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

(美)约翰·巴思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7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美)约翰·巴思  

译者:

李自修,徐朝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一位不谙世事的天真诗人埃比尼泽·库克,在被马里兰领主查尔斯·卡尔弗特授予“马里兰桂冠诗人”称号后,决定乘船前往马里兰照管父亲的烟草种植园,并写作记录马里兰历史的英雄史诗《马里兰纪》,由此开始了一段奥德赛式的旅程。诗人先后被海盗、印第安人俘虏,受骗失去了父亲的田产,爱上一名原为妓女的女人,差点失去他一直努力保护的童贞,遇见一群身份变幻莫测的阴险角色……他的“宏伟理想”在现实的阴险与残酷中以幻灭告终,最终写就的不是颂歌,而是名为《烟草经纪人》的讽刺长诗。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约翰•巴思 译者:徐朝友 李自修约翰•巴思,美国当代作家,后现代主义小说家。1930年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剑桥。文学创作生涯始于《漂浮的歌剧》、《路的尽头》,其后的长篇小说《烟草经纪人》成为其转向后现代主义创作的标杆式作品。之后又陆续创作《羊孩贾尔斯》、《迷失在游乐场》、《客迈拉》、《水边的故事》《水手大人末航记》、《发展》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大赌注一、诗人得到介绍,从而同他的伙伴们区分开来二、埃比尼泽所接受教育的非凡方式,以及这种教育之同样非凡的结果三、埃比尼泽的获救,以及所听到的关于牛顿和其他知名人士的趣谈四、埃比尼泽第一次逗留伦敦,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五、埃比尼泽开始第二次逗留伦敦,生活得不事声张六、埃比尼泽和本?奥利弗之间的大赌注,及其不同寻常的结局七、埃比尼泽和妓女琼?托斯特之间的谈话,包括大大的公医蛭的故事八、正直人之间的对话及其结局九、埃比尼泽拜晤巴尔的摩勋爵,并向勋爵提出聪明建议十、主人讲给埃比尼泽的马里兰领地的简短故事:它的来龙去脉及其生存斗争十一、埃比尼泽回到同伙那里时,发现缺少一人,离开时又缺少一人,于是思考了一番第二部 前赴茂尔登一、桂冠诗人得到了笔记本二、桂冠诗人离开了伦敦三、桂冠诗人得悉了彼得?赛耶上校的真实身份四、桂冠诗人聆听了伯林盖姆最近的历险故事五、伯林盖姆接着讲述故事,一直讲到入睡六、伯林盖姆的故事又向前推进一步,桂冠诗人阅读亨利?伯林盖姆爵士私人日志,并讨论天真之本质七、伯林盖姆的故事讲述完毕;旅客抵达普利茅斯八、桂冠诗人写下一首四行诗,并污了马裤九、进而于海王酒家马厩里所作的咏海诗十、桂冠诗人当真受到批评,登上了“波塞冬号”十一、告别英伦:桂冠诗人出海十二、桂冠诗人演义幸运机遇,论说男仆和桂冠诗人之间相对的文雅。