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苍洱之间

罗常培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罗常培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前言

罗常培先生的《苍洱之间》要再版,编辑知我过去做过一点西南联大的研究,非要写几句话,我推辞不了,只好勉为其难。记得过去在白化文先生一篇文章中,见过一个与罗常培先生相关的细节,说是有一次罗先生讲课,要坐着讲,说自己血压高,老朋友傅斯年也是这个病,刚在台湾去世了。白化文先生顺便还提及,罗先生讲课时,身后有一个学生为他板书,这个学生就是有名的语言学家王钧。我忽然想到这个细节,是因为王钧先生的哲嗣王旭前几天才来厦门大学,他现在澳大利亚,是一位画家,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感兴趣,想以此题材创作,来厦门大学和我交流一下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感想。闲谈中提及他父亲和罗常培先生的关系,我才知道他的身世,同时也还提到了许多他们家的邻居,都是现代语言学家,如周有光等人。

内容概要

罗常培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苍洱之间》为一本非常有名的游记,包括《蜀道难》和《苍洱之间》两部分,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罗常培先生的散文作品。如果不是十多年前辽宁教育出版社重印了此书,一般普通读者很难见到语言学家的散文集子。 中国老辈学者虽然各有专业,但一般都是文章高手。西南联大时期,此类著述非常普遍,比如陈达《浪迹十年》、王力《龙虫并雕斋琐语》、费孝通《鸡足朝山记》等,这些集子都是散文佳作,不但文字好,更有知识、思想和当时的历史情景,我平时读书,最喜欢这一类的文章,尤其是专业学者偶然写就的散文小品,更保有一种单纯和自然天趣,因为他们自己有稳定的专业,文章纯粹是兴趣所致,读来别有一番兴味。我曾推荐过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年一本类似的书《天山之麓》,真是极好的散文。有专业的人写散文和作家的散文有明显不同,作家的散文一般不如有专业而偶然为文的学者自然风趣,比较起来,我在散文中最喜欢读的不是作家的散文,而是有专业的人写的散文,比如学者、比如科学家。 《苍洱之间》肯定是一本名著,不但因为罗常培先生的文字美,更在于罗先生叙述的历史有趣味,还在于罗先生的书中有许多学术史的材料。罗先生此书恰好完成在四十年代,当时中国学术重心还在西南,重要的研究机关和大学在罗先生的笔下均有记述,涉及的学者相当广泛,以后凡做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罗先生的这本游记一定是最好的参考资料,它的好处不在完整,而在细节,不在刻意保留史料,而在无意间叙述出了学者生活的情调。

作者简介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建国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并对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的研究以及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著有《厦门音系》、《临川音系》、《唐王代西北方音》、《中原音韵声类考》、《蒙古字韵跋》、《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中国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等十几种专著。

