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茶花女

(法)小仲马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法)小仲马  

页数:

250  

字数:

174000  

译者:

郑克鲁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这部小说自一八四八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小仲马于一八五二年改编成剧本上演,再次引起轰动,人人交口称赞。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于一八五三年把它改编成歌剧,歌剧《茶花女》风靡一时,流行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成为世界著名歌剧之一。《茶花女》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扩大。从小说到剧本再到歌剧,三者都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现象。 饶有兴味的是,《茶花女》在我国是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林纾于一八九八年译出这本小说,以《茶花女遗事》为名发表,开创了近代的翻译文学史。林纾选取了《茶花女》作为第一部译作发表,决不是偶然的。这至少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茶花女》在欧美名国已获得盛誉,使千千万万读者和观众一掬同情之泪。这一传奇色彩极浓的作品不仅以情动人,而且篇幅不大,完全适合不懂外文的林纾介绍到中国来。况且,描写妓女的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已有之,但似乎没有一部写得如此声情并茂,人物内心的感情抒发得如此充沛奔放,对读者的感染力如此催人泪下,因此,《茶花女》的翻译也必然会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和效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小说在我国受到的热烈欢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小仲马的身世和经历同《茶花女》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小仲马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基度山恩仇记》、《三个火枪手》的作者大仲马。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大仲马尚未成名,他在德·奥尔良公爵那里担任秘书,同时写作剧本。他住在意大利广场的一间陋屋里,他的邻居是个漂亮的洗衣女工,名叫卡特琳娜·拉贝。她已经三十岁,但大仲马只有二十一岁,两人来往密切。一八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小仲马诞生,但是孩子出生登记册上“没有父亲姓名”。大仲马给儿子起了名,不过直到一八三一年才承认小仲马。小仲马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据他后来回忆,大仲马在房里写作,小仲马由于长牙不舒服,大叫大嚷;大仲马提起孩子,扔在房间的另一头。他的母亲把孩子保护起来,才使小仲马少受许多打骂,后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这样写道:“母爱就是女人的爱国心。”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仲马承认儿子之后,由法院判决,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他的同学们辱骂他为私生子,洗衣女工的儿子,有受人供养的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黑人面孔(按:他的曾祖母是黑人,他本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有黑人特征),一文不名,等等。不过,由于大仲马的原因,他从小就踏入了戏剧界和文人聚集的咖啡馆,认识了钢琴家李斯特、诗人兼戏剧家缪塞、巴尔扎克等名人。耳濡目染,培养了小仲马的文学兴趣,这对他后来选择的道路不无影响。 大仲马一向过着浪荡生活,小仲马对父亲颇有微词。可是,大仲马幽默地说:“他真心实意地嘲笑我,但他也真心实意地爱我……我们不时地发生争吵:那一天,我买了一头小牛,我把他养肥了。”大仲马的言传身教对小仲马还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八四二年起,他脱离父亲,过起独立的生活。他寻找情妇,追逐姑娘。一天,他看到一个神秘的女郎,她一身穿白,头戴意大利草帽,地点是在离沃德维尔剧场不远的交易所广场上。她的名字叫玛丽·迪普莱西,真名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她对富人和社会名流的自由不羁的态度,她散发的光彩和神秘气息,给小仲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八四四年的一个晚上,小仲马又在杂耍剧院遇到她,她由一个老富翁德·斯塔凯贝格陪伴着。