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稻盛和夫的关怀:环境篇

[日] 稻盛和夫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作者:

[日] 稻盛和夫  

页数:

264  

字数:

178000  

译者:

路秀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业化的结果是对环境的大量消耗,而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一旦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受到直接影响的便是人类自己。为此,日本各学术领域的学者从本学科角度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预测,结果是悲观的。如果人类还不知道反思,那么,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现有文明体系将全面崩溃。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前言
第一章地球体系中接近极限的“人类圈”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以地球学的人类观思考何谓“人类”
 加速扩容的“人类圈”的问题
 人类圈内部系统的崩溃已经开始
 【讨论】
 能解救文明和环境危机的只有“宗教”吗?
 如何确立地球伦理(与地球系统和谐共存的人类观)
 旱作牧畜文明是一种致死性的系统
 人类“为了什么”而生存
 “小船的警笛”与“我关联,故我在”
第二章预示着地球文明之未来的非洲惨状
 环境与文明之关系
 “文明”vs“未开化”之认识
 文明所固有的普遍性、合理性、功能性
 无限扩大的欲望酿成的悲剧
 由于人类的欲望而不断恶化的地球
 生态系统的破坏无法停止
 非洲现状预示着地球文明的未来
 人类崩溃之严重事态
 地球环境对策的制约因素——人类行动原理三原则
 【讨论】
 非洲已进入崩溃之严重事态
 为何各类严重问题齐集非洲
 国际化的大潮不能制止吗?
 不重新设置现代文明,就无法产生新的文明
 一个人代谢的能量相当于一头大象的能量
 能否提出改变社会的具体方案?
 欲望的控制会否引起遗传基因的劣化?
 受有鸦片效果的“desire(欲望)”诱惑的近现代文明
第三章从脑科学角度观察人类、文明、环境
 宇宙史中大脑的位置
 文明的发展与大脑的进化
 抑制文明的暴走
 未来的关键就是尊重“多样性”
 【讨论】
 “心”产生于脑,其定义为何?
 只有现代人类的大脑能够扩大认识时空
 言语研究与脑科学
 同属石器时代的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在时空认识上的差异
 “脑”与“心”孰先孰后?
 大象的反抗与脑科学必须判明的部
第四章向着利他性遗传基因占据优势的生命文明进发
 以生命科学的方式解读“文明”
 遗传信息发现之开关
 “适应”的前提是必须先有“本来”
 支配生命的三种模式
 地球生命中被程序化的自我解体装置之发现
 利他性遗传基因的优越性
 热带雨林是人类本来的生活环境
 狩猎采集是人类本来的生活模式
 作为必要信息的“热带雨林之声”
 从生命科学的世界像接近文明
 本来指向的文明与适应指向的文明
 分配型社会与非分配型社会
 控制群居从而能进行自我组织化的行动控制装置
 行动控制系统的阶层构造
 以报酬系为主导的社会与以惩罚系为主导的社会之对比
 使报酬脑充分活性化的巴厘岛共同体的祭祀活动
 信息环境的本来指向
 【讨论】
 “奶奶”的出现与走出非洲及农耕生活紧密关联
 旱作牧畜文明是否是人类灭亡的一个过程?
 旱作牧畜文明与稻作渔捞文明崩溃的方式不同
 人口问题、温暖化和语言的发达孕育了农耕牧畜文明
 何谓后旱作牧畜文明
 拒绝自我解体的现代文明必将走向灭亡
 利他型稻作渔捞民族的相关研究
 只重视人之生命的基督教思维的极限
 复活俾格米式生活方式的尝试
 有无方法对抗日益庞大的“人类圈”?
 从“利己的快感”到“利他的快感”
第五章现代文明会毁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吗?
 实质上已无法成立的机械论的自然观
 从机械论自然观到创发自我组织系的自然观
 宇宙是自我组织的
 “自发对称性破缺”与宇宙的形成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否将人类毁灭?
 科学有“绿色科学”与“黑色科学”之分
 由超加速社会到稳定社会的大转变
 【讨论】
 推动创发自我组织系统不断发展的力量
 日本人传统所拥有的“自组织系统”的思考方式
 以利他之心为原动力创造全新文明时代的到来
 “慈悲”—— 21世纪新文明的关键词
 对于利他之爱的自我满足感是无极限的
第六章新的文明原理产生于危机时代
 能否创建新的文明原理?
 何谓文明的原理
 危机时代将孕育新的文明原理
 人类能否构筑全新的文明原理
 人类能否避免纷争?
 非洲的今天就是地球的明天
 超级纷争会否发生
 人们依旧期待复活之日
结语——由“增长极限”至“生存极限”之转变
