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蛤蟆的油

黑泽明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

黑泽明  

页数:

280  

字数:

210000  

译者:

李正伦  

Tag标签:

无  

前言

日子过得真快,到这月的二十三日即1978年3月23日。我就六十八岁了。回顾过去的年月,理所当然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事情。以前许多人跟我说,你是不是该写写自传?然而我却始终没有郑重其事地写这种东西的心情。因为,总体说来,我并不觉得自己个人的事多么有趣,值得把它写出来。再者,如果写,那就全都是谈电影的事。因为,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不过,这回是有人提出要求,希望我写写自己。实在是盛情难却,便答应下来了。这件事似乎也和我读了让•雷诺阿让•雷诺阿(JeanRenoir,1894—1979),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印象派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次子,法国电影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有《乡村一日》(1936年)、《大幻灭》(1937年)和《游戏规则》(1939年)等,影响深远。的自传,受了影响有关。让•雷诺阿,我曾经见过。他请我吃过晚饭,和我谈了许多问题,但当时的印象中,觉得他这个人没有写自传的意思。然而他终于写了,这给了我启发。让•雷诺阿在他的自传里有下面一段话:不少人劝我写自传……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一个艺术家仅仅借助摄影机和麦克风表现他自己了,他们希望知道这个艺术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还说:我们这么引以为豪的个性,实际上是由种种复杂的因素形成的。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在那里遇到的小朋友,第一次读的小说的主人公,有时甚至从表兄乌瑾饲养的那条猎犬那里得到了启发。我们并不是光凭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充实……我从自己的记忆之中,找出了许许多多曾经使我得以有今日的力量,以及与这种力量有关的人和发生的事。(三铃书房《让•雷诺阿自传》)这段文章,加上同他见面时留给我的强烈印象——我也想像他那样老去——激起了我写自传的愿望。还有一位也是我曾敬仰的人,那就是约翰•福特约翰•福特(JohnFord,1895—1973),好莱坞最负盛名的西部片导演。凭影片《告密者》(1935)、《怒火之花》(1940)、《青山翠谷》(1941)、《沉默的人》(1952)曾四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我常常为他没有一部自传而感到遗憾,这种心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使我动了写自传的念头。当然,我和这两位老前辈比起来还是个雏儿。但是,既然有不少人想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写写这方面的东西也是该尽的义务了。我没有把握使读者读起我的东西来一定感到有趣,但是,我常常对后生们讲“不要怕丢丑”,而且时时把这句话讲给自己听。于是,我就动笔了。为了写这本书,我找来很多老朋友,与他们促膝长谈,以唤起往昔的记忆。这些人有:植草圭之助,小说家、剧作家,小学时代的朋友。本多猪四郎,电影导演,我任副导演时期的朋友。村木与四肥郎,美工导演,我的摄制组里的人。矢口文雄,录音技师,和我一同进P•C•L电影制片厂的同事。该公司后来发展为东宝公司。佐藤胜,音乐导演,逝世的早坂文雄的弟子,摄制组的人。藤田进,演员,我的处女作《姿三四郎》的主角。加山雄三,演员,是我严格训练出来的演员中的代表人物。川喜多可诗子,东宝东和电影公司副社长,我在国外时承她多方面关照。我在国外的情况她了如指掌。奥迪•勃克,美国人,日本电影研究专家。关于我在电影方面的情况,他比我自己还清楚。桥本忍,制片人、电影剧本作家,《罗生门》、《七武士》、《生存》等剧本的合作执笔者。井手雅人,电影剧本作家。最近以来,我的电影剧本主要是由他同我合作完成的。此外,也是我的象棋、高尔夫球的对手。松江阳一,制片人,东京大学毕业,意大利电影大学的高材生。他的行动非常神秘,而且千奇百怪。我在国外生活期间,总是和这位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1818年出版的同名名著中的主人公,系一生理学家创造的怪物。这个怪物具备了自己的生命力,反而报复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一词后来用以指代“顽固的人”或“人形怪物”,以及“脱离控制的创造物”等。式的男人在一起。野上照代,是我的左膀右臂,摄制组的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她也是自始至终不辞辛劳给予我关怀的人。借本书的出版,谨对上述诸位为此书所付的辛劳聊表谢意。黑泽明