很快小仲马就成为她的情人,他为她负上了债。在小仲马成年那一天,他的债务高达五万法郎,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尤其他没有任何接受遗产的机会。一八四五年夏天,小仲马和玛丽·迪普莱西发生争吵,断绝了来往。玛丽找上了李斯特。小仲马为了忘却旧情,埋头创作,由大仲马出资发表了诗集《青春之罪》,在这之前他还写了一本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故事》。一八四六年二月,玛丽·迪普莱西到伦敦,秘密嫁给德·佩雷戈伯爵,但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不得不到巴登-巴登去疗养。而大仲马父子则到西班牙的加地斯去旅行。玛丽于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病逝于巴黎,时年二十三岁。德·斯塔凯贝格伯爵和德· 佩雷戈伯爵给她扶灵,送到蒙马特尔公墓,她的棺柩上撒满了茶花。二月十日,小仲马在南方的马赛得知了噩耗。他回来以后躲在圣日耳曼的白马客栈里,花了一个月的工夫,一气写成了《茶花女》。无疑,玛丽·迪普莱西就是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原型。 由于这部小说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在此后的三年中,小仲马又接二连三地写出十来部小说,其中有:《塞尔旺医生》(1849)、《塞查丽娜》(1849)、《棕红头发的特里斯唐》(1850)、《缪斯泰尔摄政》(1850)、《百合女神》(1851)等,都没有得到期待的反响。在他父亲的熟人的建议下,他转向了戏剧。他首先将《茶花女》改编成剧本,但是当时的内政部长认为此剧太不道德,禁止上演。经过一番斡旋,一八五二年二月十日,《茶花女》获准上演。大仲马此时流亡在布鲁塞尔,小仲马给他发去报喜的电报:“巨大成功,以致我以为看到了你的一部作品的首演。”大仲马欣喜地复电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的孩子。”后来,有人问起大仲马是否参与了《茶花女》的写作,他仍然诙谐地回答说:“当然罗,我创造了作者。”《茶花女》被认为是开创了“风俗剧”。小仲马随后写出了《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挥霍的父亲》(1859)。小仲马十分关注社会问题,以道德家的面目出现。他的剧作虽然对社会的罪恶和黑暗批判得不够深刻,但多少触及到一些社会弊病,因此他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 然而,小仲马的地位还是与《茶花女》紧密相连。亨利·巴塔伊认为:“茶花女将是我们的世纪之女,就像玛侬是十八世纪之女一样(转自《茶花女》第347页,巴黎袖珍丛书版,一九九一年。)。”左拉指出:“小仲马先生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欢节……只有《茶花女》是永存的(左拉:《接受小仲马先生入学士院的演说词》,《文学材料集》第466—467页,巴黎沙邦蒂埃图书馆出版,一九二六年。)。”龚古尔在日记中写道:“小仲马拥有出色的才华:他擅长向读者谈论缝纫工场的女工头、妓女、有劣迹阶层的男女:他是他们的诗人,他用的是他们理解的语言,把他们心中的老生常谈理想化(《茶花女》第349页,巴黎袖珍丛书版,一九九一年。)。”连列夫·托尔斯泰也十分欣赏小仲马:“小仲马先生不属于任何派别,不信仰任何宗教;他对过去和现在的迷信都不太偏好,正因如此,他进行观察、思索,他不仅看到现在,而且看到未来(《作家词典》第二卷第70页,罗贝-拉封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版。)。”上述作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小仲马的人生态度,作品内容和艺术倾向,这些方面特别鲜明地体现在《茶花女》中。 小仲马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作出深刻的揭露,《茶花女》也不以批判深刻而见长。法国评论家雅克·沃特兰从两方面分析了《茶花女》的成功奥秘,他指出:一、“这部小说如此突出的反响,必须同时从一个女子肖像的真实和一个男子爱情的逼真中,寻找深刻的根由;”二、“这位小说家通过行文的简洁和不事雕凿,获得叙述的逼真(转自《茶花女》第341页,巴黎袖珍丛书版,一九九一年。)。”他的见解是十分剀切的,不过还不够全面。 毫无疑问,《茶花女》是部爱情小说。应该说,它从生活中来,又经过了作者的提炼,比生活来得更高,或者说被作者诗意化了。在作者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甚至面对着是要自己的幸福呢;还是替情人的前途着想,替情人妹妹的婚事考虑,这时,她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成全情人。作者通过人物感叹道:“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又说:“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得美好,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什么样的人。”