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流浪者旅店

[荷兰] 塞斯·诺特博姆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荷兰] 塞斯·诺特博姆  

页数:

220  

字数:

158000  

译者:

郭国良  

Tag标签:

无  

前言

风暴眼之中 “万物皆源于变动,而与恒定不变无关,如果一切的起源是恒定不变,则必回归其本源,而其本源正是虚无。所以旅程永无终止,无论是此世,或是来世。”12世纪的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如是说,这句话出自他详尽的旅行手册《发现旅行真意之书》,这是一部神秘的、极为虔诚的著作,该书以迁移为角度,观察一切:神、宇宙和灵魂。迁移的含义在全书中确定不移,那就是指旅行。我既不是穆斯林,也不信宗教,以前在巴黎买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有“旅行”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是safar,复数形式是asfar),也是因为该书是双语版,我喜爱其中阿拉伯文手稿之美,更是因为,当我在巴黎的书店草草浏览此书时,在序言中读到的意味,是让所有真正的旅行家都为之着迷的,无论他来自12世纪,或是20世纪。该书的译者,同时也是序言作者丹尼斯·格雷尔说他也可以将“意义”翻译为“果实”——不但可以说明旅行之益处,而且就词源而言,阿拉伯语中果实(nata,ij)这个词,会让人想起“孕育诞生”,引申出旅行在理性和精神上结出的硕果。序言中说,旅行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其揭示真性,简而言之,是对那些孤身独行的人有益:“旅途中,你会认识你自己。” 序言中还有一个词:siyaba,即朝圣,同样吸引着我,也许是因为我对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着迷之故。朝圣的定义是:周游世界,冥思玄想,走近神之所在。后者对于我并无意义,可是如果将“神”一词换为“神秘”,我就会赞同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在美好的一天,我知道这听起来有多么夸张和老套,可我的经历就是如此:我将帆布背包塞满,向母亲告别,赶上了前往布莱达的火车。一小时之后——你知道尼德兰这地方是多么小——我就站在比利时边境的路边,翘起大拇指搭顺风车了,从那之后,我就没有真正停下过脚步。当时,我对任何冥想、任何玄思都一无所知,这些思考日后才降临,就像西藏转经筒的用处一般,先有了行动,思想才会随之而来。换句话说,我再也没有停止过漫游,在漫游中逐渐开始思考,称之为冥想,也未尝不可。 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长在旅途的人就总是身在远方,不在此处。对自己是如此,对于别人,对于朋友们,也是如此;尽管你的确“身在彼处”,不在此处,但是你永远留在一个地方,一直如此,这就是所谓“自心所在”。不管听起来多简单,你总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如实地认识到这一点。你总是要应对“其他人”的不理解。以前,我不知有多少次不得不聆听帕斯卡的格言:“世界不幸之根源,乃在于人类不能在同一间屋子里二十四小时不出门。”后来我渐渐发现,其实正相反,我才是那安住自心、足不出户的人。但是居家的人对于旅行总是会不断地质疑,每次谈话都是同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旧话重提,以至于自己当时是如何回答的,我已经完全记不清了。