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佛即是拜佛

明一居士 上海锦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上海锦绣出版社  

作者:

明一居士  

页数:

29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六祖慧能,一个砍柴为生的岭南樵夫,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22岁一次卖柴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老者念《金刚经》,如遭电击,刹那开悟,立刻抛开一切,北上学佛,在五祖弘忍门下当火夫,整日砍柴舂米。八个月后,因一句无心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指定为禅宗六祖,并因此惹上杀身之祸,当夜亡命天涯,千里奔逃,几落虎口,终?遁入山林。
  公元676年,隐姓埋名15年后,慧能修成正果,于广州法性寺复出讲经,顿时震动大江南北。此后20余年,慧能在宝林寺弘法,信徒上至女皇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佛教禅宗自达摩祖师北渡以来149年,传延六代,终于在慧能手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但那场持续30多年的追杀并没有结束,六祖继承衣钵30多年后的一个深夜,一个刺客提着尖刀,终于摸进了慧能的禅房……
  翻开本书,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作者简介

明一居士,1958年生,知名佛学作家,习佛20余年,专注于研究佛作为凡人的本来面目,多部讲述众佛成佛道路的佛法小说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本书为其代表作。

书籍目录

一介樵夫,禅宗祖师
楔子
慧能降世,家道落魄
 好奇慧能的“十万个为什么”
 卖身救母,孝心即佛心
 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
 樵夫慧能的少年时光
 佛道斗法,慧能悟出了心的禅机
 恩仇与果报
 万古江河,无常才是真谛
 拜佛得带着一颗通透的心
大字不识一个,听《金刚经》如遭电击
 慧能别母,踏上求佛路
 当慧能遇见爱情……
 石窟悟道:一心做事,即为坐禅
 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可成佛
 五祖点拨慧能,一举一动皆修佛
 心静,挨打也能入定
 不了解自己的心,拜佛也没用
 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拜佛,是度自己,也是度众生
火夫成六祖,同门师兄弟千里大追杀
 为追杀自己的人传法:不思善,不思恶
 万法如一,学会佛法便通晓一切
 入宝林寺,弘扬“顿悟成佛”
 禅定的奇迹
 遁入山林,放生,修佛
 老虎,也是众生
隐居15年,六祖出山——风动,幡动,震动佛坛
 六祖慧能正式剃度出家
 宝林寺讲经说法,多行善,多积功德
 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皆是佛
 经书无用
 六祖说:“死念经,念一百万次亦无用”
 拜佛,拜的不是佛像,拜的是本心
 六祖点化大财主:别让财产成了累赘
 拜一尊佛,就是拜所有佛
 心无杂念即成佛
黑夜,刺客提着尖刀,摸进了六祖的禅房……
 禅者风度:心自由者人自由
 禅是悟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
 神秀:进京为武则天讲法
 六祖:佛法广大无边,处处都是道场
 佛不神秘,你就是佛
 在灾难面前,心中要有佛
 六祖入灭:过去没有你,将来没有我
 拜佛就是拜自己,禅宗由此兴盛

