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斯波克育儿经

本杰明.斯波克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本杰明.斯波克  

页数:

664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从《斯波克育儿经》在1945年首次出版以来,几代父母通过这本书养育了他们的孩子。这本书给父母们提出了明智而又专业的建议。除此以外,它还让父母们听到了本杰明·斯波克博士的声音:温馨、坦率而又令人安心,就好像他正在房问里跟你聊天一样。这个声音通过七个版本跟父母们进行过对话。  第八版的挑战就在于如何让这个声音保持鲜活,因为它是斯波克博士在1998年去世以后的第一版。那也意味着,不管怎样,都要允许文字上的改变。斯波克博士早就清楚,生命意味着变化。7岁的孩子跟他在7个月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也必将会跟17岁的他截然不同。随着岁月的流转,《斯波克育儿经》始终都在变化,不仅为了顺应医学的发展,还为了反映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但是,如同婴儿的成长一样,这本著作最核心的特性始终都不曾改变。 在这个最新版本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我延续了斯波克博士的做法,对每一个章节都作了更新,目的是保证所有的信息都是新近的。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请教了一些专家,请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效仿了斯波克博士的做法。我还特别强调了一些令今天的许多父母面临困扰的新问题,比如免疫潜在的危险和益处等。  其他的变化则影响着本书的结构和风格。我调整了某些内容的位置,以使那些按照年龄顺序编排的章节与营养和纪律等着重讨论整个儿童时期会出现的问题的章节之间界限分明。对于斯波克博士的个人经历,我要么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他的观点,要么直接引用他的话,放在“斯波克的经典言论”中。在本书的其他部分,那个不时出来说话的“我”并不是斯波克博士本人,而是他的一位十分尊敬他的年轻同事。  斯波克博士创作了这本现代育儿著作,可以说,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儿科医生和作家。我不敢妄想自己会给他的著作带来任何改进。我能做的,以及我希望新的版本能够做到的,只是擦亮一件旧珍宝,让它放射出崭新的光芒。这样,当另一代人从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经历着最令人钦佩的探险时,他们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鼓励了。

内容概要

  斯波克育儿经,全新第八版。全球销量最大、被公认为最可信赖的育儿书,39种语言全球发行,销量突破55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  于1946年首次出版,它将传统的育儿方法彻底更新,开创了斯波克育儿的新时代,还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之一。迄今为止,它已被译为39种语言,销量高达5500万册,成为全球销量最大、被公认为20世纪最可信赖的育儿书。  本书为最新修订版第8版,针对育儿最新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不仅包括以往版本中所有实用信息,还对全部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查阅。  本书为《斯波克育儿经全新第八版》,全球销量最大、被公认为最可信赖的育儿书,39种语言全球发行,销量突破55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 全书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最新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作者简介

  本杰明·斯波克(1903-1998),20世纪最可信和最受爱戴的“育儿之父”,美国儿科权威,医学博士。  他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医学。1933-1947年担任儿科医生。他还长期研究心理分析学。1947年之后,他在国际顶尖的临床医学中心——梅约医学中心,以及匹兹堡大学、凯斯西储大学担任医学教师和学者。他在世界各地演讲,著有11本书。  修订作者简介  罗伯特·尼德尔曼,医学博士,凯斯西储大学儿科副教授,有15年以上的儿科医生从业经验,专注于儿童早期学习、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等。  尼德尔曼博士现任斯波克博士公司发展行为儿科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斯波克育婴基础》。

