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德] 格茨·阿利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德] 格茨·阿利  

页数:

324  

译者:

刘青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德国民众在二战中的生存状况比战前要好得多,他们把纳粹主义视为未来的生活方式。希特勒知道:“当最穷的人成为德国最忠实的子民,它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因此他用社会福利贿赂了整个德意志民族——以被抢劫了的犹太人和被占领地区的其他民族为代价。  谁若是不愿谈论数百万普通德国民众在二战中获得的利益,他就没有资格谈论纳粹主义与大屠杀。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格茨·阿利 译者:刘青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行动中的舆论政治家民族帝国的梦想大时代大动荡民族的统一1918年的心灵创伤阅读提示问题的提出历史资料受欢迎的独裁在崛起的表象背后以战争为目的的雅利安化对德国人民温和的税收政策针对资产阶级的强硬税收政策令军方满意的巨额军费支出第二部分 征服和压榨目标明确的劫掠向德国人交纳特别税个人支付集体征收民族战争的胜利令希特勒满意的强盗们帝国的旧货市场实打实的快速救援作为主要支柱的西欧在比利时的巧取豪夺无边界的荷兰法国的沉重负担在意大利:买了东西不付钱作为帝国财政来源补充的东欧帝国的奴役劳动莫斯科的发行银行享受“特供”的德国普通消费者第三部分 抢劫犹太人国家强盗原则通货膨胀和雅利安化运动对塞尔维亚的财政援助向匈牙利提出的索赔要求埃米尔和亨尼·乌尔曼为纳粹国防军洗钱这边是吉斯林,那边是宪法没有没收法令的没收行动在法国的统一掠夺附庸国的援助款斯洛伐克的正义保加利亚的战争财政罗马尼亚的黄金政策黄金的踪迹希腊的通货膨胀塞萨洛尼基的犹太人雅典交易所的黄金德国-希腊的沉默从罗得岛到奥斯威辛第四部分 为了人民的福祉而犯罪罪恶之果对犹太人的劫杀1939年至1945年的战争收入投机政策悄无声息,而又难以贯彻储蓄与信任虚拟的战争债务国家社会主义专业知识与政策如在戏中种族和阶级意识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不断取得的胜利,伴随经济崛起的表象,持续弱化了德国实用主义者的声音。那些与现实的、不事张扬的妥协为伍的人,依然故我(没有被送往集中营),不论他们现在是叫沙赫特、贝克还是格德勒。但他们干扰了希特勒的大动荡政策,因为这项政策要求大众阶层明确地二选一,要么全有要么全无,不容妥协与混沌。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纳粹领导人在仔细观察了舆论变化之后很早就变得胆怯敏感,所以他们总是支持消费的需求-这常常又与他们的军备经济优先原则背道而驰。后来的民主德国为了监视它的一千七百万人民,部署了十九万专业的和同样数量的非专业的国家安全特工。而1937年盖世太保包括女秘书和行政人员在内不足七千人,可见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安全部门人手明显少得多。但他们做到了同时监视六千万人。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监视的,集中营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最初的恐怖活动之后,直到1936年底,也就是集中营建立了近四年后,也只关押了4761名犯人,这当中还包括酗酒者和刑事犯。希特勒轻易地、游戏般地就取得了他想要的成果,因此,虽然他只是不经意地促进了帝国崛起,但这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个人威望。他很快就超越了狭隘的政党界限,动摇了德国内部反对派的基础。直到1938年,德国已确立了这样一种政治局面,它被墨索里尼一针见血地称为“民主极权主义”。在经历了内战、阶级仇恨和政党相互倾轧的时代后,德国人所需要的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我的祖父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光。这个被其父禁止学习数学而获得了古典语文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在西线担任过小分队队长。1917年,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战功卓著”的军士长,并写下:“他不会害怕。我想把他升为军官并要求他去报到。他却回答我说:‘我的父亲是个裁缝。我想继续做士官。我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但就是这样一个士官,他最后得到了一等铁十字勋章。”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孕育的社会动力。纳粹党卓有成效地将其照单全收。他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则在地位斗争的泥潭里抛弃了因阶级出身而带来的自负。他们把倾向社会主义的工人、小手工业者和希望为他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社会承认和更好的生活机会的职员团结在了一起。另外还包括那些已经从魏玛共和国的教育改革中获益并继续在推动社会崛起的人。他们所有人并不愿看到新的阶级统治,而是希望开创这样一个(在今天几乎是理所当然的)政治环境,使一个人的生活道路、职业和社会声望尽可能少地由人们出生时的社会地位决定。国家社会主义的种族理论,后来被理解成单纯地教导仇恨、谋杀和屠戮。但对于数百万德国人而言,其吸引力在于,它是关乎德国人民自身的平等的承诺。纳粹意识形态强调对外的差异和对内的平等。用希特勒的口号来说是:“在德国人民内部是最高的人民共同体和面向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对外是绝对的统治地位。”对于那些属于依人种统一定义的、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占德国人口95%)的人来说,他们内部关系中的差异在缩小。国家政策积极倡导,要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填平地位的鸿沟,并要在帝国劳动服务部门、纳粹党的大型机构并且逐渐在武装部队中得到体现。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制服,在今天已被人一厢情愿地视做军事化的标志。但如果人们愿意设想一下,在有些国家,学生至今仍在穿校服,或者想到童子军的制服以及体育协会的统一运动服,那么就不难理解,制服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使人看不出贫富差距的目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没有一部作品如此清晰地展示了“民族国家”与犯罪,纳粹主义的吸引力与罪恶之间的共生关系的本质所在。这本书使我们投向德国最黑暗的那段历史的目光变得更加敏锐。  ——《时代报》格茨·阿利是最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之一。本书总结了史学界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阿利的研究为纳粹德国史的阐释注入了新的声音。  ——《南德意志报》读者也许会觉得纳粹的种族主义狂热突然变成了经过精确计算的税收政策与消灭通货膨胀的手段,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本书读来令人毛骨悚然,如同读一部推理小说。  ——《法兰克福汇报》


