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2013-3
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玛丽亚·蒙台梭利
191
184000
刘莹
如今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最有力地证明了“教”并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还是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儿童是通过成年人的教导和传授才被塑造成人的。事实上,以直接教导传授为主的教育往往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由于婴幼儿时期无法用来传授文化知识,所以生命的最初阶段被人们忽视了,但是这些表面上一无所用的时期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出现了一种惊人的独特现象:人的心智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因为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一直显得很神秘,直到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凭着对儿童的真正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出了儿童心理中不为人知的部分。这一发现来自对社会最底层儿童的研究,他们悲伤、恐惧、举止畏缩,而且贪心、行为粗暴、占有欲强、喜欢搞破坏。随着心灵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渐渐经历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变化,当时的新闻把他们描述为“转变了的儿童”。蒙台梭利博士见证了这一精神现象,因而改变了她的人生。儿童在四岁半时能自发地学会写字,这是事实,然而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在行为上的改变。人并不只是文化的产物,有些东西比文化重要得多。如果这个部分一直被忽略,只把培养重点放在文化方面,那么人类越进步就会越危险。人类已经发明了飞行技术,发现了原子能,但是人类还没有发现自己。蒙台梭利博士所作贡献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为了阐明儿童心灵形成过程中闪耀出的光芒,她为之奋斗了终生。在她去世之后,国际蒙台梭利协会通过成立学会和开办培训课程,并利用代表大会和研究会议将她的工作继续下去。要提供儿童所需要的帮助,人们必须接受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斯里兰卡、丹麦、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巴基斯坦、瑞士和美国相继建立了蒙台梭利培训中心,接受过培训的人们遍及各大洲古老和新兴的国家。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著作仍是协会最有效的工具。由于我们在所有英语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所做的工作,《童年的秘密》在美国的第一个译本确实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不过其中有些学校仅仅是把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蒙台梭利的用意就在于此,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我常常认为应该驳斥那种错误观念,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的困惑和混乱,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足够权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答案就在这里,请玛丽亚•蒙台梭利自己来阐述她的观点吧。马里奥•M. 蒙台梭利(Mario M. Montessori)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干事荷兰阿姆斯特丹 柯宁尼维格大街161号
《童年的秘密》,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本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工作中的专注和快乐、社会性发展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玛丽亚·蒙台梭利
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并取得了惊人效果。在实践中她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教育观点,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奥秘。蒙台梭利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迄今为止,已被译成37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前言
序
导论 儿童: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第三章 生物学的间奏曲
第四章 新生儿
第五章 天赋本能
第六章 心灵的胚胎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
第八章 秩序敏感期
第九章 智力发展
第十章 生长发育障碍
第十一章 行 走
第十二章 手
第十三章 节 奏
第十四章 人格替换
第十五章 活动能力
第十六章 理解力的缺乏
第十七章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第十八章 儿童的教育
第十九章 观察与发现
第二十章 “方法”
第二十一章 娇生惯养的儿童
第二十二章 教师的精神准备
第二十三章 偏离正轨
第二十四章 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
第二十五章 成年人与儿童的冲突
第二十六章 工作本能
第二十七章 两种不同的工作
第二十八章 主导本能
第二十九章 以儿童为师
第三十章 儿童的权利