内容概要

日本民间流传:有一种蛤蟆,外表特别丑,将其放在镜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黑泽明晚年回首往事,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孩提时愚钝爱哭;少年时以“剑客”自居,同时痴迷于阅读、绘画和电影;青春里四处碰壁,迷惘徘徊;偶然踏入电影界,成为导演…… 黑泽明坦然面对过往,将人生甘苦、艺术感悟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黑泽明(1910—1998)
电影导演。在50余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电影,获得30多项世界大奖。199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为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因脑溢血病逝。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对亚洲进步贡献最大的文化艺术人士”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第一章 酥糖与剑道 荡漾在洗澡盆 “活动写真” 地狱 “酥糖”遇到天使 江户川上 灿烂花开向阳处 旋风 剑道 毒刺与诋毁 枫桥夜泊 紫式部与清少纳言第二章 大正的声音 明治的影子 大正的声音 神乐坂 武者 遗痛一刻 巅峰只欠一跳 长长的红砖墙 生死之间 黑 可怕的远足第三章 迷路第四章 危险的拐角第五章 预备——拍!第六章 到《罗生门》为止附录

章节摘录

旋风智力上我和哥哥相差十岁,但实际上他只比我大四岁而已。所以,我上了小学三年级,在一种完全的幼童的精神状态中勉强成为一个少年的时候,我哥哥已经上了中学。这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我前面已经提过,哥哥是个秀才,他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东京市举办的小学学生统一测试中名列第三,六年级的时候就名列榜首了。然而,就是这位哥哥,报考当时的名牌中学东京府立一中的时候,却名落孙山。这件事,对于我父亲以至全家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我记得,当时家里的气氛特别反常。我感到,这件事仿佛一阵旋风袭击了我们的家。父亲心境黯然;母亲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姐姐们唧唧喳喳,尽可能不理睬哥哥。那时,连我也为此事感到十分惋惜,而且非常气愤。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哥哥是什么原因落榜的。他参加任何考试从来都得分很高,而且考试归来表现出绝对有把握的样子。我能想到的只能是这么两个原因:其一是最后权衡的时候,他因为学校优先录取名门子弟而被挤掉了;其次是口试的时候,自负而又极富个性的哥哥,言谈举止不符合标准。但奇怪的是,当时哥哥是什么状态我却毫不记得。我想,他很可能把这事置之度外,采取超然的态度。但不能否认,这事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证据是,以这件事为分界线,哥哥的性格突然变了。此后,在父亲劝说之下,他进了位于若松町的成城中学。当时,这所中学的校风近似于陆军少年学校。可能是他对这个中学的校风很反感,从此开始,他对学业采取了完全视同儿戏的态度,耽溺于文学,因而常常和父亲发生冲突。父亲是户山陆军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毕业后当了教官。他的学生后来有当了大将的。毋庸讳言,他的教育方法纯粹是斯巴达式的。这样的父亲和崇拜外国文学的哥哥意见相左,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与哥哥为什么争吵,只是忧伤地站在一旁望着。然而此时,遭到意外的旋风袭击的这个家,又遭到一股寒流的袭击。我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大姐的孩子和我同岁,我出生时大姐已经出嫁了。大哥比我大好多岁,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离家自立门户,很少看到他。二哥在我出生之前病死了。所以,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只有本书里常常提到的这位哥哥以及三位姐姐。我姐姐们的名字中都有个“代”字,从业已出嫁的姐姐起,按年龄为序分别是:茂代、春代、种代、百代。我则以年龄为序,称尚未出嫁的三位姐姐为:大姐姐、二姐姐、小姐姐。前面我已提到,哥哥认为我不能成为他的伙伴,我就只能跟姐姐们一起玩。直到现在,扔布包和翻绳还是我的拿手好戏呢。(我常常把这拿手戏表演给朋友和我们摄制组的人看,他们无不吃惊。我想他们读了本书,对于我那“酥糖”时代的旧闻逸事,应当更加吃惊吧。)经常和我一起玩耍的是我的小姐姐。我清楚地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小姐姐在父亲供职的、位于大森的学校里玩耍。那地方是一块呈钩状的空地,一阵旋风刮来,把我们刮得离地而起。我们俩赶紧抱在一块儿,刹那间就掉了下来,我哭着抓着姐姐的手跑回了家。我这个姐姐,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不能忘记,到顺天堂医院去看她的时候,病床上的姐姐那凄凉的笑容。我也不能忘记和这位姐姐过偶人节时摆偶人的欢悦气氛。我们家有旧的古装宫廷偶人,有三宫女、五乐工、浦岛太郎、带哈巴狗的女官等等。还有两副金屏风、两盏纸罩蜡灯、五套泥金彩绘的小桌,小桌上面摆着成套的泥金彩绘小碗盏,连小到能放在手掌上的银手炉也一应俱全。我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那些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的宫廷偶人,它们仿佛就要开口讲话一般,栩栩如生,美丽之极,我甚至为此而有些发怯。我的小姐姐招呼我坐在偶人坛前,给我放上小桌,让我在小手炉上烤手,用大拇指甲那么大的酒杯喝甜酒。小姐姐在三个姐姐中最漂亮,柔媚得过了头。她身上有一种像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殒、令人哀怜的美。哥哥受重伤时,哭着说自己情愿替他死的就是她。即使现在我提笔写到她,也难禁热泪滚滚,不胜唏嘘。为我这个姐姐举行葬礼的那天,我和全家人以及亲戚们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的时候,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尽管父母亲和姐姐们怒目而视,但这笑就是止不住。哥哥把我带到殿外。我明白,他领我出来为的是到外面训斥我。然而哥哥毫无怒气。我以为他准是把我扔在外面再回正殿去,可并非如此。他只是朝诵经高潮中的正殿回头望了望。“小明,往那边去!”他扔下这么一句,便离开石条铺的甬路朝外面走去。我紧跟在他后面。哥哥边大步走着边冒了一句:“和尚们真会折腾!”我高兴了。我之所以笑出声来,倒并不是嘲笑和尚们。我只是觉得可笑,自己又控制不住才笑的。不过,听了哥哥的话倒觉得舒畅了。同时我也在想,我纵声大笑,我的小姐姐也会高兴吧。我这位姐姐只活了十六岁。我自己都觉得奇怪,然而却记得清清楚楚,她的法号是:桃林贞光信女。P28-31


