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

《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 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作者:

《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  

页数:

720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言:《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一说宋国相(今安徽省涡阳县境内)人,被后世尊称为老子。老子博学多才。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关于《老子》的确切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其奠基于春秋末年,成形于战国初年。全书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体系,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老子》中含有大量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正反两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老子》中还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等;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多多少少受到了老子政治思想的影响。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读者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庄子》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佚,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也有说法认为,外篇和杂篇是他的门人及后学所作。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他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追求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在政治上,庄子认识到君主的残暴,反对一切政治制度,“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在文学艺术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内容概要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老子·庄子(套装共6册)》包含了道家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论人生而论政治。《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战国)老聃 (战国)庄周老聃,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略早于孔子,被后世称为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老子是道教学派的创治人,世将他与庄子并称为“老庄”。庄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他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著有《庄子》一书。

书籍目录

老子道经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十七章十八章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一章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二十四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二十七章二十八章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三十四章三十五章三十六章三十七章德经三十八章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一章四十二章四十三章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四十七章四十八章四十九章五十章五十一章五十二章……

章节摘录

①道冲:冲,指虚无。道冲,即说“道”本身是虚无飘渺的。②而用之或不盈:之,指的是“道”。不盈,不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是万事万物利用“道”却怎么也用不完。③渊兮: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渊,形容“道”幽深长远。④挫其锐:挫,磨损、摧毁。其,指代的是“道”。锐,锐气,锋芒。这句话是说,隐藏了自己的锋芒。⑤解其纷:解,分解、消解。纷,强大、强盛。这句话是说,消减了自己强大的势力。⑥和其光:和,柔和。光,光芒。这句话是说,使自己的光芒变得柔和。⑦同其尘:同,混合、混同。尘,尘埃。它的意思是,使自己与世间的尘埃相混同。⑧湛:沉、深的意思,形容“道”无形无影,无比深厚。⑨似或存:似,似乎、好像。这句的意思是,道好像无影无踪,但它又真实地存在。⑩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道”是谁的孩子,它好像在天帝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译文“道”本身是虚无飘渺的,但是万事万物利用“道”却怎么也用不完。幽深的“道”啊,它就是万事万物的源泉。它隐藏了自己的锋芒,消减了自己的势力,使自己的光芒变得柔和,与世间的尘埃相混同。深厚的“道”啊,它好像无影无踪,但它又真实地存在。我不知道是谁孕育了它,它好像在天帝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原文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③?虚而不屈,动而愈出④。多言数穷⑤,不如守中⑥。题解老子在本章阐释了他的政治思想,旨在劝告统治者以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百姓。他认为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无所谓爱憎,也无所谓恩怨。万物春生夏长,并非天地爱惜它们;秋收冬藏,也并非天地憎恶它们。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运行,天地并不对其进行干涉。同样,圣人治理社会,也是遵循着天道运行的规律,清静无为,公平地对待百姓,并无偏爱或嫌弃。只有这样,天地之间才能达到一种如风箱一般的状态——看似内部空虚,而“道”在其中循环运行,永不止息。但是,老子又指出,现实中的统治者却频繁地发号施令,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不良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反对“多言”的统治方式,主张统治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此,本章也可以看做是对第二章的进一步发挥。注释①天地不仁:仁,眷顾、偏爱的意思。大意是,天地让万物自己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发展,不会对谁有任何的偏爱。②刍狗:刍,刍草。刍狗,就是用刍草扎制的狗,是古人祭祀用的一种道具。祭祀时,人们会给刍狗披上华美的绸布并把它装入匣子里。祭祀以后,人们会把刍狗烧掉。人们祭祀前打扮刍狗不是因为偏爱它;祭祀后烧掉刍狗也不是因为憎恶它。在这里老子借人们对待刍狗的态度,来说明天地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 PDF格式下载



礼品装家庭必读书


老庄,值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