儿童:一个社会问题这些年来,儿童已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就像其他重大社会动态一样。不过这个话题并非由某个人引起,而是像火山爆发一样引起广泛关注。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科学进步使得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诱发了这场新运动;另一方面,人们也日渐认识到,孩子们经常被学校枯燥无趣的作业折磨得疲惫不堪。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的研究显示,他们的生活并不快乐。他们精神萎靡不振,缩着肩膀含着胸,很容易受到肺结核病的困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儿童的生命被扭曲了,被那些给了他们生命、供养他们生存的人以及周围成年人的社会扭曲。但是,儿童到底是什么呢?对那些热衷于获得更优越的职业发展的成年人来说,孩子总是麻烦的来源。在现代化都市中局促狭窄的住宅区里,家家户户拥挤地住在一起,没有真正属于儿童的空间。当然,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在人们匆匆赶路的人行道上,也没有儿童的活动空间。成年人很少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很忙,忙于完成自己的紧迫任务。通常情况下,父母双方都必须工作,而且一旦丢了工作,他们和孩子都要经受巨大的痛苦。即使孩子生活在更幸运的家庭中,他们也会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委托给陌生人照顾。他们不可以进入属于父母的房间。没有一个地方让他们觉得自己被人理解,并能够从事自己正当的活动。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什么也不能碰,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自己的,每一件东西都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成年人的专有财产对孩子来说是禁区。那么他们拥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不久以前,小孩子甚至没有一张自己的小椅子。当一个孩子坐在地板上或是长辈的椅子上时就会被训斥,大人会把他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至今仍是生活在成年人之中的儿童的处境。他像一个乞丐一样期待着寻找着什么,却一无所获。当他走进某个房间时马上就会被驱赶出去,他的地位就像一个被剥夺了回家的权利和公民权的人,沦为社会的边缘人,受到所有成年人的谴责、辱骂和惩罚,就像这是成年人天生拥有的权利。因为某些心理怪癖,成年人很少关心怎样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有愧于儿童。尽管人类为自己制定了法律,却不曾为自己的后代制定法律,结果使儿童置身于法律之外,成为父母专制本能下的牺牲品。可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天生就具有能够修正前辈错误的新能量,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种新的生命的气息。无论如何,经历了漫长的若干世纪,也许从人类诞生那一天起,就对儿童的需要和命运懵懂无知的人们,近年来,已经对儿童产生越来越多的认识。这一巨大进步得益于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发展,它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大量不满周岁的婴儿。20世纪初,当人们开始真正关心儿童健康问题时,儿童的生命才得到新的理解。学校走向现代化,以亲切和宽容为特征的新的教育原则被家庭和学校采纳。除了科学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之外,另一些发展结果源于人们敏感性的提高。现在儿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城市中,专门开辟了儿童花园,公园和广场都预留了儿童游戏区,建立了儿童剧场,还有专门为儿童出版的书籍和杂志,儿童也拥有了自己的出行用品和家庭用具。随着社会意识的成熟发展,人们通过各种努力,建立了童子军和营火少女团这类的组织,为孩子们提供锻炼机会并获得自尊感。政客们也试图争夺儿童,以使他们成为自己革命事业的驯服工具。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人们对儿童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为了儿童自身利益,还是利用儿童以达到某些长远目标,儿童现在已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再只是让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出来炫耀于人,而是把孩子看作是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已观察到的那样,儿童状况的改善并不是通过某个人的努力而实现的,也不是各种社团和组织合作的结果,那么到底应该归因于什么呢?事实上,应该归因于儿童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它带来的影响对社会进步极为重要。我们必须评估这一新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各种没有任何相互关系的自发运动,促使人们对儿童产生了新的兴趣,表明这不是任何单一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而是一股推动伟大社会变革的自然浪潮。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就是正在逝去的那个时代的幸存者。那个时代,人们忙于创造一个安逸、舒适、适合成年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并不真正关心儿童。我们发现自己现在正处于新时代的起点,需要我们既为儿童工作,也为成年人工作。我们现在正开始启动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它必须为国民提供两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一种为成年人,一种为儿童。我们面临的任务不是进一步发展已经建立的社会活动组织,或者协调各种代表儿童利益的私人公司,这样做,我们可能只不过是作为成年人联合起来,去帮助我们之外的儿童,这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相反,童年时期的社会问题深深渗透到我们的内心生活之中,激发我们的良知,鼓舞我们去行动。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去观察的陌生人,童年是一个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人的形成就是在童年早期完成的。成年人的健康幸福与他童年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会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的孩子会继续承受我们的错误所带来的痛苦,凡是影响了儿童的事物就会影响人类社会,因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在他微妙而神秘的内心深处完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做的勤奋而认真的努力,将使我们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已经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么多自然的秘密。儿童的社会问题就像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我们会被它的新鲜活力打动,它的根深植地下难以清除,如果我们挖下去,刨开泥土,就会看到它的根像迷宫一样向各个方向延伸开去。这些植物的根系象征着人的愚钝,我们一定要清除多年积累下来的观念,这些观念阻止我们真正理解儿童,阻止我们对儿童的心灵获得直观认识。成年人令人吃惊的无知和他们对自己后代的漠不关心,根深蒂固且由来已久。一个成年人爱孩子,但是会不自觉地责难孩子,这使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悲伤,这种悲伤是成年人自身错误的一面镜子。