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常心经

海云继梦 海南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海南  

作者:

海云继梦  

页数:

470  

Tag标签:

无  

前言

  《心经》的行者层次相当高,我们强调大乘经典都是行者悟入的境界。因此,佛说,即是觉悟者所说,并非,悉达多太子说,要留意,不是悉达多这个人,而觉悟者所悟入的那个境界。  人的一生都在往外求,得之喜不自胜,失之惶惶郁郁。  心有所求,烦躁即生,终而求神、求佛、求菩萨。佛、菩萨在哪里?在你心里,就是你自己!  你从不知道自己内在早有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觉悟的大智慧无量无边地开展,此即如来出现。

内容概要

  佛法在这文明昌盛、知识发达的时代,掉进了一个矛盾、诡谲的陷阱里。知识制造了人性的盲点,文明使得生命空洞化。知识所造就的文明昌盛,是人类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生命的幸福指数并未因此提升,反而产生了更多的恐惧、更大的无奈!  佛法在世间是人类的宝筏,这是公认的事实,长久以来,人类也一直借由它来处理生命中的一切难题,并且都能迎刃而解。然而,自文艺复兴以来,个人意识、自我意识、自由意识,引发了知识的发达,附带的文物“竞胜”,促进了人类生活的改变,此即是“模仿效应”及“完全竞争”。这造成了人类愈来愈不会“用生命”生活,而只会用大脑的推理度日。  用大脑推理,即是“虚幻”。譬如,迩来流行“生涯规划”,这是社会名嘴所创造的流行术语。生涯是需要规划的,但几乎所有致力规划的人都获得相同的答案,即无法兑现。这便是用“大脑的推理”去规划,它受到了“福报”的限制,所以是虚幻的。若是一个人的规划是这样的:认真地完成眼前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学习是为扩大作基础),那么随着因缘的转化,它会自然地兑现,此一兑现的结果并非事前的目的性结论,它就随因缘自然成就。这就是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

作者简介

  海云继梦法师,台湾大华严寺住持,国际华严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在国内高校设有华严奖学金,讲学足迹遍及大陆各地、东南亚、澳洲、美国和加拿大。  他以圆融的智慧剖析事业、健康、家庭、青少年和老年等人生五大议题,叙述很人性、很生活、很现代。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惑,那就清听听海云继梦怎么说!他的想法有时极具颠覆性!他的佛教思想研究有着令人瞩目的成果,又有数十年厚实的心性历练,所以他的讲谈,句句良言;他的字里行间,字字珠玑;他讲人生,发人深省。  了悟的契机,往往就在一针见血的嘲讽与幽默中;他提的实践方法更可从日常生活中轻松入手。我们人生中的问题都能通过他所提出的“四大工程”和“生命教育”找到圆融的对策。  海云继梦为你擘画美丽的生命蓝图,邀你一齐为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努力!

