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疾病发明者

(德)耶尔格·布勒希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6-6-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德)耶尔格·布勒希  

页数:

205  

字数:

139000  

译者:

张志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疾病发明者》这本书很有趣也颇有意义,作者从另类的角度来看医学,特别是在医学快速企业化、商品化及世俗化的时代,部分不当的行为已经扭曲了医学的真义。本书用不同的思考模式来批判医学,有振聋发聩的功能,但也有一些小小的偏差,为使这本足够颠覆医学的书不致于误导大众,便应允为序,借以提出另类的看法。 目前,制药工业正在对人类的健康重新作出定义,人类许多正常的生命过程,如生老病死,均被界定为系统性的疾病。全球性的制药集团为了赢得最大的利润,不惜耗费巨资为这些“发明”的疾病和治疗方法正名,并为这些所谓疾病的药物创造新的市场。因此,疾病成了工业产品,生命被医疗化了。这个生命医疗化的过程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到底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医疗体系、对我们每个人产生了何等重大的影响?这一切到现在还很少有人谈起,更没有引起过任何争议。本书将改变这种情况。书里将会谈到,贩卖健康的规则是哪些,而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不被卖掉。

作者简介

耶尔格·布勒希,德国最佳医药记者之一。他在德国和英国攻读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并曾在汉堡新闻学校进修。,1994年起,他担任医药和科学编辑,先后在德国著名媒体《明星》和《时代》杂志社工作。1999年开始,任职于《明镜》周刊,针对医疗产业做适大量深度报道,其中引起巨大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治疗无极限 耀眼的药品商机 贩卖疾病的操作方式 医疗化成为超越趋势 家访健康者第二章 医学童话 被药商锁定的医生 厂商热心推荐 公正研究的假象 拿人钱财,看人脸色 被详尽告知信息的病人是一则神话 名流病人 广告攻势,请君入瓮 记者也来凑一脚第三章 有种疾病叫诊断 没意义的检查讨病人欢心 医疗影像的狂热 全身扫描仪来了 用医学行话掩饰无知 治疗大自然的变化 疾病让人功成名就 有病就有药,有药才有病第四章 风险大拍卖 恶性胆固醇的迷思 他汀传奇 高血压通缉令 唯恐天下不乱的骨质疏松症游说团体 健康!百分之百的新陈代谢疾病第五章 发疯当正常 新精神疾病 诊断结果:怕生第六章 精神药物成了下课点心 多动症歇斯底里 开启数十亿商机 医生的儿子也吃药 吃药上瘾的儿童 多动症:石器时代的遗产 哌醋甲酯在脑部——凡用过必留痕迹第七章 女性综合征 妇产科终身相伴 改变月经周期 名叫怀孕的病 ……第八章 老男人,新烦恼第九章 完美性爱,随时可以第十章 基因变成宿命第十一章 其实你比想象中健康注释