他们问:“你为什么旅行,为什么你总是旅行?”然后就是“你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此话颇有指责之意。)无论过去或是如今,这话的意思就是指,你在逃避自己,在我看来,这句话勾画出一个可怕的、悲惨的、历经磨难的我,永远自我放逐于沙漠之中或者大洋之上。而旅行真正的原因,是学习和思索,求知和困惑,(在问者看来)反倒不够新奇古怪。1993年,我为一本小书《苏里南的国王》写过序言,其中有我最早的一些旅游故事,写于50年代,当时我是个海员,往来于南美东北海岸的苏里南航线。我的序言是这样开头的:“旅行,也同样是……” “旅行,也同样是需要学习的。”旅行是不断地和他人交错,而你又总是孤身一人。这就是矛盾之所在:你在世界上独行,而世界却在他人掌握之中。你想住旅店时,他们控制着食宿,飞机一星期只有一次,他们来决定你能不能在这架飞机有个座位,他们更加强有力,因为他们能决定给不给你盖一个章或出一份文件。他们说着你听不明白的语言,在渡船上坐在你身边,或是在巴士上坐在邻座,他们在市场上卖吃的给你,还给你指出正确或错误的道路,有时他们很危险,不过一般都并非如此。所有这些都需要学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永远都不能做。你要知道在他们大醉或者你大醉时如何应对;你要看懂手势和眼神,因为无论你是个多么孤独的旅者,你总是不离他人,包围着你的是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建议,他们的厌恶和他们的期待。每个地方都各不相同,什么都和你生活和熟悉的国度不同。学习日后我在柬埔寨和马里、在伊朗和秘鲁所需的知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时开始我已经在学习。并不是因为我当时已经深知这一点,而是因为我畅游在各种新印象的汪洋大海中。我没有时间反思自己,而是像那些尚不知如何旅游、如何写作的人一般,边走边写。我所能做的,不过是观察,然后试着用文字盘点我之所见所闻。我对世界并无知识,不能用之来判断所有让我困惑的现实,我力不能及的地方,在所写的那些故事中一览无余。 也许真正的旅者,永远身在风暴眼之中。风暴就是世界,而旅者透过这风暴眼来观察世界。气象学家说,在风暴眼中一切风平浪静,沉稳如禅房。而学会透过风暴眼看世界,就能知道何为真,何为伪;通过观察,就会知道万类霜天何以同,何以异。 波德莱尔曾写道,旅者离开,就是为了告别,他还写道,旅者的信念是虚假的,他们的旅行带来“痛苦的知识”,这个“微小、单调的世界让我们有机会略微看清自己,看清昨天、今天和明天;在枯燥的沙漠中保留一小片让人惊悚的绿洲。”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只有那些留在家中、每天过着老一套生活的人才会害怕担心,才会无法承担所谓痛苦的知识。对我而言,谁是英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听从心之召唤,一往无前。 曾几何时,今日我所知的一切,当时是一片惘然,但我选择了出发,后来,当我懂得了更多,我知道旅行中我会找到沉静,而沉静才能写作,行走和沉静,似异而实一。而这个世界,其所有的故事和壮美,让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国家、人民和历史,在这个永远漂移的宇宙中,也不过一方孤旅,走上条条旅程。或者援引伊本·阿拉比的话:“你若是看见房舍请说,我便想在此暂留片刻,可有多少次尚未歇下便已上路,只因未走的路程尚有几多。”我曾写过一首诗,写的是道路——命定之路,召唤和引诱之路,我想描述的是永无休止、周而复始的旅行。就以此开篇吧。 道路 我就是道路。 直如弓矢。 瞄向远方, 在远方, 我飘然远飓 你若跟从我 到此处、彼处,无何处 你将会抵达 莫问行何路 远方,就是道路。 1996年

