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百物语

杉浦日向子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作者:

杉浦日向子  

页数:

664  

译者:

刘玮  

Tag标签:

无  

前言

与杉浦日向子醉谈百物语高桥义夫和杉浦日向子有过好几次同座而饮的机会。在新泻的酒坊主宅子里的大地炉前,在冈山小巷的居酒屋里,在山形荞麦店的坐席上,日向子手拈酒杯,柔柔浅笑。一升酒对她来说只是润润喉咙吧。她还没醉,我已经先醉了。渐渐地日向子小姐背后出现光芒,不久她似乎轻飘飘地浮起来,仿佛融入了身后的墙壁。在醉醺醺的日向子融进的那扇墙的另一边,一定延伸着黄昏的江户街道吧。日向子有自由穿梭于现代和江户两个时空的特异功能。《百物语》在《小说新潮》一九八六年四月号到一九九三年二月号上连载,足足连载了八年,中间只有一次停载,休息了半年。八年可不短。杂志的那几页上,八年来一直刮着江户来的清风。这项工作凝聚了日向子的精魂。对在同一舞台上演出拙劣舞蹈的某些小说来说,这真是件令人嫉妒的作品。在我还没有在《小说新潮》上发表作品的时候,可以放心地先翻开《百物语》那一页。确认了这件重要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不知不觉就心中充满欢乐。终于九十九个故事集成一册,全貌浮现,这件工作的独一无二性,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九八二年七月开始在《迦罗》 发表的《合葬》(一九八四年日本漫画协会赏优秀赏),见证了一位新的物语作者的诞生,扎实的时代考证令人啧啧称奇。和字符不同,图画情报量丰富,另一方面,也更为严格,不容糊弄。在我这个业余人士看来,初期的《合葬》,有着电影式的结构,让人感到与同时代的连环画有着类似性。也就是说,杉浦日向子这位作者是另一领域里的人,让我这个写小说的松了一口气。我不能算是仔细研读了日向子的所有作品,依我的愚见,从《风流江户雀》(一九八八年文春漫画赏)到《百物语》,其间似乎发生了质的变化。考证之后,并未停步。但这种变化自然自在,几乎让人无法察觉。准是在大家不知不觉之间,日向子去了趟江户,拿到了往来通行证。作品属于哪一类体裁,正儿八经研究这个问题煞风景,但追究其古代亲缘,我想会找到恋川春町 和山东京传 的黄表纸 。独一无二的工作,也就是说作者成为一个世界的创始人,《百物语》宣告了日向子流黄表纸的诞生。其他人要模仿,就要先行礼拜师。《百物语》全篇没有鲜明强烈的色香,一种对那个世界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成为全篇淡淡的基调。每个故事都既亲切又恐怖。人心底古老的积淀,与这种亲切而又恐怖的感觉发生共鸣。还有不常出门的少女对外界的恐惧,瞬间在纸门背后一闪而过。作为男性,我不禁怦然心动。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感想,不能强加于读者。长篇大论摆道理不好。式亭三马 先生在《一盅绮言》中说,摆道理是一种“喝醉了就爱发牢骚的酒癖”,爱摆道理的人不能当酒友。为好作品所陶醉,像日向子一样微微笑就好。《百物语》无疑是怪谈,但却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平静气息。讲的是死亡、变身的故事,却亲切胜于恐怖,那是因为,妖怪们并非从另一个世界以暴力的姿态出现,而是自然地与人类共存。所以,妖怪们现身时,会注意到不要惊吓人类,脸上带着歉意。例如《阿七》(之十一)中变成鸡的果蔬铺阿七的脸,很是谦和;《盂兰盆节》(之三十)中变成老鼠的母亲,仔细想想是很恐怖的故事,但看了图上的脸却是另一种感受。另一方面,人类了解和妖怪相处的方法,本所二目那位仓库中住着各种各样妖怪的数原医生家的姑娘们,“好好守规矩”,就能安心睡觉(之十《数原家的仓库》上)。生活在气氛诡异的房子里,因为妖怪“不会害人,顶多把小孩吓哭”,于是“像跟正常人说话一样跟它打招呼,它就会满意地离去”(之七十五《生人来访二话》)。看来江户的人们对妖怪很敏感,因此在应对方法上很留意,装作若无其事。想来日向子也是个胆小鬼,不知不觉掌握了对付妖怪的窍门。《百物语》的开头,以退休隐居的老太爷叫来园丁讲故事开始,九十九个故事中,老太爷或出现或隐身,是串起全篇的线索。这位老太爷,其实是日向子的化身。日向子确实过起了退休隐居的生活,让人佩服她的先见之明。不拘泥于道理,省掉论证,今后日本会变成退休隐居的国家,人和国家,都过上悠闲的生活。没能退休隐居的人,要忙忙碌碌过着辛苦的生活。仿效松尾芭蕉 自称老翁,在现代人认为的盛年时就退休隐居,不得不说是先见之明。日向子已经宣布了封笔。那么,也许《百物语》成为绝响,日向子流黄表纸要去书库找了。虽然可惜,但她本人如此坚决,也没有办法。粉丝们要把这本文库本当做纪念珍藏一生。百物语到九十九话完结,讲出第一百个故事会出现妖怪。这最后一个故事,日向子为大家深深藏在了心底。虽说已经封笔,她本人也有可能成为一件作品。想来今后她会深入体味隐居的奥妙,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概要