编辑推荐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将国家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掠夺机器。大多数德国人因为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福利、不间断的物质供给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保持沉默。这种贿赂的代价由干百万欧洲人所承担,他们的财产甚至生命为了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而被剥夺。《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揭示了全欧洲范围内的犹太人财产是怎样被征收、被变卖并进入纳粹德国国库以及普通士兵的腰包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PDF格式下载



 如今,纳粹德国早已被人们视为绝对的恶,以至于有时令后人感到困惑的是:这样一个邪恶的政权,为何当初还能得到高度文明的德国民众的全力支持?仅仅说希特勒利用了德国人在凡尔赛和约之后的复仇心理是说不过去的。事实上,正如许多学者不断指出的,那个黑暗时代的德国人与希特勒之间实质上结成了某种共犯结构,他们被元首描绘的蓝图和提供的福利所打动,成为了他的志愿行刑人。    在这些给人民的许诺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乌托邦——深谙德国人心理的希特勒,精心编织了一幅未来的景象:他和一群年轻富有开拓性的精英,不但将恢复德国的光荣,洗刷所有耻辱,而且还将作为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福利国家,使每个德国人都切实地获得生活质量上的提升。    他确实并未食言。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不管怎么黑暗,有一点是事实:他差不多一直有效地维持着德国民众的高福利生活。直至战败那一天,一般的德国工人家庭没有直接支付过任何战争税,绝大多数德国人在战争期间比在战争开始前的和平年代更有钱。    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非常美妙,但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尖锐地指出,这种“善”实际上深深地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简言之,纳粹德国通过残酷的对外掠夺,维持了国内的高福利社会,并由此扩展了希特勒的支持基础。    这也是希特勒的乌托邦最黑暗的一面:...一个看起来促进国民幸福的强大福利国家,依靠的却是无情的国外统治。纳粹意识形态一直强调对内平等和对外差异,用希特勒的话说,“在德国人民内部是最高的人民共同体和面向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对外是绝对的统治地位。”也正是从这样一个乌托邦中,纳粹汲取到了犯罪的能量。    为此,所有不属于这个人民共同体的人,都遭到了残酷的清洗和无情的盘剥。他们的行动惊人地高效,在西欧各国的第一年占领军费开支,达到了这些国家正常财政收入的100%-242%不等。比利时的德军带着强盗般的骄傲报告说,他们已经把比利时的“库存全部吸干,最后连一滴血都榨不出来”。    不止是财政和资产,这个巨大的吞噬机器还要求人力供给。由于德国的农业无法自给,民用物资供应也受到战争影响(因为必须为军工生产让路),二战期间大批外国奴役劳工被驱使着为德国人劳作。纳粹首领对这些人的处境毫无同情心,帝国元帅戈林不止一次地表示:“倘若有人要挨饿,那么绝对不能是德国人,让其他人挨饿去吧。”他不仅没有放松,相反要求加强榨取:“我不在乎有什么地方势将发生饥荒,只要这个地方不是在德国。”1941年冬,被围困的列宁格勒据推测将有550万人饿死,但东方占领军司令部认为,对此“无动于衷是非常必要的”。    诚然,战争期间的供应不足,也埋下了物资短缺、黑市盛行、价值缩水和通货膨胀的祸根,但战争期间保持的食物定量配给和对德国人有利的内部分配制度,反倒坚定了德国民众对帝国的信任,提高了政府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大多数民众虽非纳粹信徒,却也为社会体系提供的小恩小惠而欢喜。直到战败,德国人仍看起来美丽、健康、整洁且穿得很好。    不但如此,纳粹还特别注意安抚底层平民。约6000万德国平民仅承担了帝国战争支出的10%,收入较好的德国人承担了20%,剩下的全部由外国人、强制劳工和犹太人承担。但德国人的生活标准却建立在被占领区人民的饥饿、贫困、强制劳动和死亡的基础之上,格茨?阿利甚至断言:“对全体德国人民族利益的担忧是所有恐怖、奴隶和灭绝政策的决定性推动力。”    为何这种民族福利国家的造福意识形态竟会演变出如此毁灭性的能量?是因为纳粹特别邪恶吗?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在历史上,这种“对内平等、对外差别化”的政策,在欧洲历史上十分常见。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都是如此:有公民权的人能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但没有公民权的异族人则没有任何权利。    这种“中心-边缘”的差别化对待,事实上是许多帝国共有的逻辑:通过一种对世界体系的结构性控制,来为狭隘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包括现在的美国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二战期间的德国人多半并不清楚本国的那些将领和总督在被占领地区犯下的罪行,但他们很可能也并不在意——只要他们自己被帝国照顾得很好。半个世纪前,Ronald Steel曾说:“这是一种真实的帝国权利的标志:尽管帝国的支持者可能会对如何管理帝国发生争执,但他们从不对帝国的品行产生疑问,也绝对不会怀疑帝国是否符合被它统治的人民的利益。”他这句话原本说的是美国人常常不知道本国在海外做了什么(以至于后来发现受人憎恨时十分惊讶),但确实提醒了许多大国的公民:你们的公民身份很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特权,作为一种实现政治正义的职责,理应关切本国在边境之外的所作所为。 阅读更多 ›