书籍目录

总序 用生命的方法解决生命的问题第一部分第一章 看“心”?第二章 媒介不同,因缘也会不同第三章 观自在菩萨?第四章 解除意识形态,进入菩萨的境界第五章 般若的“行”与“照”第六章 修到产生惯性,敢不敢破?怎么破?第七章 解空第一的特色在“无诤”上第八章 你打哪儿来?第九章 草绳与蛇第十章 智慧从这里发生第二部分第一章 用识?用根?第二章 捕捉心念第三章 三轮体空?第四章 四心合一,空性现前第五章 智慧广大无边际第六章 挫折?从内因找起第七章 从计算题到应用题第八章 十二因缘如何转化第九章 顺缘观与逆缘观--双回向第十章 破无明!第三部分第一章 救心第二章 像盖房子一样第三章 小循环:体、相、用具足第四章 大循环:三身第五章 心经里的密法第六章 四圣第七章 本体借由“相”起作用第八章 菩提萨埵的生命观第九章 从这个相来起作用,叫心量第十章 破四十一分无明第四部分第一章 时空善巧第二章 远离颠倒梦想即是究竟涅槃第三章 所依相同,能依不同第四章 依般若波罗蜜所显现的自受用与他受用第五章 菩萨行果与诸佛行果的差异第六章 答问释疑(一)第七章 生命不作预设第八章 答问释疑(二)第九章 显密圆融第十章 答问释疑(三)附录一附录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附录三《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看“心”?  我们今天开始介绍《心经》。  《心经》通常被直翻为Heart Sutra,心里的经,其实“心经”的意思是精华,是指般若波罗蜜的精华。精华若要讲清楚,那就得讲到非精华。当然精华有其特色,但它是从整体性淬炼出来的,若不能了解整体性,精华就绝对体会不到,今天既然要探讨这个主题,那么前提性就必须讲清楚。  《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名字很单纯,跟《金刚经》不一样,《金刚经》的全名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表示像金刚那么硬的烦恼,都能断。我们的烦恼像金刚那么坚固,要破烦恼不容易,但可以用“般若波罗蜜”来断如金刚一般坚固的烦恼,重点在这里。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烦恼,我倒是有很多烦恼,烦恼一群弟子!有的不会跟我吵架,有些很会吵,不吵的反而比会吵的还厉害。会吵的是软软地吵,不吵的就硬邦邦的,弄得我不知该如何处理,这就是我的烦恼。各位没有弟子,大概体会不到,而我这个烦恼比金刚还硬,所以非得用般若波罗蜜不可。  《心经》本身就是讲“般若波罗蜜”,不是讲“能断金刚”。讲能断金刚的部分,重点在于“作用”上。很多人问:“师父,要如何断烦恼?”去读《金刚经》,照着《金刚经》做,就能断了。至于他是不是真的懂,那就不知道了,很多人只是随便问问嘛!断烦恼哪那么简单啊?你问一句,我答两句,烦恼就会断吗?果真这么简单,你也用不着来问我了。所以,断烦恼的宝贵,自己要能去体会。  一个人若无烦恼的侵袭跟逼迫,便很难了解“断烦恼”有多么可贵。就像不曾生病的人,很难体会健康的重要,天天吃喝玩乐、糟蹋健康。而一个病过的人,会告诉你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时间到了就该睡觉,紧张得要命,因为他病过,所以他体会到健康的重要。不生病的人,健康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大吃大喝把胃撑破了也不打紧,以为明天换个胃就好!这是因为他没经历过病苦,所以不知道。  “般若波罗蜜”有两个作用:第一,不要等到它发生时,才觉得没有烦恼或身体健康的重要,不必等到生病或有烦恼后才来觉悟,这叫做“根本智”;第二,它会起作用,亦即能断金刚的部分。  “般若波罗蜜”的重点,一是“般若”,一是“波罗蜜”。这个我们要先了解,假如不了解,你就不晓得它在讲什么。“般若”是智慧,用《华严经》的术语来讲,“般若”二字全部展开便是佛境界、智慧的境界,而“波罗蜜”则是指到达这个境界的方法。  这里必须再次提醒大家,人类一旦运用大脑推理,不管它是宗教、哲学,或是近代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都会倾向去找到那个最终极的目标。于是,宗教界出现所谓的上帝、造物主等等;中国有盘古开天,盘古不开天,天地无从产生;西方宗教则描述上帝有一天“秀逗了”,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天地、宇宙一切万物及人类,到第七天他实在累坏了,干脆休息,我们礼拜天放假,就是这个原因,幸好上帝会累,不然我们就没得休息了。  没有人知道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万物,为何盘古要开天。不管东方或西方,都不准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一讨论,就超越了上帝。我们会以为这是宗教权威使然,事实上不是,这是人类智慧的盲点,宗教如此,哲学更甚。它要追求第一因、究竟因,但最后的答案还是没有因,它不知道从哪里来。像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思想则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产生六十四卦,代表一切万法。太极从哪里来?它说太极是“相”,无极是“本体”,所以无极而太极——体、相这样延伸下来。无极是什么?本体是什么?无法讨论,但至少它已经触及本体论了。  哲学如此,科学亦同。现代天文学说,宇宙是黑洞大爆炸来的,但黑洞为何会爆炸,不得而知。