  《百物语》(漫画文学馆)被誉为“日本的图文版《聊斋志异》”,它借用日本传统招鬼游戏“百物语”怪谈会,将兴盛于江户时代的种种怪谈“绘”聚其中。这些“鬼故事”或劝世或讽世,无一不反映人世间之悲欢离合,描述人情之喜怒嗔忌,体现着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翻阅本书,你不但可以领略江户味极浓的日本风情,还可以欣赏日本第二代女性漫画大师浮世绘般的文艺画风。本书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万千灵感的艺术源泉。无论是对日本怪谈感兴趣的人,还是漫画创作者、动漫爱好者、文学创作者都读有所得,得有所用。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杉浦日向子 译者:刘玮杉浦日向子(1958—2005年)。生于东京,本名铃木顺子。漫画家,作家,江户风俗研究家。1980年发表处女作《通言室乃梅》,后作为非少女漫画作家被誉为第二代女性漫画家代表之一。一直以江户风俗题材为主题进行创作,作品具有浮世绘的质感,生动描绘出江户风情,其风格有“文艺漫画”之称。其漫画作品甚至被改编成歌舞伎搬上舞台。其本人生前在NHK电视台主持专门介绍江户民俗风情的《这就是江户》节目。  1984年《合葬》获日本漫画家协会优秀奖,1988年《风流江户雀》获文艺春秋漫画奖。《百物语》、《双枕》、《百日红》、《东之伊甸》等漫画作品外,还著有《欢迎来江户》、《大江户观光》、《隐居晒太阳》、《江户风流散步道》等散文集。小说《极乐珍珠》、《四时美味》等显示了她的小说才华。2005年,因下咽喉癌去世,终年46岁。至死保持着乐观、热爱人生的态度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日本千年怪谈的传承者 推荐序:画鬼/李长声 前言:与杉浦日向子同饮/高桥义夫 百物语怪谈会 一 吞魂记 二 纸门脸 三 桥下獭 四 鸟铺喜右卫门 五 狸猫僧 六 擦墓碑 七 鳗鱼怪 八 异形家人 九 雨中奇遇 十 数原家的仓库〔上〕 十 数原家的仓库〔下〕 十一 阿七 十二 小麦烧酒的妙法 十三 尼姑的忏悔 十四 十五 产怪二话 十六 看到影子的男人 十七 女人脸 十八 亡妻的面影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阻道之物 二十二 衣箱里 二十三 吃人肉 二十四 天女的接吻 二十五 二十六 蛇与龙两则 二十七 化为天狗 二十八 冥府使者 二十九 雪中美人 三十 盂兰盆节 三十一 森美作老爷的府上 三十二 跑出去的女人 三十三 三十四 妖怪二话 三十五 星星井 三十六 酒壶 三十七 断头 三十八 三十九 小鬼二话 四十 产女〔上〕 四十 产女〔下〕 四十一 地狱吞人 四十二 旅途之梦 四十三 人茸〔上〕 四十三 人茸〔下〕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暗夜妖怪三则 四十七 枕中之物 四十八 四十九 兽化为人二则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别离之兆三话 五十三 两个老婆 五十四 猫与老婆婆 五十五 五十六 讨厌的东西二话 五十七 五十八 仙道考二话 五十九 唤魂〔上〕 五十九 唤魂〔下〕 六十 腹中语 六十一 狼的眉毛 六十二 六十三 手之怪二话 六十四 鲫鱼妻 六十五 画中女子 六十六 叶之故乡 六十七 六十八 死人二话 六十九 游魂 七十 即身佛 七十一 竹林再会 七十二 七十三 黑发怪 七十四 七十五 生人来访二话 七十六 七十七 鱼妖二话 七十八 凶梦 七十九 别人的脸 八十 八十一 长雨之怪二话 八十二 蜘蛛行者〔上〕 八十二 蜘蛛行者〔下〕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足怪三话 八十六 鸭男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人鱼谈三话 九十 与貉同栖 九十一 山之子 九十二 大楠树 九十三 借物鸟 九十四 热闹的空宅 九十五 拟宝珠 九十六 小吹 九十七 爱女之灵 九十八 红果 九十九 杢兵卫的孙子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日本千年怪谈的传承者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招唤笔仙、钱仙、碟仙等等“仙”的降灵术,如果听过或玩过的话,应该知道,这些“术”在招来仙的时候,也能招来鬼怪。但您是否知道以上这些降灵术都是来自是日本,是否知道日本还有一种叫做“百物语”的能招来更多鬼怪神仙的降灵游戏呢?百物语起源自古以来,恐怖而唯美的妖怪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怪谈”甚至可以说包含了日本许多确确实实的信仰。直至江户时代(1603—1867),作为其极致形式的“百物语”怪谈会盛兴于世。在那个以高度享乐通俗的庶民文化著称的江户时代,一方面,人们一边歌颂着“江户子的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享受着经济繁荣带来的富足生活和文化成果,另一边承受着幕府统治对百姓言论的苛刻限制,特别是在西洋文化的冲击造成政治动荡后。人民的苦闷需要找条管道抒解,于是妖怪传奇就在人心不满的情状下兴起,成为心灵的寄托与出口。各种形式的妖怪文化风生水起的同时,百物语作为一种游戏,因人人可以参与而大受欢迎,盛极一时。百物语玩法江户时代的作家浅井了意在其著作《御伽婢子》中详细地记载了该游戏的官方玩法,简述如下:夜幕降临后,着青衣的人们在一间暗室中点燃一百盏用蓝色纸糊成的加满灯油的行灯,然后在行灯旁放置一张摆有镜子的小木桌。一切准备就绪后,人们便聚集到暗室隔壁另一间漆黑的房间里开始轮流讲鬼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就要穿过幽幽夜幕,摸黑走到点有行灯的房间,吹灭一盏灯,再照照镜子,才能回到原来的房间。然后另一个人继续这样的过程。直到讲完第九十九个故事,吹灭第九十九盏灯,人们才停下来。剩下的最后一支灯芯,就留着让它继续点着,然后大家继续围坐在一起等待黎明,直到太阳出来才散去。随着时代的发展,行灯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被蜡烛取代,游戏规则也相应地变成了讲完第九十九个故事后,直接吹灭第一百根蜡烛,而不变的是只讲九十九个故事。本书作者杉浦日向子更是在其代表作《一日江户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中以漫画形式图解了游戏的方法和场景。九十九之谜为什么怪谈总是讲到第九十九个就结束呢?一说是因为“百物语”本身也是个鬼故事。据说有一个叫做青行灯的地狱小鬼,常常徘徊于冥界门口,而且会变成美女的样子教唆人们玩一种叫百鬼灯的游戏(类似于百物语,不同的是游戏者会吹灭第一百盏灯)。当第一百盏灯被吹灭的时候,小鬼就会把所有的人拉入鬼门。因此,人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经历一次鬼怪之旅。为了不招来厄运,人们游戏时会保留第一百个故事和第一百盏灯,以求平安。妖怪绘画的鼻祖鸟山石燕的《画图百物语》中即描绘了小鬼“青行灯”。另一说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很迷信这样说法:人们讲鬼怪故事的同时,附近的鬼怪也正聚集过来,讲完第一百个故事,吹灭第一百盏灯的时候,一定会有怪异的事情发生。因此谁也不敢打破这个禁忌。著名画师歌川国芳曾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蜡烛全部吹完,各色鬼怪争相现身的景象。今说百物语人们不知燃着了多少行灯,吹灭了多少蜡烛,但一个个生动的怪谈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积沉,伴随着历史的起伏跌宕,一代又一代地留传了下来。至今,日本的小说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仍能看到“百物语”的影子,它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之又深。热门动漫《巷说百物语》系列和明星阵容强大的电视连续剧《怪谈百物语》更是将鬼怪文化推向新的高潮。从百物语看文化异同据统计,日本境内“生活”着六百多种妖怪,堪称“妖怪之国”。即使这样,日本文化也没有能逃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命运,因为这些妖怪中的75%均源自中国,属“舶来品”。比如日本的天狗、河童均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原形。另外,西方美若天仙的人鱼游到日本后可是完全改变了性情模样。无论妖怪的形象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作为托物言志的工具,它们都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本书即是由江户风俗学权威——杉浦日向子,被称为江户来的人——从众多妖怪故事中精选出最能代表正宗的日本文化的鬼故事组成。你既可以欣赏作者浮世绘般的画风,也可以领略江户味极浓的日本风情。将百物语移植到中国会不会招来黑白无常牛鬼蛇神呢?据说有人尝试过,但都无果而终。是因为这个游戏太耗时,还是因为氛围太恐怖,就不得而知了,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考证吧。