伯特兰剖析诡辩,展示自己的论点十三、在最后写下描摹大海的双行体诗前,交迫在丛生困境中的桂冠诗人决心重当桂冠诗人十四、桂冠诗人面临人格的两种暗杀,海盗行径、几乎失去童贞、几近哗变、暗杀,以及海船船长之间的谈话,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页篇幅之内十五、对“西普里安号”的蹂躏;阿考麦克王西萄皮克的故事,以及桂冠诗人迄今所经历的最大危险十六、即将淹死的桂冠诗人和伯特兰假想出自己在天堂万神殿里的壁龛十七、桂冠诗人邂逅安纳考斯汀王,得悉了他的海上小岛的真实名字十八、桂冠诗人渡河交费十九、桂冠诗人垂顾下流姑娘的往事二十、桂冠诗人等候女猪倌本人二十一、桂冠诗人还是再次等候女猪倌二十二、桂冠诗人迈向最终目标,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也没有任何损失二十三、桂冠诗人努力了解事情的真相,几乎与莫尔登擦肩而过,非但不能去那里,反而差点儿晕过去二十四、两个旅行者闻及耶稣会约瑟夫?菲茨莫里斯神甫奇怪的殉身:表面上看来,与自己的事情没有什么瓜葛,而事实将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二十五、约翰?史密斯船长的切萨皮克湾航行秘史中的其他线索:多切斯特郡被发现之经过以及船长踏上多切斯特郡的经历二十六、剑桥之行以及桂冠诗人海湾边的谈话二十七、桂冠诗人断言,正义就是盲目,并且根据这一原则,了结一桩诉讼案二十八、如果桂冠诗人是亚当,那么伯林盖姆就是蛇二十九、威廉?提克先生的不幸结局,由多塞特巡回供应的妓女玛丽?蒙格毛丽向桂冠诗人叙述三十、同意人除了背信弃义别无所长后,尽管未必同意法律是为顾客而定制的,桂冠诗人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庄园三十一、桂冠诗人做起丈夫,却照样一身清白三十二、《马里兰纪》诞生了,但其作者的际遇却同其他章节中一样,没有任何改善三十三、桂冠诗人离开庄园第三部 收复莫尔登一、桂冠诗人遇上个没有什么好丧失的人,并且需要别人解救二、宇宙哲学家亨利?伯林盖姆为一个门外汉编撰双子占星术百科全书三、两位马里兰桂冠诗人之间的谈话,详尽地讲述了露西?罗博坦姆的磨难,最后给的看法并非很容易不可信四、诗人横渡切萨皮克湾,但是,并非是向他意想中的目的地进发五、林波海峡里的对抗与宽恕六、前程未卜,诗人思考尘世的两种奇事七、阿哈特瑚珀人怎样选他们的王八、耶稣会约瑟夫?菲茨莫里斯神甫的命运进一步披露,使与其说富有意味,毋宁说更难以琢磨的相关的神秘之处真相大白九、历经周折,至少一件神乎其神的事略见端倪,只是未见分晓十、多塞特巡回供应的婊子说起比利?朗姆比利学英国人的德性一事,纯粹根据途听道说十一、比利?朗姆比利的故事由一个目击其变成一个英国人的人来结束。玛丽?蒙格毛丽提出问题,文明的外表下潜藏着本质性的野蛮,还是野蛮的外衣下潜藏着本质性的文明?——但是没有给出答案十二、行人们向北朝教堂湾进发。麦克伊沃比一个贵族还贵族,诗人无可奈何地被加封了爵士十三、总督派往风磨坊和水磨坊视察的使者,各有心腹事,说起话来常有弦外之音十四、磨坊主妻子两次失去知觉,一次由磨坊主造成,而绝对与把生活比成无耻的剧作家的诗人无关十五、在追求多重目标的过程中,诗人遇上一个并非野蛮的蛮人丈夫, 以及一个并非开化的英国妻子十六、关于文化势能的保存, 提出了一个笼统的看法,阐释得既滔滔不绝又漫不经心十七、诗人无意中碰上一个亲戚,听一段牢不可破的城堡的故事,并且自己就身处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十八、诗人想弄清楚,人类历史是进化的,还是退化的;是呈突变性的发展:还是呈循环性的发展处;是呈波动式发展,还是呈旋转式发展——是右旋转,还是左旋转;仅仅是一种持续,这是别的什么。已经拿出某种证据,只是缺乏明确性和决定性十九、诗人从地狱梦中醒来,受到尘世拉达曼提斯的审叛二十、诗人这一天首先在法庭度过二十一、诗人获得庄园第四部 作者向读者表示歉意;桂冠诗人写下墓志铭历史小说的终结:《烟草经纪人》