内容概要

《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是荷兰著名作家塞斯·诺特博姆的旅游文集,记录了他过去四十年来到过的地方:爱尔兰、德国、瑞士、意大利、西非、伊朗、澳大利亚。在《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中的这些游记,诺特博姆不仅描写了风土人情,更融入了自己对历史与空间的深刻思考。编辑配齐目录和八幅插图。

作者简介

塞斯·诺特博姆(1933—),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生于荷兰海牙。他也是诗人、旅行家和翻译家,作品中的实验风格最让读者印象深刻。多年来,他游遍世界,用文字表达他对生活和自我的思考。
他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包括P.C胡福特奖、飞马文学奖、康斯坦丁·惠更斯奖、奥地利欧洲文学国家奖等。代表作由小说《仪式》、《万灵节》等。

书籍目录

风暴眼之中(自序)
永远威尼斯
白太太和贾瓦拉先生:冈比亚船上之旅
冥想慕尼黑
阿伦岛之石
我的旅馆(一)
在撒哈拉的边缘
遥远之战:堪培拉纪念馆
园丁与死神(”伊斯法罕一夜”前奏)
伊斯法罕一夜
在她的尸骨上,人们建起曼图亚
苏黎世
马里的月光
当世界戴上小丑的帽子
我的旅馆(二)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然了,爱尔兰曾经和美国大陆以及斯堪的纳维亚陆地相连长达十亿年,当然了,该岛屿一旦形成,雨水就会冲刷得石灰岩表面龟裂,最后变成深深的沟壑,谁又会否认,是大海周而复始地拍打着顽石,雕刻出高达百米的岩壁。即便岛屿有朝一日会消失,这些岩石也会变成暗礁,让过往的船只危机重重,如果那时候这里还有船运的话。在这里一切都是真实的,如果你不相信,只需要看看照片,看时间这个魔术师如何展示其魔法:珊瑚虫和贝壳的化石遗骸说明这里曾经是它们繁衍的温暖海洋,而如今我在这里,如此寒冷,微小的海洋生物陷进温暖的海床淤泥中,被压成石灰块,淤泥将更大的甲壳类动物包在其中,在大海的帮助下,将其石化成为藏宝匣。我注意到,安格斯所说的那个英国人写的书的封面上,正是岩石和罅隙。那是一张黑白照片,岩石在风雨中摧残,熠熠闪光,饱经风霜的石块在岩石上割下或纵或横的磨痕。我买了这本书,在我那粉红色的、如托儿所般的房间里读书,窗外凄风苦雨,拍打摇动窗棂。过了几小时,我出门去吃东西,回来时,威士忌酒仙已经驾驭了我,我的女房东为我播放了“阿伦岛人”的录像。男人划着小艇,裹着黑衣的女人把满篮沉重的空心海藻茎拖上岸来,终于有一天,有个人捕到一条鲨鱼,于是小村子里欢声四起,这场面仿佛来自爱森斯坦的电影。你看见活动的影像,男人,女人和孩子脸上的表情如今已经消失。他们拖着巨大的铁锅,来到码头那儿,硕大的鲨鱼肝就在那里烹煮,会熬出九百升油,变成所有小屋里闪烁的油灯:这是奇迹。海藻变成藻灰,贝壳变成化石,鱼肝变成火光,荒野变成草地,岩石和海藻变成种土豆的土壤。我眺望着,我所处的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分钟前,及时而永远地转过身去,只是在这个岩石和海水的,亘古不改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记忆。“夫彼去者,消逝不见。”荷兰诗人格利特•科威纳尔这样写,此句的语气断然而决绝,本意是要阻挡时间的流逝,和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的消失——而这是永远不可能的,除非有奇迹发生,此刻,奇迹就是我下午所买的这本书。我一直读着提姆•罗宾逊的《阿伦岛之石》的第一卷,直到深夜。第一卷的标题叫做“朝圣”,第二卷叫做“迷宫”,静夜中,窗外的风暴更增其静谧,我所在的这个小岛重生了,这一次是从文字中重生。我不相信世上还有另一本这样的书。在第一卷中,似乎每一米海岸线,其岩石是何模样,植物,禽鸟,故事,名称和种种图像都有所描述。书末的地图是作者亲手所绘,他的路线是从岛的最东端起步,越过南方海岸线高耸的悬崖,来到安一提奥林一伊阿巴赫,这是极西之点,然后又沿着北方海岸线走回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诺特博姆作品主题宏大,但他绝非眼高手低之辈。他在寻常事物中灌注哲学思考。他的思想会不经意地突然出现,叫你猝不及防,如同一个荒废橱柜里藏着的天使。  ——《华盛顿邮报》


编辑推荐

《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旅行是不断地和他人交错,而你又总是孤身一人。威尼斯、慕尼黑、阿伦岛、撒哈拉沙漠,一次又一次抵达和离开,欧洲代表作家诺特博姆关于世界和自我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流浪者旅店 PDF格式下载



遇见你太晚了!荷兰老头儿!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跟老公唠叨着,怎么写得那么好呢?怎么会这些地方我都走过却没他思想中的一厘呢?后来我自我安慰,他十四岁出发,六十岁了才写出这些思想,正常,我不还年轻吗!哈哈。