编辑推荐

《百物语》(漫画文学馆)是日本国宝级漫画大师封笔之作,再现东瀛千年怪谈经典。史上最优美的漫画鬼故事  日本国宝级漫画大师绝笔之作。  遵照日本传统,本书只敢讲99个故事,不信,您讲到100个试试……  百物语——日本最古老的、最传统的怪谈会  文艺漫画大师封笔之作,惊世再现东瀛千年怪谈经典。  在日本,人们在怪谈会上讲鬼故事时,只敢讲99个,因为一旦讲到100个,就会发生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事件……百物语这一禁忌至今无人能破!  本书即以简洁唯美的画面为你重现99个最经典、最诡异的怪谈……  与诡异而亲切的日式妖魅同行,感受人鬼大同(共存)的东瀛浮世!  百物语,从日本古老的招鬼怪谈会,到最临时工漫画版《聊斋志异》为你展现千年妖鬼背后的诡异传奇,窥探人世间的悲欢冷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百物语 PDF格式下载



高水平的日本漫画


鬼怪妖魅


很有趣,第一篇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看的很快


有点小惊悚


通过日本鬼怪 了解日本文化


漫画比文字版有趣多了


  可能是习惯了有情节起伏的漫画,所以虽然看了简介时就知道这只是一部由一则则鬼怪轶事组成的怪谈,还是抱有看恐怖片那种猎奇的心理。当然,还是有点失望的。但是,这本书还是很贴近日本传统文化的,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人,不妨一看。


  书很厚,不过很快就看完了,反而有些舍不得走出《百物语》创造的幽冥世界。每个故事都很平淡,画风也颇为朴实,可是很快我却被这些看不清面容的鬼怪所打动,愿他们的灵魂能永远得到安息。
  与书的内容无关。大学的时候,我一位老师跟我们谈过关于井的意象。日本鬼故事中常常用井作为意象贯穿始终,他认为井代表了日本变态扭曲的畸形文化。那时候我很喜欢看村上春树的作品,里面确实有不少具有象征意味的“井”,可我只是觉得书中的井似乎暗示了独立于人类世界的另外一个空间,我们人类只不过愚昧地过着空壳一样的生活罢了。我不赞同日本的文化是变态扭曲的,因为小清新和重口味并存。但日本文化的两极性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怪谈”是日本自古以来灵异恐怖故事的总称。初识“怪谈”二字名词,是通过看一部日本电影所知,名叫《怪谈新耳袋》每一篇故事片长不过十分钟和讲故事聊天一般,片中的主人公把自己发生的怪异事件娓娓道来,例如出游时的遭遇;夜晚的写字楼、卧室的灵异,无人的街道,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谓“人间之物皆有灵,怪奇之事在身旁”。
   如上述杉所讲,浦日向子的漫画《百物语》正是贯穿“人间之物皆有灵,怪奇之事在身旁”的思想,故事淡雅平静,可能有部分读者认为看过后有些索然无味,笔者认为生活就如书中的故事一样,只是记录,高潮起伏层层叠叠的人生,没有普遍性,怪奇灵异之事也不一定非要高潮此起彼伏的表述,贴近生活的真实更好,好似发生在自己身边,主角都是江户时期城市乡间的平凡人,各个阶层都有涉及,这部被称为日本《聊斋志异》的漫画让观众有足够自己想象的空间, 朴素的叙述故事反倒获得了赞誉,论画风,前半部分是中规中矩的,图面部分用到了贴网,后半部分用了毛笔,相比前半段略有粗狂之风,总体说来画风和故事高度平衡,淡然素雅之气贯穿始终,喜欢日本文化的各位不妨静心品读一番这本文学味浓厚的漫画书。
  


  《百物语》
  
   很少见这么厚的平装书了,画得非常漂亮。我还没看,就让女儿给带到班级里了,先让刘老师看,呵呵。不过很快就还了回来,书虽然厚,但是没有几个字,很快就看完了。《百物语》说是日本的《聊斋志异》,但是和聊斋比可差远了。中国清朝出过三本笔记体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我都看过,感觉《聊斋志异》和另外两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也是大家都知道《聊斋志异》而不知道另两本书的原因。《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的篇幅都很长,里面也有精彩的故事,但是故事过于短小,只是记录,而缺少加工,没有具体的情节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感觉就是聊斋的素材,如果借助蒲松龄的生花妙笔,也一样可以成为精彩的故事。《百物语》和后两本书一样,也是由这些小故事组成的,只是开头有一个总的结构,就像《一千零一夜》和《十日谈》里一样,用开头一个故事带出后面的故事来。加上后面的九十九个故事,一共一百个。不过作者根据故事的长短,往往把两三个短的故事合在一起写,把长故事,分开上下两部分,这样让每个章节都比较匀称。
  
   其实故事很一般,最精彩的还是图画,很漂亮很唯美的画面,谁都喜欢看。和普通的漫画风格迥异,有种浮世绘的华丽在里面。
  
   读《百物语》喜欢图画,甚于喜欢内容。
  
  


  日本以前的鬼故事总有一种不可思议感。无厘头的,鬼妖可能会被人伤害,人也可能会莫名其妙的被鬼伤害。《聊斋志异》倒是在讲述轮回因果之事,反而更易于接受。
  一本细看下来,得出杉浦日向子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画工了得的结论。
  后面有几个故事是用炭笔画的,别具风情。
  空知英秋的画风倒与杉浦日向子这种传统画风有几分相似,朴实传神,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
  晚上回家核对了ISBN, 不是这个封面。是红底白描人物那个呢。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紫色的封面?


  本想匆匆一览,不料欲罢不能。。。又翻成了霸王书= =
  形志怪,而实风俗人情。
  日本国宝漫画师,继承的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精神,
  最深刻的就是她“留白”的运用。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想象的空间。
  粗看拙简,笔触老道,尤其一些背景风物。
  
  日本文化爱好者可以收藏。
  有本事站半小时以上不动的可以霸王一下。。。
  


  纯以内容应该给4分甚至更高点,奈何俺是视觉动物……以下解释原因。
  
  第一,内容是很有趣的,故事正如聊斋中那些小短篇,没啥来由,就是喝个茶,给主人讲讲听说到的怪事、趣事。(对对,有些好有趣!)
  