编辑推荐

《大师坊:烟草经纪人(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后现代解构版《堂吉诃德》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约翰•巴思最重要作品,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讽喻史诗,万众期待中文版首次出版。被《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誉为当代“天才”之作,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罗兰•巴特、米兰•昆德拉推崇的美国作家。美国国家文学艺术学院文学创作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他的“后现代主义宣言”《文学的枯竭》改变了世界文学的格局。

名人推荐

《烟草经纪人》是一部特殊的历史符号,同时又是对历史的反拨。——罗兰•巴特他的小说开拓了小说的新疆域——或者不如说提醒人小说曾经有过这些疆域,现在却成了空谷足音。不管你对巴思有什么看法,反正你是不能忽视他的存在的。——安东尼•伯吉斯《现代小说佳作99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烟草经纪人(全两册) PDF格式下载



埃比尼泽·库克是变成诗人的堂吉诃德,伯特兰是馋懒奸猾的潘丘,但我觉得更像是《鹿鼎记》里的多隆,一个标准损友,但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伯林盖姆睿智机敏,知道一切,掌控一切,神龙见首不见尾,就像大仲马笔下的阿托斯或基督山伯爵。


内容相比评论,感觉有点言过其实。也可能是文化差异吧,美国人有自己的欣赏口味和评论标准。。。


巴思的最后作品之一,改变文学地图


网友之间互现鼓励买的,略略翻了一下,言辞似乎非常幽默。


还没人评价啊,当当没有卖,不知道怎样。


  美国作家约翰•巴思的小说《烟草经纪人》很厚(中文版近一千页),厚得理由很充分,它是一部诗人埃比尼泽•库克的冒险史,同时是一部享利•伯林盖姆(埃比尼泽•库克的导师)的身世史,是一部马里兰的殖民史、斗争史,但“厚”与小说的复杂性、可读性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给《烟草经纪人》贴上那么多复杂的标签,什么“后现代”、“元小说”云云,其实这是一本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小说,既不“后”,也不“现代”。如果你曾是《堂吉诃德》的读者,你一眼就能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这不仅表现在在两者之间每一章节标题风格的相似、都以一篇有些戏谑的主人公的墓志铭作为全书的结束,还表现在两部小说主人公都显得有些可爱而又可笑的传奇经历。作为读者,你其实要做的事就是千万别被它的厚度、被评论家那些不知所云的评论吓倒。
  
  在所有解读《烟草经纪人》的评论中,约翰•巴思本人的解读最为准确,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瞎扯淡,包括《烟草经纪人》所附的王建平的评论《历史小说的终结:〈烟草经纪人〉》,不从文学的角度谈《烟草经纪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通篇却只是在谈《烟草经纪人》的历史观,其实对于小说家来说,历史只是他创作小说的材料,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是为他的小说服务的,至于反映的历史观,最少不是他最关心的,他所关心的只是,只是怎么把小说写好。
  
  约翰•巴思在《烟草经纪人》1987年修订版序言里透露了他创作《烟草经纪人》的许多秘密:
  
  “在我临近初学写作阶段的最后日子里,我渴望创作一部薄伽丘的巨作那样的鸿篇巨制,书写一部在各个历史时期中记载着的关于我的沼泽地家乡的故事”、“假如我能构思出这样一个故事,至少要有菲尔丁的《汤姆•琼斯》那样错综复杂的结构,最好也能像它那样精力充沛且有趣,而且具有足够的厚度能让出版颊骨把它的书名大大方方地横着印在书脊上,而不是竖排,那么,我就能实现用一种叙述的爆炸来为我的‘三部曲’画上句号的目标”、“我开始发现‘纯真’才是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而不是虚无主义。”
  
  约翰•巴思既有如此豪志,剩下的就是如何构建这部小说了,据说,为了创作这部小说,他翻遍了十七世纪在关美洲殖民史的相关资料和档案以及包括《汤姆•琼斯》在内的十七、十八世纪大师们的作品。历史资料的研读自然是为了使小说看起来看具“真实性”,而大师们作品的研读,自然是为了风格、语言、结构上的学习与超越。但约翰•巴思显然并没有在文本上玩什么花样的打算,既然想“将二十世纪的许多旋律以十八世纪的风格重新编曲”,那么,《烟草经纪人》就得有一个像十八世纪作品那样的主人公及故事来支撑这部小说,他的主人公选中的是一个纯真的诗人,一个类似于堂吉诃德的角色,还有什么比把一个纯真的诗人放在这并不纯真的世界更容易发生故事,在这一点上,看看纯真的堂吉诃德所发生的故事大概就能想象到纯真的诗人埃比尼泽•库克所能发生的故事。
  
  
  埃比尼泽•库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富二代、败家仔,他雇得起家庭老师,上得起剑桥,实在混不下去还有一份不菲的财产可以继承。在剑桥期间,对所学的课程提不起兴趣,对诗歌却情有独衷。自封为桂冠诗人库克因为坚持纯真,不肯给自己的心上人、妓女琼支付嫖资,被妓女琼的男友设计踏上了前往殖民地的行程,在出发之前,没忘了去马里兰领主巴尔的摩勋爵那里搞了一份马里兰桂冠诗人的证明。关于他的桂冠诗人身份,他曾向他的仆人伯特兰发表过如下的宣言:
  