章节摘录

版权页:慧能降世,家道落魄沿着当年达摩大师到达中国的珠江口,溯江而上,到肇庆,有一条从西南方向奔腾而来的支流,名叫新兴江。新兴江中上游,一列大山纵横曲折,峰峦高耸,岩壁峻峭,蜿蜒五十余里,好像一条苍龙,卧在江边。因此,当地人都叫它龙山。 在相当于龙头的山峰之下,犹如巨龙小心翼翼藏在腭下的宝珠,悄然存在着一个小小的村庄。卧龙腾跃,翱翔蓝空倾甘露,霓虹七色彩云飞;宝珠出世,光辉灿烂照九州,风韵千古泽后世。钟灵之地,当有人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山川奇异,自有贤圣与日同光、与月同辉。所以,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传说这龙山之下潜伏着一道龙脉,一旦机缘成熟,将有一代圣贤从这里诞生。岭南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传说毕竟是传说,而此时,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的烦乱。那一列黑糊糊的山脉,也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忽然,一声嘹亮的初生儿啼,震颤着整个世界。 伴随着这新生命的诞生,似乎有飘飘渺渺的仙乐,从高邈的天宇徐徐而降,好像是充满慈爱的纤指,轻轻抚摸沉睡的山川草木。仿佛为了回应那美妙的天籁,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宛若梦的思绪,从那间群山环抱的茅草屋中缓缓散发出来,在天地间传播……于是,清风徐来,浓雾为之消散。大地清新如洗,碧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从东方迸发出来,将天际染得一片灿烂。山谷里,小溪旁,生机勃勃,杨柳婆娑,野花盛开,晨鸟鸣啼。连那一列宛若巨龙蜿蜒的山脉也活了起来,显露高耸挺拔的雄姿。陈阿四点点头:“他虽然乔装打扮了一番,但我仍能看得出,他是顾大公子的跟班。而这,也是我认定它是顾恺之真品的理由之一。”前年,在广州坐了九年刺史衙门的顾大人荣升为湖南观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他的家眷仍然留在了广州。顾家大公子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现在没有了老爹的束缚,理所当然信马由缰,肆意挥霍。然而,罗锅上山——前(钱)紧,只好偷偷将家中珍藏的古玩字画捣腾出来变卖。这合情合理,一点儿也不奇怪。自古以来,大户人家的败家子,一直是古董商人的衣食父母、暴富契机。几天之后,一位漂洋过海而来的爪哇商人看中了这幅画,以千两白银的高价买走了它。由此,陈阿四的名声响遍了广州商界。更令人瞠目的是,不久,他居然将谭老板取而代之,成了越秀当铺的新主人。而这一切,也是因为一幅顾恺之的名画。那几天,谭老板差点儿将肠子都悔青了。当初,那幅使陈阿四名利双收的(《维摩诘像》,首先经过了谭老板的手。当那个人将画送上当铺的柜台时,谭老板自己拿不准,生怕上当受骗,错将赝品当珍宝,便以种种借口将他打发到了字画店。要知道,那可是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谭老板辛辛苦苦,机关算尽,良心丧尽,一辈子所积攒下来的财产,也不过两三万两银子。他左右开弓,狠狠抽了自己几个嘴巴。或许是上苍为了慰藉他,半月之后,还是那样一个黄昏,还是那个人,还是那样一卷古画,竟然再次出现在了谭老板眼前!这是一卷长长的画轴,尺幅比那《维摩诘像》大得多。当他轻轻展开画轴,不由惊呆了:画面上,一主一仆两个美得令人心悸的天仙,向他展颜微笑,他的魂儿、魄儿,都情不自禁被吸去了……天哪,这,这,这……这幅画,竟然是顾恺之的《洛神赋》!据说,顾恺之去世多年之后,到南朝刘宋时期,本来已经天下知名的大画家陆探微(公元?~485年),自从看到这幅《洛神赋《之后,决定师法顾恺之,一切从头开始。据说,十分喜爱字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两大梦想,便是拥有顾恺之的《洛神赋》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来,他听说兰亭真本藏在越州永钦寺禅僧辩才手里,便派遣大臣萧翼用欺骗的手段赚而得之。然而,他倾天子之力,却搜寻不到《洛神赋》,仅仅找到陆探微的一幅临摹图,便如获至宝,赏赐给了献画人黄金千两,珍宝无数,外加一顶光宗耀祖的官帽子。没想到,无价之宝《洛神赋》,居然到了自己的手里!若不是有舌头挡着,谭老板的心准会从嘴里跳出来,跳到这幅传世绝品上。然而,来人却说,这幅代代相传三百年的宝画,只当不卖。来人还说,真卖,整个广州也没人买得起。不是么,连一幅后人临摹的仿制品,都价值千两黄金呢。当就当吧,到时候,你无钱赎买,它照样是我的!而且,这样还没有风险。谭老板心里的小九九比任何人都精。他用五百两银子和一张当票,将画换到了自己手里。起码,它可以在两个月的当期之内存留在自己手里。况且,那个花花公子花钱似流水,当期一过,这件无价之宝便真正归了自己!来人看了看当票,说:“这幅画价值连城,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你万一丢失或损毁了怎么办?”谭老板灵机一动,说:“既然是无价之宝,如何照价赔偿?所以我就没有标明它的估价。”那人无可奈何,说道:“你就象征性地写上以当铺相抵吧,反正你心里也清楚它的来历,量你也不敢捣鬼!除非你不想活命啦!”家有重宝,若无人知晓,不啻于锦衣夜行。所以,第二天,谭老板悄悄将字画店的二掌柜叫到自己的当铺里,请他欣赏这幅传世名画。果然,当那摄人魂魄的画面在二掌柜面前徐徐展开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惊呼一声。随即,他的目光变得极度羡慕、极度贪婪,恨不得将整幅画都保存进自己的眼睛里……然而,当他的手指无意中触摸到装裱材料时,嘴角下意识抽搐了几下,眼睛不再紧紧盯着画面,而是反复观察着装裱的绫子。最后,他的脸上掠过一缕不易察觉的微妙神色。