  第二,杉浦日向子的图,线条散淡,正好合乎故事本身。有时候只需要一张全黑的背景,气氛就改变了。镜头流转当然不华丽(第二代漫画家…摸索中吧…),但朴素自然,也很可爱。
  
  第三,…排版让我感觉不爽。
  我买到的是第二版,上中下三卷,开本应该接近标准32开。纸张、印刷、外观都没啥好挑的,促销价还觉得挺值。…问题在内页。
  日文原版应该是右开、竖排的文字吧…中文版本全部横排,从左到右。OK这没问题,虽然有些对话一看就觉得是故意放到不同对话框的…但,出现同一件衣服「卐」字纹左右相反、同一个建筑左右相反、同一个人物的痣左右相反、同一个场景人物位置相反……会让人怀疑为了迁就左右习惯而改动过画面布局,而左右翻转过。要不然,就是其他的剪裁、调整之类,比如,把同一行的左右两格调换位置,乃至我觉得有时候叙述有点不畅。="=
  
  这可能是一个偏执狂的吹毛求疵……但真的,漫画对话框怎么这样排……感觉超不顺的好吗……!作为以画面叙述情节的漫画而言,页面布局也是很重要的啊!(就像原音也是表演的一部份一样,配音是另外一回事啊!)
  
  嗯,除了这点,以及有些地方疑似脱字之外,故事本身是挺好的。只不过对于某些人(默默扭头)而言,就好像听着绝美音乐的时候那渣录音带里带着转录的杂音吧……最麻烦的是,目前又没办法对比原版,搞不好是幻听呢…orz
  


  看惯了日本漫画瑰丽的画风,日向子朴实的笔触还真让一下适应不过来。
  
  被喻作日本的聊斋的百物语,是以日本的妖怪传说为蓝本创作的。百物语的官方玩法是:夜幕降临后,穿着青衣的人们在一间暗室中点燃一百盏用蓝色纸糊的加满油的灯,然后再行灯旁放置一张摆有镜子的小木桌。一切准备就绪后,人们聚集在暗室隔壁的另一间漆黑的房间开始轮流讲鬼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讲故事的人就要穿过幽幽夜幕,摸黑走到点有行灯的房间,吹灭一盏灯,再照照镜子,才能回到原来的房间。然后另一个继续这样的过程,知道讲完99个故事,吹灭第99盏灯人们才能停下来。因为当第100盏灯的时候鬼就会出现。就会出现传说中的百鬼夜行。
  
  我是抱着最后的百鬼夜行场景去看看一个个小故事的,这些故事有的却是比较惊悚,但是大多数,对于鬼故事来说显得过于平淡,但是却回味无穷。从侧面入手,间接反映的日本当时的生活风貌以及人的思想状态。我想,这就如聊斋的初衷是抨击当时社会的现象一样,这也是百物语作者的目的吧。说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叫做《地狱吞人》,说是两父子路过一个冒着泡的池塘,父亲因为好奇将指头放了进去,结果拿出来后便有灼烧的感觉,他大叫着又将整双手放了进去,周而复始,结果他整个人都陷了下去。在水中的他却没有痛苦之感,海面带着微笑,直到完全沉没。好似沉湎罂粟花丛中一般,明知会万劫不复,却因为逍遥的惬意,无法自拔而深陷其中。所以老曾劝导儿子“赶快离开这个地方”。劝诫世人远离这种杀人不眨眼的温柔乡。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叶之故乡》。说的是一个艺妓,非常讨厌叶子。她给一个客人讲起了讨厌叶子的原因。原来她年幼的时候背着弟弟去採叶子,结果叶子聚集起来变成了一个人,过一会一阵风吹过,叶子人又消失了。但是她的弟弟却变成了一堆叶子。她害怕的躲了一天,结果天冷冻的她不得不回去。她父母因为将家族继承人丢失,把她暴打了一顿,并且卖到了这个地方。所以她将对父母的憎恨转嫁到了父母身上。可见日本的男尊女卑观念堪比中国了。同样是一个父母生出来的,待遇却是大相径庭。因为传统观念是讲女儿就是用来嫁人的。而且嫁人后的日本女人要像西方人一样更改自己的姓氏,遵从男方家姓,终身也要为男方服务。甚至在与丈夫同行时也只能走在其后侧,不得超出丈夫的步伐,否则会被认为不敬,轻则训斥,重则殴打。严格如法律的道德管理制度。即使在今天,改姓制度也是这种性别歧视的历史沿革。这是日本女人的悲哀吧。
  
  百物语共99个故事,以平淡开头,平淡结尾。收录了《阿七》等多次在小说中被应用的经典传说故事。最多的是讲动物与人的故事,像死亡预告等。江户风浓厚。听说最后作者杉浦日向子小姐在画完此作后金盆洗手改为研究江户时期的民俗文化。可见其对此的痴迷。因为被誉为国宝级的漫画大师,所以这本书还是相当有收藏价值的。


  提到《百物语》都会有人说那是日本的《聊斋志异》,但实际上,百物语仅仅是个故事游戏的名字,写成文学作品,称其为灵异怪谈故事集更加合适,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百物语,看百物语,一定要认清作者和版本。就总体上说,百物语和聊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作品。
  
  看故事,多少要注重点情节吧,这本《百物语》,600多页的篇幅,99个故事,其情节构思之简陋,大家可想而知,并不是说短篇就不好,但这本书中很多故事之无厘头,看过的人一定感同身受,没看过的,就别看了。


  的确是《聊斋》一般的集散故事集,故事内容无可厚非,只是记录了民间的怪异故事,只是画风上略感遗憾。至于腰封(该死的腰封!)上号称“史上最优美的漫画鬼故事”这么一说,我实在不敢苟同。我只能说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很有收藏价值、很有纪念价值、很有阅读价值。


