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唐狄公案5

(荷)高罗佩 海南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海南  

作者:

(荷)高罗佩  

页数:

279  

字数:

121000  

译者:

陈来元 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书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作者简介

  高罗佩(Robert H.Van Gulik 1910-1967)
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对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十分痴迷。他20岁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且终生不辍:他研究中国古琴,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他能写中国旧体诗词,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大师都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上也有他的上款。《大唐狄公案》的插图均为他自己所画。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与同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之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
他一生汉学著作颇丰,学琴,著有《中国琴道》;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亲自饲养猿,著有《长臂猿考》;出版《书画鉴赏汇编》,教西方人辨识中国文物;编《东皋禅师集刊》,翻译陆时化的《书画说铃》。
他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中国古代性文化,写下《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而大型推理探案小说集《大唐狄公案》则是一部在东西方读者中影响最大的书。

书籍目录

跛腿乞丐
元宵佳节,浦阳城跛腿老乞丐的鬼魂在县衙游荡;城中富户林子展家的塾馆先生度假不归;名妓梁文文家的兰花凋谢枯萎……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真假宝剑
一场寻常的表演,竟使爱子死于父亲的宝剑之下,到底谁是杀人的真凶?又为何要杀死一个无辜的孩子?
玉珠串
一具支离破碎的尸体浮出大江水面,客店遭遇一伙奇怪的客人,皇上最宠爱的三公主陷入困境……狄公面临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复杂最玄妙的迷案。
红阁子
在金山乐苑狄公偶遇花魁娘子秋月,导致他决心勘查三桩人命案。狄公最终从调查一系列人物复杂的感情纠葛入手,找到了答案。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三天日落时分,狄公一行到了蓬莱县城。蓬莱县濒临海湾,距城厢约九里内河流出海口处有著名的蓬莱要塞炮台。要塞隶属平海军,负责屏卫海疆,管理外国通商,设关征税,缉查违禁等一应事务。蓬莱县衙的职司则在清肃城乡,宣导德化,劝课农桑,敦敷五教,受理民事狱讼,督察钱谷兵赋等项,与炮台驻守的镇军礼仪周至,一向相安无事。狄公一行进了西门,一路慢慢逛来,细细观瞻。见市廛虽不甚热闹,但也店铺连绵,秩序井然。街衢上行人不多,而水手、船匠、和尚却不少。时常可遇着三三两两的番客,大多是经商贩货的。碧眼红须、挺胸凸肚的是西洋来的。皮色黝黑、袒胸露臂的来自南洋。唯有东洋的,耳目嘴脸无异,服饰穿扮不同而已,也不尽操胡语,和颜悦色,彬彬有礼,故最能与我大唐臣民和睦相处,极少龃龉。绕过孔庙的高墙,转折市舶司、金银市,便来到了县衙的八字大门。锃亮的铜钉大门,血红的廊庑栏栅,映着对面雪白的重檐照壁,十分耀目。栏栅内右首一张大鼓,左首一面铜锣,大门外站立着两个倦怠的值番衙丁。