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活在当下

[美]拉姆•达斯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美]拉姆•达斯  

页数:

236  

译者:

王国平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另一扇窗《活在当下》(Be Here Now)于1971年首次出版。书中讲述的那些事表明,我们不仅看不透发生在身边的事,甚至往往不了解自己。一旦认识了这一点,人生中的某一部分内容你也就能置身事外了。由于玛哈拉的启发、指导,在理查德•阿尔伯特(Richard Alper,我的原名)身上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在我看来,这之中最妙的是让我敞开了心胸,给了我一个服务他人的机会。对我来说,同情心的流露,俨然是通过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我处理自己感受的方法,为别人开启了一扇灵性之门。六十年代在我身上发生的这一切,让我深感上苍的眷顾,由此有心要传播上帝的恩典。于是我四处演讲、著书立说、出唱片和录像带,用一些杂七杂八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甘地(Gandhi)说过,“我的人生就是我要说的话!”这也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我敞开了自己的心胸,人类的各种苦难随即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帮助他们。犯人们读了《活在当下》后,曾写信给我。通过与他们的书信往来,我发现许多犯人能在监狱里修行。于是我设计了一套“监狱里的阿什拉姆(ashram)教程”。(译者注:阿什拉姆,印度教徒的团体隐居地)接着我注意到,当今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并由此生出了诸多烦恼。这与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懂得“灵魂”不死的缘故,印度人对“死”字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于是我创立了“临终关怀计划”,常常去探望临终之人。这些年来,我的父母、继母、艾滋病人以及许多癌症患者,都在我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我与他们分享自己从另一个层面对顿悟的认识,以及影响我们认识生与死的态度。我曾经研究过周边各国的社会机构,想看看我设计的方案是否契合当今的社会活动。有几位朋友创立了一个叫赛瓦基金会(Seva Foundation)的组织,曾力邀我和他们一道,协助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在印度、尼泊尔、危地马拉以及美国内陆城市推动这项工作。还有一些朋友发现,修行活动在当今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于是他们创建了“社会风险联合会”(Social Venture Network)。这些善良的商界人士力邀我“共创大业”,因此我又成了“创造未来”理事会的一员。“创造未来”是一个以灵性来丰富自己生活的青少年组织。这些组织都在力求让人们免受苦难的困扰,这当中,有人关心的是世界饥荒,有人关心的是扫盲问题,而我则想为这些困惑寻求灵性的答案。我对老去的话题感兴趣,完全出于自身的感受:我在一天天地变老,日渐老去的还有即将“奔五”的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一代(Baby Boomer)。在这个崇尚年轻的文化氛围中,老化是众多苦难的根源,这一问题,正是我决意致力于“明明白白活到老”项目、着手写这本书时所要回应的。1997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躺在马林县家中的床上构思着本书的结尾部分。过去的十八个月来,我一直在为这篇稿子整理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本县进行有关老去这一话题的演讲。不知为什么,书的结尾部分叫我一下子没了头绪。躺在黑暗里,总觉得自己写的稿子不够清晰,无法面面俱到,缺乏足够的依据。我竭力想象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会是个什么样,不像现在,我六十五岁,精力充沛,马不停蹄地到世界各地演讲、做指导,是个公共场合中的活跃分子。我想象自己是一个九十岁的老人,也就是说视力不济、手脚不便。我想象这位老人迟钝地观察这个世界时,会如何去想、去听,如何行动,又会有什么样的欲望。我尽力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老”这个字的含义。正当我沉浸在这一幻想中时,电话铃响了。幻想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腿脚已经不听使唤,我起身去接电话,腿一软,摔倒在地板上。在我的意识中,连这一摔都是我“老去幻想”的一部分。殊不知自己的腿脚不听使唤是得了中风。我伸手拿起床头柜上的电话。“喂!是达斯吗?”我听出那一头是圣达菲的一位老朋友。听我话说得语无伦次,他问道:“你是不是病了?”我估计当时我没有答话,于是他又说:“要是你说不出来,就敲一敲电话。一下表示'是',两下表示'不是'。”他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一连敲了好久的“不需要”。尽管如此,他还是给我的秘书们打了电话。秘书们就住在我家附近,我记得他们很快就冲进了我的家门,在地板上找到了我。那会儿,我还四仰八叉地躺着,沉浸在因腿脚不听使唤、摔倒在地的“老去幻想”中。助手们吓坏了,赶紧拨了911。接下来,我记得一群年轻的消防队员冲了进来,盯着这位老人的脸。而我则像个从门外张望的局外人,旁观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事后有人告诉我,我被立即送到了附近的医院。