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提琴的制作与修复

陈元光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陈元光  

页数:

287  

字数:

36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非常高兴地看到由陈元光先生编著的《提琴的制作和修复》得以成书并出版。小提琴制作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久。20世纪30年代,以谭抒真先生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小提琴制作家开始制作小提琴。到50年代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其间制作、生产了大批符合标准的小提琴,使小提琴成为我国人民普遍喜爱并乐于演奏的一种乐器。正是因为有了琴——这一从事音乐演奏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才使我国的音乐事业得以发展,满足了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小提琴家,驰誉世界。现在,我国已成为产量世界第一的小提琴制造大国。我国生产的小提琴大量出口,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乐器。尽管如此,我们却非常缺乏小提琴制作方面的书籍资料。虽然有许多外文书籍、资料,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更乐于见到中文的书籍。陈元光先生的工作,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个需求。陈元光先生是个资深的科技工作者。1998年,到我们班上进修,学习小提琴制作。在这本书中,他运用学习到的小提琴制作的知识,并参照国外小提琴制作的专著,把小提琴制作、修理、修复的基本原理都作了详细的论述。相信凡是认真阅读此书的读者,都会从中受益。小提琴诞生至今大约五百年。作为一件完全的人工制品,五百年来,基本保持原样,很少有根本的变化。当然在这期间,数不清有多少人做了多少试验,希望能改变小提琴。但是,人们还是普遍喜爱传统的小提琴。这种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看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同时也表明,小提琴制作作为一种专门的技艺,有其长期的传统和严格的规范,不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严格而规范的训练,很难得其要领。这就更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认真学习和研究,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当然书籍不能代替鲜活的手工技艺,通读文字不等于学会了实际制作。

内容概要

小提琴诞生至今大约五百年。作为一件完全的人工制品,五百年来,基本保持原样,很少有根本的变化。当然在这期间,数不清有多少人做了多少试验,希望能改变小提琴。但是,人们还是普遍喜爱传统的小提琴。这种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看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同时也表明,小提琴制作作为一种专门的技艺,有其长期的传统和严格的规范,不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严格而规范的训练,很难得其要领。这就更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认真学习和研究,需要更多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当然书籍不能代替鲜活的手工技艺,通读文字不等于学会了实际制作。但是如果一个制作者满足于手工操作,不去了解小提琴的历史文化知识,不研究古今制作大师的作品,也很难达到很高的制作水平。把实际的制琴技艺转为文字,以及把文字描述转为实际的制琴技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忽视任一方面,都是不明智的。本书详细论述了小提琴的制作、修理、修复的基本原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1.1 提琴发展的社会背景 1.2 提琴的发展过程 1.3 小提琴形状的剖析第二章 制作和修复的基础知识 2.1 概述 2.2 木材的基本知识 2.3 修琴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 古代制琴大师 3.1 布雷西亚学派 3.2 克雷莫那学派 3.3 斯坦因纳第四章 提琴的形状和模具 4.1 模具 4.2 样板的制作 4.3 模具的制作 4.4 修琴用的模具第五章 侧板框 5.1 制作侧板框 5.2 修理侧板框第六章 背板 6.1 背板的制作 6.2 背板的修复第七章 面板 7.1 面板的制作 7.2 面板的修复第八章 琴颈和旋首 8.1 琴颈和旋首的制作 8.2 琴颈和旋首的修理第九章 附件 9.1 配件 9.2 琴弓第十章 组装和调音 10.1 组装琴体 10.2 调音 10.3 关于音色 10.4 克雷莫那学派的方法第十一章 工具 11.1 测量工具 11.2 切削工具 11.3 锯割工具 11.4 锉磨工具 11.5 抛光工具 11.6 磨刀 11.7 电动工具 11.8 夹具和夹子 11.9 其他工具 11.10 胶第十二章 漆 12.1 制漆用的材料 12.2 着色剂 12.3 漆的配制 12.4 刷漆技术附录一 参考文献附录二 图片索引附录三 表格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2.3.2 拆卸面板1)开琴刀和西餐刀是拆卸面板的主要工具,刀刃要薄而光滑,涂些肥皂可使刀口更滑些。2)拆卸尾枕:◇用开琴刀使尾枕的左右两侧与面板松开,注意绝对不要让琴边受损开裂。◇在尾枕与侧板结合点处插入开琴刀,使尾枕松动而脱落。如果这样拆不开,可在面板上放一纸板紧抵住尾枕,将琴放在膝上,用小槌敲尾枕向着面板的直角边使它脱落。3)松开琴颈两侧与面板粘合的部位,同样要注意别把面板弄裂。4)分离面板与侧板的接缝时,先找一下是否已有裂开处,可以从这里插入开琴刀。一般最脆弱点常在琴的上部左侧和腮托的位置处,因为这里常与人体接触,会沾上汗水而有脱胶的可能。不管在哪里下刀,如果右手持刀,都应把右手掌靠住侧板和背板边缘,左手的大拇指要刚好放在开琴刀上面的面板边缘处。这样左手就可以随时感觉到开琴刀插入时,可能会使面板开裂的压力。一旦打开了个小裂缝,就轻柔地摇动开琴刀,使裂缝不断地加长。如果原先用的胶是优质明胶(动物皮制作的食用明胶),就会听到轻微的嘶嘶……噗噗裂开声,粘合缝会很顺利地不断延长,接缝处不会粘连很多碎木料。5)如果面板上有老的裂缝存在,就要把开琴刀放在裂缝处的面板下面,尽可能使裂缝两侧的接缝同时脱开,以免老裂缝再度裂开。顺着木纹走动开琴刀时,若发现面板趋向顺着木纹破裂,就从相反的方向走刀。这往往是因为面板的平面与木纤维不平行,劈开的木料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6)脱开中腰时,如果中间的接缝容易脱开,就从中间向琴角方向走刀,别忘了把大拇指放在插刀处上方的面板边缘处,在琴角尖处要特别注意轻柔地摇动开琴刀。如果中腰的中间不易打开,就从琴角开始,但千万不要在尖端处开始,让开琴刀尽可能横穿过角木块,尽量避免尖端断裂。音孔的下端,因为与琴边之间的木料极少,老的裂缝常常会出现在这里,修补裂缝的木楔可能会阻挡开琴刀。7)面板与上、下木块粘合处也是容易裂开的区域。脱开下木块时开琴刀从下木块任一侧的面板与侧板接缝开口处插入,再将刀片从木块内侧向外走刀,用长刀片的开琴刀更方便些。如果粘得很牢,可先用宽口平凿在尾枕的豁口处,将凿的平面向下贴住下木块,刃口切人接缝形成一个楔形口子,其大小只要能插入开琴刀即可。注意这里常常会有木销,如果还在就把它切断或轻摇开琴刀使面板向上脱开销子。8)最后脱开上木块,一定要在面板与其他各处都已脱开后才可脱开上木块。此时可略提起面板下端,从尾枕处向前看找出进刀处,同样要由内向外走刀。或者可把面板提得更高些,利用张力使面板噗地一声一下脱开。