编辑推荐

读小说,懂佛法!这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讲述佛在世为人时的人生故事,作为凡人的遭遇与烦恼、痛苦与解脱,不仅格外曲折精彩,更因为与我们格外贴近,使我们得以更亲近地接触和理解佛法,获得人生的参照与指引。翻开《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佛的故事都好看!读佛吧!《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详尽阐述的经典禅宗公案:慧能微笑颔首。他不假思索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张日用越写越惊,几乎每写一行,就回头尊敬地看慧能一眼,写到最后一句,他的手激动得直打颤。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将笔一扔,扑通跪倒在慧能面前,五体投地,匍匐顶礼……小沙弥惊奇地喊道:“哇,这个南蛮子真会作偈呀!快来看呀,打杂的南蛮子也作了一首偈子!”(摘自《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第117页)大殿中僧俗们交头接耳,有的认为老和尚说的有理,有的觉得是风吹幡动,乱哄哄像飞着一群马蜂。忽然,角落里,一个非常自信又非常洪亮的嗓门说:“我认为,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法师的心在动!”……是慧能!与此同时,全场所有人的目光刷地一下全都集中到了他身上。慧能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如果是一个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想的人,他知道风幡或山河大地的存在吗?风也好,幡也罢,它们动与不动对他都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内心的活动,万物的存在对人来说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师父的自心在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佛即是拜佛 PDF格式下载



讀書之前,對六祖慧能的瞭解,是關於那個著名的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封二簡介曰:六祖慧能,一个砍柴为生的岭南樵夫,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22岁一次卖柴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老者念《金刚经》,如遭电击,刹那开悟,立刻抛开一切,北上学佛,在五祖弘忍门下当火夫,整日砍柴舂米。八个月后,因一句无心的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指定为禅宗六祖,并因此惹上杀身之祸,当夜亡命天涯,千里奔逃,几落虎口,终遁入山林。
  公元676年,隐姓埋名15年后,慧能修成正果,于广州法性寺复出讲经,顿时震动大江南北。此后20余年,慧能在宝林寺弘法,信徒上至女皇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佛教禅宗自达摩祖师北渡以来149年,传延六代,终于在慧能手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但那场持续30多年的追杀并没有结束,六祖继承衣钵30多年后的一个深夜,一个刺客提着尖刀,终于摸进了慧能的禅房……
  翻开本书,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看了這些,我怎麼也不理解禪宗六祖,怎麼會惹上殺身之禍?讀下去才曉得,就因為他一個字不識,就因為他是大家眼中的南蠻子,就因為他是個還沒有剃度的行者,就因為他終日只忙於砍柴舂米……五祖門下眾人都對他不服氣,當得知神秀大師兄沒有得到師父的衣缽,一批僧人就以打抱不平為理由,開始了對慧能的千里追殺!——這些僧人在五祖門下哪個不比慧能長?他們所修習的佛法,并沒有化去他們心底的名利執著傲慢殺意!——方外世界的醜惡,何曾比世俗世界少?
相反,持和慧能的“頓悟”說相反“漸悟”說的神秀,反而人品高尚而謙虛,不失為一代宗師。好在,最後,慧能沒有死在殺手的刀下,他遵師命隱居山林十多年後,出世弘法,使禪宗發揚光大。
書中的禪法活潑潑水靈靈,正所謂“一切法皆是佛法”,而慧能所倡導的在生活中修行、在勞動中坐禪,更是深得我心。書裡更借著慧能給人說法而講解了很多的佛經,相信每個人讀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開悟吧。
推薦!


  ★这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讲述佛在世为人时的人生故事,作为凡人的遭遇与烦恼、痛苦与解脱,不仅格外曲折精彩,更因为与我们格外贴近,使我们得以更亲近地接触和理解佛法,获得人生的参照与指引。
  ★翻开本书,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佛的故事都好看!读佛吧!