作者高度赞美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另一个则一见钟情,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暗中将母亲给他的遗产赠送给情人,此外,他强烈的嫉妒心也是他的爱情的深切表现,直至情人死后埋入地下,他仍然设法将她挖掘出来,见上最后一面。他的爱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值得注意的是,玛格丽特尤其看中阿尔芒的真诚和同情心。她对他说:“因为你看到我咯血时握住了我的手,因为你哭泣了,因为世间只有你真正同情我,”而且,“您爱我是为了我,不是为了您自己,而别人爱我从来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样写,一个妓女信任和迷恋一个男子就毫不牵强附会了,他们的爱情不仅有了可靠的基础,而且真实可信。 比较而言,玛格丽特是更为丰满的形象。一方面,小仲马并不忌讳她身上的妓女习性:爱过豪华、放荡的生活,经常狂饮滥喝,羡慕漂亮衣衫、马车和钻石,因而愿意往火坑里跳。另一方面,小仲马深入到这类人物的内心,认为玛格丽特自暴自弃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过寻欢作乐的生活是不打算治好她的肺病,以便快些舍弃人生。但她对社会也有反抗,例如她喜欢戏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她们不得不忍受每天跟她们见面的人的侮辱,这无疑是对那些侮辱的一种报复”。她还愤愤不平地说。“我们不再属于自己,我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敬的时候,我们却降到末座。”这是对妓女悲惨命运的血泪控诉。尽管她为了维持浩大的开销,需要同三四个大贵族来往,但是她仍然有所选择,例如对待德·N伯爵就是坚决推拒的,表现得非常粗暴和不留情面。因此,阿尔芒认为在这个女人身上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这个妓女很容易又会成为最多情、最纯洁的处女。”归根结蒂,巴黎生活燃烧不起她的热情,反而使她厌倦,因此,她一直想寻找真正的爱情归宿。总之,玛格丽特的复杂心理写得极其合乎情理。对于这种受侮辱受损害的人,作者要求人们给予无限宽容,自然也能够得到读者的共鸣。小仲马匠心独运之处还在于他描写女主人公死后,社会舆论对这类妓女的态度。他通过公墓的园丁揭露那些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他们在亲人的墓碑上写得悲痛万分,却从来不流眼泪”。他们不愿看到亲人旁边埋着一个妓女!更可恨的是那些买卖人,他们本来在玛格丽特的卖笑生涯中搞过投机,在她身上大赚了一笔。在她临终时,他们拿了贴着印花的借据来纠缠不休,要她还债。她死后他们马上来催收帐款和利息,急于拍卖她的物品。玛格丽特生前红得发紫,身后却非常寂寞:“这此女人讲究的生活越是引起街谈巷议,她们的过世便越是无声无息。”这些笔墨非但不是多余的赘写,反而是最切实的风俗描绘,是这部爱情小说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阿尔芒·迪瓦尔的形象也写得相当真实、生动。首先,在人物的名字上,小仲马颇费了一番心思:仲马(Dumas)和迪瓦尔(Duval),亚历山大(Alexandre)和阿尔芒(Armand)的第一个字母都是相同的。作者似乎要表明男主人公和自己的经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区别。迪瓦尔的爱冲动、豪爽、毫无保留、甚至提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要求、嫉妒、庸俗举动、动辄易怒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假思索的行为,这一切都在于加强效果,却把一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写得活龙活现。还有阿尔芒爱流泪,这也同当时的风气十分吻合。这种男性的软弱还表面在他受不了玛格丽特去世的打击,悲痛得病倒。这与玛格丽特死前的大胆自我剖白恰成对照,显得未免可笑,但却是真实的。 在次要人物中,阿尔芒·迪瓦尔的父亲和普吕丝值得一提。迪瓦尔先生体现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认为儿子走入了歧途,作为父亲,有责任去挽救他。而且他儿子的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他女儿的出嫁,问题变得特别严重,刻不容缓地需要妥善解决。他显然不是庸碌无能之辈,这从他谋得了C城总税务长的职务就可以看出。他比儿子老练得多,在严词开导儿子未获成功之后,他改变了策略。他采用调虎离山计,把儿子支开,单独跟玛格丽特交谈,晓之以利害:“你们两人套上了一条锁链,你们怎样也砸不碎……我儿子的前程被断送了。一个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手里,可她丝毫没有伤害过您。”这番话句句“在理”,使玛格丽特无法坚持己见。应该指出,小仲马并没有把他当作反面人物来描写,小说反复写到“他为人正直,遐尔闻名……是天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任何一个资产资级家庭做长辈的,都会像迪瓦尔先生一样行动。