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邓晓芒讲演录

邓晓芒 长春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长春  

作者:

邓晓芒  

页数:

2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邓晓芒专攻德国哲学,也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直接从德文翻译、研究和解读康德哲学,使国内的康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立足于西方自古以来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使国内的黑格尔研究焕发了生机,并对整个西方哲学和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并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代表性成果有专著9部:《思辨的张力》(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黄与蓝的交响》(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译著7部: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康德《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三大批判精释》(合译),胡塞尔《经验与判断》(合译);发表论文(含译文)20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一项。

书籍目录

自 序
一 哲学与生命
二 哲学启蒙
三 我们时代的生与死、爱与惧
四 西方哲学的特点
五 西方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六 康德哲学对中国启蒙的意义
七 康德哲学与企业文化
八 当代中国教育的病根
九 文学中的思想性
十 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
十一 哲学史方法论讲座
附录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审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邓晓芒讲演录 PDF格式下载



从买这本书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看完这本书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来做一下评价。 邓老师的哲学观点,很是在,谈的无不是我们自己的生命相关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老师一平淡朴实的语言,在中西放文化、哲学作对比。深刻地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让国人认识到我们自己的不足,理性地分析了我们名族劣根性的根源所在,就想作者说的那样:“只为了国人梦醒、早醒!”。可以说为中国民主法治的建设在哲学上文化上做了铺垫。这是一本好书,在这极力推荐给大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哲学与生命;哲学启蒙;我们时代的生与死、爱与惧;西方哲学的特点;西方哲学史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


邓晓芒的思想很和我的口味哈哈哈哈哈哈哈


邓晓芒的思想深刻


通过对中西方的解读,同时又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生命哲学。


邓晓芒的东西,值得认真地好好阅读,思考!


邓教授的讲演录,里边讲到了他的看法,有时间可以拿来读一读,对年轻的我们很有帮助。。。。


百壑千涧没有万物的灵山天使与魔鬼的手一样冰冷点滴血气迸放的光在暗中攀爬逆旅楼宇如林耸峙眼皮将光线剪断亿万的呓语涌动如虫等待着被黎明击碎!时间的洪流淹没思想的森林只留下一点点挣扎的痕迹到那一天那一天与世界一起化为齑粉!


邓老师的讲演读着总有收获的


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 很不错


邓教授是真正做学问的人!


通俗易懂 给人启发 很深刻


邓老师的讲解总是思路清楚,将很深刻的理论以浅显明白的大实话说出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思考。


这个很好的!!!!


批判性很强,值得推荐


很喜欢,看完再评


还没收到,其中部分讲座内容在网上听过,应该不错吧!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三年的演讲内容。作者的各种著述和讲演的根本性宗旨是通过学术研究和建立于其上的文化批判,为中国人(首先是中国知识分子)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本书取的副标题是《哲学与生命》,哲学是“活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彻底颠覆传统思路是作者对死亡的直面和沉思。死亡哲学才是真正的、最彻底、最到位的人生哲学,它肯定了人的有限性,在人生的边界上反思整个人生的意义,只有对死亡的彻悟才能使一个人变得高贵。死亡哲学既不虚无也不绝望,而是踏着虚无和绝望的底线的奋力一跃。死的问题是最个人化的问题,我们不讨论死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思考个人,从来没有独立的个人。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在虚无和绝望面前一触即溃(儒家),或本身就是一种虚无主义和绝望情绪的表现(道家)。真正能适应当代现实生活的那种活法是不可教的,是每个人自己悟出来的,最根本是要悟到生死。
  作者认为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忠孝立国。教育应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最终目标,中国所有的教育都是教人服从,不是教人运用自己的理性。中国的教育历来是道德和政治不分,看起来温情脉脉、人情味十足的孝道,隐藏着国家专制主义的必然逻辑,移孝为忠,统治者成为教育者。作者反对把孝的情感教育变成一种固定的外部形式,尤其是将其视作家庭教育中唯一的、至上的内容,反对将其拔高为“仁之本”、“德之本”。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教育在本质上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忠孝立国的方针,对“衣食父母”的劳动大众尽孝,对各级“父母官”尽忠。当前教育依然是官方集中独揽的权力,更强调教育的技术性和工具性。教育改革必须以政改为前提。
  当前国人太过看重私利、物欲横流,恰恰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自由精神就是法律精神。
  当代中国作家的思想性不体现在作品中发了多少深刻的议论,而体现在他传达的情感本身是否具有深刻的思想含量。


邓晓芒老师的书都非常有思辨深度,能够激发人去思考“为什么”。


内容不必多说了吧,喜欢他的思想,选择他有特色的作品。


不是我喜欢的书但邓老师讲的还可以


演讲很好,很有深度。


内容很精彩,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