洪亮上前递过盖有大红印玺的吏部牒文,传命县丞二衙出来迎拜新任县令。衙丁闻知是新任县令徒步驾到,吓得先跪下磕了几个头,不敢接牒文,掉头便奔衙厅去报信。不一刻,从衙厅内蹒跚奔出一个须眉斑白的年老官吏,抢步到狄公面前纳头便拜,嗫嚅道:“下官唐祯祥,忝居县衙主簿。前任王县令不幸遇害后,衙门一应日常庶务皆由下官暂理,专一恭候新县令莅任。”洪亮递上吏部牒文,唐主簿阅毕,屈身拜揖:“狄老爷驾到,下官忽于迎拜,万望恕罪。只因没接到州府邸报,老爷又没派人先行传达,故此怠慢渎职,容下官日后勤勉补赎。”狄公笑道:“唐主簿一向黾勉公务,谨慎本职,并无过愆。明日卯时唐主簿即会同衙里全数掾吏佐史、六曹参军来参见本官。”唐主簿遵命,一面引狄公径人内衙书斋坐定,吩咐厨役备膳。洪亮带四名衙役搬动行李,乔泰、马荣去厨下帮忙。“哦,明日还可传命城厢的四个当坊里甲来衙里参见,我有话问。”狄公道。“老爷,本县有五个里甲。河东湾已设第五坊区,又称番仁里。那里甲是个高丽人,极有德行,众番商十分崇敬。”唐主簿看了狄公一眼,又道:“狄老爷尽管放心,明日衙门一应公事,我当办得有条不紊。老爷一路车马劳顿,待会儿用过晚膳便去……休息吧。”狄公满意地点了点头。唐主簿犹豫了一下,又开了口:“不过,不过,老爷的宅邸一时恐有不便。王县令在时,刚将内宅修饰过一遍,又添刷了一层新漆。只是王县令他猝然遇害,刑部尚未结案,他的行囊什物虽寡薄,却还搁在房中,没法搬出。我已给他在京师的胞弟去了两信,催其赶快来蓬莱收拾遗物,可至今却音讯全无。王县令早年丧偶,也无子息,他这一死,真可谓是身后萧条哦。”狄公问:“刑部汪堂官来这里查办案子时,居息何处?”唐主簿答日:“汪老爷来这里时,当夜宿在王县令的宅邸里,第二日便在这内衙草草安了一个床铺,再也不去那里住了。没三日便匆匆回了京师。”狄公不由起疑:“唐主簿可知其中缘故?”唐祯祥四面觑了一眼,小声道:“王县令的宅邸夜间甚不安宁。”狄公惊问:“这话怎说?”“下官哪里敢瞒老爷,正是王县令的阴魂不散,时时在他的宅院周围游荡。那一夜汪堂官正撞着,吓得半死,再不敢去住了。这事想来不假,下官也亲眼见着过两回。那鬼魂模样与王县令生前无异,只是不说话,恍惚去来,还躲闪着人哩。似有无穷冤屈未申,故此郁结不散,不似王县令生前一团和气。如今想来,好不怕人哟。故而劝狄老爷也存个戒心,在这里书斋先住几日,等他那兄弟来这里与其厮会过,取去了行囊什物,想来无事了,才可搬人。”狄公沉默不语,木然捋着颔下的胡须。这时乔泰、马荣走进内衙禀道,晚膳已齐备,请狄老爷与唐主簿外厅用膳。晚膳虽是丰盛,狄公、洪亮却没有吃多少,倒是乔泰、马荣二人,大块吃肉,大杯斟酒,放开肚子饱餐了一顿。晚膳毕,唐祯祥便告辞,自去衙舍布置明日全衙吏员应卯参见事宜。当夜洪亮便服侍狄公在内衙书斋歇了,乔泰、马荣则去耳厢衙舍安顿。半晌一个女子里面问道:“谁?”狄公道:“金华县令有口信告梁文文小姐。”大门立刻开了,一位纤腰袅娜、风姿翩翩的女子出来恭请狄公、洪参军入内。狄公吩咐巡官、衙役在大门外守候。三人进了客厅,分宾主坐定。狄公胡乱报了姓名,只道是从金华来。那女子喜笑颜开:“小妇人正是梁文文,得见两位相公,十分荣幸。”说着不禁娇喘细细。狄公见梁文文生得妩媚动人,窈窕婉转,弱不胜衣,心中不觉又生狐疑。他的目光被窗前的花架吸引住了。花架很高,共三层,每一层上摆着一排白瓷花盆,盆内栽着兰花。花架下安着一个火盆,兰花的幽香令人陶醉。“罗县令不止一次说起梁小姐喜爱兰花。在下虽粗俗,也喜闻这兰花的香味。小姐没见花架最上一层中间的那一盆花凋萎了,未知能否取下让我一看,或许还有起死还生之望。”梁文文抿嘴一笑,搬来一架竹梯,搭在花架上,便小心地向上爬。一面吩咐狄公在下面扶定竹梯脚,不使歪倒。梁文文端起那白瓷花盆时,狄公仰头一望,恍然大悟。梁文文将那盆凋萎的兰花取下交给狄公。狄公接过看了半晌,乃道:“梁小姐,这兰花必是移换了花盆才枯萎的,原先那只白瓷花盆哪里去了?”梁文文一怔:“原来那只白瓷花盆?你问这话作甚?”狄公正色道:“梁小姐正是用那只白瓷花盆砸破了王文轩的头颅!他同我一样扶定着这竹梯脚,哪里知道你会从最上一层将白瓷花盆砸下来?”“你到底是谁?闯来这里信口雌黄,恶语伤人。”“本官正是这浦阳正堂县令,特来勘查王文轩遇害一案。梁小姐藏过了那白瓷花盆的碎片,将兰花移栽到这新盆内,难怪要枯萎了。”梁文文脸色转白,抵赖道:“小妇人从不认识什么王文轩,哪会去谋财害命,用花盆砸人?”狄公厉声道:“你杀死王文轩,并非为了谋财害命,而是除去自己昔时的情人,以便好与罗县令成其好事。”“情人?”梁文文尖声叫道,“这跛子丑八怪竟是我的情人?