但是,小仲马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将迪瓦尔先生的务实写到近乎冷酷的程度,跟他儿子阿尔芒的热情、冲动、不计利害关系形成强烈的对照。此外,迪瓦尔先生认为妓女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人,是一种榨钱机器,这种看法与阿尔芒的见解大相径庭。小仲马的褒贬在不言之中,要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至于普吕丝,这个昔日的妓女,如今是时装店老板娘,她也是女主人公的陪衬人物。小仲马对她的贬斥则是显而易见的。她由于人老珠黄,已不能出卖色相,便攀附正在发红的妓女,从中谋利。她对玛格丽特的友谊到了奴颜婢膝的地步,但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取酬金。她表面上在开导阿尔芒不要独占玛格丽特,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她是担心玛格丽特从此失去公爵和德·N伯爵的接济,也就断送了她自己的财路。待到玛格丽特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便毫不留情地离开了玛格丽特。小仲马还写她不放过机会去调情。凡此种种,都写出了她与玛格丽特有云泥之别,不是同一类人物。 从结构上来说,《茶花女》写得环环紧扣,衔接自然。作者采用倒叙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去写这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爱情的产生写得一波三折。突变的到来安排合理。悲剧来临之前的交恶再起波澜。故事写得并不单调,但是正如小说中所写的,细节朴实无华,发展过程单纯自然,这是《茶花女》最明显的艺术特点。小说几乎没有枝蔓,写得十分紧凑,这更加强了它的朴实的优点。 此外,在人物外形的描绘上,小仲马也相当老到。他是这样介绍玛格丽特的: “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由于对肉欲生活的强烈渴望,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地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色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而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 小仲马的观察细致,描写准确。一个耽于肉欲和享乐生活的妓女的面孔跃然纸上。这段描写表现出一个烟花女子的打扮和气质,是颇有力度的。 在其他艺术手段的运用上,则可以看出小仲马受到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影响。例如他在介绍上层社会的各类人物时,运用了罗列式的讽刺笔调,一句话勾勒出一个人的丑态。此外,小说结尾玛格丽特的日记,是一种变化了的书信体小说的写法,同十八世纪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茶花女》的主要篇幅由对话组成,这无疑深受大仲马的影响。小仲马的对话同样写得流畅自然,十分生动传神。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大仲马的拿手好戏,他已经十分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阿尔芒等待幽会时的焦急心情和种种思虑,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倾诉,都是对人物心理的探索。而普吕丝和迪瓦尔先生的长篇开导和说理,又有着巴尔扎克笔下人物的精彩议论的影子。小仲马显然在吸取众家之长,熔于一炉。他对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茶花女》出版的那一年,巴尔扎克已经搁笔了,法国小说出现了一段冷落时期。《茶花女》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真空。可惜的是,小仲马未能再进一步写出更深刻的作品。六十至八十年代,他有一些作品问世,如小说《克勒蒙梭事件》(1866)、戏剧《婚礼拜访》(1871)、《阿尔封斯先生》(1874)、《弗朗西荣》(1887)等。一八七五年,小仲马进入法兰西学士院。后期他的思想产生了变化,曾致力于修改《茶花女》。在一八七二年的版本中,他把一些字句改得平和一点,去掉锋芒,这纯属画蛇添足,后人并不理会他这种思想倒退。小仲马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马于利-勒-罗瓦去世。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世界文学名著,曾以小说、话剧、歌剧三种形式出版和演出,三者都以其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传世佳作。
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坠入情网。正当这时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这段纯真的爱情终以悲剧告终。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 译者:郑克鲁