书籍目录

致谢第八版序前言:相信你自己和宝宝相信你自己在变化的世界里抚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目标父母也是普通人天性与培养爱与限度不同家庭的差异第一章 孩子在一年年长大宝宝出生之前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产前护理分娩为宝宝选择医生准备回家解决兄弟姐妹的困惑你用得到的物品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愉快地照顾宝宝身体接触和亲情反应分娩后的夫妻生活孩子的照料喂养和睡眠哭闹和安抚尿布的使用排便洗澡身体各部分温度、新鲜空气和阳光新生儿的一般注意事项宝宝生命的头一年:4-12个月一个充满新发现的阶段照顾你的宝宝喂养和发育睡眠哭闹和肠痉挛娇惯身体的发育对人的了解衣物和用品1岁以内的常见疾病学步的宝宝:12-24个月周岁幼儿为何如此帮助学步的宝宝安全探索1岁左右的担心难以对付的行为睡眠问题饮食和营养大小便训练宝宝2周岁2周岁2岁小孩的烦恼……3-5岁的学龄前宝宝入学期:6-11岁青春期:12-18岁第二章 饮食和营养第一年的饮食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添加固体食物营养和健康进食障碍和饮食失调第三章 培养精神健康的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工作和孩子纪律祖父母性媒体不同的家庭类型压力和伤害第四章 常见发育和行为问题第五章 学习与学校第六章 健康和安全

章节摘录

  和善地对待你的宝宝。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平静而友好地对待他。当你给他喂奶、拍他打嗝、帮他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抱着他,或者只是在房间里陪他坐着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深厚情意。当你紧紧地抱着他或是向他发出声音的时候,当你让他觉得你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的时候,你对他的爱都会促进他精神的成长。这种作用就如同乳汁会促进他的骨骼发育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年人跟孩子说话时,都会本能地使用稚嫩的口气,还会对他们摇头晃脑,就连那些高傲而又孤僻的大人也会这样。                  没有经验的父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他们把照顾孩子的工作看得太严肃了,所以就会忘记享受其中的乐趣,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当然,我不是说只要孩子醒着,就得喋喋不休地跟他说个没完,也不必不停地抱着他摇来摇去或者逗着他玩。那样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疲劳,长此以往还会让他觉得紧张。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在多数时候静静地待着。当你抱着他的时候,一股舒服的暖流就会传遍你的胳膊;当你看着他的时候,脸上就会露出喜爱而慈祥的表情;当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会变得柔和。这种温柔、随和的陪伴才是对孩子和你最有好处的。                                                      走路。许多因素都决定着宝宝学会独自行走的时间。其中,遗传因素恐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宝宝的愿望、体重、爬行的熟练程度、疾病和负面经历等。一个刚刚开始练习走路的孩子,如果生病卧床两周,他就会在一个多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不愿意再作尝试。如果正在学走路的孩子摔了一跤,也会在几周之内拒绝再次放开双手独自行走。                                                   大多数幼儿都是在12~15个月之间学会走路的。有一些强壮而又有热情的孩子早在9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走路了。也有相当数量的聪明孩子在1岁半,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走路。你用不着采取任何方法去教孩子走路。当他的肌肉、神经和精神都作好准备之后,你想阻止他都办不到。                                 探索的热情。1周岁的孩子是天生的“探险家”。他们会去搜索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缝隙,会用手指去拨弄家具上的雕刻,会去摇动桌子或者任何没被固定的物体。他们可能想把每一本书都从书架上抽出来,想爬到他上得去的任何东西上面。他们还会把小东西装进大东西里,然后又试图把大东西装到小东西里面。总之,他们想把一切都弄个明白。                                                      跟许多事物一样,孩子的好奇心也是一把双刃剑。从一方面来说,这就是宝宝的学习方式。他必须弄清楚他的世界里每一件东西的大小、形状和可动性,并在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之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检验。这就如同孩子在上中学之前,要先经过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一样。孩子这种不断的探索表明他的头脑很聪明,精神也很愉快。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你也是一个十分疲劳的阶段,你要时刻保持警惕,既要让孩子去探索,同时还得保证他的安全,保证他所做的事情对他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好处。                                  自我控制能力。6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对某些事情认真起来。就拿他们玩的游戏来说吧。他们对那些没有规则的假装的游戏已经不十分感兴趣了,他们更喜欢那些有规则而又需要技巧的游戏,比如跳房子、抓拐和跳绳等(电子游戏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些游戏中,参加的人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轮换,游戏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一旦失误了就要受到处罚,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吸引孩子的正是这些严格的规则。                          这么大的孩子也开始喜欢收集东西了,比如邮票、卡片,或者石头什么的。收集的乐趣在于获得一种条理性和完整性。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愿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他们会突然去整理书桌,在抽屉上贴上标签,或者把成堆的漫画书摆放整齐。虽然他们还不能长时间地保持整洁,但是你可以看到这种愿望在一开始的时候有多么强烈。  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处在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极为敏感。他们会夸大自己的任何一点缺陷,还会为此而担心。他们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外表。如果一个女孩长了雀斑,她就会认为自己看起来非常难看。哪怕是身上一点特别的反应,或者是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不正常”。  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像以前那样协调了,所以他们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青少年对自己新产生的情感也会产生这种不适应的感觉。他们会变得十分敏感,受到批评时会觉得很伤心。他们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大人,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编辑推荐