但我只记得自己给推进了医院的走廊,看着天花板上的管道以及护士和朋友关切的脸庞,我对刚才发生的一切还兴味盎然。后来才知道,我得了中风,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医生告诉我的朋友,我大脑内溢血严重,存活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十。我看到朋友、医生脸上深深的关切,但我的脑海里却没有即将死亡的概念,看着他们凝重的表情,我当时还大惑不解。辗转了三家医院,接受了上百个小时的康复治疗之后,我慢慢适应了中风后的生活:半身偏瘫、坐着轮椅,二十四小时要人照顾,这让我觉得很不自在。我这辈子都在帮助别人,还曾与人合写过一本书——《我能给你什么样的帮助•》(How Can I Help You)。如今,却硬是要我接受别人的帮助,硬要我承认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由于这些年来我一直专注灵性领域的研究,我总能找出理由,将对身体的漠不关心说成是放下,是从灵性的角度看待肉体。但这只说对了一半。实际是我将自己和肉体一分为二,纯粹将肉体当作一个灵魂的载体。对于身体,我是不闻不问的,想方设法用灵性将身体淡而化之。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我对身体的冷漠导致了中风。我时常忘了吃降压药,就在中风前一个月,我在加勒比海潜水时,一侧耳朵莫名其妙地丧失了听力,我也没把这当一回事儿。中风前,虽说已年过六旬,但我自认为年轻有活力,时常去打高尔夫、冲浪、玩爵士乐。病魔粉碎了我的自我形象,却又为我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肉体上受到人们所谓的这一“大辱”,你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看作一个集各种症状于一身的病秧子,而非一个有着正常的精神状态、完完整整的人。恐惧威力无比,而且具有传染性,一开始我也受到了它的影响,担心要是不听医嘱,我会后悔莫及的。不过,如今我学会了自己的心灵治疗由自己做主。总的说来,心灵治疗与身体治疗不是一回事,心灵治疗并不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是带着当下的状态离上帝更近了一步。比方说,中风严重损伤了我的语言能力,说话总是慢吞吞的,于是我考虑以后尽量少在人前开口。不过听众却认为,我断断续续的话语让他们有机会专注字句间的静默。如今我的语速越来越慢,听众常常会帮我接下文,从而也回答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虽说我曾将静默当作一种教学手段,如今静默却由不得我掌控。让一种漫无目的感觉趁虚而入,听众得以通过这一漫无目的感觉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我的导师曾对一位前来诉苦的客人说:“我爱苦难,苦难让我离上帝更近了一步。”与此同理,倘若我们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与老去相关的一些变故也能用到灵性的治疗上去,这其中就包括我这次中风。虽说中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外在生活,但我却不认为自己是个中风的受害者,而是将自己看作一个旁观别人经历脑溢血后的生活的灵魂。承认了自己的这一状况,我反倒比以前更加开朗了。这让周围的人想不通,他们说我应该努力,重新站起来才是,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想法。我坐着,这就是我现在的境况。我安详、平和,我对照料自己的人充满感激。这有什么不好?虽然我现在能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但我渐渐喜欢上了轮椅(我管它叫“天鹅船”),喜欢被关心我的人推着到处逛的感觉。中国的皇帝和印度王公还要人用轿子抬呢!在有些文化传统中,被人抬着或推着走,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不过我可不认为,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有那么重要。中风前,我曾写过许多有关老去引起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如今我经历了这些别人眼中的大不幸,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那其实并不可怕。老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去既不是活着,也不是垂垂将死。人人都在为这一大限做着抗争,又都为此而痛苦不堪。我们必须换一个看待生老病死的角度,一个面对自己能发现的人生障碍却又不因之困扰终生的观点。真正让我们懂得自己即使遭遇点坎坷,又能算得了什么。这一切都那么美妙,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坚强地活着。了解了这些,并不是一切都能迎刃而解。这些问题,在《活在当下》中我曾详尽地阐述过,但我依然承受着自己的痛苦。不过,灵性的观点可以从小处着眼,让你受益良多,我也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找到快乐,“沉醉夕阳”。最近一位朋友对我说:“你比中风前更有人情味儿了。”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这次中风让我豁然开朗,最终懂得自己无须为了灵性而舍弃自己的人性。我既是个旁观者,又是个当事人,既有永恒的精神,同时又有着日渐衰老的身体。原本没有头绪的结尾,此刻终于明朗起来。关于衰老,我从中风中得出一个新的结论——“不要做智慧长者,要做智慧的化身”。这一观点改变了游戏的全局。这不仅是一个新的角色,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这是千真万确的,七十岁前夕,在关心我、爱我的亲朋的环绕下,我学会了活在当下。