章节摘录

插图:再说,有的东西值得一买。陈设华丽。布尔①制作的玫瑰木②家具,塞弗尔③和中国的花瓶,萨克森④的小塑像、绸缎、丝绒和花边绣品,应有尽有。我在公寓里信步而行,跟随着比我先来的好奇的贵妇。她们走进一个蒙着波斯墙布的房间,我正要也走进去,这时她们却几乎随即笑着退出来,仿佛羞于这次新的猎奇。我反而更加强烈地想踏人这个房间。这是梳妆室,摆满了最精致的玩意儿,死者的挥霍似乎从中发展到顶点。靠墙有一张宽三尺、长六尺的大桌子,奥科克和奥迪奥⑤制作的各种珍宝在上面闪闪发光。这是一套洋洋大观的收藏。这千百件物品对于置身这问内室的这样的女人来说,是她梳妆打扮必不可少的;其中没有一件不是金器或银器。然而这些收藏显然只能逐渐地罗致,而且不是同一个情夫所能搜罗齐全的。我目睹一个由情人供养的女人的梳妆室,并未感到心中不悦;无论什么东西,我都饶有兴味地细察一番。我发现,所有这些巧夺天工的用具,都镌刻着不同的姓氏开头字母和形形色色的族徽。


编辑推荐

《经典译林:茶花女》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茶花女 PDF格式下载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如果要我说,一个娇媚放浪的女子与一个矜持娇贵的女子相比,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者。但当我看到《茶花女》时,我的心为之震撼,我没想到一个妓女需要用钱来浇灌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如此的高贵。 玛格丽特的生活,我不直该用什么来词语来形容。或放荡,或精彩,或悲惨,或深刻……这种浓浓的,令我挥洒不去的印象,促使着我写下个人对《茶花女》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我们在谈笑时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偏见。 玛格丽特无疑是一个值得令人追忆的妓女。为了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了毫不相干的另一位女子,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她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的了。”她都在为着别人而活。为着别人而活,本身高贵的人,我们就称之为“无私”;本身低贱的人,我们就叫作是“狗”。命运给予人们的,总是如此的不公平。 玛格丽特,一个那样桀骜不驯的女子,她沦落风尘,在繁花最盛的年岁里,本着自己如花的美貌过着表面浮华实则空虚的日子。上帝把阿尔芒,这样一个简单纯朴,仍然愿意相信爱情的青年送到了她身边。他执著,他坚贞,没有一丝动摇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用世间最坚定最美妙的爱情,打动了玛格丽特高傲的心。玛格丽特,一个世人眼中的妓女,为了自己深爱的人,竟愿意那么傻,傻得无声息地离开,傻得放弃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 玛格丽特没有干净的身体,却有一颗干净的心灵;许多让我们认为是“值得尊敬”的有身份的人,有着干净的身体,却缺少一颗干净的心灵。上帝有时会睡觉,但是又不能不关照着人间,于是上帝就如猫头鹰一般睁只眼,闭只眼。而玛格丽特,正巧是上帝闭着的那只眼中的一个不幸的妓女。 一直到死,她都无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宁。她的心灵、生命就如一碗没有端平的鸡汤,虽然很珍贵,却始终还是要洒出来;就如一叶孤单的小舟,不、飘荡在渺无人烟的海域上,找不到能让她休息的港湾。 我们在这里祝福她,在这里崇敬她,带着一捧捧茶花,洒向她应该去的,也一定去的——天堂之路。这条路上充满着我们的真诚,也是真诚使茶花的花香变得浓郁,变得在天堂无处不在。玛格丽特,我——永远爱你。