佛的故事都好看, 一气呵成读完了本书,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关于佛的故事。作者叙述语言流畅,文笔优美,叙事条理清晰,表情达意准确。读书的过程中,一次次沉浸在作者描绘的优美画卷中。六祖慧能悟道及其他禅僧在六祖开示下悟道时,眼中所见美景、耳中所闻天籁之音,及他们通体愉悦无比的感受,读来满口生津,荡气回肠,痛快淋漓,通体舒泰,令人心驰神往。读书的过程好像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悟道过程。 以前也读过诸如阐释《金刚经》经义的书,但是抽象佛理让人不时如坠雾中,总感觉佛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对佛法义理知之甚少,感到那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领悟的高深玄妙的理论。可是《六祖慧能传》通过凡人的件件生活经历、通俗易懂的语言点明其中蕴含的佛理,从而使我等凡夫俗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对禅宗佛法的真谛了解了一些皮毛。在此过程中,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没有觉悟的佛,生活即是修禅。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做事,一心向善。这,就是修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或都可以修禅,只不过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 另外,读本书,自达摩以降,禅宗在中土的传承脉络也会得以明晰。 明一居士,善莫大焉。 书的装帧设计精美,惟内页用纸不统一,书中第19至50页、179至210页,此两沓分别32页纸颜色青灰、发暗,有些地方还有油渍墨斑,纸质粗劣。并且此两沓纸宽度比其他稍宽,长度又略短,不合规格,因此,书的三边露白处不整齐。因规格不统一,也没法切齐,切齐就不合规格了。宣扬佛法的书,内涵如此美妙,语言如此优美,不知印刷厂如此选用纸张有何考虑。另外,我买的这本书第267页至270页重页。不知印刷厂及出版社对此有没有对书的质量监督。 我买的是2012年2月第4次印刷的,一孔之见,书中尚有个别舛误之处,现开列如下,希望再版时能加以修订。 1.第78页,倒数第六行,“手指即不是涧水”中的“即”当为“既”之误; 2.第106页,第五段第二行“既使”的“既”应为“即”;
.第205页,第六段第一行“磕睡”的“磕”当为“瞌”之误; 4.第233页,倒数第五行“杂揉”的“揉”当为“糅”之误; 5.第248页,倒数第八行“神秀大师仍就说道”中的“就”,当为“旧”; 6.第270页,第七段中“13岁的孩子”,按第269页神会生于公元684年,第270页神会到韶州是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即使按周岁亦应16岁,而不是“13岁的孩子”; 7.第275页,末段“年仅18岁的神会”,而此页说这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按第269页神会生于公元684年,到705年,周岁亦应为21岁,而不是“年仅18岁”; 8.第281页,倒数第四段第一行“法净无暇”的“暇”当为“瑕”。


《读佛即是拜佛——六组慧能传》,慧能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洲(今广东新兴县)人,得五组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师。在佛教很多宗派中以禅宗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最大。六组慧能是个樵夫出身的劳动者,目不识丁,却能成长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不能不说是奇迹。看来不在于读了多少书就能开悟、就能成佛,而更重要的在于“心性”的修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也就是说解脱成佛只能靠发现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本心。一切以善、仁为先,潜心修炼潜移默化,融入血液之中,到那时大概就开悟了吧!很好的书,教人向上的书,叫人做好人的书。


六祖慧能的一生,即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从慧能一生演绎的字里行间,寻找我们生活的智慧。


认识慧能是从他的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却也从这深刻而浅显的诗句中悟出了些许佛法的精神来。六祖慧能在历史上的思想地位也非常重要,期待通过《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了解更多~


一直想学佛、修行,可惜没有慧根,看不懂经文,心也静不下来,始终苦恼。
终于有幸读到这本书,六祖的一生被作者写的通俗易懂,即使孩童也可以拿来当故事书读。
书中的故事还没有读完,但已经让我开始懂得什么是佛法,我们为什么要去拜佛。
“一心做事,即为坐禅” “一举一动皆修佛"... ...
佛、道、儒蕴含了中国文明史上的最伟大、最深奥的哲学思想,我们后人一定要使其发扬光大!