内容概要

  “我们总是不能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在本书作者拉姆·达斯看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苦难来源!
  《活在当下》于1971年在美国出版,并迅速热销200万册,同时也挑起了人们关于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的热门话题。《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于2001年出版,书中增加了作者近年来的感悟和灵性启发,对于“活在当下”这一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刻、理性的论述。
  拉姆·达斯现身说法,从自身罹患疾病和灵性觉悟的角度,对人们恐惧的疾病、衰老、变故等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们不仅是自然而然的生命过程,而且是一次做回真正自己的绝好时机!”
  拉姆·达斯告诫人们,不要执著于一些外在的、稍纵即逝的东西,而是要关注生命中永恒的东西——爱、美、智慧。一旦学会了从灵性的角度看待世事,许多苦恼便不再困扰我们,从而找到活在当下的美好理由。

作者简介

  拉姆·达斯(Ram Dass),本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为追求人生真义,赴印度灵修。
  1971年, 《活在当下》出版,热销美国200万册,其“活在当下”(Be here
now)的理念唤醒了一代西方人的心灵意识。
  2001年, 拉姆·达斯潜心修习30年, 推出了《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still here
),解决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心灵问题: “总是不能让该来的来,也不能让该去的去。”
  2012年,《活在当下》中文简体字版本面世,这部堪称“当代人心灵解药”的经典作品终于与苦苦期待了它40年年的读者见面。

书籍目录

引言 另一扇窗
第一章 新的角色
脱下张伯的外套
去日留痕
第二章 慢行观风景
渐行渐近
尊容与尊严
又得浮生半日闲
将痛楚乾坤大挪移
来吧,我就在这里
心灵配方
乐天派凯利
无暇自伤自怜
第三章 压轴戏
舍却危脆身
三问死神
新生
解脱
我去也!
美丽新世界
第四章 砥砺灵性
指点迷津
做自己的旁观者
爱和信心
第五章 灵台勿蒙尘
心境与心结
内观的禅意
坏情绪的放逐
不过如此
第六章 灵性的觉醒
拥抱灵魂
和自己握手言别
第七章 心灵转机
抛不开这张“皮囊”
入戏
成者并非皆是王
会说话的青蛙
安分做智者
再见,孤单
一个好汉三个帮
解开名缰利锁
颐养天年
灵性的对白
何妨做个老顽童
架起心桥
第八章 此时此地
活在时间之外
覆水难收
和过去做个了断
化忧伤为智慧
不得自寻烦恼
处变不惊
和恐惧促膝长谈
时间之门
个中三昧
此即永恒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活在当下的拉姆·达斯(引言)3年前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一轮满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拉姆·达斯躺在加州圣?安塞尔莫家中的床上,整理着有关老去和死亡的这本《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的思绪。当年他65岁,已是满头银发,有着数百小时陪伴身患重疾之人的经历。其时,他已经完成了这本书的手稿(本月即将由Riverhead出版社付梓)。但就在1997年的同一天,编辑埃米·赫兹将稿子退给了他。赫兹说,该书“太过肤浅——虽说幽默风趣,但没有真正切中问题的实质。”拉姆·达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考着如何深入问题的实质,如何将老去这个主题表达得更加直观,而非隔靴搔痒、泛泛而谈。他问自己,提到老去,人们最恐惧的是什么?是体弱多病、颠三倒四、生活不能自理,还是坐在轮椅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闭上眼睛,试图体味腿脚不听使唤、大脑想不起最简单的一些事时的感受,这时,电话铃响了。他起身去接电话,却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几个小时后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因中风全身瘫痪——这一事件可以看做是他完成本书的一个极端例子。医生说,他大脑内溢血严重,可能九死一生。这一消息随即在朋友间传了开来:“拉姆·达斯得了中风,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恐怕连小命都难保了……”这之前很多年,我没见过拉姆·达斯,也不曾想起过他,但这一消息还是让我大为震惊。作为心理学教授理的查德·阿尔伯特,1963年后旅居印度,易名拉姆·达斯,意为“上帝的仆人”。《活在当下》说的是他从一位“神经质的犹太大家”到一袭白袍、发现内心祥和的瑜伽大师的转变,该书销量达200万册,打动了无数婴儿潮一代人的心弦,同时也遭到了同行的嫉恨,斥他的理念为狂妄和无知。但读过这本书或听过他演讲的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处境。他首先是一位语言大师,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以及能抓住千千万万人心的演讲家。他无法说话,因病变得沉默寡言,似乎是一个残酷且令人痛苦的结局。然而,中风一周后,拉姆·达斯醒了过来,由此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康复过程。去年秋天,在纽约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朋友凯茜·戈德曼邀我和她一道去圣约翰大教堂看望拉姆·达斯。“他得了中风,话都说不周全。”我说。她耸了耸肩,说:“我们去瞧瞧不就得了。”