  很早前就想买这本书了,只是那个时候的价格一直把我吓退
  前不久逛卓越,发现这书的折扣还是蛮大的
  便连着其他几本书一起买下了
  
  很厚一本,开本也比较大,拿在手上阅读有些费劲
  比较适合坐在桌子前将书平放在桌面上
  好在一拼一的布局,阅读起来倒不是很费劲
  
  看作者的照片,总瞅着有点眼熟,后来才猛得想起
  前不久看了《一日江户人》,原来是同一个阿姨
  国民少女漫画家,虽然我也看不出到底少女在哪里
  
  每篇故事篇幅很少,有的只有两三页遍交代过去了
  读着始终觉得不很过瘾
  有些甚至有“啊,吓人得好冷”的冷笑话般的感觉
  我想,也许一和文化背景不一样有关
  另外一点和翻译也有关系,总觉得一些语句阅读起来不是很通顺
  正本书99+1个故事,作者的画风会有些变化,从单纯线条到水墨风到稍微的草稿风都有
  一些故事觉得其实不错的,要是能深入描写一番的话会更好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好厚啊,物超所值了吧!哈哈!那么贵就该那么厚。翻开一看,居然画得那么的粗糙,让我有点小失望,可是既然作者是被誉为日本的国宝级漫画家,我还是耐下心来看了下去。谁知道越看越被内容和画风吸引了。
   我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说实话,非常推荐这本书。刚开始觉得凌乱的画风,看到最后会觉得回味无穷。那些留白,那些编排和设置,有着很浓重的日本风味。本不想留言评论,可是看到一些人的评论之后,觉得不少人都误解了这本书。我还是要帮这本书平反一下。要知道,浮世绘绝不是精美著称的,而是洒脱的笔法,描绘市井生活,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而作者的作品做到粗中有细,看似粗糙的画风,可是任何细节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江户时期不存在的东西和装饰方式是绝对不会在本书里出现。作者对江户时期的风俗考证非常认真,日本人在榻榻米上落坐用坐垫,甚至对于来客来说是一种礼貌,可是本书里却没有见这种“坐蒲团”,并不是因为不注意省略的,而是因为江户时期日常人家并不用坐垫,所以说作者是用漫画的形式在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简单的一本书,却凝聚有作者对江湖文化深入的研究,没有看到这背后的文化底蕴的人,才会单纯用画风粗糙来评论这本书。
   再者这本书中用了很多隐晦的画面来传达意思,尤其有一篇故事,说的是拟宝珠的故事,一个村妇为了怀孕,去抱住桥上的拟宝珠(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那个拟宝珠样子很类似男性生殖器。)并且作者画上村妇忘情的抱着拟宝珠,两腿也拢着那个柱子,之后描写村妇怀孕,丈夫怀疑的部分,画了可爱的小女性人偶抱着蘑菇的形态,正是用一种隐晦而又聪明的方式暗示男女关系。后来村妇受不了怀疑跳桥想自杀,看到桥下倒立着一个魔鬼,正是说明少妇是因为和魔鬼发生关系才怀孕的。
   还有“别人的脸”那个故事里,一开始连着两个长分格描绘着倒油的动作,到后来主人说:“但是还是呆在这儿,等那个说‘马上回来’的家伙回来再说吧!”那一幕是一个男子跪在地上,看起来受到困扰的样子,油从他头顶淋到他的头上,和开头呼应,似乎是暗示了主人脑子里也是一团混乱的状态,可是后来主人脸上一片黑,只露出笑着的眼睛和嘴的时候,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可是似乎看出他心中是欣喜的,到底这人是不是原来的主人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对此并不太在意。人在社会中,逐渐都会有所改变,有人变得更成熟,有人却变得不像话了(甚至由此滑向犯罪),有一天家人都说:“你还是那个你吗?”往往这个时候,回答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改变是令自己骄傲的,并不会发现到家人的担忧和恐惧。我们也知道:那个说“马上回来”家伙是不会再回来了……
   还有诸如那个据说是蜘蛛妖精的老人家的故事等等,那些优美的分格都让人回味无穷,看到最后,我都陶醉了,被作者看似粗糙实则具有表现力的笔触吸引,就如同中国水墨画发展到近代,黄宾虹先生看似凌乱,实则有序的山水画风格。点到即止,给人的联想留下更多余地,可比那些精致到不留一点余地,过于匠气的作品要优美太多——这不得不说是大师与普通画匠的区别之处。


   我在小心翼翼的接近日本,走两步退一步。因为我知道那里有一种凛然的美,不容我这样鲁莽的践踏。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这本书是我对日本文化的又一次小窥,已使我倾倒,昨天一口气看完,今天还没回过劲来。为什么我不是一个日本人呢
  
   “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婴儿啊。刚睁开眼,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就已经老了。这也是天命啊。要是还有三百年寿命,或许才能了解这个世界吧。”说的多好啊,我想,了解了这一点也是一种幸福吧。 这本书中的好多故事并不像是单纯的鬼故事用来吓人,很多都给我一种很清新的生活化的感觉,好像是一个对人生大彻大悟的人,带着轻松的语调说出的一句质朴的话,意蕴飘渺,淡如止水,樱花飘落
  
   看着最后一幅画:一炷香独自燃在空堂。我想,人间的故事最终就会这样结束吧。


  日本还真是一个妖异横行之地.
  从安倍晴明到犬夜叉, 从平安京至江户子, 但凡人迹繁华之处
  便是魍魉共生. 无处可逃。
  
  不禁讶异如此之高密度多品种鬼怪繁盛, 绵延不绝.
  莫非人口密之大, 魂魄高度塌缩之后的异变?
  发明强力被子压缩术的文化, 渡化个把动物植物灵魂大约也不在话下.
  一笑.
  
  细读之下,实在有趣.
  一派冲和气象, 祥和悠远, 并不常见杀戮见血勾魂催命,
  也非聊斋式狐媚自荐枕席.
  牙齿变黑的女儿, 鲤鱼面孔的继母, 语焉不详化作人形的狸猫,
  而至拥有亡妻面孔的貉子精...
  无不温润光华,流露着俗世味道, 纠结着现世情怀.
  阴间使也是一派情深款款, 阴阳两界难隔的血脉不断,父子亲情.
  即使命运红线难续, 魂魄羁绊亦是生生不息.
  
