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2009-8
吉林出版集团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223
无
宋代以后,儒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莫过于“四书五经”,其中“五经”是指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确立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四书”则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合称,应该说“四书”是从宋代以前的儒家经典中化出来的“经典”。《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之中的篇目,被南宋朱熹抽了出来,将其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并作了注解,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四书集注》。自元朝开始,科举考试一直以《四书集注》为标准,直至清,术科举废弃才作罢。 朱熹为什么要把《大学》、《中庸》二章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作为两章呢?这是因为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受佛教禅宗的启发,认为儒家也有一个历圣相传的“道统”,这个“道统”是由孔子传至曾参、子思,三传至孟子,根据《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能窥探这一“道统”的脉络。按照程氏兄弟的看法,《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典籍,由孔子弟子曾参所传,《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典籍,由曾参所传,子思记录整理出来,然后传给了孟子,于是就有了一个由孔子至曾参、子思再传至孟子的学术脉络系统。朱熹秉承的正是程氏兄弟的学术观点,故而将其合并在一起注解刊行,《大学》、《中庸》两篇亦因此有了独立的价值。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字,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人,作为社会的产物,不是孤立的存在者,人时刻与他人发生着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偶尔读一些传统典籍,对于现代人来说意义非凡。
《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人,作为社会的产物,不是孤立的存在者,人时刻与他人发生着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偶尔读一些传统典籍,对于现代人来说意义非凡。
大学成人之道道德的自我完善道德的力量认识你自己事要抓根本为学之道:落到实处立身之本:真诚做人正心之道:以理驭情齐家之道:克服偏见以身作则以德治国中庸慎独中和相时而动践行的意义失“中”害道道在人为明辨是非,执两用中利令智昏于浅近中见深刻难能才可贵君子之强:内圣才能外王有恒才有成道不可离道在身边,忠恕可得做人之道:安分守己修道之法:循序渐进道隐无形,无处不在天道循环,常与善人读书识礼,知书达礼人伦之大德:以孝为本治国平天下的法则生而知之与学以知之天地之大,以诚为本积跬步以至千里心诚则灵立已而立人,达已而达人至诚之境,永无止息大道在身,进退自如与时俱进,顺应时势以身作则,取信于人以圣贤为楷模至圣先师,功德无量做人做事,以诚为本德施与民,天下太平
其次,论述了大学之道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平天下逆推至格物,然后又从格物顺推至平天下,反复说明为学做人应循序渐进。张岱说:“圣贤教人如老妪教孩子数浮屠,一层层数上来,又一层层数下去。有这层,就有那层,政(这)见得有那层,先有这层,一毫参差不得。要人把全体精神,从脚跟下做起也。”这八条目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总目,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其修身为学顺序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遵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纲八目可以说是一把打开儒学之门的钥匙,因为儒家学说实际上都是依托于这三纲八目而逐步展开的。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另外,还论述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关系,强调以修身为本。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之事,“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新民之事。八条目实际上涵盖了内和外两个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于内修,也就是自我修养;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属于外治,是内修的效果。儒家主张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这两个看起来似乎相对立的方面其实说的是修身明德的两种不同效果。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极其浓厚的实践特征,首先要通过自我学习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达到自新的目的,这样即使时运不济,也可以独善其身。其次,儒家讲究自新新民,意思是说不仅要自己身体力行地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要以榜样的力量使周围的人受到感动,使其见贤思齐,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目标。三纲八目这一逐级递进的修身序列,时至今日,仍对我们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隐或显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十人九儒,这话并不夸张,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管你是消极还是积极,都有着极其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和政治使命感,都在内心暗藏着一份修齐治平的情节。这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一个独特方面,其所作所为总是不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一进修序列,并且将其贯穿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大学之道,在明叫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冶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卉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