编辑推荐

《蛤蟆的油》是黑泽明回忆40岁前的壮美人生,即是黑泽明的自传。该自传写于1978年,黑泽明68岁时。1984年在日本出版。1987年,它曾经以《黑泽明自传》为名在国内出版过。自传内容起于1911年,一岁的“酥糖”黑泽明打翻洗澡盆;止于1950年,40岁的黑泽明以《罗生门》获得金狮奖的前前后后。《蛤蟆的油》深刻影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山田洋次、张艺谋、徐克、杜琪峰、贾樟柯……的电影大师,曾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CCTV“年度好书”,入选《中华读书报》“年度最佳图书”。著名导演贾樟柯,著名演员陈建斌、姚晨……倾情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蛤蟆的油 PDF格式下载



娱乐圈中常见,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编造有利于自己的谎言,令事实真相不为人所知,是谓罗生门。比如,前段时间的董洁和潘粤明离婚,双方各执一词。又如,最近春晚,刘谦和李云迪之间的“找力宏”一句,衍生出种种说法,是典型的罗生门。“罗生门”这三个字并不陌生,但它的出处,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电影的代表作《罗生门》是从《罗生门》开始了解黑泽明的,后又看到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许,这本自传也是罗生门,正如黑泽明说的“人是很难如实地谈他自己的。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看到这句,我不确定,这本自传他是否老老实实地写了自己。或许,也是罗生门。但除了卢梭,又有谁肯将真实的自己,不加任何修饰,就赤裸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所以,看别人的自传,实在不必苛求。书的封底文案是这样的——日本民间流传:有一种蛤蟆,外表特别丑,将其放在镜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黑泽明晚年回首往事,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就是这部《蛤蟆的油》。黑泽明电影究竟如何,我只看过三五部,不好妄加论断。但是我不得不说,张艺谋、冯小刚的作品,远远在他之下。张、冯的作品抄袭的不少,如《满城尽带黄金甲》抄袭曹禺的《雷雨》,冯的《夜宴》抄袭《哈姆雷特》,而黑泽明的电影却比他们二位的大气,时尚,大方、简洁。伟大的人物大多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估量。黑泽明也不例外。他在书中提到母亲,说母亲的坚韧,特别是忍耐力方面,令人吃惊。他举了一个例子,母亲在厨房里炸虾,油起了火。当时母亲两手端着起火的锅,手烧到了,眼眉、头发也烧得滋滋地响,然而她却沉着地端着油锅穿过客厅,穿好木屐,把油锅拿到院子里,放在院子中央,后来医生匆匆忙忙赶来,用镊子把她烧得黑黑的皮肤剥下来,再涂上药。那是令人不忍卒睹的场面,然而黑泽明的母亲表情丝毫未变。此后将近一个月,她双手缠着绷带,却没喊过一声疼,没说过一声难受,总是平平静静地坐着。还有一次,黑泽明和别人打仗受了伤,并丢了剑道服,回家后非常害怕责骂。哪知母亲听后一声不响,从壁橱里拿出哥哥不用的那套给了他。还把他头部被石头砸伤之处洗干净、搽上药。包括黑泽明的哥哥自杀,他母亲始终都每掉一滴眼泪,只是平平静静地承受着这份痛苦。内心该有多强大,才能做到悲不行于色啊?由此可见,黑泽明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母亲的高贵、典雅、坚强,及言传身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书中很多句子,还蕴含管理哲理,诸如:★凡是想用人的,必须先培养人。培养出人,激发出人的才能,这才能用。★要想建造好的房屋,必须先种柏树、杉树。如果东捡半截木棍,西拾几片木头,只能凑合成个脏木箱。