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2010-7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07出版)
杨林 著
120
关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迭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一 布达拉宫的美丽传说二 布达拉宫的建筑历史与建筑特色三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四 布达拉宫的雪城和宫内的塔像五 布达拉宫——文化艺术的宝库
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有一组当今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它就是雄伟壮丽的藏传佛教宫堡建筑——布达拉宫。 “布达拉”是梵语的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因而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布达拉宫是西藏的骄傲,在西藏这块超脱、清新的土地上,布达拉宫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感动。 (一)文成公主联姻吐蕃 布达拉宫虽然是藏传佛教典型的宫堡建筑,但同时也保留有汉族建筑雕花梁柱等特色,它是一千三百多年前藏汉联姻留下的印迹,同时也是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人们都在传说着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美丽的故事。 7世纪,西藏当时正处于吐蕃王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勤政爱民,吐蓉日益强大。这时候,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的关系。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的关系就越来越亲密了。 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皇室求亲,唐太宗没有同意。使臣回到吐蕃,怕受到惩罚,编了一通假话,说:“我刚到唐朝的时候,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们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后来吐谷浑王也来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来一定是吐谷浑王在中间说了坏话。” 松赞干布非常生气,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有摩擦,他又听信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于是松赞干布又派使臣带着厚礼去长安,并且扬言:“我们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们赞普,我们的军队就要攻打长安!” 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讨伐吐蕃。松赞干布骄傲轻敌,结果被打得大败,收兵退回逻歇。松赞干布看到了唐朝的强大,既害怕又佩服。640年,他派大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再一次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有二十一个女儿,但是年龄大的已经出嫁,年龄适宜的又不愿意去,因为吐蕃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又不是同一个民族,生活习惯不一样。 唐太宗有些犯难,他不愿意强求让女儿远嫁吐蕃。有一天,他对族弟江夏王李道宗说:“吐蕃国王来求婚,可我的女儿们却不愿意去,她们不明白,这桩婚姻能抵十万雄兵。” 李道宗回到府中把唐太宗的这些话向女儿说了,不料他的女儿说:“既然这桩婚姻如此重要,女儿去如何?”李道宗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主动要求去,他也同样舍不得她去,但以国事为重,还是禀告了唐太宗,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 传说正在此时,其他部落也派使臣来长安求婚,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好呢?唐太宗决定出几个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看谁聪明能干,再做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过珠子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他的国王。”原来明珠中间有一个转了九道弯贯穿整个珠子的细孔,要将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是非常困难的。 唐太宗让使臣们将细线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使臣们都眯着眼捏着线往孔里插,显得很费劲。只有禄东赞很特别,他在孔的一头涂上蜂蜜,又将细线拴到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孔的另一头,蚂蚁闻到蜂蜜的气味开始向孔里爬,禄东赞又对着孔不停地吹气,促使蚂蚁往前爬,于是蚂蚁把细线带到了孔的另一头,禄东赞赢了。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一百匹母马,一边是一百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们区分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使臣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相分,都不对。禄东赞将母马和马驹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一匹放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话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初到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红染料,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做了记号。 原来唐太宗是让各国使者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自归路吧,谁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禄东赞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但唐太宗还要进行比赛。他指着远处的一堆木头说:“明天,你们谁能分出这些木头的根部和梢头,谁就算胜利。” 次日,禄东赞赶进宫来,看见使臣们正围着木头议论纷纷。原来,这些木头的头尾看上去都一样粗。禄东赞一声不吭,指挥随从将木头全扔进湖里。很快,就见木头的一头沉入水中,而另一头却浮出水面。禄东赞手指湖面的木头说:“下沉的一头是树根,上浮的一头是树梢。” 唐太宗一看禄东赞都答对了,又加出一道题,就是使臣必须在五百名用面纱蒙头的宫女中挑出文成公主。使臣们谁都没见过文成公主,这题太难了。但是禄东赞已经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独特的香,而蜜蜂很喜欢这种香味。 辨认公主那天,禄东赞偷偷地带了一些蜜蜂,他将蜜蜂一放,蜜蜂便飞向有独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禄东赞又一次赢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聪明,能用这样大臣的国王肯定也很英明,于是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这便是“五难婚使”的故事,在西藏被人们一代代地传诵着。 在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道路上,许多地名都与文成公主有所联系。青海有一座日月山,是现在青藏公路的必经之处。据说,当文成公主到达那里时,她感觉到过了这座山又是一重天了,远离家乡的愁思令其触景生情,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特地用黄金铸造了日月的模型各一个,远道送来,叫她带在身边,以免思念,从此这座山就被命名为日月山。 P2-13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丛书文字优美生动,图文并茂,涵盖了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囊括内容之广泛、出版规模之巨大,在国内罕见。 由杨林编著的这本《布达拉宫》就是该套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布达拉宫的美丽传说,建筑历史与建筑特色,主体建筑,雪城和宫内的塔像,以及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