后记

我做到了父亲上了年纪时,和其他老年人一样,行动变得迟缓起来。不论是上车、爬楼梯、躺在他心爱的躺椅上,他都带着极大的耐心,像是在修禅一样,专心从容地去做每一件事。每做完一件事,或大或小,他都会心满意足地说:“我做到了。”你我一直在藉本书探讨人生,想方设法看清自己的后半生,适应人生的这一转折。我愿每一个人都能像我父亲一样释然、满足地安于老去。——我终于做到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拉姆•达斯断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超越了一切被岁月裹挟而去的品质。拉姆•达斯告诉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人完全可以在痛苦中心平气和地活在当下,因为上帝就在你我的身边。  ——《出版人周刊》拉姆•达斯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宽宏与慈悲的例子中充满了深奥的智慧,带着现实社会中喜闻乐见的诙谐和见地。  ——《旧金山新闻》本书是爱的馈赠,令人叹为观止。拉姆•达斯用勇敢、诙谐的话语以及深奥的智慧,指引人们渡过老去时的各个难关。  ——莎伦•萨尔斯伯格《慈悲》和《天有多广,心有多宽》的作者这是一种当今社会亟需的“长者智慧”,有拉姆•达斯与我们一起,实属我们的大幸。  ——《丹佛邮报》崇高的人生,神奇的故事,由当今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慈善家娓娓道来,能鼓起每一个人生活的勇气。  ——休斯顿•史密斯达斯的真诚和希望使得这本书值得你去买。  ——《图书期刊》


编辑推荐

《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编辑推荐:“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以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过现在”。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拉姆•达斯辞去教职、赴印度灵修后的最大体会。他发现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只愿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而那些不愿意看见又一直存在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在于几千年前佛陀的教诲之中。回国后,他将自己的体会出版成书《活在当下》(still here),该书自1971年出版以来,畅销美国两百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意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活在当下 PDF格式下载



《活在当下》的版本有很多啊,之所以选择这一本,一是因为这是本外版本,不是那种国内编撰的书,而且书名就是still here ,直译过来就是《活在当下》啊,也迎合了这书的宣传语“最原汁原味的《活在当下》!”二是因为这个书的封面吸引了我,给我一种心中有天地,触目即风景的感觉。   拿到书之后,翻看了一半,感觉现代人被忽悠了,或者说现代人把传统的东西都丢掉了,原来活在当下来源于佛教,古人一直生活在当下。   本书作者原本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后来辞去教授职位到印度旅行,灵修,他收到了佛教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ram dass,dass是甘地的名字。在20世纪60、70年代,他回到美国后提出了“still here”的概念,让当时的美国人觉得很新鲜,所以该书畅销一时,活在当下的概念也流行开来。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这些的东方人也很有感触,可谁又知道作者得出这样的概念,却源自东方,源自佛教。从书中,我知道,原来佛陀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活在当下”的概念,佛陀说过,身心健康的秘密在于,不悔恨过去,不担忧将来,以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过现在。这不就是活在当下吗?   再来看书中另外一个观点,“我们总是不能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这是当今这个时代最大的心灵谜题。仔细想来,可不是这样吗。大至生老病死,小至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工作中的起起伏伏,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顺其自然就好。就拿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学问没有同事好,选题没有思路,稿子也改不好,所以整天忧虑发愁,过了一年多,慢慢就不在乎了,各方面也就上来了。   总之,挺好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看! 阅读更多 ›