茶花女,有小仲马的经历在里面,所以,全文读起来,情感上的真实给人很大的冲击,不得不说,很感动,那种浓烈的爱情,在不得已的夹缝中,开得倔强。阿尔芒的情感动荡为脉络,从爱得疯狂,到恨得拙劣,再到摧心裂肝的忏悔。玛格丽特,这个漂亮女人,爱得那样的真切,一次次的做出着牺牲,让我想起了《胭脂扣》,前面的情节似乎有些像。。可是悲悯者卑微者他们的诉求谁听得到呢,他们顶真的为爱而爱的爱情又有谁相信呢。天主敞开的两条通往善良的路,痛苦和爱情,都是荆棘丛生的,没有鲜血淋漓,没有历尽千难万难,是不可能到达的。


故事不长,一天就看完了。虽然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煽情的词句,但是非常感人,看到玛格丽特的日记,很能感受到当时阿尔芒的心情~ 不由得你不陪着掉眼泪。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真爱是不在乎高低贵贱的.......


经典内容,质量不错。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会在确认了玛格丽特对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才会写出这篇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男人忏情录《茶花女》,只是这个忏悔实在是来得太晚了一点。我想,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都能多几分真诚和信任,少几分虚荣和猜疑,这世上的许多爱情悲剧,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茶花女早就看过了,看到译林有,就买下一本再看看......................看完依然感动,美丽的玛格丽特,美丽的茶花..................


不管是文章还是封面都能用一个“美”字来形容!封面是根据玛格丽特的外貌描写绘画的。很好!比想象的还要好!


《茶花女》在面世当时的时期就很轰动,后来小仲马把它改编成话剧,也大获成功!虽然描写的是一个青年和一个妓女交往的故事,但是女主角为爱人牺牲自己的精神是最令人感动之处,令人唏嘘不已!


看到了茶花女对爱情的执着,她虽然是风月女子,但是对男主的爱是纯洁无比的!


经典名著,自己阅读,更重要的是给儿子推荐。没看过其他版本。译林的应该不错。慢慢看,好的话,打算把十大名著收齐。


无法理解爱一个人是否如小说这般无法自拔,还是在西方社会的文化氛围下,人们的思想就是如此的奔放。


名著、、无尽的哀伤、、多年之后、、唯有那份执着的爱情还依稀萦绕在脑中


终于有机会,有时间拜读经典的书了,译林的书真的挺不错


译林的名著翻译。本本都是经典。买来先收藏着,有空再看!


仔细阅读了小说!还是看书比较好,可以充分的展开想象力!还是看名著好呀!


爱情从来都是你情我愿,没有谁可以强迫的。爱便是爱了,不管对方贫穷、富有。


真挚的爱情,为了爱放弃一切,可爱又可悲。所以婚姻还是讲究门当户对,金玉良缘的。毕竟灰姑娘的故事只是童话。


经典译林系列印刷、装帧、字体都很好,翻译也不错,推荐。


以前看过这本书,这次看到译林出版的买一本来没事时侯看看!性价比很高,封面是硬包装,很好保存,总之是一本不错的书,强烈推荐购买!


女人可以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阅历太浅,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爱情。


一直喜欢经典译林系列,收藏,慢慢欣赏。


还没有拆封,但是装帧很精美,一直很喜欢经典译林的书,翻译好装帧精美,就是价格相比起其他出版社较贵了


书纸张很好、已经读完啦、还是译林的版本经典


封面很漂亮 经典译林的一系列书都很好 适合收藏


不得不说那两父子写的小说趣味性可读性真不是盖的。


一本向往已久的名著,纸质很好,喜欢译林的书


“我的爱是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一个人拥有正常的过去,才能站得住现在,与未来。


不愧是世界文学名著,值得每一个人来看,非常喜欢译林出版社的书


一直喜欢译林出版的书,翻译的读起来很舒服


我个人比较倾向译林出版的书,不仅书的质量好,看起来都身心愉悦,


不像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那样充满传奇,《茶花女》就是在真情中打动人心,情真意切,很好。


心理描写相当细,很打动人


大仲马和小仲马都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作家,父子俩写作风格很是迥异。《茶花女》是让人读了能流泪的好作品!