书本故事很吸引人,慧能的经历非常的神奇,引人入胜,同时,书中通过故事和人物对话等阐述佛法的一些道理,受益匪浅,刚巧我又去了南华寺瞻仰六祖真身,对他身世的了解使我的旅程更加充满神奇的色彩。我相信人们的心中总有着对神灵的敬畏,虽然上香敬佛的不一定就是信佛的人,但是心中总是有着一种对佛的了解的向往,只是佛教意似乎很深奥玄妙,以至于我们凡夫俗子望而却步,这本书通过故事阐述佛意,将人们和佛意的距离拉近,道理浅显易懂,值得一看!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读小说,懂佛法!佛的故事都好看!)纸张稍差些。


既非风动,亦非幡动,而是心动。
一切的皆是禅,一切均有佛性。
一切的变化都在于我们心境的变化,境由心生。
六祖慧能传这本书从根本上向我们阐释了禅学与佛教的根本理念。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讲述,在我们的面前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原来佛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原来佛是可以如此接近我们的,原来一举一动都是在修佛,原来读佛拜佛居然是如此清新的事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振聋发聩的纶音。无我无性,天地自由,任由我们用一颗禅心与佛意去感知去经历。佛无处不在。
强烈推荐!让我们一同寻找心的顿悟。


说来,书与人确实是讲缘分的。从六祖坛经躺进我的书橱到现在已有整整十年的光景了。小时候读不懂,便束之高阁,唯独记下了流芳百世的神秀与慧能的两首偈子。今年佛运来,通读了南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又参加了七日禅修。就在出发前一晚,订购了这本书,而此前这本书已经在我收藏中等待了大半年。香海禅寺的慧海法师和贤宗法师不约而同推荐这本书,让我回来以后对此更加兴致盎然。这何止是一本传记、一本小说?真是心灵的涤荡!我在这本书中所作的圈点批画简直比在教科书上做的还多。充满智慧的书,好到根本说不得。推荐有缘人一定要读!


读小说,懂佛法。佛的故事是挺好看的,知道了很多关于禅宗的故事
禅宗似乎总是在斗智慧斗法,挺有意思的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读小说,懂佛法!佛的故事 好好好


本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买的,翻开书时也是带着有点戏谑的心情读着。毕竟,又没有时光机器可以穿越回去亲眼所见,后人对前人的传记,多半是带着想象的,而且,是个人的想象,对前人思想这种事,就更是会囿于后人的自身见解了。
不过,当我看到还是樵夫的六祖,在林中深潭旁发呆时,不由得豁然开朗。此后,这种豁然开朗处还有很多。笔记做了不少。
看完全书,真的很感谢作者。他是藉着六祖生平,将自己对佛学多年的研究心得捧献给了读者。反正经由此书,我对《金刚经》的理解,自觉又进了一层。尽管我很清楚,这还相当不够。
此外,书中对六祖与神秀大师的关系处理,我认为是很好的。我觉得,以他俩在佛法上的修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至于书中多处提到的神迹,我持保留意见。怒我,也许是个人见识还没到的原因吧。而且,我很担心这些会被有些初接触佛学的读者批为迷信,而远离了亲佛的心呢。
期待这个系列的其他几本。


佛教的书大多给人高深的感觉,读起来很吃力。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六祖的传记,很浅显易懂,而且比较尊重事实。慧能是比较让人惊叹的代表,没读过书,却能懂得佛经。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印象很深,他由于不认识字,所以被别人怀疑不通佛理。他说文字只是一个媒介,但并不是真理,就好像要你看灯,通过手指的方向去找到灯,你所要看的是灯,而不是手指,而文字仅仅起的是手指的作用。总之获益良多。对佛教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我自称修身养性,但却从不读佛典,因为实在觉得生涩难懂。《读佛即是拜佛》开始读时觉得文章简陋,再读深为六祖顿悟故事所感动。感恩明一居士发心。现在了解,不再为佛典文章字意所困,法即非法,重在明心见性。


这本书生动、细腻地讲述了六祖慧能的一生,同时也让读者真正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它是一本充满佛、禅智慧,一本非常精彩、引人入胜的奇书,它是一本开启心灵的圣经,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
以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史为背景,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经历为情节。娓娓道来看似晦涩难懂、深奥而不可捉摸,实则通俗、简单、普遍的禅意和佛性!让人读来豁然开朗,原来禅意和佛性是来的那样亲切、自然、随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身上,清亮亮的就在那里,就看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了。
作品文字描述清新秀雅、生动活泼又大气磅礴,仿佛书中美好景物都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美妙,阅读的快乐。尤其是在描述慧能大师的顿悟及禅语的情节上,简单易通的寥寥数句,就把禅意表述的淋漓尽致。慧能大师因事、因时、因人不拘一格的度化方式,更是让读者领略到佛教的活泼泼!
这本书值得拥有者珍之、重之、反复阅读!
非常感谢作者明一居士!期待读佛系列丛书早日出版!