★人世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人外有人,天天有天。自己不免是井底之蛙,总是管中窥豹。★对一个人,如果老是说他“笨哪笨哪”,他就会越发失掉自信,越来越笨;如果是“巧啊巧啊”地称赞他,他就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巧。这本书,几乎全是普通百姓能看得懂的白话,并无技巧可言,但却句句在理。书中可以看出,黑泽明讨厌形式主义,他有一段话描写小学毕业典礼,开头照例是校长训词,祝福和训勉毕业生前途无量和好自为之等等一派陈词滥调。然后是徒具形式、泛泛而论的来宾代表致辞,以及毕业生代表的答辞……仍然是白话,文笔不见得多么好,却不费心思就可以读懂。适合在澄明的午后,为自己泡杯茶,然后读此书。我很少写书评,也不擅写书评。只是写出自己看此书之后的感悟,如此而已。


在报纸上读到过书名的来历: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不仅外表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很有趣味的故事,所以从此印象深刻。出了新版,封面比原来更有品位,买来一睹为悦。


若干年前,某个基本上从未不靠谱的偶像在现代诗学批评课上无比激动地推荐了文德斯写的《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宣称看了这本书就能知道如何拍电影了。
于是,我入了一本,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品相极好,内附俊男美女以及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大照,流水账般的文字,却把《云上的日子》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可控制遇不可控制的因素,甚至即使不太再能说话的大导演的剽悍与固执也一一展现。
但是,很感动,认真做着某些事的人总会令人感动。
前段时间,又一基本上不靠谱的偶像在一次拔草盛宴上无比沉醉地推荐了这本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宣称看了这本书就能见到一个令人无比惊艳的黑泽明了。
于是,我又入了一本,南海出的,品相极好,里面全都是黑泽明的喁喁絮语,讲他如何长大,如何慢慢走上拍电影的道路。但是结尾笔锋一转,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假托自己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因为,再没有什么能比作品更好地说明作者了。
于是,令人无比惊艳的黑泽明又将我们指向他那宏大的电影世界。
电影,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生存的方式。他们毕其一生都在认真地做着这件事,理所当然地认为实在没什么。
而在我们看来,他们莫过于在创造奇迹,因为我们穷极一生,仍然只是看他们电影的观众,当然也有可能是里面的些许灵光。
若干年后,我依旧不懂得拍电影,但有幸,能睹得此二书,


蛤蟆的油(“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说一生沧桑,说电影细节…’。时间及的导演大师


别喜欢封面有蛤蟆那个版本,可惜缺货。
喜欢这个意像: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可惜我们都是那种受了惊吓也没有油的蛤蟆。


PS:因为先前发在推特上,所以难免会有些重复的地方。请不要在意这些,这不是一篇文章,而仅仅是书摘及感受。

现在读来,那也不过是一篇用优美词句堆砌起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真让人脸红。--黑泽明 《蛤蟆的油》(长长的红砖墙)【看来每个作家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一般都在青春期。写一些华丽辞藻,却没有内容核心的东西。虽然现在看来的确幼稚,但是这也是必经的阶段。】