  《斯波克育儿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可信的育儿手册,凝结了 “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经60年考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本书曾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波伏娃的《第二性》等,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 《斯波克育儿经》将传统的育儿方法彻底更新。它告诉父母“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应该勇敢地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把育儿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这些理论在初版当时前所未有,由此开创了儿童教育史的新时代。 自1946年问世以来,《斯波克育儿经》一直不断修订补充,已被译为39种语言,全球销量高达5500万册。本书为最新修订版第8版,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最新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本书不仅包括以往版本中所有实用信息,还根据读者反馈意见,对全部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查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斯波克育儿经 PDF格式下载



  上班时,不辞辛劳地把厚厚一本《斯波克育儿经》带到单位,因为要写这则书评广而告之。顺带拿到排版间,向几位已做爸爸的同事推荐,引得他们也打算上网买一本。我的行为多少有些不雅,像一名服务上门的书贩子,或者义务推销员。不过,推介一下好书还是值得的。
  
  我不确切地记得,鲁迅先生有段时间一直没要孩子,其中有个原因就是因为把当父母的责任看得很重。他写过《我们怎么做父母》,这桩自古天经地义的生育买卖,被他说成了一件庄严的事业。他说:“所以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以爱来代替传统伦理中的孝道,乃至高呼“解放子女”,此种顺乎天性的做法,至今仍属高见。
  
  只生一个孩子以来,幼者本位在每个中国家庭几乎是能做到了。另一方面,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为人父母的实践机会也少了许多,可以说,大家都是新手。从照料孩子的身体到培育健康的人格,初为父母,也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
  
  活在当下,我们没有机会请教鲁迅,而鲁迅那个年代,也还没有包罗万象的《斯波克育儿经》(否则他也许是要喝彩的)。这本划时代的百科全书,最早出版日期是1946年,由儿科权威、医学博士斯波克医生主笔。随时代变迁,至今已出至第八版,不断有新内容添加进来,诸如网络、电视、母乳喂养、心理障碍等。它行销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并非浪得虚名——几乎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它都考虑到了。而它的教育理念也和70年前的鲁迅一致,譬如:父母也是普通人,接受你面前的孩子,注重天性和培养,不要欺瞒和哄骗。
  
  其实谁都知道,正在长大的小孩子会是一个快乐的小“麻烦”:有的小女孩会尝试和男孩一样站着小便;在你和邻居攀谈时,小孩子可能突然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嫉妒同伴,经常发脾气,邋遢,磨蹭,抱怨;儿童多动症真的存在吗,口吃怎么办,还有更糟糕的自闭症,各种让人头疼的儿童常见病,后面是更加危险的青春期……唔,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从来没有万事周全的童年,他们需要照料和帮助,而繁琐的育儿过程会把你变成一个“百事通”或者“千万个为什么”。
  
  那就难怪有小孩的欧美家庭,都像准备感冒药一样,放一本《斯波克育儿经》在家里。这本育儿经的适用范围,从小孩子还只是一个胚胎细胞,一直延伸到长大成人的20岁。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事无巨细、可以信赖的科学指导和帮助。
  
  
  2008年,都市快报,独立书评
  
  
  
  


  古风亭 孩子3岁9个月
   这本就是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推荐的那本美国的《最新育儿百科》。
  
