温(今河南温县)、轵(今河南济源西)、荥阳(今河南荥阳)、宛(宛丘,今河南南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等。它们之所以成为“天下名都”,纯粹是因其“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的商业优势。像这样著名的商业都会,战国时期还有宋的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北),魏的大梁(今河南开封)、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的郑(今河南新郑)、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南),秦的咸阳(今陕西咸阳)、雍(今陕西凤翔),楚的郢都(今湖北江陵)、寿春(今安徽寿县),卫的濮阳(今河南濮阳)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陶邑,号称“天下之中”,向东可以通向齐、鲁,西连韩、魏,北上通过卫国可联系到赵国乃至燕国,南方则可与楚、越相交通,名副其实是一个“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商业中心,故而范蠡能在此“治产积居”而“三致干金”(《史记·货殖列传》)。与它相距不远的卫都濮阳也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战国策·秦策》记大商人吕不韦就是濮阳人。战国时期的人们常以陶、卫并称,如《战国策·齐策六》记:“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卫”当即指濮阳。


编辑推荐

《战国史与战国文明》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与文明 PDF格式下载



将战国历史和文明发展讲得很好,推荐


还没看,但是很喜欢战国史,老师推荐的书应该是不错的


一本不错的历史书。


还以为是李学勤先生的书,原来主要作者是河北师大的沈长云老先生


专业的历史读物,是我想要的。不过装帧、纸张太一般,没以前的版本好。之前买过一本商史,内有铜版纸彩图,现在的就没了,有点遗憾。而且此次快递也不给力,从武汉到荆州竟然花了五天。


一般。 书的内容毫无新意。后面的诸子百家 、思想流派介绍的极其拉圾。随便找些其他诸子百家的书都比这本书作者介绍的好。都是些大家都知道的。用你**介绍??没有独特见解和新鲜内容就别出书片骗人。战国典章制度、 军事斗争、战争细节、战争方式、(起码春秋那本还介绍了1下车战是咋回事,虽简但有。 战国的啥都没说。除了蜻蜓点水的说了下谁都知道的战争事件外,了无新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战国战争方式与春秋以及秦汉以后的战争方式必然不同)。价钱这么高不值。


名家主编,观点就是不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