当年我在京师便唾骂过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是个瘸腿,呸!异想天开,白日做梦!”“王文轩在京师时就为你花去了不少钱财,闻知你到了浦阳,也赶来浦阳,为的是想续旧情。他坐馆一年,积蓄全数都交与了你。而你,竟狠心杀死了一个可怜的痴情人!”梁文文脸色惨自,气急败坏。又说:“我正因为要摆脱他的纠缠,才偷偷逃来浦阳,不意那厮竟装扮乞丐,死乞白赖,跟来毁我名誉。”狄公缓了语气道:“王文轩人物虽猥獾,心地却忠厚,甘心为你奉献。他在他的卧室里画许多兰花惦念你们的旧情,可在浦阳却从没提起过你的姓氏,怕的是有损你的名声!”狄公示意洪参军,洪参军出客厅一拍手,巡官、衙役立即来到客厅。“将杀人凶犯梁文文押回县衙大牢监候。”回到县衙,狄公道:“洪亮,我们不如先去书斋喝杯茶,再去内邸赴夜宴,左右是晚了。”书斋内静悄悄的,明月折进槛窗照在他俩身上,银光闪闪。狄公从未觉得夜色有这样美过。洪亮问:“老爷如何会疑心主犯是一名弱不禁风的妓女?”狄公道:“最初我见王文轩后脑伤口有细沙和瓷末,便生起疑心,猜度他可能是被白瓷花盆砸死的。我先疑心是林子展杀的人。但听那管家说起王文轩因夫人忌妒心重而离异,便想到他必是迷恋上了一个妓女。那妓女榨尽了王文轩的钱财,又嫌王文轩人物猥獾,故潜来浦阳隐居,很快又与罗县令厮缠上了。王文轩不甘心,追到那里,故生出了这场变故!”洪参军又问:“老爷如何想到去'乐春坊'寻访?”“别忘了王文轩是个跛子。管家说他每回出去都是步行,从不雇轿马,故而知道那妓女必在林邸不远处。从'乐春坊'高寡妇口中得知梁文文踪迹,梁文文果然正住在河沟一侧,杀了王文轩,抛尸河沟,只是顺手几步路的事。故一弱女子也能干得,胆大心细便行了。梁文文想到借花架上白瓷花盆凌空砸下之势杀人,可见手段残忍且心细胆大。不过她究竟是女子,心计虽巧妙,终露破绽。试想一个乞丐在这正月天气怎会空身只套一件破长袍?女子留意弄散死者的发髻,使之披散,却在掩盖死者身份上疏忽了。我们很快便断定王文轩不是乞丐,尽管他穿着乞丐的破袍。可见女子力孱,不能将死尸拖到更远的地方抛掉。”洪参军点头频频:“经老爷如此分判,乃真相大白,细节疑难处都解说得合理合情。”狄公呷了一口茶,摇了摇头道:“不,还有最要紧的一个疑点我至今尚未能弄清楚。”洪参军一惊:“怎么还有最要紧的疑点?”狄公道:“若不是王文轩的鬼魂显现,我几乎轻信了他是个不慎跌死河沟的穷乞丐,送去化人厂焚烧了结。但……难道当真是王文轩鬼魂来向我告状?”正说着,狄公猛见对面影壁上又出现了那个拄杖踽踽而行的跛脚乞丐,心中大惊。“有趣,有趣,铁拐李照在墙上了,铁拐李照在墙上了!”阿贵在花园中叫道。狄公幡然憬悟道:“原来是小孩灯笼上的跛仙铁拐李照在墙上,我竟以为是王文轩的冤魂来衙门告状……”洪参军笑道:“如此说来,这案子的最后一个疑点也真相大白了。老爷快走,酒席都要凉了,太太恐要责怪我们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国学大师 南怀瑾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习俗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西方人用汉文写小说(《大唐狄公案》部分篇目有汉文写本),前无古人。错综复杂的情节,如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真相大白……它使读者从超凡的逻辑智慧中获得快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石昌渝他是名士派头的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汉学家……现代西方人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 赵毅衡“狄公小说是我们从高罗佩博士那里得到的最后的中国公案小说……他的逝世使我们所有侦探小说的鉴赏家们都感到十分悲痛。”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高罗佩逝世的评价在高罗佩的神笔之下,古老的中国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阿伦·丁·赫宾如此严格地遵循中国古典文学的风格进行创作,而写下的一切又是如此美妙地使现代读者获得满足。  ——《纽约时报》狄公小说写出了中国唐代的所有魅力、残忍和高深莫测。  ——《芝加哥太阳报》