附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伊东:那么,工具的问题就另当别论,重新考虑。不过,总之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只有现代人类的大脑能够扩大认识时空 松井:我认为现代人类(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创建了人类圈这一构成要素并开始生活于其中的,只有现代人类。我个人认为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否扩大自己认识的时空。是通过瞬间感知的时空来判断事物,还是将时空扩大到物理上无法认知的世界从而做出判断,在这一点上,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可谓截然不同。刚才伊东先生所讲的关于“心”的问题,就应该从能否扩大认知时空这一点上进行理解。如此一来,可以认为,动物没有“心”,尼安德特人也没有。 当然,仅就自身体验上的时空一点而言,尼安德特人是有时空的,但是却不具备对于宇宙或普遍意义上所讲的时空的扩大能力。所以,可以说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在这一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一直到尼安德特人阶段,与其他生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无根本性差异。但是,只有现代人类(智人)不同。因此,不问“现代人类为什么是这样的”,也就无法展开对于文明问题的讨论。 甘利:现在我们人类能够认识时空,并且超越时空进行构思。但是,10万年前的现代人类能够做到吗?若将此与尼安德特人进行比较,松井先生的区分法还能成立吗? 松井:当时不具备现在所拥有的先进手段,所以才无法像今天这样扩大时空的吧。但是,现代人类已经拥有了这种潜在的能力。至少在语言能力方面,现生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是存在着显著差异的。能够使用语言清晰表达是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网络化密不可分的。试想,参加了狩猎的人与没有参加狩猎的人之间能否进行沟通?即使没有去狩猎,但是如果有过狩猎的经验,听了狩猎者的话是能够理解的。现代人类在这一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尼安德特人恐怕就不具备这种能力。 大脑皮质层的网络化构造正是甘利先生的专业领域所在。像现代人类这样能够巧妙地构建起自己的神经回路,这一能力应该是有别于其他人类吧? 安田:在考古学上认为,比起现代人类,尼安德特人是更优秀的猎人。 松井:猎人的能力在此无关紧要。这并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我强调的是没有实际去现场的人能否通过过去的经验与对方共有现在的认识。要说狩猎能力的话,黑猩猩可能更优秀也未可知。 甘利:您的话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是问题是要区别两者的差异并非易事。在尼安德特人中,狩猎的人与看家的人之间的会话或许也可以做到知识的共有。而且,尼安德特人有埋葬的行为。埋葬是生者对死者哀悼之情的表达,可以说是一种“心”的行为,说明社会全体都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共享。所以,不应该拿现在的人类文明与尼安德特人进行比较,而应该在比较10万年前的人类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差异的基础之上,究明现世人类的特质。尤其是关于大脑的微妙差异。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由于人们在工业生产中不重视自然环境,只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原本山清水秀的日本河流和海洋的水质遭受到严重污染,甚至连鱼类也难以生存下去,工厂周围的天空也整日漂浮着厚重的黑烟。这一公害问题,最终演变成为有损国民健康并威胁到人类生存的重大社会问题。  ——稻盛和夫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的关怀:环境篇(如何构筑新的地球文明)》由稻盛和夫主编,由松井孝典、伊东俊太郎、大桥力、石弘之、甘利俊一及安田喜宪等日本学术界各领域的权威所进行的对谈构成。围绕21世纪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以环境为主线,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人类如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寻求解决危机的“良方”,构筑新的人类文明,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任务。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迅速构筑起了高度文明的近代社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稻盛和夫的关怀:环境篇 PDF格式下载



刚看了一点点,还没有看完,别人推荐的,应该很不错。


最近,一直在一本接一本的研读稻盛和夫的书籍


一直都很喜欢纸质的书,感觉拿在手上有真实感。书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