黑泽明在自己的自传《蛤蟆的油》中写到了关东大地震的惨烈,内容是这样的:在这令人窒息的红色之中,躺着各种姿势的尸体。有烧焦的,有半烧焦的,有死在阴沟里的,有漂在河里的...地狱里的血海也不过如此吧。漂在河里的尸体个个膨胀得快要胀裂,肛门像鱼嘴一样张着...极目远去,不见有活人踪影

关东大地震时,的确有“朝鲜人要造反”这样的流言蜚语。在黑泽明的《蛤蟆的油》中可见一斑。有人甚至把黑泽明随便画得图画说成是朝鲜人联络的暗号。

黑泽明对自己在关东大地震时的一段描写,很是有趣。内容是这样的:传统式的建筑果然好,屋顶一轻,房屋也就不再坍塌了。我还记得,我抱着电线杆忍受着强烈的摇晃时,仍然想到了这些,而且非常佩服日式建筑的优越性...人是可笑的,过分受惊时,头脑的一部分会脱离现实,想入非非,看起来显得十分沉着

黑泽明对于在关东大地震期间,日本人的种种谣言,以及因为这些谣言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是这样说的:我看着这些净说胡话的人,不能不对人的这种种行为有所思考了。【我想,这也是黑泽明的作品揭示人性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吧。】

我觉得这事(去地震现场看尸体)非常奇怪,便告诉哥哥,问他是什么原因。哥哥说:“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就会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也可以说,正因为可怕,所以必须征服它。---黑泽明《蛤蟆的油》

高山仰止,吾师之恩

我不善于讲话,但我到世界任何国家去都没有合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地球。假如全世界的人都能这么想,那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你争我夺就会因为被认识到只是自相残杀而不再发生了。但到了那个时候,地球上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地球本位主义也是狭隘的观点了。--黑泽明 《蛤蟆的油》 书摘

大自然很会装饰自己,她很少破坏自己的面貌。丑化大自然的,是人们丑恶的败德行为。---黑泽明《蛤蟆的油》书摘

原来黑泽明的电影作品《梦》中的“水车之村”的原型就是他父亲的故乡秋田县仙北郡丰川村。黑泽明在《蛤蟆的油》的(遥远的乡村)中是这样描写那块“献花之石”的:这个村庄旁边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永远放着鲜花。凡是路过这里的孩子,都摘些野花放在石头上。我问那些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们都说不知道...据说,戊辰之役时有许多人死在这里。村民哀怜死者,把他们埋葬在此,并把这块大石头放在墓穴上,然后为死者供上鲜花。从此,这个习惯一直传到现在,孩子们虽不明原因,但也这样做了。


看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之前,必须了解几个值得提点的时间标签:

1,自传写于1978年,黑泽明68岁时。1984年在日本出版。1987年,它曾经以《黑泽明自传》为名在国内出版过。

2,自传内容起于1911年,一岁的“酥糖”黑泽明打翻洗澡盆;止于1950年,40岁的黑泽明以《罗生门》获得金狮奖的前前后后。

3,1998年,自传写成后20年,黑泽明去世。

4,黑泽明去世后8年,传记始在中国国内正式引进。

从这些时间标签入手,我们得以了解,这本传记将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位68岁的电影大师的人生总结,而是一位老人对于自己40岁前的壮美人生的回忆。

“古池本安静,青蛙入水始有声”。这是黑泽明喜欢的俳句。对于黑泽明来说,68岁的古池固然包罗万象、沉静美好,还是不及年轻时并不优雅成熟然而生猛活泼的跳跃来得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并不优雅成熟的跳跃在《蛤蟆的油》中比比皆是。


其实 真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呢,看了前五章了,觉得挺好看的,如果你想了解黑泽明的话,想知道他的一生经历的话,想要从中学点什么的话,那就要记得买它哦!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头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叫《蛤蟆的油》,觉得这个名字好奇怪,所以就想要买来看看。通过这本书是我了解了黑泽明,翻译的还可以,黑泽明时在30多岁才开始制作电影的,作品有二三十部左右。他的创作有机遇,遇到了好的导师,还有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那坚持而倔强的性格,都使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成功。
读着这本书的前几章,觉得可以去想象和体验黑泽明的生活,心情和感受。所以建议想要买的你,买一本看看,导演的心里所思,所想,所悟,以及你自己的观后感。如果你喜欢电影的话。


蛤蟆的油(“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说一生沧桑,说电影细节……)介个便宜也不贵


蛤蟆的油(“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黑泽明说一生沧桑,说电影细节……)非常非常的满意,很喜欢


