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蓝的眼睛

(美)托妮·莫瑞森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5-11-0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美)托妮·莫瑞森  

页数:

258  

字数:

240000  

译者:

陈苏东,胡允桓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祈求到反抗! 从《最蓝的眼睛》中一个黑人小女孩渴望得到一双白人那样的蓝眼睛,经过日夜祈求上帝,最后居然夙愿得偿,真的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却终于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到《秀拉》中正是黑人女孩秀拉那种令人瞠目的要把这个世界“撕成两半”的决心让她成为同胞心目中倾慕的独立、大胆和自由精神的化身,美国黑人似是已从只知祈求的儿童发展到决心反抗的青年。 托妮·莫瑞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69)及其后的《秀拉》(1973)这两部小说中不仅刻画了佩克拉·勃瑞德拉渥和秀拉·匹斯这两个有着强烈对比的形象,以她们的不同命运及书中众多其他黑人的屈辱生活为人们昭示了作者本民族的过去和现状,并探讨了期 未来的前人管,更一举确立了她“当代美国黑人社会文学观察家”的地位。

作者简介

托妮·莫瑞森(1931~)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最蓝的眼睛》(1970)是她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因为当时黑人女孩子普遍相信“蓝眼睛的黑人是最美的”。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佩克拉精神错乱,心智疯狂,她出现了幻觉,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十分美丽的最蓝的眼睛。
  30年前,正是这部作品确立了莫瑞森在美国黑人文坛上的地位。之后,她继续探索黑人生活,尤其是黑人妇女的遭遇,又创作了反映黑人反抗精神的小说《秀拉》(Sula, 1973),成名作《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获普利策小说奖的《宠儿》(Beloved, 1987),进入90年代后,她还发表了长篇小说《爵士乐》(Jazz, 1992)和《乐园》(The Paradise,1998)。莫瑞森的作品揭示了在美国种族压迫的大背景下,白人文明与黑人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探讨黑人获得自由人格的出路。莫瑞森在作品中利用黑人民间文学和神话传说来渲染气氛,又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环境和人物笼罩了一层诡谲的神秘色彩,把今天的现实描绘成“现代神话”,而且她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人物的对话写得生动传神。所有这些特点,使莫瑞森成为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和领袖人物,因而,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毫不奇怪的。
  奇怪的是1970年出版的这部不足20万字的《最蓝的眼睛》,居然在30年后的今天又大受青睐,跻身新书畅销榜的行列,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书籍目录

最蓝的眼睛(陈苏东 译)秀拉(胡允桓 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蓝的眼睛 PDF格式下载



黑人,受人欺压,一个黑人的小孩就更是如此.所以,女孩非常想要一双蓝色的,像橱窗里的洋娃娃一样的蓝眼睛.可悲的人.她的黑人父亲强奸了她.于是女孩去找有恋童癖的牧师要一双蓝色的眼睛,牧师利用她杀死了房东的狗.............女孩问:我的眼睛比洋娃娃还蓝对吧?比蓝天还蓝对吧?比海水还蓝对吧..比...女孩疯了.


真的喜欢黑人作品


这是一本十分值得阅读的书籍,虽然她的作者在中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一定会使你对于人生,对于自己有新的想法。说多少,不如看一眼,仔细的看,认真的想。你一定会有全新的视角。


喜欢莫里森,因为她的性别,因为她的肤色!更为她饱满感伤的文字。每次阅读都是一断心碎的旅程,流泪却欲罢不能!谢谢她!


送外甥女的,她很喜欢


这本书里面收集的是莫里森的早期两部小说,一是《最蓝的眼睛》,另一是《秀拉》。全文给我的印象都不错。按书名来说,我更喜欢《最蓝的眼睛》,不过它的文笔倒不如《秀拉》成熟。《最蓝的眼睛》,刚开始看没弄明白,三段重复,往下读后才有感觉。里面的人物我最喜欢佩克拉,喜欢她的名字佩——克——拉。虽然她是黑人女孩儿,我在读的过程,她一直很漂亮。但结局却,太难以置信了。居然被她父亲强奸?!《秀拉》故事情节跟《最蓝的眼睛》如出一辙,故事章节有些多余或衔接不上,结局都跟人震憾!可能这就是黑人文化,读了让人不可思议,或者得勉强才能接受。无论是什么大家,都是有缺陷的。莫里森也不能排除在外。不过,书的整体她把握的还不错。总体上值得阅读。文字很美,语言流畅,等等优点。这本书,我昨晚熬夜才看完,因为我看的速度很慢,总喜欢啃些东西。应该到将近凌晨五点的时候,才看完,困乏的睡去。哈哈,上午课都没上。看外国文学,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先看书的内容,然后再看译者序。要是,先看序,自己的思想就会被序的模块给约束了,从而也就不能对作者写的书有自己的认识了。先看书,后看序!这是我个人的建议。还有南海出版社,把新名著主义丛书,貌似夸的过火!每本书都是有缺陷的,干吗非要完美化。真是的,误导单纯人的思想!


托妮.莫瑞森的外型更像一名唱蓝调的女歌手,所以她的《最蓝的眼睛》引子富有黑人音乐的节奏感,如果你洞悉音乐与文学,你在阅读时立刻可以找到其间的联系。


写的很不错,缺点就是排版不行,字太小。


朋友推荐的,值得看


看了后,只是感慨一下而已,对问题的揭示感觉不是那么的深刻,看起来不过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