第一次读关于佛的故事的书,没想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悟出了很多道理。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六祖慧能的教诲真的让人震撼,心里的结刹那间解开了,心随之变得平和,安详...对佛学初感兴趣的人快速认知佛法真谛的一本好书!


很轻松,以小说的形式把禅宗大德六祖介绍的比较清楚。
对于,学佛或是没学佛的人都可以买来读一读
会有收获的。


以前看心经,金刚经等佛经,犹如天书,个个字认得,合在一起却不知其解。看了《六祖慧能传》后,豁然开朗了。再看心经和金刚经,竟然有滋有味,能领悟到些东西了。原来,佛道真的是殊途同归,佛陀和老子,用不同的语言述说同样的道理。与佛法的缘分,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了。合十,多谢明一居士!


这是一本普及类的佛书,让人更快的与佛法接近,理解佛法,也更了解六祖慧能佛的一生,从一个字都不识的人,到对佛法的透彻,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佛在心中。


对于佛法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听过很多佛家的语录,都能让我思考很多,细细去想其中的含义。这本书挺好的,边读故事边思考,读佛即是拜佛吗


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了解禅宗的历史与精髓。


读了这本书,通过六祖的故事,你会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佛性,要想真正的领略佛的道理,就要从自身修行做起,凡事不执迷,遇事不执着,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个让你感悟的事情,会有所不同的,真的值得一读


看到第一本佛学启蒙书是朋友介绍的禅机智慧丛书-禅南禅北,书中的“毛毛虫作茧-茧破-化蝶”,是我每当遇到困难勉励自己的话。之后有缘看到六祖慧能传,像是六祖活生生的就在我的身边,被他的智慧、专注、克服困难、信念坚定所吸引,让我懂得一点心用,即心即佛,心在哪里你在哪里。谢谢明一居士,看到六祖慧能传是那么的觉得熟悉,原来跟禅机智慧丛书-禅南禅北是同一作者。两本书都拜在我的案几,都是我最爱的书之一。谢谢!


读佛就是拜佛,书名起的都很好,不懂佛法的也能看懂,睿智让人深思的一本书,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佛性,人性于一体,好看,值得看,更值得拥有,时时读佛,时时拜佛,提高修养,修身养性


很好的一本书,令我对大师传奇的一生有所了解。阅读完毕,肃然起敬。诚如大师所言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成佛悟道、明心见悟与有无文化、文化高低没有关系。法无定法,有文化的人和无文化的人,文化高的人或者文化低的人都可以以一定方法悟出本来面目。书里禅机浓重,禅风凛冽,又充满慈悲和谐如同少年求学时,学校课堂那种活跃,激烈的氛围但又不失融洽的氛围。让人顿感佛法是活泼泼的,热热闹闹又不失清凉寂静。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六祖说众生皆可成佛,在这样的时代,成佛似乎不敢想,获得比其他人更无欲一些,或许就是快乐和入道了


第一次发现,原来佛法故事也能那么好读,真的不错。慧能是个很真实的人,也很有目标。想了了解更多的禅宗故事了


这是唯一一本让我看了后背发凉的书籍,当然并不是因为惊悚,而是一种感动!书如其名,读佛即是拜佛,佛的故事都很好看!吐血推荐!期待后面几部作品。。。。


读完此书觉得佛不再那么远了,以前有对佛教有太多的误解,对佛充满敬畏但又保持距离,那是因为我们了解的太少了。禅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我们有时也能体会到佛的真谛只是没有真正的去参透。六祖的顿悟学说影响了整个汉传佛教,他的确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求佛的道路。六祖你原来离我们这样的近。。。


此书能让你了解佛学到传到中国的历程,又让你在通俗易懂的读小说的情形拜佛,读佛,懂佛,真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很吸引人的一本好书,之前读佛的书籍觉得很难明白,这本书通过六祖的一生讲述禅的道理,很值得思考,好书好书,期望下一部的出版!


非常好的一本书,看过后对禅宗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得到了一些启发,读佛就是读大智慧


喜欢佛学,喜欢佛的故事,通过讲佛的故事了解成佛之道,通过阅读能净化心灵,不是眼睛受不了真想一口气看完,值得好好拜读.\慧能的故事很感动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吃过什么苦呢,想要乐极还差很远,继续努力.