  丝丝小竹 孩子一岁7个月
  偶也是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决定再买这个的。
  
  西尔斯的育儿经很久以前买的,我看当当网的书评说两本书开始都差不多,但是西尔斯的书只写到宝宝2岁左右啊,斯播客的书写到18岁,而且他比较注重儿童心理方面,所以再买来看看咯,很是期待啊。。。。。。
  
  迦羽宝贝 孩子一岁5个月
   同事借我看过,但我不喜欢那个排版,原谅我是外貌协会的。。。
  
  后来有了西尔斯,就彻底忘掉斯波克了。。原谅我写不出什么评论。。。
  
  摆摆妈妈 5个月
   和西尔斯一起买的,结果翻了一下就没翻了,没什么具体的,我都没印象了
  
  洋洋宝宝的妈 9个月
  我先买了西尔斯,后来买的这本,但是看了一点发现很多和西尔斯的差不多,而且排版看起不得好安逸,就没咋个看了。


  他甚至用到了一些诗一样的语言,重点是,是的,他说的,就跟我感受到的一样。
  
  
  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平静而友好地对待她。
  
  -当你给她喂奶、拍她打嗝、帮她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抱着她。或者只是在房间里陪她坐着的时候,她都会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当你紧紧地抱着她或是向她发出声音的时候,当你让她觉得你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的时候,你对她的爱都会促进她精神的成长。这种作用就如同乳汁会促进她的骨骼发育一样。
  
  
  -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在多数时候静静地待着,当你抱着她的时候,一股舒服的暖流就会传遍你的胳臂;当你看着她的时候,脸上就会露出喜爱而慈祥的表情;当你和她说话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会变得柔和。这种温柔、随和的陪伴才是对孩子和你最有好处的。
  
  


  建议每个即将为父母的,都能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关于育儿的书籍或其他资料,读过后,才发现以前对baby的看法是错误的,不能以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对于baby来说,什么都是新事物,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很多的东西,对于成人来说有时都很困难,让亲爱的爸爸妈妈给他们最有力的支持、最无私的爱,那是生命旅程至关重要的开始。呵呵,买这本书,是看了网上的推荐,粗略翻了一下,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于第一当妈妈的操作指导性不是很强,更多的是一些理论的论述,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涉猎,相比较而言,我更推荐西尔斯育儿,书中有好多具体的操作步骤,而且有图示演示。


    斯波克博士一直在用心、用行动告诉全世界的父母们——Trust yourself!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希望他幸福,希望他健康,首先你的心态应该是良好的榜样。在这本书里,有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就像一本速查手册,让你放心,让你踏实。真的很感谢斯波克博士,让今天的父母们有这样权威的指导。这是一本每个父母都需要的枕边书!


    长久跟孩子在一起,让我对他们的同感与共情会随时咕嘟咕嘟地冒出来。我经常在周日忙完手头的一切事情之后,宣泄般不由自主地开骂一些昏头涨脑的家长。我不用脏字儿,但是强烈谴责的语气和不屑一顾的指责丝毫不受未使用敏感词的影响;偶尔我不免想到,万一我将来也是个为生活所困以致头脑发昏的家长,孩子养的一塌糊涂,如果恰好有同事录下我曾经的言论作为指摘我养育结果的呈堂证供,我将情何以堪?
    前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彻头彻尾的错了,要好好反省一下,以正继续从事本项事业的心态。原因啊,说来话长。
  
    清明节不在故土,没有祖宗可以祭拜;又碰上难得跟熊同学凑在一起休息,于是我约他去逛街。早上刚要出门,他就接到电话号称有紧急事情要处理,说下午再去。我说好。下午他回来了,我又抖擞精神,出门。还在电梯里呢,他就又接到电话说要送东西到公司,约我地铁站见;后来上了地铁,刚到外环路,该老兄又接到电话,说有事情要办,扭头拐回去了。我只好一个人继续,还在地铁上睡着了;我常常在地铁上站着都能睡着,但从来都是到站就醒,精确的跟装了警报器一样。但是这遭给我生生坐过了站。我第一次觉得,熊同学这么忙,他的事业好像比我的更有前景。
    “这是种简单一元论错误,教育小朋友不是‘忙’就可以解决的了的。”熊同学如是说。是啊,指责家长的方式不当,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所以,我在家长面前耐心而稳妥,但是,情绪垃圾接受多了,我背后疯狂宣泄的时候多着呢。不从根本上理清这个问题,一部分情绪和认识就直接由头脑这座不由分说的化工厂加工成了垃圾。
  