看见茶花女的文字,听得见茶花女的内心~


包装是硬壳的,看起来很耐用,茶花女我一直很喜欢,想买本做个收藏,这本很合适,价格也很实惠!


好,推荐阅读。真的很管用


超级经典的文学作品 让人爱不释手 赞


译林版本不错,翻译的也很好,纸张和包装设计更是值得保藏多年。买了,给孩子留着。


内容自己看,纸质还可以,译林的书封面挺好看,值得收藏


译林的感觉都很好。


喜欢译林的书,包装精美


译林的书值得收藏!


一直都喜欢译林出版社的作品,家里收藏了很多,以后也会继续关注译林的作品


支持译林


正版书,一直买译林的书,非常喜欢。


行间距大,印刷精美,译林的这套书很好,都是线装本。


总的来说纸张不错 我一直买书都买的译林的 装帧比较精美 有些地方翻译比较生硬 但是不妨碍阅读 我一口气就看完啦


小时候读过此书,很感动,这次买来译林版的准备再读一遍,一直喜欢译林的书。


文学名著,多读读总是好的


重温经典,但愿有新的收获


包装和印刷都很好,值得收藏和阅读,内容读后评价


一个关于外国妓女的悲惨故事,经典翻译版,非常好看


世界名著,很值得看。。必读之书


自己读的第一本世界名著


世界名著我的评论都显得多余


世界名著,好


书真的不错。比新华书店便宜好多,以后买书就去当当喽。


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故事曲折,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书页的质量也非常好


初中时候,最喜欢的故事,现在买来收藏,回味年少时候的心态。


经典图书,正版印刷精美,纸张很好,包装不错


经典好书,现代社会这样的爱情故事好像不多见了。


比较经典的书了 也不是很厚 不错


经典之作,买来送给姐姐的


很适合女性读的经典书 买来收藏


很经典的故事值得一读


十分感人 为之动容 经典!


经典作品,包装也很好


买来送人的,硬书皮,外表包装严实很不错,译林出版社,挺好的书,经典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没的说。经典。


不愧是经典,再次阅读还是感动的泪流满面


经典之作,质量也还不错。


经典,啥也不说了


经典就是经典啊,书的质量也很好 支持当当网


书还行,经典


重温经典,可怜的娃啊!


重温一下年轻时代读的名著。


译林出版社这个版本的名著,真心赞!无论是纸质,印刷,内容,都很赞啦!特别是包装!赞啦!


没看过这本 但是名著 质量可以 5星


送给外甥的,都是些名著初中生必读课本,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译林出版社的书外观很精致,感觉很好。名著很值得一读。


就是抽风了看名著


没有看过,但是很期待,逼近是名著吧,包装好值得收藏!


孩子就喜欢看名著


喜欢这本书 非常好,包装是硬壳,名著


我最喜欢的名著,这个版本也是我最喜欢的


孩子爱不释手,非常喜欢,这套名著一定要收集齐。


名著啊,就是这个样!


第一次在当当买,毅然决定以后都在当当买了…物美价廉……十分满意


包装挺好的,买来收藏的,这个系列的书已经买了好几本了,大爱


我只能说这本书不能从外观还是内容我都很喜欢,很爱。


书是正版,印刷精美,有收藏价值。


当当送货速度真快,昨天下的单,今天上午书就拿到了。会好好读的。


出版正,印刷质量好,东西便宜。


挺新的,不错哦


一直都是在当当上买书,超值!赞一个!


塑封包装,印刷精美,内容更是好,值得收藏,赞一个!


与书店质量一样好,赞一个!


封面很漂亮,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好,内容很正,总之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下次还来。


好书,买了之后才发现家里已经有了


茶花女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