  和式鬼怪似乎也无惧于生死之间,魂魄流转。
  有志气的动物植物们也并无很大志向
  修炼成人形混迹人间。比现世间人类来得豁达通透。
  大约也是无甚可以失去了吧。
  
  无终无结果, 戛然而止的故事, 深深的眷顾流连.
  爱生活, 爱物质, 让我们同行吧 ^-^
  


  其实我翻看的是另一个版本,后出的,小32开本,读起来就舒服多了。白色的封皮,纸张比较粗糙,这样的装帧刚刚好。这也是我成年后第一次读图画书。
  本来没什么期待,只是因为特价才从卓越上买的。一一读来,觉得实际上很多故事都不是鬼故事,但是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好些时候,我们觉得有鬼,也许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错觉小误会;而另一些看起来神神怪怪的情节,也可以说是出于美好的愿望,因为亲情之类而让故事变得温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片段是出于猎奇之类,或者让人不知所云,或者让人觉得不能认同,等等。
  掩卷之后觉得,其实我们的生活本来也应该这样充满想象……鬼故事什么时候说得最多呢?不就是小时候对生活里有些现象不能理解,于是也许大人说起,也许小脑袋里自编自演,可当我们长大了,这样的想象力离我们远去,这样的故事也不再缠绕指尖。成长,我们究竟获得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阅过这个本子之后,对日本民间文化也多了一些概念上的认识,以前看过的一些动画以及古装片之类,也多了一些理解。嗯,是一部对了解日本民间文化有帮助的作品。
  之后找了找,还有一本图解百魅夜行,似乎也是很好的一部书,不过目前没看到特价,所以还没买来读……


  对于自己的来处和去处,人一无所知。就像书中通过一个讲故事的女人的口所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婴儿啊。刚睁开眼,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就已经老了。这也是天命啊。要是还有三百年寿命,或许才能了解这个世界吧。”
  鬼故事其实就是人故事——死去的人、脱离肉身的魂魄、面对死者的人、化身为人的畜生、沾满人气的器件、来到人间的异体。这是一个人鬼共存的世界,鬼怪大多没有恶意,喜欢作弄人,需要被当作平常人对待。这不是一个忌讳死亡的时代和国度。
  现代人对死亡已经仅剩下“畏”了吧,现代的鬼也已经失去了人味,仅仅为了刺激人的感官而出现了。
  书中很多故事读来似乎完全有可能发生在身边,清晰的存在感让人读得脊背发凉。


  因为我是先看的一日江户人才看的百物语
  感觉事先看到的介绍将本书略为夸过了
  
  书虽然很厚,但是是通过绘画来讲述故事的
  
  先不说故事内容如何,画风感觉有点。。。简单?粗糙?
  
  失望。。。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里主要是想了解江户的风气和文化,书是从99买的。还不错。我个人很喜欢厚书。画风很有味道,不同于漫画,故事平淡而悠长,虽然很多人说百物语故事很愚蠢很平淡,不像鬼故事,我觉得这应该不能算是鬼故事,就像书上说的,是怪谈,毕竟不是意义上的鬼故事,情节平淡是有情理可依的,我从这本书上看到的是一种关于逝去的人留恋这个人世那种感受,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悟和理解,日向子很绵长的向我们描述了这个怪谈中的情感,以及她对这个的理解,但是我另一方面又有些失望,但是这个是纯熟于我个人目的有点没达到,我的初衷是想要了解日本的鬼怪才购买的。但是我并不后悔买了这本书,还是很喜欢,做为一个收藏,会经常翻看,至于聊斋和这个的对比太在意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是一本书,是给读者看的。好看或者不好看,可比性是不重要的,书是让精神丰盈的粮食,不是深海鲍鱼还是珍惜鱼翅所能比拟的。


  值得收藏的浪得虚名之作
  文_谢长留
  
  我想说,这本巨大的图画书值得收藏,但是除了收藏还能做什么呢。
  不知道是我看过太多神鬼妖魔的书籍的缘故,还是日本弹丸岛国,实在没什么吓煞人的故事。总之,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这本令手腕很吃力的大图书看完之后,不禁唏嘘感慨,真是一本大型小人书啊。
  简笔画风格,有些甚至粗糙凌乱的线条,完全不如我看杉浦向日子小姐的《一日江户人》那么有质感,总觉得虽然是绝笔之作,但也不过如此。还有那为了渲染气氛,而故意少写一个的百鬼故事,也让人觉得有些乏味透顶。
  即便是子不语里千百个或长或短的鬼故事,也让人觉得振奋很多,就更别提还要将这本书列为日本的《聊斋志异》了,简直是对我国怪谈文学的一大侮辱。这样说有些过分,毕竟我对作者本身还是很尊敬和崇拜的,我只是说那些作此比拟的人。
  其实日本的神鬼怪谈之书本可以写的更绘声绘色一些,因为我觉得日本首先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国家,再加上日本人出奇发达怪异的头脑,常常能使他们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故事渲染上还是缺乏中国人的细腻和情感铺垫。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怪谈在各种情感和悬疑推理糅合之后的结晶。其实玄幻鬼怪事件很多都和当时的政治气候互相依附,总有很多冤假错案混含其中,也许是日本那时本来就是个相对来说简单的国家(只是稍微变态一些),不如中国这般博大精深,因为人口多、地大物博,所以奇人异事也更多一些,加上有很多例如《山海经》《抱朴子》《博物志》之类的书籍做启蒙,所以中国的文学家在渲染故事和拿捏情节的时候自然也就因为众多的参照资料而得心应手。这就怪不了日本的作者了,只能说他们的前辈留给他们可供参考的资料实在不值一提。
  那么,既然这本书内容如此空泛,为何还值得收藏呢,因为这本书很贵嘛。当然除了贵,它还是有它自己的东西和韵味在里面。比如日本开放式结局和它被称为绝笔之作的概念使人充满了无限遐想。毕竟受感情约束而产生的疼爱还是让人不忍放弃的。何况我真的花了四十多块钱买了这本书啊!!!


  读到最后一个故事,仿佛看到讲故事的人欠身施礼吹熄灯火,心境平和得象寂静的夜。
  
  这样的怪谈,大多有着浓郁烟火气,沁着浓浓的人情义理。鬼故事毕竟是鬼故事,免不了令人头皮发麻心生寒意,但沉淀下来的情绪竟然是宁静。
  
  想起那时看 御法度 的情景,老武士讲的番薯老伯怪谈。鬼故事总是冷冷的,但是内核中酽酽的温情却让这冷像是初春泉水的冷,冷得美好,我竟被感动得不禁呻吟一声。


  居然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还是崭新的,果然我和它有缘得很。小日本的鬼故事一点都不可怕,反而相当可爱,没什么因没什么果,就这样随便说说,随便看看,只一两页就一个故事了,虽短小,看完总要想想,再想想,然后笑笑继续。
  杉浦(我没记错的话)的画不唯美,却别有一番风味,就是如此大开本有点浪费,小口袋应该更适合百物语的意境吧,关键是可以随身携带,上班也能看着玩玩,瓦卡卡,臆想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曹寇
    
    江户幕府时期(1603-1867),日本国内结束了连年战争,严酷的极权统治确保了“太平盛世”。如此结构的社会生态,平静之下必然导致全面平庸,这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为了打发二百六十多年的无聊岁月,上至武士,下至农民,他们只好通过及时行乐和游戏精神来消耗时日、轮替生死,于是一种叫“百物语”的游戏盛行一时。
    