我读过的,最美,最能感动,最能引发思考的游记。


一翻开书,就被一股强大的魅力所吸引住,这本书,是有魔力的,每一个爱好旅行,爱好游走的人,都会被这本书的内涵、品味、见识、感触所吸引,


有些时候需要让自己静下来,不管是想一些事情,还是看看书,喝喝酒,其实人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出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独自旅行。


值得耐下心境仔细阅读,开始有些不知所错,往后就仿佛回到80年代读名家作品的精彩中。


非常好的一本旅游文集


作者不是那些吸引人眼球,哗众取宠只在乎著名景点的行者,相反他真正看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文化


个性化推荐了这本书,感谢网站这样的推荐机制,能发现读者想看什么,这本关于旅行的随笔很值得一读,最近看随笔找疯了。


每个人都有流浪的冲动,因为流浪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梦想。就想齐豫在《橄榄树》中唱的那样,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還沒開始看~


换个角度看时空,看旅行,看自己.


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 内容还是挺枯燥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对外国艺术史、历史、人文比较熟悉了解,不妨买来一读


作者文笔和情感极其细腻。


对于喜欢这类题材的人,是不错的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呀


帮别人买的,没看, 签收验货的时候看了下包装纸张都不错.


还没开始看,但是看了评论都说不错,准备放假的时候慢慢看


都是一篇一篇的随笔,杂文,有的喜欢,有的感觉枯涩。


内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我不能否认里面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


这就是他了,一个习惯航海、对世界一视同仁的老画家。他看过了太多地方,每个旅游过的地方都成为他财富的一部分,成为他画笔下的花纹,为他新的目的地增加一点花纹、趣味和平静自如。他的旅行纪录,像一份万千众相的对话集——他信步走过的城市,你会觉得阳光很重,话语很轻。他自己经历过的漫长旅游,他在旅游路上所记取的千年历史中那些最璀璨的话语,都同时在波光里闪动。——张佳玮


这本是和一堆书一起订的 但是这本在另一个仓库 好像湖北吧(这边辽宁) 两周后才到 是用正好一本书那么大的纸盒寄来的 书保护的很好 亚马逊很用心


这本书写了好多作者见到的事物 可能是没有自己亲眼所见 觉得很难读懂 也很难置身其中 应该是自己见识太少了吧


我能骂脏话吗?封面这么好看的一本书脏得像二手一样。磕磕碰碰痕迹还能容忍,封面脏成这样实在无语,发货的时候用点心好吗


只是看了几篇 比较细致 但是略显冗长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找了很久,终于在这里找到!


陆续读了几篇,有一种“文化在别处”的感觉,我们都需要走出家门,去感受领略文化的意义。让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看见我们在路上,在去朝拜或寻觅的路上……


看到很多人说纸张印刷的问题,我觉得还好。我是蛮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很好,耐读,有余味。算是一本心灵很美的书!


譯林社有出過諾特博姆的《萬靈節》和《儀式》,這兩本書充分代表了諾特博姆現代主義文學風格:深刻的內涵,高端實驗性的技巧,以及哲學化的思考方式。這種文風是已經逝去了的歐洲文壇曾經最智性的一種寫作風格,它只屬於喬伊斯,普羅斯特,伍爾芙那些大師們。而這種文風竟在諾特博姆字裡行間得到顯現,無疑是極難得的。這本新推出的遊記性質的散文則顯得更隨性自然,這種縱景觀式的游記散文... 阅读更多


大概翻了一下,发觉有点印刷不清晰,尤其是文章的题目。书脚有点折皱,对心情影响很大。


纸张太烂了,跟盗版的一样。很薄的一本


流浪者的旅店


旅行要有思考


书很不错的!强烈推荐!


流浪者旅店


一本精致的游记


时间与空间之旅


塞斯·诺特博姆的旅游文集


流浪者旅店:时间与空间之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