    一个人逛街,除了我们家卢姐姐作思考问题之用途,如果为了达成目的——完成购买计划,那可是太不合用了。一个人只有一种审美,只有一片目光有效扫描范围,只有一种搭配风格……效率太低。没有人在旁边作为讨论的应和者,非常无聊。
  我发现自己又踱到书店去了。这是无聊之极的时候找人说话的最好代偿方式。
  
    我买了倾慕已久的《斯波克育儿经》,给自己的,我记得贤同学过年的时候给我的短消息“亲爱的潇,我现在整天就是挺着个大肚子吃吃睡睡,你也抓紧啊,加油!”这可是我们家最勤奋刻苦、手不释卷、绝不拖延、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贤啊。我好像受了她的暗示,时刻琢磨着她催促我的任务。我又开始注意饮食、恢复锻炼。《斯波克育儿经》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自我修为的一部分吧。
  匆忙结束了逛街,整理了一个挎包就可以收纳的战利品,扛着三本书,我上了地铁。翻开书,正好呈现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段最能说服我的话了。
    “父母也有需要。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包括这本在内,对孩子的需要都强调的太多,说他们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呵护,需要严格的管教,需要保护,需要友谊等。当读到需要自己怎么做的内容时,父母们有时会觉得身心俱疲,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父母就应该无欲无求,除了孩子以外,他们不该拥有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就自然地感到,维护儿童利益的书籍会把所有差错都归罪于父母。”
    后面很长,是阐述父母的需要。
  
    我很羞愧,觉得自己以前像个装作理性却无理苛求的孩子一样,总是在要求父母;现在平衡了,没有谁是万能的,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是被自己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他们有为之所累的生活,在这个层面上,他们的孩子是无法分担的。
    我上次组织沙龙,看着我们一脸憔悴,在孩子、学校、生活、家庭间游走的家长,觉得他们真是不容易。说到动情处,我很矫情地满眼泪花。但是这不妨碍我私底下换个嘴脸,揭他们的不是。
    一位家长几乎声泪俱下地告诉我,有了孩子之后,她好像没了自己。自己还有什么爱好,已经不记得了。记得我当时一半同情、一半不屑。我老拿一个例子说事儿,人家撒切尔夫人贵为老牌但不安稳之资本主义国家的首相,除了是叱咤风云的政坛铁娘子,还是一位从不放弃母亲天职,坚持一日做两顿饭的家庭主妇呢。
    唉,我总是拿最极端的标准要求我们凡人,跟我们最寻常的生活作对比,很有股跃进思想的味道。这就跟对待一位普通的孩子一样,要是拿他/她跟最具天赋、由于各种原因发展最好的孩子作对比,这公平么?
    我们都是有潜质但普通的孩子和家长,也需要最平凡却又点滴温暖意义的指导。
  
    上周六晚上上完课,我还记得在地铁站前面,我和小朱在春风里,就像两个痴迷于某项收藏的人,开八自己最近实践的感受,你那官瓷我这陶罍的。
    我深深地记得,夜晚中小朱那闪亮的眸子,尤其是说到这句话的时候。
    为什么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想到啊。
    “很多家长都是在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才会用我们提倡的互动方法,积极倾听、表里一致的沟通、同感……其实,这样的方法,在日常的互动中就应该使用;等遇到问题要处理再使用,晚了。”
    是的,我用这样的沟通方法跟我先生沟通,我们只有争论,没有吵架;我用这样的方法跟我同事沟通,只有求同存异,没有误解……
    告诉家长,我们还有更多心平气和的事情要做。
    斯波克做到了,就算只读到那段话。那段足以影响我平衡观的话。
    好了,平等了,一边是大人,一边是孩子,都需要理解。西塞罗说过,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
  


   全球销量最大、被公认为最可信赖的育儿书,39种语言全球发行,销量突破55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的10本书之一。这绝不是吹的.特别是在中国做父母的.不得不看.


