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可道·幸福道

樊惟证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樊惟证  

页数:

239  

前言

  序言  尝闻,人生百岁,善恶无常;进取之道,惟在修身。修身之益,在于明悟。了明因果,可辨祸福之机;悟达天理,可证真常之道。是以玄门古教,代天宣化,应世度人。尊道敬天,奉神灵而演教化;寻真向善,导人事以契天然。然则设教度人,须凭圣真之宝典;随方阐化,尚赖简明之善篇。  樊君智伟,饱负才学;志虑清淳,锐意进取;深居蓬瀛仙馆,潜悟道德玄章;研圣典之奥意,辨人事之良因。常于仙馆之圣境,学修并举;每以参悟之所得,人我共蒙。故长期以来,于工作之余,总结参悟之心得,连续发表劝善之篇,以文为教,广播善言,久之,遂成《道可道·幸福道》。  今春二月,我随中国道协一行赴港参加“第十届香港道教节”之际,樊君送我《道可道·幸福道》书稿,拜读之后,殊感欣慰。是书乃樊君常居蓬瀛仙馆学修并进之结晶,文采飞扬,慧聪流溢;引经释典,化奥义而达简明;崇德扬善,彰根本而绎真风。一旦付梓流传,定将导人向善,必能为淳风俗、善世情、博仁爱、致和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数日前,樊君打来电话,告知《道可道·幸福道》即将出版,并要我为此书写个小序。本人不善文字,拙于笔墨,然感于樊君学修之精神,感悟之独到,乃欣然应之,遂拙书数言,是以为序。  全真道末 孟至岭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  2001年7月于北京白云观之寂寥寓

内容概要

   每日为工作奋斗,你快乐吗?
   每日为生活奔波,你幸福吗?
   每日为名利左右,你知足吗?
   道家说:欲望无穷,人生有限,与人分享,方得圆满。内心清净,则神色安定;欲念一生,则思虑不清。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惟证道长教我们以简单朴实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
   不沉沦,不迷失。养护身心,自在生活。心灵平静,幸福一生。
  
《道可道·幸福道》借由一则则触人灵魂的小故事,以道家的睿智,代领我们审视人世间的各种利害,启发我们更为清醒地思考生命、认识、改善生活,从而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

作者简介

  樊惟证,樊智伟,道号惟证,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学士(中文)、文学硕士(文化及宗教),皈依于香港蓬瀛仙馆,属全真龙门派第三十四代弟子,现任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中心副主任。自2004年起,惟证道长逢周四在香港某报纸开设
“津津乐道”专栏,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书籍目录

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恬静?身心
 温柔与善良
 美貌与内涵
 高低与贵贱
 失败与勇气
 逆境与喜乐
 得到与失去
 清心与怨气
 简缘与名利
 正念与邪念
 执着与放下
 报怨与报德
 天堂与地狱
第二章 耕耘?生活
 清贫与乐道
 快乐与满足
 困苦与幸福
 小事与习惯
 恶口与伤人
 说话与修行
 种福与消灾
 安乐与感恩
 勤劳与收成
 生活与修行
 下签与吉凶
 算命与祸福
第三章 节制?欲求
 财富与梦境
 富贵与学道
 功成与身退
 追求与失去
 压力与松弛
 利欲与人生
 静心与烦躁
 欲念与节制
 减价与欲望
 抛砖与引玉
 简约与生活
 心足与欲求
第四章 施爱?社会
 大爱与无私
 忍辱与美德
 慈爱与奉献
 真爱与回报
 闲息与懒散
 利人与利己
 节约与环保
 节俭与施惠
 求神与自力
 丧葬与祭祀
 临终与关怀
 清醒与沉迷