读完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这位自喻为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来的日本传奇导演,用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自己一生的某些片段,抑或说回忆他自己是因怎样的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因素而形成的黑泽明。


原来并不太喜欢黑泽明,早年的胶片不好,别的技术也不好,画面黑乎乎的。
儿时看的《七武士》《姿三四郎》其实根本就不知所云。
看《罗生门》时,还是直打瞌睡。
到读大学时再看《罗生门》(2.5元一张票),竟一下子呆住:
看过,许多细节一一重现……
一下完全陷入他所有的片子。所有。
好象终于懂得了他的孤独、愤怒、难过,和无可奈何。
罗生门的故事在日本流传甚远,甚至到了中国作家中,也屡屡被人重写。
甚至在10年前读过一位网友写的《三三得九》,其实就是另一座罗生门。

从《罗生门》开始,他真正走入了电影的地核。
从《罗生门》开始,他才真正开始享受电影,作为一个导演。
但还是可悲,窃以为,一切都终止于《罗生门》。
因为他再没有超越过《门》。

以前很少读传记,因为传记总是粉饰。
这次不一样,竟同时买了两本传记。
原来传记也能动人心魄,也能安人心魄,也能让人心若止水。
不知他写这些文字是什么心境,但一定是已名满天下,已尽享荣华富贵。
已经完全能够坐看云起云涌、潮涨潮消。
其实原来从来没有真正懂过他。

他不是大师,不是电影泰斗,不是能够点石成金的之人。
不是一个传奇的人。
不是神。
他就是一个平常得你几乎认不出来的小老头。
一个夏天身穿老头衫、手持破蒲扇的小老头,从巷尾而来,从巷尾而去……
你从来记不住的一个人。
但就像小时候看过的那些细节,从来不会想起,
但到某一天,一个合适的时刻,
细节却会漫卷无边的涌动而出……


黑泽明的电影我只看过两部,而且只有姿三四郎是从头到尾看完的,但是了解大师的镜头,也许一部就够了。那么流畅的叙述和富有诗意的剪辑让人不自觉得仰视,于是我们都把他推向大师的山顶,然而他却过分自谦,认为自己不过是一只丑陋的蛤蟆。整部自传十分朴实,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个日本电影教父,而是邻家老爷爷那久远的青春故事。这些朴实的故事串联起了一个精彩的人生,其中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电影学习中能学会大师的那份执着与赤子之心。


今日立夏,小雨随至,读完黑泽明《蛤蟆的油》,感慨良多!电影《罗生门》在日本国内遭拒,却在国际影坛获奖,联想日本对于二战及侵华战争之态度,以及安倍之流的丑恶表演,真现实版之罗生门也!


其实我看不懂《罗生门》,也没想过要重新看反复看。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尊敬黑泽明这个好导演。
本来大和民族就是个很较真儿,很把事儿当事儿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佼佼者,如黑泽明之类,就更不乏令人激赏的魅力。

《蛤蟆的油》文字很浅淡,内容也不闷。让你看到黑泽明之所以成为黑泽明,其实并不玄妙。他脑袋里异想世界亦可窥一斑。

有时候我想,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其实没多大差别。你有你的美好面,我有我的闪光点;你有你的伤,我也有我的痛。佛家所谓平常心,原本就是教人不必去计较那锱铢些微的差别。

《蛤蟆的油》也是这么说的。至少,这是我嚼出来的滋味。


文字天然质朴,如一杯清酒,愈品愈醇。
字里行间是一个性情中人的大师,是他毫不掩饰的喜怒哀乐,是他不加虚饰的人生过往。
大巧若拙,大音希声便是如此。

PS:书中提到黑泽明从写剧本开始执导电影,早年间为维持生计,甚至夜以继日累得精疲力尽。而《姿三四郎》、《罗生门》、《七武士》、《蜘蛛巢城》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也正是他亲手写就的剧本。于是突然想到国内某些“大师”某些“大片”被经常的诟病,烧了无数银子造了无数特技,却为何最基本的故事总是讲不圆满而台词也总是粗糙不堪?想必同缺乏真正大师的这份扎实与淡定不无关联吧。


蛤蟆的油 喜欢这个名字 黑泽明回首往事 自喻是镜前的蛤蟆 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 吓出一身油 原来是这样来的