    怀孕时别人推荐,我读了这本书,那时精神总是紧张,生怕怎样怎样,翻开斯波克,首映眼帘的是”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就这么一句,让我悬着很久的心平静了下来,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勇气和力量。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为无端的烦恼而难过,后来顺利地迎来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无论母乳还是吃配方奶,还是其他的什么关于孩子的事情,我都愿意拿出来读读,确实帮助不小。很庆幸,这本书可以陪伴我的孩子长大,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体会自己,体会自己的成长,谢谢斯波克!


  斯波克的育儿经,是很好的。但是这本书的翻译,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书中有很多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貌似对原文尚未读懂,就已经定稿了。
  
  这本书质量,让我对书里推荐的其它书籍也敬而远之,都是人口出版社的。关于语句不通顺的例子,书中可以随便找到。下面举两个最为挑战我常识的例子:
  
  115页,最后一段,写到“所以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呆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而非热屋子里,40℃就可以。”,如果40℃都不算热,我就不知道什么叫热了。
  
  116页,最后一段,“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认为如果室内温度保持在38℃~39℃是不容易得感冒的。如果高于40℃就会感觉太热……”
  
  这本书的第一译者是副主任医师,但是妇产科的,貌似没什么儿科的经验。第二译者只有短短几句介绍,貌似研究生还没毕业。
  


  里面很多tip不错.但是很多和我们这代人的父母的落后理念冲突。比如宝宝发烧了, 去儿童医院, 医生先开两贴降温帖,然后验血,然后根据化验单, 轻点的话开退烧药美林,抗生素头孢,清热中药。基本就这套路, 严重的就叫宝宝头上吊水。 这本书里却讲,不要紧张, 不要大惊小怪, 发烧没那么可怕,不到39度不要去医院。我相信他说的, 可是我们的父母会吗? 我给宝宝吃了点美林,和头孢泊污酯,然后停了,怕副作用,结果第二天还没好,爷爷奶奶就急了, 又去了医院,再开药。
  
  副作用, 吃药 < 打针 < 挂水这个顺序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本书作者是素食主义者,说了很多宝宝吃素的好处, 但我想大多数人做不到吧。
  
  不过还是不错的,巨细靡遗, 连同性恋问题啥的都讲了。


  怀孕之情从来都不关注什么怀孕、育儿之类的话题,但是做妈妈了总是想更好的了解宝宝的各种反应。这本被誉为20世纪必读书的《斯波克育儿经》在我几番挑选,在众多评论的鼓励下收入我的囊中。
  书是不错的,毕竟是众多专家的心血。不仅仅让你明白孩子是天生的精灵,也让你明白,爱这些精灵们,那你做的一切都没有错与对的区别了。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做事、活动,同时也要给他空间,让这些精灵们可以自己去感受这个多变的,绚烂但也不乏危险的世界。父母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你全部的爱,你不用去刻意表达。如果你爱她们,她自己会感受到,也会给你一个甜甜的微笑。
  


  看这本书的过程就已经是陪伴小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
  后来才知道,原来池莉就是靠了这本书找到了培育自己孩子的自信。还有小巫,几乎她所有的所谓教子心经都可以在这本书找到依据。还有很多很多人,都在读这本书。


  昨天买了份晚报,
  池莉写了一篇文章,
  提到了这本书,
  于是和老婆到大众书局买了一本,
  39.8比较贵,
  但是老婆看了后说还是比较好的,
  有用的东西很多。
  虽然是老外写的,
  但是抚养小孩各国应该差异不大,
  本书初版1946年,发行量迄今已有5000万本以上,
  被评为20世纪影响力较大的十本书之一。
  不错。


  书的内容不错,不过似乎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很皮毛。
  最讨厌的是,本书的排版实在太业余,让人看得乱七八糟的,简直象盗版似的。


  这本书吹的是很响,好像年代久了些。
  
  看到一个令我困惑之处,说是婴儿学步车有百害无一利。我的另外一本比较新的哈佛儿科博士写的育儿书--《天才之路》上却推荐用学步车。让人无所适从啊。宁信其有吧...