  “是谁比诗人更需要神灵一般的天赋?诗人有画家般的眼睛,音乐家般的耳朵,哲学家般的心灵,律师般的雄辩;他仿佛神祗,看得见事物的奥秘灵魂,看得见它们形式下面的本质,它们最秘密的关联。他仿佛上帝,洞察善与恶的源泉;洞察凶手心灵里那圣徒的种芽,修女心中那淫荡的蛆虫。正如绅士当中的诗人,就像磨光滑了的石子中的珍珠,桂冠诗人必然是珍珠中的钻石,是诗人当中的王子,是诗人的花朵和样板——甚至王子中的王子。”
  
  你可以想象到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诗人踏了一次冒险之旅会发生什么,他莫名其妙踏上行程,稀里糊涂被追杀、被仆人顶替、遭遇海盗、两次差一点强奸了自己的心上人、把自己的财产拱手送给了一个修理工、沦为下人的仆人。好在他每一次遇险都只是有惊险,而每次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他的导师伯林盖姆都会及时出现。
  
  他的导师伯林盖姆,这个同样的剑桥肆业生,这个来路不明的私生子则几乎是他的反面。他曾经也发表过类似库克一样的宣言:
  
  “我是完美和彻底之求爱者,对立之拥抱者,一切创造物之丈夫,全宇宙之情人!亨利•莫尔和艾萨克•牛顿是我的男妓,是我的床笫之友。我熟透了我新娘那美妙的地方,对着她叉开的部位干了起来,还有她各处美妙的角落。”
  
  如果把“新娘”换成“世界”,对于伯林盖姆来说也是合适的,这个世界包括世界及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仿佛都只是他的玩物,他无数次地变换身份,无数次赢得彼此不能相容的人的信任,但让人奇怪的是,他好像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搞清自己的身份。
  
  正是通过伯林盖姆,库克的冒险之旅与伯林盖姆的寻根之旅、美洲早期的殖民史交织在了一起。巴尔的的摩勋爵给诗人编织的马里兰殖民史、《亨利•梅林盖姆爵士私人日记》如果从《烟草经纪人》里抽离出来,完全可以另外两部独立的小说,《烟草经纪人》中每个出现的人物,都似乎是有故事的人,每个故事都可以称得上一篇小说,每一次别后重逢,期间发生的事情也称得上一篇不长不短的小说,而当它们与库克的冒险故事混杂在一起的时候,《烟草经纪人》就不再只是一部诗人历险记了。纯真的诗人,因为自己遭遇的不幸最后成长为一个愤世嫉俗的诗人,并愤然写下了《烟草经纪人:或马里兰州行纪,一道滑稽模仿诗》,这也正是《烟草经纪人》唯一与烟草、经纪人扯得上关系的地方,也是约翰•巴思给他的小说起名为《烟草经纪人》的由来,其实哪有《桂冠诗人历险记》贴切,这样一个小说名才能少给读者带来一些惊吓,从来而使他的小说更为畅销。
  
  为了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约翰•巴思使用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但他没有忘了提醒一下读者,他只是在写小说,而不是钻研故纸堆的历史学家。正当读者对所有的曾经发生的历史信以为真的时候,约翰•巴思却迅速将“历史”虚化掉。库克后来知道,他所拜访的巴尔的摩勋爵其实只是柏林盖姆的化身,而巴尔的摩勋爵的死敌库德船长,也完全可能是柏林盖姆虚构出来的,甚至连柏林盖姆本人,他究竟是不是柏林盖姆本人,到小说的最后就得可疑起来,不然就不好解释他最后的神秘失踪。
  
  约翰•巴思制造这些似是而非的迷雾想要干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小说好看。这部小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是历史小说、航海小说、冒险小说、传奇小说、戏仿小说,它其实还是一部学者小说,别忘了库克和伯林盖姆都曾经在剑桥混过,伯林盖姆还曾经把两个对人类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大学者亨利•莫尔和艾萨克•牛顿迷得神魂颠倒,甚至成为仇敌。柏林盖姆既是库克的人生导师,但有时免不了意见相左,从而唇枪舌剑,而在他们的唇枪舌剑间,读者也会跟着他们领略那一座座人类的丰碑。我敢保证,你从他们嘴里见识的人类名人比你已经知道的要多得多。
  
