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人传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 广州出版社 (2011-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罗曼•罗兰 广州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

罗曼·罗兰  

页数:

214  

前言

《名人传》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三部伟人传记的合称。小说饱蘸浓墨,真实地刻画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各自历尽挫折和磨难的人生征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广阔的胸襟,为我们谱写了一阕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城镇克拉姆斯,十五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一八八九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随即被公费派往意大利留学,一八九二年从罗马返回法国,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音乐艺术史,并从此开始了他的文艺创作。 二十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方向从历史题材的戏剧转向了名人传记。自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一年,他先后创作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长篇小说于一九一三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一九一五年,瑞典文学院把这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则把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本土的难民组织。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曼·罗兰深刻体察法西斯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撰写了一系列的反战文章,揭露侵略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沉重灾难。他积极投身于进步的政治活动,出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对人类的自由、民主和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罗曼·罗兰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名人传》从多个侧面集中表现了德国古典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重重磨难,歌颂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的高尚品格,弘扬了他们誓死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抗争精神。一个世纪以来,《名人传》鼓舞着无数身处逆境中的热血青年像贝多芬一样“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战胜挫折、奋发图强、自我激励的力量源泉。 编委会

内容概要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罗曼·罗兰编著的《名人传》从多个侧面集中表现了德国古典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重重磨难,歌颂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的高尚品格,弘扬了他们誓死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抗争精神。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名人传(青少版)》鼓舞着无数身处逆境中的热血青年像贝多芬一样“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战胜挫折、奋发图强、自我激励的力量源泉。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 改编:姚晓琳

书籍目录

作者序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章节摘录

一七八九年五月十四日,贝多芬人读波恩大学。 那场席卷欧洲的革命爆发了,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贝多芬的心也被革命所占据。当时,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教授在波恩大学讲授德国文学课,他后来成为下莱茵州的检察官。他发表了一本革命诗集。在预订这本诗集的名单里,可以见到贝多芬和布罗伊宁家人的名字。 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战争逼近,贝多芬离开了波恩。他去了维也纳,在这个德意志的音乐之都定居下来。在去维也纳的路上,他遇到了黑森军队正在向法国挺进。这让他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把弗里贝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曲子。一七九六年和一七九七年,他谱写了一支《行军曲》,一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族》的合唱曲。 大革命已征服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自一七九八年起,虽然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但贝多芬还是跟法国人和使馆频繁交往。贝尔纳多特将军刚到维也纳时,贝多芬也与之过从甚密。在这种交往之中,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共和派情感。 那个时候他是什么形象呢?在施泰因豪泽曾给他画的一张像里,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来。比起实际年龄来,画中的贝多芬显得年纪更小一些。一张严峻的脸上,燃烧着勃勃野心的烈焰。身材瘦而挺直,领口高高的,使得他脖子僵直。目光显得毫不在乎,又有些紧张。按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的话来说,贝多芬很傲慢,举止粗俗,神情阴郁,说话带有很重的外地口音。 但是,只有他的几个密友才了解,在他这种傲然的笨拙下,藏匿的却是一颗善良的心。在给韦格勒的信中,他首先的想法是:“例如,我见到一个朋友生活困难,我要帮助他,但是我的经济能力却办不到,那么,我只消坐到书桌前,片刻之后,我就可以使他从困境里走出……这是多美的事。”接下来不久,他又这样写:“我的艺术应该给穷人创造利益。” 可是,苦痛找上了他,并与他纠缠了一辈子。在一七九六年到一八○○年间,他的重听越来越严重了,耳朵里日夜不停地嗡嗡响,听力越来越差;而内脏也带给他很多痛楚。这样过了好几年,他都没有把这些告诉任何人,哪怕是他最亲爱的朋友他都不说。为了怕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他老是躲着别人,借以把这个可怕的秘密深深地隐藏起来。直到一八○一年,他隐瞒不下去了,才告诉了他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门达牧师。 他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品,如作品第十三号的《悲怆奏鸣曲》(一七九九年),作品第一号(一七九八年)之三奏鸣曲中的广板,反映了他当时那种悲剧式的愁苦。奇怪的是,像一八○○年所作的欢快的《七重奏》和清澈的《第一交响乐》,还有另外的许多作品,却反映着一种年轻人的无忧无虑。 也许,让心灵习惯痛苦必定需要一段时间。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它没有欢乐时,它就得自己制造欢乐。当现实太残酷,它就会寻找过去。羁旅在维也纳的贝多芬,常沉浸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变奏曲《七重奏》的行板主题就是一支莱茵歌谣。《第一交响曲》也是一支赞美莱茵河的曲子,是青少年笑迎梦幻的诗歌。它快乐又慵懒,可以从中体味出一种欲念和希望,非常讨人欢喜。 贝多芬的心灵中,多少带有些清教徒的气息。他讨厌粗俗的谈论和思想。据说,他无法原谅莫扎特,因为莫扎特糟蹋自己的才华去写《唐璜》这本书。对爱情的神圣方面,他有着自己毫不含糊的看法。这些,使得他在肉体的痛苦之外又增加了另一种痛苦。 他的挚友申德勒说得非常肯定:“他带着一种童贞走过了一生,从未有过任何缺德需要忏悔。” 一八○一年,他似乎对朱丽埃塔·居奇亚迪倾注了激情,他将著名的佳作《月光奏呜曲》(第二十七号之二,一八○二年)题献给了她。“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我两年来所拥有的初次幸福时光。”他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这样写道。 可是,他却为这段爱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因为他本来身为残疾,而这段爱情让他更深地体会到残疾之苦,他不可能娶这个他所爱的女人。再说,朱丽埃塔带给了贝多芬很多痛苦,她风骚、幼稚、自私,并于一八。三年十一月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 对贝多芬来说,他的心灵本已被病魔折磨得十分脆弱,这段激情却又给他带来无比的绝望,这有可能毁灭他的心灵。从他当时写给他的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中,可以看出他的生命在经历一场危机,他在信封上写明了“等我死后才拆阅和执行”。这是反抗的呐喊声,带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他痊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连一向支撑着我的崇高勇气也消失了”。如果不是他那不屈不挠的品性阻止了他,他几乎要结束自己的生命。P9-11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三部伟人传记的合称。小说饱蘸浓墨,真实地刻画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各自历尽挫折和磨难的人生征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广阔的胸襟,为我们谱写了一阕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人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