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

李传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李传松  

页数:

5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近代教育发端于外语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新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是外国语文学校,最早的新式学校是1862 年建立的京师国文馆。 自京师国文馆至今的140 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外语这门学科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且相当特殊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记载了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概况。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开端 第一节 京师同文馆的筹建 第二节 同文馆沿革和管理体制 第三节 同文馆和外国人士 第四节 同文馆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五节 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的译学馆 第六节 “壬寅”、“癸卯”学制的外语课设置第二章 出国留学和外语教育 第一节 晚清的幼童留学 第二节 留学日本 第三节 留学美国和清华 第四节 赴欧洲留学 第五节 赴苏联留学 第六节 1972年以后的留学教育 第七节 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第三章 外国人在华办学和外语教育 第一节 近代中国“教学学校”的来龙去脉概述 第二节 “中华教育会”的台前幕后 第三节 教会学校和外语教育 第四节 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第五节 反对奴化教育的斗争第四章 中国外语教育的新路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上海外国语学社 第二节 上海大学 第三节 延安的外语教育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外语教育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高等外语专业教育 第一节 国立北京大学 第二节 清华大学 第三节 中央大学 第四节 南开大学 第五节 西南联合大学 第六节 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 第七节 建国前夕高校外语院系第六章 甸外语教育的除旧立新和改革调整时期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俄语教育 第二节 院系调整前后的高等外语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第四节 建国初期的业余外语教育 第五节 “向科学进军”和外语教育 第六节 教育大革命和文科教材会议 第七节 红专关系和外语教学第七章 为外语教育打开新局面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 第一节 《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的产生 第二节 上下一心,当年招生的奇迹 第三节 难忘深刻的办学真理 第四节 高等外语院系教学工作会议 第五节 《外语教育七年规划》和外国语学校 第六节 《外语教育七年规划》和外语师资队伍建设 第七节  《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的历史回顾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和外语教育第九章 中国外语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时期第十章 面向21世纪编后 

章节摘录

  赴日留学具有以下一些与赴欧美留学不同之处:一、生源多样,虽然以二十多岁青年为主,但也有六七十岁的老翁,有进士、举人出身的,如被称为“民主旗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建国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赴日留学时已是前清的进士。还有全家,甚至全族赴日留学的。  二、自费留学的多。在赴日留学人员中自费占相当大的比重,如1905年夏季六、七两月中仅自费生新增2000人。1903年有篇报道称“近来东渡之留学生,合官费、私费计之,都百九外”。但各省情况不一,据浙江同乡会统计,1903年赴日学生130人中自费生88名,官费生42名。比较客观的估计,约各占百分之五十,这在当时是极为令人注目的。清政府在1908年是奖励自费留学的,优秀的自费留学生归国后,可授进士、举人衔,促使富家子弟自费东渡。而在吴玉章等人的《对劝留学书》的鼓励下,许多爱国青年自费东渡“俭学”。许多革命党人由于实施了自费留学办法就借机赴日从事反清的革命事业。从1903年起,由于自费生的激增,清廷就从多方面加以限制,如不让自费生学习军事,必须学理工,并和日本政府商定各校要“先尽官费生后再收教私费生”。三、涉及学科广泛,赴日留学不仅人数多而且涉及的学科包括陆军、海军、法政、师范、工业、商业、蚕桑、土木、铁路、测绘、物理、化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在各科中,清政府最重视政法科、师范科和军事科。清政府主张“中体西用”的原则,也认为经过日本吸收西方攻法制度,更适合中国,“若议变法之大纲,似宜仿效日本”。1904年5月,当时驻日公使杨枢考虑到留学日本的3000学生中学习政法科的专门人才不多,特和日本法政大学总理法学家侮津次郎商定,开设法政速成科,到1908年,毕业于速成政法科达1070人。毕业于政法科,有以后在我国政坛的各类人物如汪精卫、胡汉民、汤化龙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对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有深入的了解。个人很喜欢。


货来得快,质量不错,至于内容,还没时间看完呢。


读完可以对我国的外语教育的历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作为学术研究,应该还可以更深入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