章节摘录

书摘吃药上瘾的儿童 德国联邦政府的药物问题专员卡斯伯斯梅克一谈到哌醋甲酯就浑身不舒服。她很惊讶这种药物的使用量每年增加一倍,因而展开调查。2000年德国各邦的哌醋甲酯开药频率差距甚大,极不寻常:不来梅和汉堡两个城市的开药次数远多于北威州和萨安州两个州。 有一些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医生常常开精神药物给儿童。卡斯伯斯梅克从200家所谓的特约药店收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有1/3的处方并非来自儿科医生或儿童精神科医生,而是检验室医生、放射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其中一例甚至开自牙医。卡斯伯斯梅克专员据此推论:“并非所有开出哌醋甲酯的诊断证明都是毫无瑕疵的。” 卡斯伯斯梅克并非唯一有此疑虑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和治疗师出面指责迅速膨胀的开药情况。柏林慈善医院的雷库尔和汉堡北区医院的菲肯等专家一再发现儿童因误诊而服用哌醋甲酯的案例。有些小孩身上虽然有注意力障碍的充分证据,但也只有1/3的人符合用药条件。 小孩每天服药的情况就这样盲目形成,要对抗的病状却十分模糊。“多动症儿童”的沉重标签往往基于医生的主观印象;诊断多动行为的某些准则也可以在多数健康儿童的身上找到,例如经常无法专注聆听他人说话、做作业和组织活动经常有困难、回答问题经常不假思索。这些是症状吗?或者只是令(某些)大人心烦的行为。 医生自己经常搞不清楚,因而常常误用有争议的诊断辅助工具。连多动症支持者都估计,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有1/3是诊断模式下的牺牲品。比较各国,也可以发现把多动症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是多么随便的事。根据研究,巴西儿童有5.8%患多动症,芬兰有7.1%,阿联酋14.9%的孩子患有注意力缺乏症。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谁知道! 美国服用哌醋甲酯的儿童中,甚至有一半根据多动症促进会的诊断协助准则(标准化的判断表格)来看是没有多动症的。美国注意力缺乏症患者数量全球领先,哌醋甲酯消耗量占全球80%。在当地,多动症就像汉堡王和麦当劳一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约500万儿童被认为患有多动症。中小学校每有一个小病人即可收到一笔每年400美元的补助费,以弥补学校可能因孩子扰乱而造成的损失。1999年法院甚至判决一对父母必须让他们7岁的儿子服药。哌醋甲酯类药物制造商细胞科技公司使用希望无穷的信息来为产品做广告:“只要一颗,多动症儿童上一整天课都没有问题。” 美国国家心智健康研究院目前甚至资助一项儿童临床研究,地点在幼儿园,对象是300名才刚脱离尿布阶段的幼童。受测者年龄3—5岁,须在科学监督下服用3年哌醋甲酯。但哌醋甲酯是否真能长期帮助儿童提高学习能力还在争议中。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长期追踪研究做得不多。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该药治疗既无法提高学校成绩,也无益于矫正社会行为。 不论在美国或德国,医生、治疗师和父母都对多动症的存在和原因争执不下。2002年4月在汉堡北区医院开了一场讨论会,群众蜂拥而至,会中提出的猜测和想法如同一般人无助的写照。一位母亲直指使用药物压抑好动是错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用药已使社会分际模糊;主持讨论会的医生则以独立抚养小孩的母亲人数增加为由而赞成用药。 另外,药剂师荷尔塔·哈佛的早期推论再度成为争论焦点。30年前,哈佛女士宣称食物(及人体)中的常见成分磷酸盐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她当时以儿子黑尔夫利为受试者,一周给他吃不含磷酸盐的特制香肠,一周给他吃含磷酸盐的正常香肠。 这个私人实验结果出炉了:黑尔夫利吃不含磷酸盐香肠的那周,异常行为即行消失。这个磷酸盐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徒。汉堡屠宰场每天清晨6点一到,就出现忧心忡忡的父母,只为抢到最新鲜的肉。他们相信现宰鲜肉的磷酸盐含量特别少。虽然磷酸盐减量论未获科学证实,却无损于它受欢迎的程度——哈佛女士写的专题书巳出到第6版。 对抗多动症的最新一波广告主打一种菌泥产品,叫Afa海藻。德国消费者健康保护协会2002年3月对此产品发出强烈警告,他们指出该产品宣称的疗效并无科学证明,而且可能含有毒物质,因此基本上儿童不应食用Afa海藻产品。 虽然没有医生能从求诊者的脑部结构得知是否患有多动症,但近年来兴起一种专家意见,认为多动症是器官障碍。这种看法尽管引人瞩目,但仍无法区分多动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脑部有何不同。 P94-9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我动手写这本书,是因为我还想健健康康地活着。 —— 耶尔格·布勒希 疾病发明者编造“疾病”的5种惯用手段:把生命正常过程当做医疗问题;把个人问题和社交问题当作医疗问题;把致命风险当成疾病;把罕见症状当作四处蔓延的流行病;把轻微症状当成重病前兆。 德国《明镜》周刊十大畅销书。 现代医疗产业正在卖掉我们的健康!小孩子缺乏注意力就是多动症?身强力壮的男性也需要“伟哥”?女性更年期必须服用激素来治疗?老年人骨头退化就一定是骨质疏松症?


编辑推荐

小孩子缺乏注意力就是多动症?身强力壮的男性也需要“伟哥”?女性更年期必须服用激素来治疗?老年人骨头退化一定是骨质疏松?现代医疗产业正在卖掉我们的健康! 这个生命医疗化的过程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到底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医疗体系、对我们每个人产生了何等重大的影响?这一切到现在还很少有人谈起,更没有引起过任何争议。本书将改变这种情况。书里将会谈到,贩卖健康的规则是哪些,而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不被卖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疾病发明者 PDF格式下载



看了这本书,验证了我之前的感觉。之前我从内心里反感医生,也不爱吃药。因为医生的看病方式完全变成了测量指标的模式,开药也很随意,感觉其中有很多问题。看了这本书,让我们感觉医疗及医药产业的欺骗、谎言,让我们真正能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负责。