编辑推荐

《大唐狄公案5:玉珠串(全译注释修订本)》:南怀瑾推荐,西方汉学大师经典之作。列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唐狄公案5 PDF格式下载



高罗佩的汉学功底很深,翻译的古文白话风格很赞,读着很舒服


中国的福尔摩斯故事,精彩,悬疑!


开始看了就难以释卷,不过毕竟是外国人写的啊,对中国文化并没有深入骨髓的感觉。


买回来孩子一气呵成全部看完。我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很赞叹,所以让孩子看。它里面有正直、善良、尊重事实等各项优良素质可供学习与鉴赏,同时揭露伪善等不良丑行,比起当下的中国文学书籍,更有助于裨益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


本书中包含了4个故事- 跛腿乞丐/真假宝剑/玉珠串/红阁子。不同于黑狐狸那本,此书开卷读来便令人欲知下文如何。每篇故事较短,更适合忙里偷嫌的人阅读。


此系列中,最喜欢的就是 《玉珠串》。玉珠串被隐藏的太出任意料了。


一个外国人既然可以写这么好啊


虽有电子版本,但哪有捧书而看过瘾呀。是茶闲饭后的最佳点心。


很方便携带的书,字体也比较大,看起来方便,就是书开本小啊


看外面很棒,一会看看内容怎么样吧,应该不错


看了一点,倒是合乎孩子看,但觉得白话文给弄成这样的通俗读法,太过简了,也挺失落的,少了些意味


现在再看已经没有原来的感觉了。


悬疑重重,引人入胜。


内容不错,送货速度也很快。


不错!口袋书,适合随身带着看!


本書由4個案件組成,分別為跛腿乞丐、真假宝剑、玉珠串和红阁子,狄公從無到有搜證,最終破案。


看的第一本是《四漆屏》,玉珠串是第二本,还是很不错。推理严谨,情节紧凑。但我估计再看下去就能基本摸到思路了。无头案总归是头一个人,尸身一个人;凶手总是在被害人附近;助手办案总归是扮乞丐到乞丐堆儿里;歌姬那里总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糟糕,剧透了:)


原汁原味,引人入胜,总算配齐了


一点一点凑齐的 小版 方便携带阅读


书的宽度窄,有时捧着看有些费力,建议裁的标准大小就完美了;故事吸引人,每天晚上只要有时间都要给女儿讲一段,尽管有时张冠李戴,她一般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了


写得不错,蛮好看的。


写的太好了,找了好多年,终于买全了


还不错,多多进些这类书籍


译的很不错,值得学习。书是小32开吧,比一般的书小些,还是喜欢大点的。


平时看着玩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