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语的处事智慧

钱逊 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钱逊 著  

页数:

193  

内容概要

  有一个人,出身寒微,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继而游走天下,意欲一展抱负,治国平天下,却屡屡碰壁;五十知天命,退而著述执教。门下弟子三千;七十三在“大道不行”的悲叹中撒手人寰,生前不得志,世人对之褒贬不一;死后也留下千古众说纷纭之名,有人说他是封建卫道夫,有人说他是智慧至圣。此人就是孔子。  流传两千多年仍然畅行当世,有人说它是封建卫道书,有人说它是智慧真经。此书就是《论语》。  “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如是评价孔子。  “算盘要靠《论语》才能拨动,《论语》也要靠算盘才能从事真正的致富活动缩小《论语》与算盘之间的距离,才是当今最紧要的任务”  一生创办了五百多家企业的传奇人物,堪称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大企业家涩泽荣一如是评价《论语》;要想读《论语》,想读懂《论语》的思想,就要懂得孔子;  ——国学大师钱穆之子钱逊如是评价孔子与《论语》。

作者简介

钱逊,著名国学大师钱穆之子,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协会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 《论语》——学国学的首选读物 读《论语》,要认识孔子第二讲 治国理念:政者,正也 正名为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整顿社会秩序 正名关键在正人第三讲 治国方略:为政以德 “免而无耻”和“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德、礼、法三者结合 教育即为政第四讲 处世立身,修己以安人 志于道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修己”以“安百姓” 义以为上 群己统一第五讲 君子所求,青史留名 百姓心中一杆秤 民族精神的核心 孔颜人生之乐第六讲 价值观培养的三个层次 见义勇为 见利思义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生命是最高的价值吗? 成仁取义的两个方面 民族精神的当代发展第七讲 仁以律己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仁者爱人 仁之根本——“孝悌” 为仁之方——“忠恕” 推己及人,心中有他人 人类相处的“金律”第八讲 礼以待人 礼: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仁、礼不可分 仁与礼的关系 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发展和建设第九讲 君子修身的三个原则 为己 由己 求诸己 “三己”核心:修身为本第十讲 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自省 改过 力行 克己第十一讲 知命:成熟的标志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命,人力不能支配的领域 尽人事,知天命 知命:成熟的标志附录: 《论语》精华译文

章节摘录

插图:帮助他们过好;“安百姓”的意思是,你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在心上,要让他们都能过好。这当然很难,所以,孔子在后面又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尧、舜是儒家所推崇的最伟大的圣人。即使像尧舜这样的圣人,要做到这一点,也会“其犹病诸”,也会感觉到困难,也会为此而发愁。应该说这段话就比较具体地把“仁以为己任”是什么意思说清楚了。所谓“仁以为己任”,就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仁”不只是一个个人修养的问题,不只是为了自己能够修养得很好,“仁以为己任”还包含了“安人”、“安百姓”的问题,要把仁道推广到、实行到整个社会当中。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说你要先修养自己,然后要为理想的社会奋斗终生,死而后已。理想的社会是百姓都能安,“安百姓”就是为理想的社会而奋斗。这是孔子对君子提出来的一个要求,或者说是一种标准。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就是也子自己的理想追求。他一生四处奔走,游说各国国君,进行教育活动等等,就是为了“修己以安百姓”这种追求。我们刚才讲的对个人的物质利益、物质生活的改善,追求事业有成,体现自己价值等等,与那些追求相比较,孔子的追求当然是一种超越,它超越了那些东西。这里实际上回答了我们人生之中两个重要的问题。哪两个问题呢?一个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关系;再一个是我们个人和群体的关系。


编辑推荐

《处事智慧》清华MBA总裁培训课堂实录。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知识决定你知道什么,智慧决定你得到什么。知识决定你站多高,智慧决定你看多远。《论语》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论语的处事智慧 PDF格式下载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


有很多历史故事,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