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篆刻艺术欣赏
1997-08
山西教育出版社
阮宗华
无
内 容 提 要
以广大中学生和青年为读者对象的“美育丛书”
(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由美术、音乐舞蹈、
其他艺术二个系列的35本小册子组成。《印章篆刻
艺术欣赏》是美术系列之一。
我国的印章艺术在人类的艺术长廊中占有独特
的地位。历史悠久的我国书法艺术导致中国印章艺
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古老的实用印章艺术又
脱胎产生了文人印章艺术――篆刻。
本书从基本概念入手,全面地介绍了包括实用
印章和篆刻在内的中国印章艺术。全书详尽、精辟地
介绍了实用印章和篆刻的历史发展和演变、风格特
点以及艺术流派、表现手法和艺术途径。在历代艺术
家努力下,篆刻成为一门千姿百态、典雅奇异的艺
术,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追求。全书以主要篇幅展示
了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繁花似锦的景象和蓬勃发展
的道路,介绍了适应自身需要而独有的艺木表现方
法,即“篆刻三大法”中的篆法、章法和刀法。
本书还根据印章艺术本身的规律,介绍了掌握
印章和篆刻艺术鉴赏的要领,指出了培养和提高欣
赏能力的途径。并’有选择地结合从古到今的历代佳
作名品进行具体深入的赏析。
阮宗华,字子鉴,号三吉、严
夫、�夫。1946年生于江苏扬
州 中国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后来又先
后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巴黎
大学两个艺术学硕士。曾任中
国画研究院史论研究室主任。
1991年后去意大利从事艺术研
究
作者自幼热爱艺术。篆刻
曾师从钱瘦铁的弟子徐璞生,后
又得益于赵之谦、黄士陵。他的
篆刻风格端正、明朗。他对中国
印章艺术学独有建树。他提出
了中国印章艺术“双途式发展”
的史学观,指出中国实用印章和
篆刻各有其自身的起源和发展
道路。他还提出了“印章起源于
记号”、“征信、反扣和重复使用
是印章生存的三大要素”以及
“印章起源与审美无关”等一系
列论点,并对明清以来篆刻艺术
流派格局的变迁等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他完成的巴黎大
学学位论文《中国印章语言及其
审美表达价值》被认为是第一篇
用西方语文写成的有关中国印
章艺术的学位论文。他的印学
观点在欧洲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阮宗华的传略和成就分别
被载入《中国古今书法家大辞
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世界华人艺术家大辞典》,英国
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出版的
《世界名人录》、(知识分子名人
录》和《世界有成就者名录》。
目 录
(一)印章艺术概述
一 两种不同的印章
1.实用印章
2.篆刻――我国的文人印章艺术
二 我国印章艺术双途式发展的方式
1.我国实用印章艺术产生和发展
的道路
①印章的起源
②实用印章艺术发展的途径
2.篆刻的产生与发展道路
①篆刻的起源
②篆刻的发展途径
三 有关名称和概念
(二)我国实用印章艺术
――不用色阶段(泥封阶段)的实用
一 印章艺术
1.早期印章
2.先秦古�艺术
①春秋与战国古�
②古�篆法
③古�章法
3.秦汉印章艺术
①秦印
②汉印
汉印用字艺术――汉字风格
――汉代官印花术 汉
――其他
③魏晋印章――汉印艺术的尾声
二 南北朝以后我国实用印章艺术
1.南北朝――实用印章艺术的过渡
时期
2.隋唐实用印章
3.宋元明实用印章
4.清代与民国实用印章
(三)篆刻――我国文人印章艺术
一 尝试、探索阶段的文人印章艺术
1.文人印章艺术早期状况
2.印学的兴起
二 进入兴盛期以后的篆刻艺术
1.篆刻 兴盛 的契机
2.明清篆 刻艺术
①明代篆刻
②清代早期篆刻
③中晚清对期的篆刻
丁敬与“西泠八家”――邓石如
与皖派――扬州派传统 的发 扬
3.赵之谦与近现代篆刻
①转折时期的篆刻
②近现代篆刻流派
(四)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
和创新途径
一 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
1.篆法
①识篆――篆刻用篆配篆的前提
②印章的用篆配篆
2.章法
①印文排列
印文排列的方式――印文
排列的顺序
②分朱布白
平衡稳定――变化协调
③印边处理
④图像印艺术
3.刀法
①执刀法
②运刀法
③用刀法
4.印章边款基本技法
5.篆刻用石
①寿山石
②青田石
③昌化石
④巴林石
⑤其他
二 篆刻艺术的创新途径
1.摹古出新
2.广阔的借鉴天地
三 刻印过程简介
1.磨平印面
2.起稿构思 渡稿上石
3.奏刀镌刻
4.修改润饰
5. 署刻边款
6. 拓印边款
①蜡墨拓款法
②水墨拓款法
(五)印章艺术鉴赏
一 印章艺术鉴赏要则
二 赏析举例
1.古代实用印章赏析举例
①战国古�赏析
②秦印赏析
③汉印赏析
2.明清以来篆刻作品赏析举例
①何震作品赏析
②汪关作品赏析
③邓石如作品赏析
④吴熙载作品赏桥
⑤浙派印章赏析
⑥赵之谦作品赏析
⑦吴昌硕作品赏析
⑧黄士陵作品赏析
⑨赵时�作品赏析
⑩齐白石作品常析
(11)线瘦铁作品赏析
(12)赵石作品赏析
(13)来楚生作品赏析
(14)陈子奋作品赏析
(15)康殷作品赏析
(16)徐璞生作品赏析
(17)韩天衡作品赏析
(18)李骆公作品赏析
3.掌握鉴赏的要领
后 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