章节摘录

  温柔与善良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一对台湾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一个座位上。于是,先生示意太太坐下,自己则站着,却没有请那位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这才明白先生不请她让位的原因。先生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车后,心疼先生的太太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让你坐一下。”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了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几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先生非常温柔体贴,富有魅力。  “人家不方便了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几小时而已。”这是多么柔软、暖心的话啊!它能将善念传达给他人,感染周遭的环境氛围。如果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我们又何必吝啬一句柔软的话或一个善举呢!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过去不少人都认为女人要像水一样柔顺,不可有半点粗犷。然而,男人就不可以像水吗?  在道家看来,“水”泛指人的德性,并非女性的专利。《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最显著的特性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柔”总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指女性妩媚纤弱、百般依顺的样子。其实,“柔”是一种气质和修养。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善行都是“柔”的体现,它所释放的能量是无坚不摧的,任何人也无法抗拒这种“柔”。  柔弱的水不嫌卑下、坚忍负重,而且“善利万物而不争”。能够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不问回报,这难道不是有内涵的男人应该有的表现吗?假若一个男人爱斤斤计较,受不了一点屈辱和挫折,动不动就对人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动脚,他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道德经》指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暴躁的人常会装腔作势、欺善媚恶,他们以为这样便是刚强的表现,其实这只会反映出他的软弱与无能,这种人容易闯祸或受伤。柔和善良且处处关怀、体谅别人的人则容易与大众融洽相处、和谐共存。  美貌与内涵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君形者亡焉。  ——《淮南子·说山训》  三国时代,魏国的许允迎娶卫尉卿阮彦的女儿,但他发现新娘阮氏长相奇丑。新婚当日,夫妻二人行过交拜礼后,许允就不想进入新房,许允的家人为此都很忧虑。  这时,恰巧许允的好友桓范前来恭贺。桓范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将丑女嫁给你,一定是别有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于是,许允回到新房,但见了新娘后马上就想离开。新娘知道许允这次若是离开,就不会再回来了,于是拉住他的衣襟不让他走。许允不客气地问新娘说:“妇女应具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美德,你有几种?”新娘说:“我只缺少美貌而已!然而,士人应具备许多品行,你有几种?”许允说:“我全都具备。”新娘说:“各种品行中以德为首要,你却爱美色而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许允听了很惭愧,从此对妻子十分敬重。  后来,许允被密谋篡魏的司马师杀害,许允的门生赶来向许妻阮氏报信,此时阮氏正在织布,她神色不变地说:“早知如此。”门生欲将许允的儿子藏起来,以免遇害,但遭阮氏拒绝。后来,司马师派钟会来许家试探许允的儿子,如果其子有才学,便杀之以除后患。而此时,许允的儿子早已听从母亲的吩咐,装成了一个庸人,因此逃过一劫。  许妻虽然容貌不美,但却有智慧,受人敬重。所谓“十年美容,千年美德”,人的容貌终有一日会衰老,但德行和智慧却可以万世流芳。因此,一个人即使容貌很漂亮,但如果欠缺智慧和内涵,就不会打动人。  以绘画为例,画家必须认识并传达物象的精蕴,才能显现其艺术价值。同样,认识一个新朋友时,最初我们或多或少会关注其容貌和外表;但相识一段日子后,果你对其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你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他并与之深交。另一方面,要想令他人欣赏你,只有美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只有花瓶式的外表又怎能成大器!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  道家一向主张人要养身、养心,期望世人皆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延年益寿,故道门有不少长寿和美容的功法与药方。不过,道家更重视人身心的内在健康。如今,许多人为了追求好身材而去瘦身。其实,在道家的思想中,胖与瘦是相对的概念,没有一定的界定标准。瘦并不代表健康,胖人亦非一定不健康。所以,大家要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首要选择,绝不能盲目瘦身以一味追求所谓的漂亮。不过,当人的身体因肥胖而出现毛病时,瘦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亦不能以不健康的方法施行。  所谓“相由心生”,如果我们修心养性,常怀慈爱之心行善助人,并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自然会流露出清秀脱俗、和悦可亲的美的气质,而这种美是不能通过整容手术做出来的。大家是否发觉,我们和他人交往时,很容易会对对方产生一种主观感觉,即使对方其貌不扬,但如果对方亲切诚恳,你也会对其产生好印象。相反,如果其傲气逼人,无论容貌如何漂亮,你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内涵对美貌的影响。  庄子曾在《庄子·骈拇》里提到,有的人天生双脚相连,或天生有六只手指,这都是自然而生的;一切皆自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一个人如非五官有严重缺陷或容貌被毁,则整容是没有必要且有违自然法则的。  清代有一本著名的相书名《太清神鉴》,其中提到:“人之形美矣,苟无德则以虚美,而天祸人损,遭之凌辱无疑也。是知德在形先,形居德后……”人若无品德,就算有再美的容颜亦是徒然。切勿偏重外在美而忽略对内在品德的修习,否则即使再貌美,也不是一种贵相。  ……


编辑推荐

 快乐,源自自在的心态,衣食随缘,知足常乐。 以简单朴实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沉沦,不迷失。 惟证大师以道家的智慧教你静心、寡欲、知足、不争。 人生何必太计较,要学会淡定、舍得、忍耐和等待, 幸福自会伴你一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可道·幸福道 PDF格式下载



不错,道家思想可以平静心境,缓解压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