对与黑泽明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在看日影过程中发现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才发觉我真是井底之蛙,发现其影响了那么多后来的电影人之后吓傻了,原来我是这么的没见识,再看完七武士之后一直久久不能平静,想来到现在为止都没看过几部黑白电影,第一次看就被震撼到了,所以想在边接触黑泽明的电影边读他这本自传,很开心。


蛤蟆的油‘这个名字猛地一听挺有意思的。黑泽明时间及的导演大师


黑泽明的自传字里行间里都有着一种谦卑的对人生的略带自嘲的感叹,一代电影大师有如此心境令人佩服。


书拿到了,这几天正在看着,之前没有对黑泽明导演任何的了解,我想看完书后,我会去看他的电影


看过罗生门的电影 除了对原作者芥川龙之介更多的赞叹外 也不得不为黑泽明对两个故事的完美融合而折服 大师就是大师


看了电影罗生门和七武士,觉得黑泽明真的很厉害。
书写的不错,了解心理路程的很好过程。


艺术来自生活。本书叙述了黑泽明的成长过程,对于理解其电影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黑泽明是日本电影节的天皇,研究日本电影一定要阅读黑泽明


这本书相当于是黑泽明写的自传,他的电影爱好者必看。


入门级的书。看了这本黑泽明的自传,才想去看他的电影。太可爱的人了


第一次接触黑泽明老先生的作品,很棒。很理性很完整的表述了自己的生活,突出了电影的魅力,十分喜欢。


黑泽明的自传,从事电视电影工作者的必读书!


黑泽明的文字有很强的画面感,看他的书就像在看一部电影,电影的镜头感扑面而来


真的很好看哦,有大致讲述黑泽明的电影人生。


我把黑泽明的电影都看遍了 现在看书


喜欢黑泽明的电影,喜欢黑泽明,


黑泽明的电影,有力量有气魄,还有真情和反思,很喜爱。


黑泽明的散文性自序,字里行间读到电影天皇的热情,很赞。


其实一直想买那本封面有个蛤蟆的但是迟迟不见到货估计也没有再版了,就不了了之,但是黑泽明大师的自传还是要读一下的,里面都是一些生活记录,很朴实真切,每一段字数都不多,看上去没有压力感,包装纸张字体都很不错,很日本式的简介但是很有质感,喜欢黑泽明的人不要错过。


这本书,我在苏州市就买来看了几遍,后来和一批好书集体丢失了,有布勒松送摄影作品集、赫尔拜因宫廷素描作品集、老照片合订本两大册、肖泉著我们这一代摄影集、静静地顿和全集等等一大批,《蛤蟆的油》恰恰也在其中,多么可惜呀。伟大的导演啊,你和志村乔、山川敏郎的友谊,你的全部电影,都让我着迷。这本书我建议大家终身带在身边,保证百读不厌。


这本书不仅仅是黑泽明先生的自传,它涵盖了人性,宗教,政治,亲情,友情还有淡淡的爱情,让我对日本人,日本的本土文化,以及黑泽明导演的创作历程有了深刻的了解。看这本书,你会时不时地禁不住掩卷,沉思……有时,呵呵大笑,有时,悲从心起,有时,感慨万千……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不错的自传,一段慢慢的心路历程~~~


亚洲导演,最喜欢黑泽明。


记录了大师黑泽明从小到大的一些令他影响深刻以及影响力他的事。


学生推荐我看的。看完了,忍不住买了一本。黑泽明,我欣赏的导演。


新经典做这个火了,这是第二版了,继续支持,关于黑泽明的作品很多,希望可以更多引进日本电影人的作品。


我最爱的黑泽明,大师就是大师


想理解黑泽明,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黑泽明的独白,自传才是最接近人物心灵的读物。


内容挺好挺幽默,但是是黑泽明先生68岁时写的自传,想看先生后20年的成就和感悟那就没办法了,其实我还是更喜欢黑泽明先生后期的作品,例如《影武者》、《乱》,是先生集大成之作!


黑泽明的书,大师哇~


内容黑泽明只写到罗生门,急流勇退了一把…有点遗憾,不能了解他后生命半部分的作品了。


能有机会走近大师,实在是我们的荣幸啊!幸而黑泽明想明白,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供别人参考,否则哪里来这样一本书呢?


看这本书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黑泽明的一生,让人一口气读完,也能从中得到很多知识,起码在我看来是。值得推荐


黑泽明的书,对灵感有很大启发。。。
但是专业知识不多。。。只是对灵感及人生的回忆。。可以学到道理,但技术上或许不太实用,很好的一本书!!