又说现在的宇宙是爆炸后的一种现象,至于经过了多久?将来会怎么样?还是不知道!  量子学的探讨,从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最后到量子,到量子就无法再研究下去,于是就称为场理论。很多修行人也跟人家“场”起来,讲这个磁场、那个磁场,“你摸摸这个水晶,磁场怎么样?”那根本是搞不清嘛!有没有“场”呢?确实有,但不是你讲的那一种。  为何会讲到场理论?就是追求最终极的那一个部分。人类的大脑用到现在已达极致,它渴望找到宇宙最原始的点,而从那个点开始推衍下来。请记得,从最原始的那个点,不管上帝、道、无极、场理论或者黑子大爆炸,都是从那个理论开始推衍一切万法,这个理论是大脑所能用的极限,于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现在这些森罗万象的一切万法,该如何回到它的本原呢?这下麻烦了,人类无法处理这个事。  从那个原点所演变下来的理论,各家学说杂然纷呈,极为壮观,盘古开天、上帝创造……不管理论是什么,大概都有共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一切万法产生了,它该如何回到那个原点呢?这没人讲了。宗教本身有很笼统的讲法:“信我就对了!只要信我,死后就会回到我身边。”注意喔!回到我“身边”来。瑶池金母收圆也一样,你只要先缴二百元,便可天堂挂号、地狱除名。很多宗教有这种情况,他只要求你信,而且是绝对的信、不容置疑的信,你就能回到“原点附近”,但不是变成原点喔!要注意这一点。  原来的理论是从这原点创造一切,那你现在就应该回到原点,但你回不去,只是回到原点的附近,只是到了上帝的国度,而不是上帝。你原来是上帝创造的,现在应该要变回上帝才对,可是你没有办法。道家讲“归真返璞”,怎么归真返璞?反正人生最后就“驾鹤归去”,去哪里?死后也没人去求证。你是倒头栽、还是飞上去,都没人知道。  所有的宗教归纳到最后,几乎都是讲死后的事。天文学讲得深入些,毕竟天文学是大脑运用最有系统的一门学问,它说,宇宙大爆炸的这些星星,将来会回到黑洞里面去。这些星星只要有现在太阳的五倍大,就会造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的一切原子通通吸进去,而且会一直吸一直吸,将来整个宇宙全吸在一起时,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到了某一个因缘,又会产生大爆炸。至于是什么因缘,现今的天文学也讲不出来。  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人类思考的一种标准模式,这种模式的思考,叫做“业力”,亦即“宿命”,它一定要找到那一个逻辑——怎么来的?怎么去的?但它始终无法解决,无法让我们回复本原。我从那里来,现在我要回到那里、变回那个东西,却回不去。  针对这个部分,华严的思想便呈现了最大的特色,它告诉你本原是什么,为你揭示成佛之道。它先讲佛境界,然后再让你依循那一条轨迹成佛。  我们要跟各位讲的是,这个生命的思维模式,除了佛法以外,其他没有。佛法中不只华严这样讲,任何宗派都一样,包括小乘,只要讲到修行就一定有个轨迹,不管称为“成佛之道”、“证阿罗汉的菩提道”,或者“出离道”,只要是那个“道”,都是指返原、恢复本来面目。  这套思维模式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思维模式,各家各派所讲不同,当然对我而言,华严是最好的。人人必然会讲他最好,这是信心使然,否则也不必弘扬这个法了。所以我们听人家讲经,他说他的最好,这绝对没错,不要怀疑,假如他对自己所弘扬的法都无法肯定,他去学别人的就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门,经过一番淬炼与奋斗以后,一定会肯定自己的法好,这是生命的本然现象。就像每种动物站出来都说它自己最漂亮,谁会说自己丑?孙悟空自称“美猴王”,绝不嫌自己难看。猪八戒也说自己比猴子漂亮、聪明,它只是装脏卖傻,好逃避被吃掉的命运。  要留意,生命要恢复它的本原、本来面目,有一条轨迹可以走,这唯有靠佛法才能找到。  “波罗蜜”是印度话,即指回到本来面目的那一条道路。我这样懈释,可能和别人不同,我讲的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样,语言不见得会一样,但意义跟价值是相同的。你说“波罗蜜”是到彼岸、圆满究竟成就,那“圆满究竟成就”,不就是恢复本来面目、回到生命的故乡吗?不就是证阿罗汉,或者成佛吗?所以,如何回到生命故乡的那条路,就叫做“波罗蜜”。你用跳的、用爬的都好,只要能够回到生命的故乡,能够澈见本来面目,能够觅得本地风光,那就对了,那条路就叫“波罗蜜”。  知道那条路是什么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本来面目”是什么?  “般若”二字就是智慧,可是向来祖师们为何不直接翻成“智慧”就好?“般若”不翻译,这是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为何不了解?此“智慧”不是俗称的“智慧”,搞到后来我们就很糊涂了。这个“智慧”不像世俗所讲的“智慧”,可是又叫“智慧”,那它是什么?所以只好把世间的智慧叫做“聪明才智”或“世智聪辩”,而我们的“智慧”又另外去定义,弄到最后大家搞不清楚“智慧”跟“聪明”有什么不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非常心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