用六祖的成长,来诠释佛理,通俗易懂,值得一读。生动展现了六祖如何从一个人变成佛。


故事很好看,但是对于里面的禅我还是处于懵懂的状态,可能是我悟性太差,没有佛缘吧。不过相信这本书我有一天一定会读懂的,只是不是现在。阿弥陀佛。


读佛可以增加慧能。


以读小说的心态,去学一点佛法,也算是心中有佛吧。阿弥陀佛。


佛的故事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一个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一件事,他们却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这些恰恰值得我们深思,也许这就是佛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亦是如此。


故事生动曲折,六祖惠能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故事中蕴含佛理,发人深省!


没什么文字能形容我看后的感受,六祖对佛、禅的解读真是字字深入我心,强烈建议大家买正版读一读


读佛也就是读我们自己,人生就是一场佛法,一场修行。


深奥的佛理通过简单的文字让不懂佛学的人也能初窥佛法之精妙。六世祖一世的传奇写得引人入胜。很好的一本书。


有佛性有人性,不光达到了读佛拜佛的效果,自己都想要实践成佛了。
修一颗心,修一颗菩提心


对于刚入佛门的学子来说,此书非常实用,用白话和故事的方式,了解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经历,
更是把大师的佛理说明的非常之有意思,阿弥陀佛


生长于70年代的人,即将进入中年,也到了不惑的年纪,在如何修身修心方面有很多感悟,也残留很多纠结,这本书以人物传记形式阐述了很多人生哲理,类似道家的思想,虽然故事有的显得很强的目的性或牵强,都不能阻止它成为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很多人生纠结豁然开朗。
很多人包括已经出家和在家拜佛的人未必真正顿悟,佛就在每个人身边,在于你专心的思考和认真工作时,在于你竭力却并不执着中,道法自然也。
另外第2次有缺页,注意改正哦!
期待下一个出版 。


<读佛即是拜佛>,以故事入口,娓娓道來,講述佛的故事和佛學滲透,引人入勝!能讓人有一口氣讀完的慾望*


读“六祖慧能传”的过程,就是灵魂得到涤荡的过程,虽然成不了佛,但感觉自己离佛在慢慢靠近。


这本书前半本讲述慧能祖师的经历,以及在生活中所感悟的佛法。很喜欢慧能祖师的教导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看一看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啊!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感悟,我觉得这本书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更广、更伟大的悲心,是绝不止于让众生吃饱穿暖,虽然这些事也要做,但却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众生明白轮回的真相及解脱的方法。首先是令众生了解轮回的真相,然后教导他们如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佛最伟大的慈悲即在于此。
南无六祖慧能大师。


这本书太好了,已经介绍给身边很多人看了,大家看了都觉得非常好,受益匪浅。用浅显的语言,讲解博大精深的佛法,非常适合初学佛者读,还需要再看几遍,希望这个系列的书快点出版。


一年会去几次寺庙拜拜,读了这本是不是不用去庙里拜了,直接拜书就好?其实怎样拜佛学佛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颗心,就像书里写的“拜佛得带着一颗通透的心”“不了解自己的心,拜佛也没用”“拜佛,拜的不是佛像,拜的是本心”“拜一尊佛,就是拜所有佛”……
怪不得自己之前拜佛都不灵验呢,原来一直都拜错了,现在开始读佛吧。


读佛书,学习佛法,学习做事情,学习宽容,学习做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拜没拜佛我知道,挺好看的,禅宗感觉是很好接触的佛法


见性即佛,六祖慧能的传奇一生。


我是基本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它简单明了,但也很真实地介绍了六祖的生平。解开了我对六祖的很多谜团,小小地体会了一把佛教的真意,很不错的书,我现在已经在看第二遍了。如果作者能多一点再解析佛理,那对我们的顿悟肯定有更大的帮助。


很有颠覆性的一本书,也或许是自己之前对佛法不那么理解。
拜的不是佛,拜的是我们的本心。


我佛慈悲!弟子天生愚钝,但受益匪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法妙语,明心见性,佛性,自性,菩提般若,顿悟成佛!