    其时的作家浅井了意在《御伽婢子》(明人瞿佑《剪灯新话》的改头换面版)中详细记录了该游戏的官方玩法:天黑了,青衣人在暗室中点燃一百盏行灯,以蓝纸罩之,并在一旁放置一面足以照耀面部细节的镜子。在另一个黑暗的房间,一群人团团围坐,开始讲鬼怪灵异故事。讲完的人起身出门,穿过夜幕,来到暗室,吹灭一盏,然后在镜中认真看一眼自己,继而返回人群。下一位重复这个全过程,如此类推,直至讲完第九十九个故事。没有人会讲第一百个故事,没有人会敢吹灭最后那盏灯。因为九十九个鬼故事已经唤醒和召集了故事中所有的鬼怪,最后这盏灯的熄灭,意味着众多鬼怪会全部现身。游戏至此在惊惧中停止,众人等待天亮方才散去。
    
    毋庸置疑,正是该游戏的完备和考究达到了惊悚的效果。两个分开的房间、在二者之间穿过夜幕的行走、一个房间里人群与另一个房间单独者及镜像的悬殊对立、“青”和“蓝”颜色的设置,以及第一百个悬念等等。仪式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有如仪仗、曲乐、服饰和三跪九叩礼对天子权威的烘托。
    
    数百年来,百物语及其中的怪谈故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等等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区别在于,日本人对“百物语”的态度较之于我们更为“虔诚”。他们通过各个时代的补充、演绎、优化和推广来体现这种“虔诚”。1904年出生于希腊的LafcadioHearn(日本名小泉八云)根据其日本妻子的口述,用英文所撰的《怪谈》一书震惊美国,继而轰动全球。荣获第1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电影,就是小林正树根据百物语故事改编的作品《怪谈》,此作被誉为“电影史十大恐怖电影之一”。在日本国内,针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各种努力长盛不衰,杉浦日向子的漫画作品即是其一。
    
    杉浦日向子的绘画被誉为有浮世绘的质感,而且她还是一位江户风俗研究家,作品多以这一时期的人事为题材。《百物语》承继了江户时代的游戏规则,用连环画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九十九个怪谈故事,并也留下最后一个表达我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尊重。不过,与中国那些狰狞、凶恶的鬼故事相比,杉浦日向子画笔下的妖魔鬼怪却显得温顺而娇小,它们不至于害人,反而有如人类的远房亲戚,偶尔现身,目的是申诉冤屈、寻求帮助或帮助他人,更多的则是和人类彬彬有礼地互致问候,继而像那位雪中女子一样在澡盆中消失,留下一把木梳在水中荡漾。有一个叫阿七的少女承受火刑死去,无人祭拜,于是她以鸡身人面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一位武士的梦境中,乞求后者为她超度。还有一个相貌委琐的男人,他居然口吐芬芳,因为一位美丽的仙女钟情于他,曾给予深深一吻。吃人肉的那个小和尚并非源于“易子相食”式的饥饿,而是他在给死人剃发时失手割掉了一块头皮,为了不被别人发现而吞下掩饰,自此热衷于品尝人肉的美味,他只是一位食物的“发现者”……
    
    如此平和、轻盈的怪谈故事,或许与杉浦日向子这位女画家的个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有关,女性之善使她不愿意用画面刺激、恐吓读者。小说家高桥义夫在评价这本书时,说道:“妖怪们现身时,会注意到不要惊吓人类,脸上带着歉意。”在第七十五个故事中,作者借人物之口说道:“(妖怪)不会害人,顶多把小孩吓哭。”没有幽怨和仇恨,没有剧痛和血腥。即便报复,鬼怪也只是让触犯幽灵的豆腐小贩的女儿牙齿变黑略示惩罚(之六,《擦墓碑》)。
    
    九十九个故事中没有源于道家采补术的性榨取(《株林野史》),没有描眉的骷髅(《画皮》),更没有冯大异上天入地的斗争(《太虚司法传》)……中日之间的牛鬼蛇神原是如此不同。我想,杉浦日向子的《百物语》大概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宫崎骏的动画。
    
    推荐阅读:
    《百物语》,[日]杉浦日向子文/图,刘玮/译,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5月,68元
    《一日江户人:东京的前世今生》,[日]杉浦日向子文/图,刘玮/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25元
  
  


  原来以为百物语一定要讲得恐怖无比,好来消消暑,凉凉心。
  这多半被大奥中那集百物语给骗到了。
  结果是类似于怪谈一般的小故事。大家晚上一起想到哪,说到哪。
  看来恐怖的故事要讲够一百个,确实难度太高了。


  这书里有趣的故事不是没有,但平淡的太多了
  俺做的梦都比里头的大部分有意思
  在书店原价买的,书是用塑料纸封住了,就被这外包装给骗了,活该呀活该,你个冲动的家伙
  和聊斋比,整一个胡扯,不厚道的宣传方式
  另外这种极写意、不重细节的画风,4拼1的方式还差不多,骗钱


  整理了半天的书单,好不容易才将它压缩成了13本。原本百物语并不在书单上,但是却遇着她了,觉得有意思并似乎在哪里听过着书名,便将在书单上加上她,等着卓越送货了。
  
  昨天收到了那堆书,唯独百物语有点出乎我意料——厚达664页的一本大红砖头。书上的宣传字语是:日本的聊斋志异,但我却觉得若和聊斋相比百物语给人的感觉更鬼怪一些,毕竟日本的妖怪文化比中国的更为壮大。但也醒悟到一点,其实书上的宣传语是一句给买书者在没看书前最直观的一句介绍,所以拿相近的书籍来做“比拟”,不失是一个好方法,要知道这句话的广告作用极其强烈。昨晚睡前本想开始看书的,但鬼怪作祟的心理实在翻涌不停,唯有把这“诉说江户文化”的鬼怪故事放到白天来读。
  
  一转眼,故事都看完了,99个故事并不是多么地惊心动魄,倒是以一种十分平静亲和的感觉慢慢地诉说着,看完也是以宁静满足的感觉合了书。果然如前言所说:《百物语》无疑是怪谈,但却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平静气息。讲的是死亡,变身的故事却亲切胜于恐怖,那是因为妖怪们并非从另一个世界以暴力的姿态出现,而是自然而然地与人类共存。从刚看书开始到结束最后一幅画的阅读完完全全地都是这种感觉,高桥义夫把读者的内心感受全盘地表达了出来,他自己的认真阅读、真情流露的前言引导着人们打开日向子百物语的大门。和聊斋相似的是里面的妖怪们并没有什么龇牙咧嘴地,但更多的却不像聊斋那样前因后果的东西描写了很多。百物语客观地告诉读者“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没有带太多的情绪在上面。杉浦日向子以漫画的形式来讲故事,一个故事文字很少甚至只是一两张图,但这带给读者的剩余空间却很大,把故事前因后果的编写留给了读者自己去发挥。杉浦日向子多用毛笔作画,部分贴了少量简单的网点,画面极简朴却很有亲和力,有几篇更是网点都没贴,纯粹是水墨毛笔的作画,笔迹的韵味极重更是好看。里面有2篇似乎还是用炭笔作画,那种淡淡的灰墨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悠悠的阳光和妖怪的气韵。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民间”的故事了,就像是老人家们时不时给小孩子们讲旧时的传说一般,看完书的一刻我的心里也像故事中的老太爷一样,悄悄地点起了第100根伽罗线香……
  
