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

海岸(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01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海岸(编)  

页数:

7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旨在梳理与总结中西诗歌翻译的百年历程,便于我国从事诗歌翻译的研究人员及广大的诗歌翻译爱好者全面地了解我国诗歌译论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海岸,(1965—),诗人/学者/翻译家,世界文化艺术学会(美国)及世界诗人大会会员,浙江台州人,现任职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兼香港《当代诗坛》编辑主任。八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创办民间诗刊《喂》。1989年获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著有《海岸诗选》(2001)及一些译作。2002年获希腊国际作家协会颁发的“文化—艺术—文学奖”。

书籍目录

辜正坤 /中国古代及近百年诗歌翻译概论与研究前景(序一)黄杲炘 /译诗的进化:英语诗汉译百年回眸(序二)上下求索·半个世纪严 复 /《天演论》译例言/1898苏曼殊 /《文学因缘》自序/1908胡怀琛 /《海天诗话》论译诗(节录)/1914胡 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节录)/1918刘半农 /关于译诗的一点意见/1921郭沫若 /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节录)/1922茅 盾 /译诗的一些意见/1922闻一多 /莪默·伽亚谟之绝句/1923/英译李太白诗/1926成仿吾 /论译诗/1923徐志摩 /一个译诗问题/1925朱 湘 /说译诗/1927朱光潜 /论顿/1931林语堂 /论翻译/1933/论译诗/1970梁宗岱 /译诗集《一切的峰顶》序/1934孙大雨 /论音组————莎译导言之一/1940朱自清 /译诗/1943戴望舒 /诗论零札(二)/1944)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自序/1944吕叔湘 /《中诗英译比录》序/1947查良铮 /关于译文韵脚的说明/1954/谈译诗问题——-并答丁一英先生/1963劫后重建·二十余载季羡林 /《罗摩衍那》译音问题和译文文体问题/1979周煦良 /谈谈翻译诗的几个问题/1980罗念生 /翻译的辛苦/1982林同济 /《丹麦王子哈姆雷的悲剧》·例言/1982钱锺书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翁显良 /意象与声律————谈诗歌翻译/1982李 芒 /日本古典诗歌汉译问题/1982许渊冲 /谈唐诗的英译/1983/新世纪的新译论/2000钱春绮 /谈谈译诗的形式移植/1984绿 原 /夜里猫都是灰的吗————一个读者对于译诗的几点浅见/1984罗 洛 /译诗断想/1985卞之琳 /翻译对于中国新诗的功过/1987刘英凯 /关于“音美”理论的再商榷/1989杨德豫 /用什么形式翻译英语格律诗/1989飞 白 /诗律法/1989/论“风格译”————-谈译者的透明度/1995吴钧陶 /编辑谈译诗兼谈杜甫诗英译及其他/1990王佐良 /谈诗人译诗/1992袁可嘉 /自由体诗可以自由地译吗?/1994刘重德 /论译诗————《中国古诗汉英比译五十三首》序/1996丰华瞻 /我怎样翻译诗歌/1997江枫 许钧 /形神兼备:诗歌翻译的一种追求/1997屠 岸 /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诗歌翻译答香港《诗双月刊》王伟明先生问/1998中西交融·汇通四海赵元任 /论翻译中的信、达、雅的信的幅度/1967余光中 /翻译和创作/1969叶维廉 /语法与表现:中国古典诗与英美现代诗美学的汇通/1973唐安石 /我怎样译中国诗/1978葛瑞汉 /中国诗的翻译(张隆溪译)/1982辜正坤 /诗歌翻译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990黄国彬 /以方应圆——-从《神曲》汉译说到欧洲史诗的句法/1994黄鸣奋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诗歌之传播/1997张隆溪 /翻译与文化理解/1999赵毅衡 /中国诗与自由诗/2003钟 玲 /中国诗歌译文之经典化/2003马里安·高利克 /中欧巴比塔:切尔卡斯基、马悦然、顾彬与欧洲的20世纪汉语诗歌翻译(海岸译)/2003马悦然 /遣词用韵:辛弃疾的一首复韵词(海岸译)/2003顾 彬 /翻译好比摆渡(王祖哲译)/2004霍布恩 /驶向天堂的码头——-杨炼长诗《同心圆》译后记(海岸译)/2004粱秉钧 /翻译与诗学——-对西方现代诗的挪用、取舍与转化/2005世纪交汇·薪火相传黄灿然 /译诗中的现代敏感/1998树 才 /译诗:不可能的可能————关于诗歌翻译的几点思考/1998傅 浩 /我的译诗原则、方法和译者的修养观/2002汪剑钊 /影子的影子/2003田 原 /日本现代诗歌翻译论/2005李 笠 /是北岛的“焊”,还是特朗斯特罗姆的“烙”/2005海 岸 /诗人译诗 译诗为诗/2005

章节摘录

上下求索·半个世纪严复/《天演论》译例言/1898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顧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日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一、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假令仿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一、《易》日:“修辞立诚”。子日:“辞达而已”。又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审择于斯二者之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不佞此译,颇贻艰深文陋之讥,实则刻意求显,不过如是。又原书论说,多本名数格致及一切畴人之学,倘于之数者向未问津,虽作者同国之人,言语相通,仍多未喻,矧夫出以重译也耶!


编辑推荐

就中国诗歌翻译理论建设而言,海岸君选编的《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正好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证据,这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诗歌翻译理论自主创新最好的论文选集之一。《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的选编立足于诗人译者的视角,注重诗歌翻译实践与诗歌译论研究并举,重点选编老、中、青三代颇有建树的诗人翻译家的译论;同时兼顾西方译介中国古典及现代诗歌的史料与个人经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 PDF格式下载



书没有想象中大本,79的原价实在太夸张,寄过来封面都折了,书还有点脏,像是没人买,压箱底的!有点失望。。。装订也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像是会散掉的样子。。。不过内容挺实用,想研究诗歌翻译的话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还可以,能比较方便地找一些文章了。


一本东拼西凑的论说集,比比罗新璋先生的《翻译论集》,竟然如此天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