前天我收到一本由一位台灣的讀者劉X恩先生寄來一本書,其書名是:發明疾病的人,這是一本認清現代醫療謊言的第一本書,作者是德國最優秀的醫療記者尤格.布雷希,他本身就是研究生化起家的,他說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我還想好好的活著,請讀者趕快去書局買回來看,否則我看台灣的西醫衛生署ㄧ發現,就會立刻去查封.我仔細閱覽這書,我好高興終於有一位沒有兩片樹葉遮眼的智慧人士出來衛道,他眼所見與自己是研究生化出生的背景,詳詳細細的說出了西醫工業的全部,幫他做序文的前台大醫院院長李德原醫師說他言論稍過激,這位西醫大概不了解做ㄧ位記者看到真正的事情發生,如果不寫出來的話,對不起良心的,他一定沒有看過我的網頁,否則他就知道這位記者言論並不過激,我才是最激烈的,因為我看到病人本來不該死的,結果卻被西醫搞死了,當然生氣,做一位誠實的醫師很難,必須忍受千醫所指,我發現西醫學的錯誤百出是從實際臨床經驗中查出來的,使我氣到不行,但是他跟我ㄧ樣想法,爲了救世人,而不顧ㄧ切,聖經中的耶蘇基督也是爲了拯救世人而犧牲自己的精神,事實證明再千年以後還是會受到人們尊敬的.美國佛州漢唐中醫倪海厦中醫師撰寫[转载]


虽然是德国记者的作品,实际上他描述的情况与中国几乎一致。是一本医学专业从业人员应该看的一本书。不读应以为憾。


看了这本书及《牛奶 谎言与内幕》,感觉现在的西方药厂及西药,真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特别是国内对西医的摇旗呐喊及对中医的无知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谎言!非常感谢作者的正直勇敢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或者说是商业的本质!

也是由于这本书让我对西医产生了怀疑并开始关注到真正的国粹---中医。并有幸先后看了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已》系列,看了萧宏慈的《医行天下》,及民间大医周尔晋老先生的《人体药库学》系列,开始真正地了解了中医,并按照周老的方法,让自己的宝宝没去该死的医院打针、挂水,一次性通过按摩穴位,从发烧38.9度,神奇地一夜后体温正常!祖传的宝贝中医第一次让我领略到了她的神奇!并深深地为之激动与自豪,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宝贝。

第一次评论写这么多,实在是希望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医,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好的、最没有副作用的疗效,让我们的国粹中医早日让本来就可怜的当下中国人不要再一次受到西医的折磨......


崇高的医学事业,参杂了太多的商业行为,可悲。某些专业人员变成了药厂的赚钱机器,可怕。而且这些情况还在继续着,希望医者和患者都读一下这本书,前者引以为戒,后者了解真相。


这是一本揭露真相的书籍,了解真相


没有魔鬼,只有天使的宗教是不完整的宗教。
因此,发明疾病就是创造魔鬼,
创造魔鬼使宗教完美,并不是要让信教者完美。


过分依赖医生、迷信医生和药物,从而到了盲从的地步,而放弃了相信自然规律和自身的调节能力。--------------------------------------------医学的发展是为人服务的,也是要遵守客观规律的


说出了工业社会的医药行业的缺失


这本书可以看一下,尤其现在国内的医生的职业道德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个思考的方向。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了,看看这本书,了解点医、药之间的关系,给自己增加点理智,虽然这有点无奈


书拿在手里很舒服,书页白净、字号适中,书中的话语很深刻幽默,“过去是有病才有药,现在是有药就有病”


1.关于书的内容:内容不错,都是作者作为一个医药记者经验总结。不过这些都是外国的情况,中国不一定这样;
2.关于此书和另一本书的关系:
《疾病发明者》以及《药品真相大揭秘》,作者相同,译者相同,不同的只是出版年份,貌似前言是改了几段。买的时候还以为不一样的。希望其他人不要像我一样买了两本包装不同内容一模一样的书。


书中说明的推销疾病的手段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接受的,天天看电视能够接触到的推销疾病的手段


重于事实列举,行文有些枯燥。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稍差。


看完之后,我开始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借给朋友看了,朋友也说书不错,值得花钱买来看一看。


作者很认真,具有很专业的知识,而且深入浅出,严谨之下常常还能博君一笑(虽然是苦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