  99个故事:
  一 吞魂记
  二 纸门脸
  三 桥下獭
  四 鸟铺喜右卫门
  五 狸猫僧
  六 擦墓碑
  七 鳗鱼怪
  八 异形家人
  九 雨中奇遇
  十 数原家的仓库〔上〕
  十 数原家的仓库〔下〕
  十一 阿七
  十二 小麦烧酒的妙法
  十三 尼姑的忏悔
  十四 十五 产怪二话
  十六 看到影子的男人
  十七 女人脸
  十八 亡妻的面影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阻道之物
  二十二 衣箱里
  二十三 吃人肉
  二十四 天女的接吻
  二十五 二十六 蛇与龙两则
  二十七 化为天狗
  二十八 冥府使者
  二十九 雪中美人
  三十 盂兰盆节
  三十一 森美作老爷的府上
  三十二 跑出去的女人
  三十三 三十四 妖怪二话
  三十五 星星井
  三十六 酒壶
  三十七 断头
  三十八 三十九 小鬼二话
  四十 产女〔上〕
  四十 产女〔下〕
  四十一 地狱吞人
  四十二 旅途之梦
  四十三 人茸〔上〕
  四十三 人茸〔下〕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暗夜妖怪三则
  四十七 枕中之物
  四十八 四十九 兽化为人二则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别离之兆三话
  五十三 两个老婆
  五十四 猫与老婆婆
  五十五 五十六 讨厌的东西二话
  五十七 五十八 仙道考二话
  五十九 唤魂〔上〕
  五十九 唤魂〔下〕
  六十 腹中语
  六十一 狼的眉毛
  六十二 六十三 手之怪二话
  六十四 鲫鱼妻
  六十五 画中女子
  六十六 叶之故乡
  六十七 六十八 死人二话
  六十九 游魂
  七十 即身佛
  七十一 竹林再会
  七十二 七十三 黑发怪
  七十四 七十五 生人来访二话
  七十六 七十七 鱼妖二话
  七十八 凶梦
  七十九 别人的脸
  八十 八十一 长雨之怪二话
  八十二 蜘蛛行者〔上〕
  八十二 蜘蛛行者〔下〕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足怪三话
  八十六 鸭男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人鱼谈三话
  九十 与貉同栖
  九十一 山之子
  九十二 大楠树
  九十三 借物鸟
  九十四 热闹的空宅
  九十五 拟宝珠
  九十六 小吹
  九十七 爱女之灵
  九十八 红果
  九十九 杢兵卫的孙子


这本书,感觉内容很阴冷。今天温度一般,但是太阳很好,看了之后,心里依然空空的,填不进什么想法。就比如那个家里的人都变成了动物脸的武士,如果那一刀砍下去了,又会是怎么样呢?


说得很对,阴冷这个词概括得好,很多日本的书,都有这种感觉。


紫色的是小开的新版


求文件~


实、实体书……


封面明明不一样!


這個ISBN號碼沒變所以沒辦法加吧,三卷本是第二版,開本雖然小一點,但內容一樣的吧,可能有稍微調整過而已。老實說這600多頁,這個第一版很多人說像是扛著字典一樣,所以我才買第二版的……拿著覺得比較順手……


瓦咔咔~~~这不错!


第三册有些地方严重缺字


果然不是我一人这样觉得吗…尤其是有点猎奇的那些地方…
有个故事说某个被蜘蛛精(?)纠缠的苦命年轻女子的,我不太确定是不是第三册,叙述文字乱七八糟的,估计也是有脱字。


- -有点乱


缺字是肯定的,此作者81年出生的,只有30岁,毕竟火候不济,而且翻译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读起来话与话之间衔接不好。


这书出新版了,尺寸更便携了……而且更便宜……


我买的是大的,拿得我手抽筋……


我当年本来是想买的,但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我觉得她的画做那么大有点可惜,看点不错,大可以再小点的


其实是出版商弄的……
新版本就正好……


大开本比较好。红色,像黄历,感觉可以避避邪


写得真好!说衫浦老师画风粗糙的,都是些不懂装懂的小白


画风迷死我了,每一幅都有哲学含义,日本物哀与幽玄尽在其中,很多含义是画面而非文字传达出的,如果不是深刻理解这些故事,是画不出这些画的。这是我的枕头书


怎么看这么多鬼故事啊?


我赞成,完全把百物语当成鬼故事来读是不对的,里面很多讲的都是生活感悟,对人生的看法,真是好书啊
另外百魅夜行是介绍各种日本传说中的鬼怪的,像妖怪说明书,但要生动一些,就是一页妖怪肖像图配一页介绍,不是故事,没有百物语好看。我略翻过


我看了百物语,也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此留意了一下,这句话好像是 与那个女人对谈的店主老头说的,说的很好


恕我直言,我从这篇帖子的作者言语里只能感受到浓重的“天朝主意”思想根本没有就事论事,如:也许是日本那时本来就是个相对来说简单的国家(只是稍微变态一些),不如中国这般博大精深,因为人口多、地大物博。
此一段就带有严重的偏见。
有此偏见也无所谓,但是你放出来影响没看过此书的人就不好了。


只看书 不对事……


也许是日本那时本来就是个相对来说简单的国家(只是稍微变态一些),不如中国这般博大精深,因为人口多、地大物博,所以奇人异事也更多一些,加上有很多例如《山海经》《抱朴子》《博物志》之类的书籍做启蒙,所以中国的文学家在渲染故事和拿捏情节的时候自然也就因为众多的参照资料而得心应手。
----------------------------------------
偏见很重呢


和你做梦差不多的话你倒是可以写本你的做梦物语。
画的不错 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我是借的 看到封面和里面的几副几点内容便借来看了


哇。柴禾是个大美女~


哪有 呵呵


最近刚看。如你所说,死亡与鬼怪,其实可以这样平淡。
btw,有些图我还是被吓到了。呵呵。


哈哈哈哈,有些是有些“阴气”,像人鱼那话吃人鱼尸体的小人鱼,真是够狰狞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