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史有学问(上.下册)

冷成金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冷成金  

页数:

768  

字数:

6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读史要有『学问』,且不可被漫长的历史『骗了无涯过客』。要破除对历代的帝王之术的神秘感,要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历代的治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上,则要谙熟通权达变的智慧;不要应算是会『读史』了。 毛泽东爱读史,也最懂史,不仅精读详批了二十四史,对许多笔记野史也多有留意,甚至在临去世前,还要工作人员到北京图书馆找一部大字本的《容斋随笔》来读。毛泽东的救国智慧,治国方略,无不可在中国历史中找到渊源。

作者简介

冷成金,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应邀赴多所国外大学讲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认识帝王之术的学问 1.成功的流氓与失败的英雄 2.书生能否成帝王 3.“柔道”开国,“柔道”治国 4.女人与政治 5.明君的晚年 6.帝王将相与韬光养晦 7.一场造就万世英主的“阴谋” 8.女皇武则天 9.“杯酒释兵权” 10.宋太宗登基之谜 11.武力开国与暴力固权 12.少年天子的卓越智谋 13.为巩固权力而下嫁大臣的皇太后 14.改革者的结局第二编 分析治乱成败的学问 1.红颜与祸水 2.把国家托付给仇人 3.不管东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4.千古第一美人计 5.自古英雄出磨难 6.孟尝君的政治经营术 7.“仁者”的忍术 8.只善谋国、不善谋家的一代名臣 9.外戚与宦官 10.千古贤后 11.两上开国宰相 12.被千刀万剐的民族英雄第三编 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学问第四编 谙熟通权达变的学问第五编 运用智慧与谋略的学问第六编 把握性格与命运的学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史有学问(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确实是本好书!!!!!!!这书先是小孩的老师让我帮手订的,大概看了下介绍自己也订了本来看,让我重温了久违的历史,越看越有味,同事见到也让我帮她订了套,不错,蛮喜欢......


我在高中借别人家的书看的。当时就觉得很好。就想以后有机会买套自己收藏。如今算是圆梦了。


一本好书,应与好友共赏。希望大家有机会一起阅读。


书还不错,只是运送过程中书有点小磨损,但是不影响就是了。


写的不怎么样?没有深度,没有思想


历史是浩瀚无垠跌宕起伏的长河,个体是绚丽多姿纷繁细致的浪花.作者在永恒与瞬间的相对中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经纬之间激荡出通达权变的智慧,积淀出治乱成败的学问.本书从权谋的角度出发,用白话的形式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故事与人物,把一幅幅鲜活场景呈现给读者.从开国皇帝到少年天子,认识帝王心术.从红颜祸水到外戚宦官,分析治乱成败.从文人侠客到千古名臣,看清政治;道德.从千古一计到官场艺术,谙熟通达权变.从隆中对策到合纵连横,运用智慧谋略.到最后一编,用历史人物的性格,来把脉历史人物的命运.其中的微小与宏大就要读者自己品味了.历史有其规律,正所谓"总有惊人的相似".历史有其迷雾总是充满"神秘与悬疑".多少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要看的清清楚楚,分的明明白白.就要从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不墨守成规已有的见解,不拘泥一字一词繁琐的训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伟大如毛泽东都有"一篇读罢头飞雪"的感慨.没有宏大的气魄,没有沧桑的经历,没有广博的知识.恐怕只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无奈了.这是作者在前言中,给我们的警示与启发.看来历史这面镜子,要真的照到要看的事物并不容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中华民族是文化悠久的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本根和底蕴,所以才能承先启后,传之久远.可现实却是"亚当夏娃"比"盘古女娲"影像鲜明,"木马屠城"比"鸿门盛宴"深入人心.我们只惊艳于"斯巴达海伦"的美丽,却忘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才是对美最深沉;最极致的解读.如此读史就不仅仅是对古代先贤襟怀与智慧的传扬,更是让五千年文化深植于我们中国人心中.物质的文明有兴衰的规律,精神的文化却自含着永恒的价值.因此,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永远都不会失去意义.至于意义的大小,就全凭个人的觉悟程度了.大学之道,文心雕龙.愿我们从历史读到学问,读到传统文化的精华.


与目前众多的历史杂谈相比,这本书算是写的很不错的了。


历史分成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来写,还可以。作者有意引导以史书为鉴,知得失,看未来。不过个人感觉本书似乎可以更精练一些


对历史有我自己的感受


感觉还可以,还是蛮有价值的


花了约一个星期,读完700多页的本书,谈点感觉。一、初级历史科普书。作者对历史相当熟悉,说起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融汇贯通,显示了扎实的史学根基。但总体看,讲史的水平有限,既无易中天的深刻,也无当年明月的风趣,只是一个讲课讲得较为通俗的讲师而已。二、上部不如下部,讲史不如论史。上部虽厚,用墨较多,但多是一般史家讲滥了的传统历史故事,缺乏新意,只是取了一个能吸引眼球的标题而已。倒是下部分若干专题的论述有出彩之处,比上部的讲故事水平要高,有一定思想深度,尽管这个深度还很有限。三、结尾仓促,有拼凑之嫌。特别是最后的近十个篇章,只能算作读只过程的札记或历史小有故事的古文今译,虽增厚了书本,也降低了全书质量。四、同一故事反复出现,且有前后表述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能好好梳理,提炼压缩一下,相信会精彩。五、核对不严,硬伤不少。大多是出版社的校对问题,个别也是作者不留心所致。只是本身已再版了两次,又印了三回,怎不见得错误少下来?真是无错不成书!现将阅读过程中一不小心就跃入眼帘的几处硬伤罗列出来,供各位看官参考。1.第75、76页,阻碍武则天当皇后而被杀害的大臣“柳爽”,应是“柳奭”。2.第454页,宦官李辅国被赐“开封仪同三司”的荣誉,应是“开府”。3.第458页,王叔文领导的革新集团失败,致有“六王八司马”被贬,应是“二王八司马”。4.第470页,引用了聂夷中的诗句“五月粜秋谷”,应是“五月粜‘新’谷”。5.第591页,《周诗》云,“待到黄沙澄清”,恐是“黄河”之误。6.第621页,隋朝杨谅手下的大将“萧摩河”,应是“摩诃”之误。7.第710页,晋国北伐虢国借道虞国,“北伐”的说法可能有误。虢国有西虢、东虢、北虢之分,西虢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很早就为秦灭;东虢在今天的河南陕县一带;北虢在今天的郑州西北一带,虽叫北虢,但与晋国的方位比,仍在东南;不管晋国去讨伐哪一个虢国,都不会是北伐,而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应是“东伐”更切合实际。8.第717页,尉迟敬德在降唐前击败了唐将“唐险”,应是“唐俭”,此人与敬德一起上了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此外,书中还将古代官员的级别用词“石”误为“担”,怕是因读音一样而误;还将朱元璋时期的宰相“胡惟庸”误为“胡唯庸”等。


比起早看的他的书,功力差了一些,倒是想白话版的历史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