  《烟草经纪人》其实就是一本学者型作家写的一本通俗小说,一本二十世纪的《堂吉诃德》,只是因为约翰•巴思比我们懂得多得多,即使是本通俗小说也会给我们许多的惊奇,《烟草经纪人》人的厚度决不止体现在书脊上。而当你知道约翰•巴思创作《烟草经纪人》的时候才二十来岁,你就不得不相信,人类之间确实是存在智力差异的,人类中的天才确实是存在的。
  
  


  《烟草经纪人》的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牛津大学生埃比尼泽•库克除了诗歌其它学业一无所成,因与妓女琼•托斯特发生纠纷,被父亲罚往大洋彼岸经营家族的烟草种植园。去美洲之前,库克向马里兰领主巴尔得摩男爵讨得桂冠诗人的头衔,没想到一路上因这个头衔招惹麻烦,反对巴尔德摩家族的黑暗势力对诗人进行各种阻挠和迫害,还夺走了他的种植园。但历经苦难,诗人最终与家伙团聚,并收回种植园的产权,写出一首讽刺诗。
  
  这部历险小说还有一条不太明显的副线就是诗人尽力保持自己的贞操,一再将自己的孪生姐姐、情人、男仆、同学和家庭教师卷入困境。虽然诗人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贞操,但他的作为却滑稽、做作、感伤,一切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美名而已。贞操在这本书里是一个反讽的词。总体上看,这就是一本由闹剧、丑闻、色情笑话炮制的十八世纪之前那种通俗小说。在这本书里,读者依稀可辨薄卡丘的“下流”、拉伯雷的“粗俗”、塞万提斯的“疯癫”、菲尔丁的“势利”,并且抵达它们理想的境地:反讽。
  
  作者约翰•巴思(1930—)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剑桥市。与《烟草经纪人》主角的埃比尼泽•库克一样,巴思也有一位孪生姐姐。巴思自幼喜爱音乐,并且做过爵士乐的鼓手,他的理想是乐队的指挥。在霍普金斯上大学时迷上写小说,毕业后在多所大学教授写作,1973年重回母校任教,并在此退休。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若干中短篇小说集。197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客迈拉》曾为他赢得全美图书奖。
  
  巴思最早的两部带半自传性小说《漂流的歌剧》和《路之尽头》虽然具有荒诞和黑色幽默色彩,但在叙事上还是按部就班地现实主义模式。《烟草经纪人》(1961)是巴思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表面上看这是部历史小说,但小说追求的是拉伯雷式狂欢和传奇性。严肃的历史小说会刻意抹去虚构与真相的界限,使故事涉及的历史事件真假难辨,这部小说从一开始摆出一副讲故事的姿态,而且故事中充满了大量的巧合、奇遇,就像魔术师一样从他的箱子里想拿什么就拿什么——至少有三个角色喜欢玩更名换姓、乔装打扮的游戏。
  
  巴思为创作这本书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动笔之前鲸吞过几架子经典文学著作,和几架子十七世纪美洲殖民史文献和档案。巴思作为作家的特点就是阅读量大、模仿性强、思维灵活多变,但题材多脱离现实。这本书就完全显示了他这几个特点。本书里面充满大量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典故,也描绘出真实可信的十七世纪社会场景和风俗习惯。但这本小说中事件没有丝毫的历史可信性,甚至连一点文学现实主义的影子都没有。
  
  巴思在这本小说在创作需要尽力完成两件事:一是虚构出鲜活的历史场景,二是模仿大师们谐谑、调侃的叙事风格,使小说看起来就像一个十七世纪作家创作的“流行小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作一部伟大的小说,而是在风格上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位经典的叙事大师。这本小说的成功带给他与那些经典大师比肩的感觉,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心。此小说是巴思的心爱之作,但肯定称不上他的代表作,它只是作者登上后现代文坛的第一步。
  
  本书出版之后,有学者从英雄叙事、神话学、元小说理论方面给出批评,巴思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他立刻像一个叛逆小子被医生诊断为天才那样洋洋自得起来,并开始认真的研究叙事理论,他甚至借助现代几何学的理论来分析小说的结构。比如他写过一篇《论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之间平行性》,其中就指出博尔赫斯的小说有欧氏几何的特征,而卡尔维诺的小说则像“戏弄人的非欧几何”。过于关注叙事模式的而忽略了题材的探究,必然会产生了文学即将枯竭的错觉,就是在这个时期巴思写下了《文学的枯竭》一文。
  