写的非常好,排版也好。读完很受启发。终于明白了世间有小爱,还有大爱,更有博爱。凡是修佛的,一个是有大苦大难的,一个是有大慈悲大爱心肠的。佛自心生,顿悟成佛。


佛法故事引人入胜,于轻松阅读中感悟佛理,受教匪浅。


用故事去体会佛及佛法


通俗易懂。确实是“读佛既是拜佛”。学佛的入门书。期待后续的几本书


这本书通过六祖的事迹,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佛的一些道理


这个追杀的故事其实还是挺那啥的~不过佛法很好看~也很好懂~


原来觉得佛很神圣,信佛应该是个很虔诚的事,如果不能认真信佛,最好不要去亵渎。但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佛就在身边,佛就在自己心里,生活的智慧就是佛性的体现。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一本好书,一本值得看的书。读佛即拜佛。


读佛即是拜佛 修佛即是修心 阿弥陀佛


拜佛不如读佛,那拜的不是佛,拜的都是自己的欲望和奢求,安心读佛,好好的修行才是。


众生皆可成佛,读佛不是为了拜佛,而是为了成佛


读佛即是拜佛,喜欢,里面的段子要摘录下来!


喜欢六祖和他的神奇经历,特别是他的超凡悟性,相信此书应该对我们帮助很大。佛即众生,只是觉悟了的人,我们众生只需要觉悟和放下,也可以立地成佛。


喜欢佛学的朋友可以从读小故事开始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懂得佛理。该书将佛理与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佛学的博大精深。


非常好看,内容丰富,文笔也好。
值得收藏,值得多看几遍。
期待着其他读佛系列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佛教小说,一口气读完,还余味袅袅。原来,佛就在我们身边。强烈推荐。


我觉得对于喜欢佛教故事的朋友,可以一读,更深刻的认识佛,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对错,而不是一味的“迷信”。


六祖慧能 一代大师 本书详尽的介绍了慧能的一生奇遇 值得阅读


通过六祖慧能的故事,让人们在读小说的同时,领悟到佛法、人生的真谛,启迪智慧。


从来没有想过佛教的理论可以得到如此生动的诠释。 这本书从六世祖慧能的亲身经历说起,读起来引人入胜,代入感很强。同时书内的很多偈语尽管不能够全都理解,但已获益匪浅了。

建议有着一颗向善的心的人们都读一读。


推荐年轻的人都看看,佛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呢。作为佛法普及书,真不错呢~


佛的故事挺好看,可以学到很多呢~也刷新了感悟


此书非常好,看后让人心平气和,心静安详。第一次观看是故事,第二次看是思想,第三次看是领悟,多次翻看是读佛。


人格的可贵,是在功名富贵之外。从一个一字不识的樵夫,变成禅宗大师,六祖实在令人敬佩


六祖的原来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以前还真不知道。佛教禅宗算是有点理解了。


这本书触动挺大的,原来佛法是如此,或许应该修佛了,保持身心灵健康。


通过读小说深悟佛理


不了解佛教的朋友,可以从文学角度或者从传记角度阅读,非常生动活泼!
了解佛教的朋友,应该首先感谢作者的良苦用心,
居然能深入浅出的把禅宗的六祖的传奇人生和佛学贡献详细的布施给大家!
祝愿大家都能明心见性,早日对佛教有正确认识,让自己的内心和社会更和谐!


佛的故事都好看


佛法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著。哪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贪爱执著。
看来佛法并不是迷信啊~


我是犹豫了好久才觉得买这本书的,读了之后发现能让我如此的宁静,小说的形式写佛的境界也就明一居士才有这样的把握。


第一次读佛方面的书,从小说开始很容易理解。


原想这本书应该有意思,没想到展开书卷竟然无法放下,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感觉就像作了一场SPA,享受极了,身心的疲惫一扫而空,像是受了一场洗礼,无论是否学佛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好久不读小说了,可是这本书引人入胜,从另外的角度,认识佛。


故事很生动,特别是前面部分很精彩。也许是我的慧根不够,看到慧能成为六组后的一些说法的内容,我就看不懂了。但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


开始看读客的书始于藏地密码,这本书也是看在读客出品才下手,封面一如既往的朴素,内容很好,简单的故事,长知识,懂佛理。


一直想看关于佛的故事,只是想看故事,研究佛,太深奥了
这本书正适合我,讲了一个高僧的成佛故事,很有感悟


看过百年虚云连续剧后,才知道虚云大师出家是受到六祖慧能的影响,所以一直在网上找六祖慧能传,有幸被我找到了。看了此书有种拿起就放不下的感觉,为慧能的身世感叹,被精彩的情节吸引,不枯燥,是一本值得研读的书


我喜欢哲学,学佛7年多,读得此书,酣畅淋漓。比很多大师讲的都好,差异作者竟有如此见解!强烈推荐!我买10本送朋友,送老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