儿童的社会问题让我们充分理解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它赋予我们对自我有一种新的认识,也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新方向。PART1第一部分第一章Chapter 1儿童的时代近年来,儿童保育和教育方面取得了速度惊人的进步,其主要原因不仅来自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源于人们在这方面意识的普遍觉醒。这首先要归功于19世纪末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同时儿童个性研究本身也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新线索。如今,研究医学、哲学或社会学中的任何一个分支学科,都不可能不重视来自儿童研究的成果。打个比方,儿童研究对这些学科的启示,远比胚胎学对理解生物和进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重要得多。来自儿童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影响更加巨大,是因为它可以触及人类的所有问题。儿童并不是作为一种肉体生命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生命而存在。他们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儿童的心灵决定了人类进步的历程,并且把人类导向更高的文明。一位瑞典诗人兼作家爱伦•凯①曾经预言:“我们的世纪(20世纪)将会是一个儿童的世纪。”如果有耐心查阅文献记录的话,在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第一次演讲中也可以发现相似的说法。这次演讲发表于1900年,正是世纪之交,他把即将开启的新世纪称为“儿童的世纪”。这些具有预见性的表达,恰好反映出19世纪末科学发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的影响。那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儿童正饱受传染病的折磨,它给儿童带来的死亡率是成年人的10倍;与此同时,严苛的学校生活也让儿童蒙受痛苦。但是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神秘能力,它可以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这个儿童自身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将帮助成年人解决个人及社会的问题。也正是这个秘密,能够为儿童研究的新科学奠定基础,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儿童与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开辟了一个迄今为止尚不为人们了解的研究领域,使我们能够深入洞察潜意识的秘密,但是它很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虽然如此,精神分析还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内心生活的丰富含义。我们会说,精神分析打破了心理学曾经认为不可逾越的意识外壳,就像人类最终穿过了海格力斯之柱①,它曾被古人认为是世界的尽头。如果没有精神分析理论探测出潜意识这片海洋,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儿童的心灵能让我们对人类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了。众所周知,精神分析最初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技术,这是一个杰出的发现,它发现了在人的行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潜意识。它彻底变革了旧观念,深入到潜意识领域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发现了那些极为重要的神秘元素。精神分析学家们揭开了一个广阔而未知的世界,它与人的命运密切相连。但是,他们并未成功地探明这一未知领域,很难逾越海格力斯之柱,没有进入更加深广的潜意识海洋去探险。某种与古希腊人相似的偏见局限了弗洛伊德,他只研究人的病态行为,而没有去研究正常人的案例。19世纪,精神病学家夏尔科发现了潜意识,在严重精神疾病的特殊案例中,他发现了明确表现出来的潜意识,就像一座火山内部沸腾的岩浆突破地壳喷发出来,他把人的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强烈反差简单地理解为疾病症状。弗洛伊德进一步研究,他煞费苦心利用一种精巧的技术,发现了深入探索潜意识的方法,但是他几乎只关注精神异常的案例。有多少正常人会自愿接受令人痛苦的精神分析的考验呢?那相当于在人的心灵上动手术。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弗洛伊德演绎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结果,新的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治疗精神异常的个人经验。弗洛伊德看到了潜意识这片海洋,却没有去深入探索,而是把它描绘成一个充满风险的海峡。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不足,也是为什么他的技术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也往往不能治愈患者的原因。这是因为社会传统,即古老经验的累积,束缚了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论。显然,探索深广无垠的潜意识领域的真相,需要临床技术和理论推理以外更多的东西。童年的秘密其他科学分支和不同理念也应该被纳入广阔的未被探索的潜意识研究领域,因为这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研究人类的起源,我们力图通过观察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来探索他们的心灵成长,并见证儿童内心与环境相抗争时所上演的悲剧,这种悲剧使他们的心灵陷入黑暗和扭曲。精神分析学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精神疾病有可能源于婴儿时期。当被遗忘的事件从潜意识中被唤醒时,即可发现儿童是某些不明痛苦的受害者,这一发现让人既吃惊又不安,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的普遍信念。儿童的纯真心灵所遭受的痛苦是持久而顽固的,而这些痛苦从未被视为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它们源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对儿童自发活动的压抑,因此与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成年人相关,这个人就是孩子的母亲。我们应该仔细区分精神分析内心探究的两种层次,一种探究层次较为肤浅,来自一个人自然天性和他所必须适应的环境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些环境常常与他的原始欲望相冲突。这种心理冲突能够得到解决,因为引起困扰的潜在原因很容易被提取到意识层面。