很好的一本书。作者用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阐明了这样一个国内很少有人提起的话题——纳粹透过对犹太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掠夺来实现对德国国民的整体贿赂和收买,激发他们的贪欲,丧失他们的良知,促使他们协力战争。季羡林先生在《留德十年》中写道:直到美军打到哥廷根时(当时他在哥大读书),德国居民的供应也没有受过大的影响。也算是本书的一个例证。这本书中还提及日本人专门到德国学习通过发行德意志银行专用货币,开设专门账户等“高端”、“专业”的方法,洗劫被占领国财政、金融的“技巧”。日本人学东西就是快——回去就用了——在满洲国和关内的占领区——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60年代中期还赔偿了5亿美元给韩国(当时的35美元=1盎司黄金)。可我们因为内斗(跟台湾),竟然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的要求(此前台湾在1951年签订《旧金山和约》也被日本人逼得放弃了——这也是内讧的“好处”——日本人真是“活学活用”的好榜样。)这事儿,老百姓自然没有置喙的机会。近代以来,中国人被出卖了无数次,大概也不在乎这一回。小时候听太姥姥讲,甲午年打败仗,赔了日本人两亿多两银子;庚子年闹义和团,引来报复,结果中国人每个人被罚银一两,就是“庚子赔款”;“九一八”后东北成了满洲国,日本人拿他们的“金票”换中国人的...现大洋,一块顶一块(其实鬼子的一块钱顶多就值我们的银元五毛);“小鼻子”垮了,满洲国的“绵羊票子”都瞎了,只好用来糊墙、糊天棚;“大鼻子”发“红军票”,拿了咱们很多东西,撤军后一文不值;建国后人民币换现大洋,一块顶一块(当时人民币定价是1元等于0.8美元——当然是人家不承认、不兑现的);三年灾荒时,蛋糕卖到六块钱一斤(陈云的办法,为了回笼多发的货币);二十年不涨工资,日子还不如张大帅的时候。长大后明白了:老祖奶奶说的都是真的。当然还有她不知道的——建国初期“一边倒”,俄国人逼迫我们同意卢布对人民币汇率严重偏高(将近3倍),掠夺我们;拼命援外,不计血本(为了争当大皇帝);1978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29亿元,平均每人30多元;1980年代初期盘点了一下家底儿,才清楚30年折腾的经济后果是:固定资产仅存6000亿,损失一万两千亿以上。时任副总理的万里说:“这样的数字要是让老百姓知道了,我们还能在台上吗”?万里是好官,有良知。这些年又折腾了多少?被拿走了多少?将来才会清楚吧。被收买和被出卖的,你愿意做哪一个?毕竟经济是基础,但绝对不是一切——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之所以反抗英国,闹独立,是因为英国只收税,不给他们平等的代表权。所以才有“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口号。其实,英国人的税收不重。被收买,一时受惠;被出卖,永不翻身。这两个办法都不够好。德国人虽然固执,但不笨——他们改辙了;鬼子更狡猾,吃一回亏就想明白了——跟着美国混,占便宜。我们哪?推荐这本好书!!! 阅读更多 ›


貌似比较专业。作为一种资料留存,时时参照


写得比较详细,还可以


此书的印刷非常好,读起来很有感觉。


书很崭新,印刷看来也像是正版。物流和包装都很不错。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纳粹主义对民族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有点像统计书籍的味道,没有从根本上阐述这个民族的本质,只是像报账一样说一些数字,一点意思都没有,人家要看的是对这个纳粹主义的具体分析,比如他们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使用了什么方式,以及民族为什么由胜转衰,一点都没有,失望


包装到位,速度也很快,是正版。


质量部错,,各方面都还满意


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第三帝国,推荐


翻译精准,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