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2007-5
译林出版社
格哈德·施罗德
304
无
《施罗德回忆录:抉择-我的政治生涯》施罗德记录了他担任总理七年来的一些重大政治决策,顶住巨大压力坚持改革,不惜付出政治代价坚决反对美国发动伊战等。他还客观地记叙了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如普京、希拉克、布什等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在任期间,他非常重视德中关系,在自传中谈到了他每年一度的中国之行及中国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同时,施罗德还告诉你他如何利用每一个机会,超越卑微的身世,在艰辛中奋斗成为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
格哈德·施罗德(1944—),前任德国总理,带领德国走上改革之路的“平民总理”。出身贫困的他生于二战末年,长于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成熟在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崭露头角在“经济奇迹”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几起几落,九十年代带领社民党熬过艰难的“反对党”岁月,于1998年击败连续执政十六年的科尔内阁,成为带领德国走上改革之路的“平民总理”。
第1章 从贝克斯滕到汉诺威第2章 历史的魔力第3章 “然而,一切都是另一样”第4章 9·11及其后果第5章 鼓足勇气,坚持和平第6章 振兴——第一执政期第7章 欧洲:悄然而至的世界大国第8章 鼓起勇气,实施改革第9章 俄罗斯:全球运作者第10章 大选后记 未竟之业
“我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从没人白送我什么。” 他以实际努力面对德国的黑暗历史,因为“没有回忆就没有自由”。 他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领域大举改革,因为“这是政府首脑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德国屹立于世界的明天”。 他上任后每年至少来中国一次,因为“任何重大的全球性挑战,没有中国的参与都不可能”。 《明镜》周刊认为,施罗德在任期间干得有声有色,“从来没有让德国人感到无聊”。
无
在德国那几年里,每天都可以在拣来的电视里见到到,但也见到过真人,虽然离的较远。廉洁、亲民、亲华,非常想了解他
看完后对德国政治有了很大的了解,以前知道的只是英国立宪制、美国三权制和民国五权制,现在又知道了德国的议会制,也了解了德国民生问题和一系列重大事件背后的政治决策,例如911或者攻打伊拉克。
这或许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本大国领导人的回忆录了,语言平易、通俗,不像是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在历数自己的功绩,也没有一般的回忆录那么的冗长拖沓,而像是一个经历过、体会过的人向你谈心、谈他的体会和感受,对于自己的过去,施罗德讲得不多,但是小时候穷苦平淡的生活以及自己奋斗成才的经历对于这位政治家来说影响是深远的,也决定了他会选择左翼的政治路线。当然本书的重点在于他执政的时间,国内国际,他本人对自己都进行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施罗德上台的时候,正是德国处于一个历史的拐点的时刻:国内方面,他必须处理一个分裂了四十多年的国家的统一和团结问题、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妥善处理、国内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当然还有争夺政权和领导的斗争;国际方面,铁幕的降落以及苏联的解体对于德国来说影响是空前的。仿佛如做梦一般,德国解除了长久以来的最大威胁,实现了民族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历史问题的彻底结束、全球化的深入进行等等,都给了德国前所未有的机遇,德国可以借此恢复自己的政治经济大国地位(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另一方面,德国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9.11”事件的发生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也深刻得影响了德国—这个美国太平洋对面不可忽视的邻居,由于德国法国发对对伊战争,原本看起来稳固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了裂痕、美德关系也降到了一个低点,国际外交上的压力作用于国内改革的受阻,使得施领导的政府受到了冲击,这也可能是施遗憾下台的重要原因。
通观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施罗德赞赏希拉克、普京、布莱尔甚至是布什,虽然有矛盾和分歧,但他还是不吝将赞美之词给与自己的同伴和对手,这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风度
同喜欢他。通过观察他和克林顿,我发现没爸爸的孩子,相对于没妈妈的孩子,学好的几率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