还有一种更深层面的内心探究,是关于童年记忆的调查,这种冲突不是来自一个人和他当前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而是来自孩子和他的母亲,或者说得更广泛一些,来自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之间的矛盾。精神分析几乎很少触及这类冲突,也很难治愈,在解决问题方面没有什么建树,最多是把这类冲突当作引发疾病的一种征兆。现在,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人们都认识到应该考虑这个人童年发生了什么,那些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病症,一般来说都是最严重和最难治愈的,原因在于成年人的生活模式是在他童年时期就建立起来的。尽管人们的身体疾病促进了诸如产前保健和婴幼儿保健等特殊医学分支的发展,使社会更加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人们的心理疾病却并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尽管人们现在认识到成年人的严重心理失调,以及在适应自身生存环境方面的困难,都源自于他们的童年,但仍然没有人去尝试解决这些童年期的内心冲突。没有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精神分析使用的是一项探索潜意识的技术。但这项在成年人案例中取得惊人发现的技术事实上不能应用于儿童,这种尝试的结果证明这一技术会成为障碍。因为一个孩子无法被诱导去回忆童年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仍处在这个时期。所以,在与儿童打交道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观察而不是探究。但是这种观察一定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进行,而且观察目标是发现儿童与成年人关系中的冲突,以及与儿童生活的主要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显然这种方法导致我们远离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进入了一个观察儿童及其所在社会环境的新领域。这个观察过程中并不包括探查病态心理疾病的艰难任务,而是要把握儿童心灵中反映出的人类生活现实,事实上可以说它包含了人类自诞生以来的全部生活。人类心灵探险的历史还有待于我们去书写,还没有人描述过儿童所面临的障碍,或是他们与比自己强大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成年人为儿童制定规则,但是却并不理解儿童。没有人描绘过儿童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们稚嫩的心灵所遭受的困扰、在实现天性所向的目标时经历的失败,以及儿童潜意识中自卑感的增长。精神分析对这些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它主要关注疾病和补救治疗。另一方面,精神分析可以从对儿童心灵的研究中得到帮助,因为研究儿童是在处理正常人的问题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旨在预防引起精神疾病的心理冲突,这正是精神分析学所关注的。一个关于儿童的新的科学探索领域由此而产生,与精神分析有些相似,但是又截然不同,它关注的是正常人而不是变态者,并致力于促进儿童精神生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儿童精神生活的理解,唤醒某些成年人的良知,让他们认识到那种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是他们自身潜意识的产物。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有些学校仅仅是把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蒙台梭利的用意就在于此,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我常常认为应该驳斥那种错误观念,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的困惑和混乱,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足够权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答案就在这里,请玛丽亚·蒙台梭利自己来阐述她的观点吧。 ——马里奥·M蒙台梭利(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干事)
如今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最有力地证明了“教”并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还是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儿童是通过成年人的教导和传授才被塑造成人的。 《童年的秘密》(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一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玛格丽特•E. 斯蒂芬森(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有些学校仅仅是把蒙台梭利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蒙台梭利的用意就在于此,他们忽略了蒙台梭利最珍视的东西:儿童对于人类的贡献。我常常认为应该驳斥那种错误观念,因为它造成了人们的困惑和混乱,但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足够权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答案就在这里,请玛丽亚•蒙台梭利自己来阐述她的观点吧。——马里奥•M. 蒙台梭利(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总干事)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什么能超越国界、世界观和复杂的宗教差异,从而风靡整个世界?我认为主要在于她发现和揭示了儿童成长的本质规律。这些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像我一样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李跃儿(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从哲学意义上思考,蒙台梭利崇尚自主教育的思想与中国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发现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行不言之教,孩子自然会快快乐乐地成长。——小巫(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不错,很好,很干净
大概看了下就觉得不错。慢慢读,边看边用。
难能可贵地从婴幼儿角度来看待发生的一切,仅仅是这个切入点,已经帮助了很多年轻的家长了
看了一下,对我还是有些启发的。
这本书不太好买,在亚马逊买到,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