日本我就佩服三个人,黑泽明,宫琪骏和久石让


对黑泽明比较感兴趣~这本书是他的自传,可以读读


黑泽明的自传,通常都不喜欢读自传,但这本自传很不同


黑泽明的自传


一直很喜欢黑泽明,看了他的自传以后更了解他,更加喜欢


黑泽明的自传,除去可以了解他的生平,顺带也理解了一些影片他的创作动机啦


黑泽明的书都很好看的,《梦》也不错的


黑泽明的轨迹.


一个真实的黑泽明


研究黑泽明必看 很有意思。类似的还有小津安二郎的《我是卖豆腐的 所以我只做豆腐》。这两本都不错。


很喜欢这本书,非常喜欢黑泽明的文字,平淡的叙述却那么深入人心!喜欢的不得了,却忘了给评价,现在才发现,不好意思啦


文字并不多考究,大白话而已。
但是可见黑泽明的一颗特别,特别纯真,清澈的心。


在痛苦与梦想中挣扎,如何化茧成蝶,黑泽明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很喜欢黑泽明,, 书很不错哦!!


黑泽明,很好的书


让我了解黑泽明的另一面。


了解黑泽明


还没看,相信黑泽明!


很喜爱黑泽明


看黑泽明,从《乱》开始


好好研究一下黑泽明


更加了解黑泽明了,不错。


越是睿智的大师越是谦逊,把自己比作一只丑陋的蛤蟆,看到镜中的自己竟吓出了一身的油。喜欢里面成长的小故事,近得仿佛也自己亲身经历一般。


传说日本有一种蛤蟆长得奇丑无比,当他在镜子面前的时候,看见自己长得那么丑,就会吓出一身油,而这种油是名贵的药材。


版本、内容都好。一位电影大师的成长历程。

重要的不是你一开始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有一个能发挥的平台。和坚持的心!!


这本书从纸质印刷到内容都是非常好的,专业学习电影及单纯喜爱电影的人都很适合阅读。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讲解,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职业是导演,仅此而已。


我发现,画家,电影导演他们写的书,可看性很高,这本更好看


电影大师的自传,好书!


看日本电影大师之作,烛照中国电影.


喜欢他的电影,走进大师的内心,汲取半百老人人生的智慧。


我也属于一个半电影专业的,对大师我仰视


从文字的角度,去认识一下电影大师。理解他的理解。


电影,艺术,很有思考,值得一看。


以前只是听到过他的电影 我们这个时期的都不太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物 这本书能让我知道了日本那个时期的生活 杰出的人物也有平凡的一面


等着读.蛤蟆的油..


电影天皇的自传,不错


很喜欢看电影和有关电影的书籍!
因为买的书很多,此书还未细看!


喜欢他的电影,多看几部再来读书~


看过他的导的电影,印象很深;这本书就是他个人的传记,从小到事业有成,看名人的经历让我很有感受


他的电影你不可能不喜欢,他的文字就当然要读一读!


RT 收到书的时候顺势去对面的一个地下西餐厅吃饭 由于去得太早 才刚刚开门 里边就我一个顾客 气氛特别好 于是窝角落里看了一部分 也可能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看书 所以感觉这本自传写得非常亲切 就好像听我外公讲故事一样(虽然他从没讲过╮(╯_╰)╭) 也勾起了我的许多童年回忆啊。。。再就是木有想到大师的自传这么薄一点点啊 因此很好奇以前看到各种前辈字典一样厚的传记里边都写了些什么(由于太厚所以没看)


我是看了导演的罗生门以后买的这本书 还好了 没什么惊喜 就是一种阅读 感觉还不错


日本导演的天皇级人物~


看这种自传的好处就在于 你能够很直接了解导演内心的想法


人高马大的天皇导演,居然写出如此细腻的自传,颇为意外


一个日本的大师的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看的时候脑子里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当时的场景


读来受益匪浅,其实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将来不一定能用上,但也不失为一笔财富。
“回首柳暗花明引泣,但慨初生牛犊无惧。”
书中这句恰好可以形容他,年轻时的徒劳确实是种营养。
大师的这一生,没有无用功。


艺术上的伟人!大师的神秘的内心世界 追随大师的脚步 真是太值得看了


非常敬佩的导演~~黑泽威武,质量好


内容很真诚 喜欢这个导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