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筑生存空间

肖刚,陈革 著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

肖刚,陈革 著  

页数:

139  

前言

  汶川伤,国之殇!5·12汶川大地震让许多人家园受损,可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倾力相助。战士、医生、志愿者……纷纷奔赴震区最前线,抢险救灾大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当抗震救灾工作进入重建阶段的时候,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出现在电视上,也没有出现在报纸里,却深入灾区的每一村,每一寨,每一乡镇,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描绘蓝图,点燃希望。  他们,就是为汶川灾后重建作科学谋划的广东规划师!  他们,亲临灾区现场,为汶川绘制最新最美的蓝图;他们,与汶川人民心手相连,重筑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他们,是我省援助汶川灾区重建的先行军;他们的行动,是全省规划界向汶川人民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  根据中央与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湛江市对口援建龙溪乡。据此,我厅和省城市规划协会迅速反应,发出了紧急动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现场的倡议。湛江市城市规划局、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派出最精干的技术专家组成了11人的“龙溪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组”,于2008年8月2日至8月15日,奔赴灾后重建规划的“最前线”。在半个月时间里,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无畏前行,走遍了龙溪乡每一个村寨,圆满地完成了实地踏勘任务。  龙溪乡地处汶川县西北角,是汶川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乡,也是最穷的一个乡。全乡九个村寨,或在深山,或在峡谷,基本不能通车,道路艰险。  震后的龙溪,环境更为恶劣,条件异常艰苦,不仅基本的生活物资供给、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亟需恢复,而且,余震时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险情频频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中,项目组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灾区展开现场踏勘和实地调研,取得了详尽的现场资料,为龙溪乡重建规划的编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最终,落实到图纸上的每一处数字和线条,都展现出规划师的热情、责任与创新精神;表达在规划成果上的每一处文字和图表,都饱含着规划师的情感、逻辑与奉献社会的精神。  由于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何在重建中发扬民族特色,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关键领域。项目组提交的规划方案,充分贯彻“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并结合龙溪乡实际情况,较好地兼顾了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在地方特色塑造上,规划师们尊重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注重体现羌族特色和本地风格,为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龙溪乡而不懈努力着、思索着、探讨着。  由此可见,规划师不仅要做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成为民族文化的维护者与传播者。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不单记录了项目组成员在龙溪乡的踏勘和研讨,还记录了规划师对龙溪乡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从另一种角度去记录汶川大地震这个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的片段。从这个真实的片段,可以看到同舟共济的关爱,可以读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更可以感受到规划师的胸怀、理念和对未来的态度,而这也是每一个关心灾区重建的人、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  期望本书对希望了解灾区重建规划实践的学者、规划师、建筑师等各界人士有所帮助,也期望能借此促进规划界与业界的沟通和互动,与灾区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内容概要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由肖刚、陈革编写。由于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何在重建中发扬民族特色,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关键领域。项目组提交的规划方案,充分贯彻“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并结合龙溪乡实际情况,较好地兼顾了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在地方特色塑造上,规划师们尊重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注重体现羌族特色和本地风格,为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龙溪乡而不懈努力着、思索着、探讨着。  由此可见,规划师不仅要做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成为民族文化的维护者与传播者。  《重筑生存空间: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不单记录了项目组成员在龙溪乡的踏勘和研讨,还记录了规划师对龙溪乡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从另一种角度去记录汶川大地震这个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的片段。从这个真实的片段,可以看到同舟共济的关爱,可以读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更可以感受到规划师的胸怀、理念和对未来的态度,而这也是每一个关心灾区重建的人、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汶川·悯川一、广州,汶川二、重建启动三、初往灾区四、任务落实第二章 龙溪调研之行一、汶川路难二、震后威州三、龙溪乡四、峡谷里的羌寨1.龙溪村,长龙卧坡2.马灯与阿尔,羌味浓郁3.大门村,山路崎岖4.上直台,难于登天5.布兰村,自力更生6.联合与俄布,重塑信心7.垮坡村,孩子是未来五、阿尔沟考察之旅六、面临困难1.与当地规划部门沟通2.现状工作调查汇报会3.大门村下山花絮4.前辈的激励5.北京奥运夜的余震6.项目组的板房生活花絮第三章 规划师的思考一、搬迁还是原址重建?1.理想的选择2.现实的尴尬3.现实的选择二、安置,艰难的选择三、用水,生命的维续四、环状路,未来的展望五、产业,腾飞的翅膀1.直面现状2.发展农业3.开发阿尔沟人文生态旅游六、规划的困惑第四章 再赴龙溪一、重返灾区二、重建中的龙溪乡三、规划评审会第五章 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一、羌族文化思考久远的历史释比文化文明的归宿二、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向世界展示羌族文化让所有羌民都住到羌式建筑里去重温美丽的羌寨

章节摘录

  早在1995年,村里便集资修路,村民们异常踊跃。据说,当时有位老太太把为自己准备的棺木都卖了,给村里集资修路。可见公路对于直台村的重要,村民都渴望能有一条好走的路。终于,在2005年,龙溪乡政府投入200万在乡内修筑公路,直台村也得以通车。但好景不长,才三年,5·12大地震就把路崩塌了,残酷地把直台村拉回了交通闭塞的状态。  我们在村长的姐姐家里吃午饭,主人是一位勤劳朴素的羌族妇女。村长说:“十年前,我姐姐在回家的路上掉下山去了,可上天保佑,她受了重伤,在床上躺了半年后,她康复了。”  女主人听后笑了笑,在她的脸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留下的疤痕。她没有接下话去说当年的事情,却微笑着说:“我有四个娃娃,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脸上满是欣慰和自豪。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重筑生存空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