书籍目录

蜀道难 谢序 自序 蜀道难  一 缘起  二 从昆明到重庆  三 从重庆到泸州  四 叙永的一周间  五 十二天的沉闷生活  六 闷热的板栗坳  七 叙府的三日乡居  八 民教轮上  九 从竹根滩到嘉定  十 峨眉四日游  十一 观光川大  十二 走上了艰难的蜀道  十三 尝尝成都跑警报的滋味  十四 可靠的邮车居然出了“拐”!  十五 赶上了“疲劳的轰炸”!  十六 歌乐山的几天喘息  十七 在天空过了生日苍洱之间 杨序 潘序 从滇池到洱海 苍洱之间  一 大理的新年  二 杨玉科祠和杜文秀府  三 关于喜洲  四 华中大学  五 圣源寺和罗刹阁  六 洱海之滨  七 中央皇帝庙和三灵庙  八 无为寺与下鸡邑  九 “挂彩”归来 清碧溪记游 大理的几种民间传说  一 观音降罗刹  二 南诏始祖的感生影  三 大理始祖的感生影  四 猴儿换太子  五 望夫云  六 余论 五华楼 鸡足巡礼  一 不肯低头便挂冠  二 走马下山兴未阑  三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四 记宾居大王庙  五 从乌龙坝到倒挂水 记鸡山悉檀寺的木氏宦谱中国人与中国文 自序 中国人与中国文 中国文学的新陈代谢 师范学院国文学系所应注意的几件事 我的中学国文教学经验 从文艺晚会说起 误读字的分析 国语运动的新方向 中国语里的借字 从昆曲到皮黄 附录  老舍在云南  我与老舍  昙花未现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二 从昆明到重庆从五月初起就开始为定飞机票忙,连自己带朋友不知跑了多少趟中国航空公司,好容易才买到五月十六日的三张票。哪知道到了那一天下午在飞机场等到四点半钟,可是“南京号”飞到后,因为载重过量,驾驶员只准上两个客人,结果只有梅先生和军事委员会一位姓施的空身走成,连一件行李都没准带,毅生和我,都被“刷”下来了!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五点,毅生和我又接到中航的通知,让我们当天夜里三点五十分以前到公司。我们匆匆忙忙的把行装收拾好,刚想睡一会儿觉,没想到晚上十点半毅生又接到公司的通知,把他一个人推延到二十八日。挨到夜里三点钟,我独自叫工友挑着行李,步行到宝善街。等到公司的职员慢慢的起来,把邮件和行李过完磅,天已经快亮了。五点钟到了飞机场,又候了四十五分,“南京号”才从腊戍飞来。那天照公司所排的座位表,我列在第一,可是,这一班的邮件因为积压了两次,已经有七百多基罗,飞机还没来,公司里的一个职员就在那儿说:“今天恐怕又只能走一两位,无论如何罗先生反正走成了”。我心里也在那么想。哪知道飞机到了以后,当真只许上两位客人,同行的里头有一位不大不小的官儿就站起来说:“我们的票是拿卢比买的,难道不让我们走吗?”于是就同他的秘书带着从仰光买来的大大小小十几包舶来品,气宇轩昂的大踏步走上了飞机!公司的人既然不敢惹他,只好自己把自己所定的位次表根本推翻。当时我心里气愤非常,很想揪住他问一问:“你所花的卢比难道不是耗费的国帑?你既然从腊戍买的通票,到昆明就不该下来,既然要下来就得跟别的客人一律看待”。后来一想,他虽然是贵人多忘事,至少我在南京和北平也还跟他同过几次席,说起来总算是熟人。况且他采办了那么多来路货,万一奉有上命或阃令得克期赶回重庆去交差,若是错过一班,岂不耽误了他的要公?这样一想,只好忍气吞声的仍以礼让为本。横竖秀才遇见官,有理也含冤,他们既然不尊重社会秩序,你可有什么法子?这样一扫兴,我真想根本打消到四川的意思了。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两点我和毅生又到了中航公司,这一天有一架容二十七个座位的大型机“嘉定号”飞渝,昆明可以上十个客人,四点十五分我们居然走成了。同机的熟人只有高韵琇女士和林君文奎给我们介绍的一位彭碧生师长——据说他是在昆仑关立过战功的。六点四十分飞机在重庆南纪门外珊瑚坝降落,我们总算安安稳稳的到了陪都。到重庆后住在黄家垭口中央饭店,当天晚上立刻给梅先生打电话,告诉我们的住址。他住在通远门里市民医院,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第二天早晨他就来看我们。这两个礼拜里他要办的事已经办完,在这里等得很心焦,早就托付重庆清华中学傅任敢校长替我们定舱位,只要有船,立刻就到泸州转叙永。可是这一等又是一个礼拜。直到六月四日晚上十一点钟才算在朝天门外磨儿石民生公司第七囤船上了民文轮。民文轮是民生公司前年新造的船,官舱很干净。不过这一次正赶上有一支从前方调下来的队伍,要到乐山去休息,甲板上横躺竖卧的都是武装同志,简直挤得连走道都没有了。舱里非常闷热,外面又没有回旋的余地,再加上“飞机”和“坦克”上下夹攻,这一宵压根儿没睡着。三从重庆到泸州六月五日上午九点十五分船开。太阳被乌云遮着,江上不时的吹来阵阵凉风,比在重庆那几天舒服多了。下午四点半船到江津,稍停即开,八点半刚到白沙还没靠岸,在朦胧的月色下,忽然传来紧急警报的消息。事后推算,这正是重庆大隧道窒息案发生的时候。昨晚上船以前,舒舍予孙伏园约我们看川戏,假如船期晚一天,同时还有这个约会,说不定我们已经作了窒息鬼了。在抗战以前凡是坐过民生轮船的,都知道它设备完全,招待周到,注意卫生,伙食适口;并且处处为旅客的方便设想,连寄信,打电报,到码头的接送全都照顾到。可是我们这两天在船上所感受的却和从前大不相同。头等舱也还设备着洗澡间和冲水马桶,不过洗澡盆变成统舱客人洗衣裳的工具,冲水马桶壅塞的涓滴不通,臭气薰天。假如你有点感冒,只要到厕所方便一下,管保不吃阿司匹灵就可以蒸的发汗,至于在这米珠薪桂的时候,伙食当然推板,那更用不着说。民文算是民生公司现在顶好的一只船,它尚且这样,其余的更可想而知了。