编辑推荐

《提琴的制作与修复》作者与时俱进,在我国业已成为世界制琴大国之时而未有本国专业制琴书籍,特别推出此书以提升我国的制琴质量。 《提琴的制作与修复》从提琴历史到制作、修理、修复的基本原理都作了详细的论述,特别介绍世界各顶尖制琴家族的制琴方法并作了具体比较,新老兼易。《提琴的制作与修复》运用了图片、表格全面详尽的列出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相信你会从中受益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提琴的制作与修复 PDF格式下载



大中小提琴的内容都有;从制作到修理、修复都有;琴上的所有部件都有,唯独缺琴弓的内容。整体内容充实,读后收获不小


这本书是我目前在国内看到的并且公开发行的最为详细最为全面的关于提琴制作与修复方面的专业书。


1。数据详细。字体清晰。2。书中很多工具国内都能买到。3。对于完全不懂嘚外行也可以很快上手。整体评价:棒极了。。


商品质量不错


就是内容旧了点,


很详细对喜欢小提琴制作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较全面,是业余制琴爱好者非常合适的参考书,只是书中照片不够清晰,如能配彩色照片就好了。


送给爸爸的书,对提琴的相关知识介绍的还是挺详实的,美中不足就是缺少图片


精致的、实用的好书。


对服务及商品都非常满意


表面看内容挺丰富,董行的人就知道不专,比不上经验丰富的木匠!!


讲解很详细,也比较全面。


书不错,很实用!如果能再多增加几幅成品琴的内部结构图就更直观了!


里面的内容还没来得急看,不错的选择


绝对的正版,非常满意,价廉物美,对我是高深了,我不做琴,只是了解一下,完全够用了。


很专业的一本书,涉及这个领域是较困难的事,有了这本书,会使你眼界大开。很多困惑的事,在这里会显得非常清晰。好好的读这本书吧!


好,肯定好了,内容相当详细


实用!老木工的最爱,比鲁班还牛!!


送给朋友的,以前买过也送过。推荐


这本书文字太多而照片资料没有,比如讲各种木料,多书面说明,没有照片,很抽象,看了没有多大帮助。


这是一本有着丰富制琴修琴经验的老师撰写的资料,严谨实用,专业性强。不像某些关于乐器的书,纯粹为了赚钱而出版。


对不起,事情繁忙,评论晚了,送货及时,质量好,包装细心,下次还会来。


原本以为再也买不到的书,还是在卓越买到了,不愧为卓越!书非常精美,值!如果能多些图片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