  《烟草经纪人》之后的小说就是为探索小说的叙事模式而创作的:或者采用神话模式编写一个“元故事”,或者对某一个传统神话进行改造。在叙事上采用各种不同的叙事模式,比如嵌套、镜像、多重映射等等,就像用不同的几何方法来解同一道题。巴斯还曾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奇幻屋》里制造了一条麦比乌斯带小说,把这个带子剪下来,其中一头反转再粘合在一个环,就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小说:“从前有一个故事,它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故事……”这些小说往往为了穷尽某种叙事模式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繁复。但是那时期的美国文学,极简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1986年,巴思在《纽约时报》书评版发表一篇叫《论极简主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巴斯一开始肯定了极简主义的优点,并阐述了极简主义的文学源流,以及它在绘画、雕塑、音乐上的表现,但后面就指出极简主义的危险。巴思列举了促使极简主义流行的社会因素:越战创伤、能源危机、教育水平下降、信息膨胀、广告泛滥、年青一代的叛逆心理等等。最后他号召读者也不妨多关注下极繁主义的小说:
  
  ”埃米莉•迪金森的《零》的极简风格值得欣赏;惠特曼的极繁主义风格也非常出色;贝克特《无故的断章》的低脂美味干爽可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有高卡路里的享受。上天堂的路不只一条。在极简主义和极繁主义之间,过度沉溺于其一而轻视其二,不管是读者、作者或时代,我都寄于同情。“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极简主义作家多是现实主义作家,就像海明威和卡佛;像马尔克斯、卡尔维诺这些喜欢繁复的作家,更喜欢神话、历史等非现实题材。非现实题材确实也挺适合用来试验各种叙事模式。巴思当年发表了《文学的枯竭》之后,也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奇幻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非现实题材,比如探寻生命的本质,其中第一篇小说《夜海迷航》就假托一只奔向不可知命运的精子来叙事:成千上万的同伴被大海吞没,生命如此短暂,大家仍奋斗不息……这部短篇集的内容非常奇诡,已被奉为后现代小说的经典著作。从只关注叙事模式到切实关心题材,巴思的文学到此才真正走向圆满。
  
  一般说来,十八世纪之前欧洲小说都有醒世、劝诫的作用,包括我国早期白话小说也是如此。这些叙事大师也是道德家,他们要么歌颂神,要么启蒙人性,很少混淆事非。但是从这本书看,巴思没有确定的道德立场,更没想把本书写成一本劝世书,只是为了反讽而反讽。不仅主角库克没有明确的道德观,整本书里也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正义化身的人物,更没有严厉惩罚邪恶的坏人,只将其因果报应揭示出来而已。
  
  其实这本小说的叙事者更像那位怀疑主义者蒙田,而不像锋芒暗藏的讽刺大师拉伯雷、薄卡丘、塞万提斯。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巴思随和、谦逊,与世无争,和住在城堡里的蒙田一样,确实也有理由喜欢繁复。而且后现代作家的胃口和野心几乎都特别大,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穷尽一切变化形式,他们想要抓住宇宙的本质,就像那些朝圣者。
  


  作者对这种导向混乱、毁灭、疯狂和死亡的外力并没有感到彻底地悲观绝望。他认为还存在着另一种力量同它相抗衡,那就是人与人间富于人性的交流,虽然这种力量相对于神秘的外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毕竟还是存在着。普克勒是韦斯曼手下制造V—2的德国火箭专家,他为法西斯制造了杀人的武器,但却解救不了被关在集中营里的妻子儿女。韦斯曼为了控制他,答应让他一年与女儿相会一次。普克勒虽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但在内心中却渴望着自由,思念妻子儿女。在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夏天,他习惯性地在公园的废墟上期待女儿的到来。品钦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这些富有人性的普通人的同情,同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希望。
  
  “万有引力之虹”有两层含义,它一方面指火箭在天空飞行时所划出的孤形,是一道死亡的虹,另一方面暗示了尽管代表死亡的“万有引力之虹”要把一切生命引向毁灭,然而也象征着上帝从此不给人类带来苦难和毁灭。这个标题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尖锐矛盾。他对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前景怀着深沉的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但也在悲观绝望中含着一丝希望。作品透过表面现象对现代经验作出了形而上学的概括,捉住了支配着科学技术、政治文化的内在冲动。《万有引力之虹》是“黑色幽默”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发展到顶峰的一种表现。
  