后记

《苍洱之间》——西南联大的一段往事大学时,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罗常培的名字并不陌生,知道他是语言学专家,也读过他的《中国音韵学导论》和《汉魏六朝文研究》,看他能用文言说理叙事的严整精炼,音韵和美,便想他要写散文也会是很好读的,后来朋友送了本远景图书繁体版的《罗常培散文集》才知道,这位严谨认真的语言学大师真的可以写出一篇篇如此隽秀的散文来,于是便把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三本小书找出来读,它们分别是《苍洱之间》、《蜀道难》和《中国人和中国文》,这三本书主要收录了罗常培在西南联大时的文章。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苍洱之间》是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云南“登山临水,访古寻幽”的散文集。独具慧眼的作者,既陶醉于¨J水之间,更站在山水之外思索,独特的风土人情伴随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在作者笔下流淌。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对边疆史、民族史、语言学、谱牒学等种种珍贵史料的细心爬梳。这部别具一格、引人人胜的游记展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陈子善空袭警报中的学术演讲,炮声轰鸣下的论文评议,战时旅行的各种艰辛,这一切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它仍然吸引了我。白天游山而夜里考古,山路上调查方言,古庙中抄写古碑,展示着一个群体的特别生活风貌,诉说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作者自谦不是文学,但尤其如此,没有追光也没有遮蔽,为我们留下了更为丰富和逼真的生活细节……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 李新宇这不仅是学者寄情山水的文字,更是一段山河破碎、家国蒙难的大时代一群知识分子的辛酸历史。 ——赫连勃勃大王 梅毅罗常培这个名字,对于语言学界之外的人们,可能已经很陌生了。但是人们大多会知道在抗战期间弦歌不辍的两南联大,罗先生在两南联大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其中的《蜀道难》,罗先生以大量丰盈的细节,让我们看到缓缓流动的西南联大历史,而其中关于学人之间的交往,又是研究现代学术史的绝佳一手材料。 ——著名学者 陈远


编辑推荐

《苍洱之间》:谢泳倾力作序,陈子善,李新宇,梅毅,陈远联袂推荐,艰难曲折的巴蜀山道,挺拔秀美的苍山洱海,抗战中南迁的西南联大,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曲“未央歌”。蜀道难,苍洱之间,中国人与中国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苍洱之间 PDF格式下载



虽是搞语言文字的专家写的,文笔一般,但是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蜀道难不错,在抗战的大后方迁来的这些学校是在我们课本上看不到的历史,好在这个年代还是相对包容的,这一章客观的记录了那段历史,喜欢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的人应该来读一下,对这些方面的兴趣来自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陪都重庆


喜欢看学者的随笔


帮同事买的书说是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