  美国人写的,的确不错.
  涉及的面很广,不仅仅是生理方面还有很多心理和环境方面的良好建议.也能跟得上时代,比如说不仅有单亲离婚收养的家庭问题,也有同性恋家庭问题。
  
  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出生一直到青少年。
  其中有一些观点和国内一般的很不同。比如,认为婴儿一开始的饮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一生的的饮食习惯。主张素食,认为动物性的食品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原文:“人的饮食习惯是从很小的时候养成的,而且从此一直保持下去。”
  “有些人主要把肉类、鱼类、禽类、蛋类,或者乳汁品作为蛋白来源。而许多营养学家现在认为这些产品对人不是很有利。学龄前对这些食物已经成瘾的孩子,成年以后将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付出昂贵的代价。”
  
  似乎编排有点乱,不是太容易查阅。


弱弱的问一句,有电子版吗?我哥的儿子快出世了,我想看看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买纸质的


你可以到书店翻翻看嘛~


买上一本实体书,你不会后悔的!


恩,其实人是脆弱的,需要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这是不止发生在育儿的过程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细细感受周围人的需求才能更和谐^^是这个意思吧


作为一个新妈妈,手忙脚乱得完全淹没在尿布堆中的我,从我的小宝贝的脸上转移开来,就看到你给我呈现的世界,原来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新妈妈,原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走。


我刚买了,呵呵,没先看到你的评论,不然就不买这本了。
您是新爸爸?
我刚买了本《育儿百科》,你还知道什么这类的好书吗?
呵呵,有空交流。谢谢


定本育儿百科吗?也是一本不错的书。
我觉得你也应该买全本的《斯波克育儿经》,还是很不错的。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76901/


To Airwolf:
我刚买了人口出版社的这本书(2009年8月第1版),查了一下,书中并没有你出现你提到的这2个错误。关于你提到的第115页“40℃”的问题,在书中第118页,清楚地写到“20℃”;关于你提到的第116页“38℃~39℃”及“40℃”,在书中第119页写的是“18℃~20℃”及“22℃”。
所以我怀疑你手头的这本并非人口出版社的版本。


被盗版书害了吧?


To Reichtum:
我是从亚马逊买的,第一次印刷。你买的是第几次印刷?


小病自己治很有道理,一来可以培养父母照顾孩子的能力,二是中国不像美国,都是有专门的医师,你要么去大医院就诊,或者去社区医院,而两个地发都是人群密集区域,病毒不少,很可能感冒好不了多少,感染了新病菌。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用心去和宝宝交流,同时不要偏听偏信上一代的经验。我自己的经历就得出,带孩子,用心就好。
这本书非常棒,通俗易懂,文字诙谐,


很赞同上述观点,这本书不仅告诉我养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给了我育儿的自信。


看了你的抱怨,我倒觉得不错了,要去买一本来看看


像这种问题,父母要坚决与爷奶抗争。我也是从宝宝三岁多了才开始决心彻底自己带孩子的。与爷奶的理念根本难以统一。


同样 ,池莉的推荐


我觉得学步车没有好处.


^_^。


我觉得婴儿学步车有百害无一利


学步车会让宝宝的平衡感差些。不过还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像我家只有我妈妈一个人带,只能放学步车里,不然就没法做别的事了。


学步车不好 ,这是肯定的. 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我的记忆力碰巧比较好,我还记得自己在学步车里的情景,我记得当时我讨厌死这个鬼东西了,很难走路,行动不方便,拿东西也不方便。爸爸妈妈一把我放进去我就很郁闷,我真想快点长大,离开这个小牢房。而我小时候还是一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小女孩,可想而知对那些好动的男孩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我觉得《亲密育儿》也不错哦。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38305/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