  幻想的笑话《烟草经纪人》
  
  1960 年发的《烟草经纪人》是约翰·巴思的成名作,是巴思的最成熟、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之一。
  
  《烟草经纪人》是一部松散的、马拉松式的长篇巨著,它模仿十八世纪的哥特体历史小说,描写十七世纪下半叶北美殖民地的故事,它以二十世纪中叶现代人的意识,提出了怎样认识现实和历史这样的问题。
  
  巴思在小说中向我们讲述道:库克是一个以天真和高雅自诩的年轻绅士,他对诗情和贞洁有一种崇高的向往。他常常诗情焕发,曾宣布自己是“贞洁男子和马里兰的桂冠诗人”,他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写一部模仿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风格的《马里兰亚特》,尽情去歌颂马里兰居民的美德。库克在英国受过教育以后,他父亲便让他去北美殖民地马里兰照管田庄。
  
  在海上,他遇上了海盗,险些丢掉了性命。到了马里兰之后,库克看到的是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罪恶的殖民地和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奴隶的痛苦生活。但他认识到的现实世界并没有改变他的幻想,在前往他的庄园以前,库克旁听了当地的一具案件的审判,他认为法官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偏袒了庄主,便以“贞洁诗人和桂冠诗人”的名义要求法官改判,把庄主的财产判给雇工,并允诺送给法官一大笔钱,法官同意了库克的请求。库克兴奋地感到自己达到了“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的事业的一个高峰。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庄主正是库克的父亲在马里兰委任的代理人,他的财产正是库克自己的田庄,那位雇工是一位无恶不作的歹徒。库克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条件下失去了自己的田庄。他的产业不但到了一个坏人的手里,田庄也变成了一座贩卖鸦片和卖淫的魔窟,被用来推行一项大规模推广毒品和传播梅毒的计划。库克在这一沉重的打击下得了重病,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他不得不签订文书,卖身做了这座庄园的奴隶。直到这时,库克才真正地认识到世界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他一气之下,怀着辛酸的心情写了一首愤怒的长诗,谴责了这个殖民地的罪恶。在长诗中他写了一个善良但却备受欺凌的烟草经纪商。《烟草经纪人》代替了他年轻时代幻想的《马里兰亚特》,这就是烟草经纪人的来历。烟草经纪人的名义讽刺了库克的幻想个地区的居民的美德和统治者光荣的歌颂。
  
  库克的行为之所以滑稽可笑是由于他的思想太不切合实际,他的幻想与现实正好相反。正因为他不能改变自己的看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他到处碰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库克的经历,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真实的世界,而是要歪曲世界的真实以适应自己的观念”的人的幻想,
  
  约翰·巴思成功地塑造了库克这一滑稽可笑的小丑。库克从幼年时代开始就分不清神话和历史的区别,也看不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库克不但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真实,他也不认识自己,他自封为“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置身于荒诞的想象之中,最终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库克的行为是可笑的,这首先体现在他的“贞洁男子和桂冠诗人”的称号上,在当时性欲横流的社会里,怎么有可能会存在“贞洁男子”呢?再说情欲冲动是人的本质,即使是库克本人也有性欲的冲动,这就使这个称号显得荒谬可笑。“桂冠诗人”的称号也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库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巴思力图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只能达到事物的虚假的外表,而对于内部规律,人是无能为力的,这反映了作家思想上的局限性。他宣扬了无法认识现实的不可知论,思格斯在谈到十八世纪的不可知论时说:“真的,不可知论如果不是??羞羞答答的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
  
  《烟草经纪人》中有一幕妇女们在嬉戏中互相谩骂的场面,谩骂使用了二百二十九种名字,却没有出现过重复,这是一场文学游戏的滑稽表演,象征着词藻对于事实的统治和歪曲。巴思采用戏弄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虚构历史和歪曲现实的事实,对虚假的东西却相信它是真正的真实,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简单的事实,经过几百种不同的解释,反而与事实的真相越隔越远。这显示了巴思深厚的文学功底。
  
  这部小说在讽刺历史小说的意义上说是幽默的,经过他的讽刺,对真实性感到非常自信的态度就显得可笑。小说的第二个主人公勃林格姆总是强调要从生活的无情的教科书中汲取真正的经验,宣布自己是“整体性的追求者,矛盾的拥抱者,天地万物的丈夫,宇宙的情人。”这反映了作者的真意。《烟草经纪人》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主题:虚假和荒谬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现实,人们必须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这正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危机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