看过拉姆达斯的一本书《岁月的礼物》,台版书,还蛮喜欢的,一查,归在“老人心理学”一类,囧……好吧,我心理年龄偏大……看了这本同一作者的《活在当下》还是忍不住买了。真心觉得“活在当下”这句话不错,虽然这句话也被说得太多了。想起来以前流行过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于曾经拥有”,但更东方的思维方式是连“曾经拥有”也不必执着,因为一切都如流水,自然而来,自然而去,拥有时不担心失去,失去后不贪恋占有,那就是安安心心“活在当下”啦。老是看到批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太浮躁,浮躁也是因为压力和焦虑吧?我倒感觉现在的中国有点像美国六七十年代之前,一个充满困惑的年代,年轻人一方面在寻找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同时也在寻求心灵的抚慰。这个拉姆达斯就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长者的抚慰”。这本书文字翻译得很好,读起来舒服自然,透出一种经历过岁月之后的温厚,好吧,我承认就是“老人的眼睛”啦……有的时候暴怒、沮丧之后,就是需要一双见过无数世事的眼睛告诉你:一切都会过去,欢乐有时,悲伤有时,你这点破事算神马啊……


作者在身体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中风)后,经历了努力调整自己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洗礼,书中分享了这种直面身心变化的思想经历,因此适合于需要适应新生活的人,而对于普通读者,个人觉得没有多大的启示,史铁生的作品远比这本书深刻的多,介绍说畅销xxx册,只能无语了(因为是送的,加上一些“评论”所以选了此书,觉得不值。)


书特别新,还用袋子包起来了,一点划痕也没有。都没舍得拆开呢,里面估计也会很好,以后还会光顾


这本书是我买的所有书里最不值的一本,什么灵性啊灵魂啊自我啊,是作者在混淆视听而已,我怎么都不会认为“意识能够打开一扇实实在在的门”大概是我没那么高的境界。确确实实被书名给骗了。中间几章的内容很不通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接受不了,感觉有点儿唯灵论的调调


看了一点。感觉是给老年人看的。没看下去。也许十本好书。


买家送的这本书很好,很喜欢。给个好评是必须的。


最近感觉心里有点浮躁,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帮助!


正宗的《活在当下》是美国作者 芭芭拉·安吉丽思 (Barbara De Angelis)所著。2010年4月华文出版社出版。这本号称正宗的活在当下连作者都搜索不到,绝对的伪书!大家要小心!


看看大师是如何对待生活的各种苦难,我们也会有些许借鉴。


心理调整,看看这本书有意义


可能是我自己的境界低


不知道怎么样,借别人了……一只没还


不能给予当时的力量,但可以更深远的思考


收到后发现书的下边封上竟然用铅笔写着一行字02,12。2.28,感觉是旧书拿来卖,至少是别人做过记录的书,再重新包装好然后出售,对此很失望,里面内容写的也不咋地,真买亏了,提醒朋友们不要再买这本书,没有什么价值。


内容和我想的不一样,但还不错。只是感觉和西藏生死书有点像。不是教你怎样活,是教你怎样死的


朋友推荐的,很喜欢这本书,会继续继续推荐给朋友


且不说内容吧,书本纸张之差骇人听闻印刷的质量也差得很内容嘛,流行畅销书,一般一般


包装不错,听说内容也挺好的,有待阅读


一直听朋友说这本书不错,今天终于看到了,不错不错。


质量,速度,内容


烂cccccccc


还没看,正在抽时间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以真诚智慧之心好好活现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