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
2011-1
李思默、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1出版)
李思默 著
134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周易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一、《周易》概述二、《周易》的思想三、《周易》的内容四、学《易》用《易》
哲学是智慧之学。有人说德国是哲学的故乡,还有人说,中国也是哲学的故乡。西方哲学是关于外在客体世界的智慧,中国哲学是关于内在主体世界的智慧,它们都是对思维的智慧的反思。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世界万物从哪来——这是需要首先回答的。西方人有西)认的回答,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回答。西方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的回答就不同——中国人的回答是“和实生物”。 关于世界本源问题,在《周易·系辞传》中有一个诠释,叫做“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氤氲是互相作用,构精是个融合、交流、交感的过程。对峙的东西,只有融合才能化生万物。构精、氤氲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然后才能生出一个新生儿。这个新生儿就是一个第三者,即和合体。这就是《周易》中讲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是从人类自身最切近的夫妇构精,然后生出数个新生儿。并由己及人、由己及物,由人类自己的生育而推及天地万物的产生,即“远取诸物”的天地氤氲,而生万物。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点区别:一是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万物,上帝是唯一的、绝对的、全知全能的。而中国人认为万物不是由绝对的、唯一的、全知全能的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天地男女,由多样的、多元的甚至是对立的、冲突的事物经过融合所产生。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才主张多样、多元,不排斥带有不同特性的事物。二是唯一的上帝具有排斥其他东西的排他性、独一性。由此出发而讲斗争,讲非此即彼,讲—方消灭另一方,消灭多元为一元。中国哲学从根底上具有包容性、宽容性、多元性和多样性,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道并育并行,互不相害、相悖,这就是阴阳互补、双赢的思维,而不是一方消灭—方,—方打倒—方的冷战思维。’这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地方。三是中国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形式。孔子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天何言哉”,天即使能讲话也不讲话,天不去干预创造万物,即没有一个绝对的天来造万物,万物是由不同事物融合而成的,所以讲和实生物。 正因为和实生物,所以“同则不继”。《周易》的革卦,讲了这样一句话“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中国古代人认为两个女的在一起,就不能生孩子,人类就不能延续下去。天不可能生万物,地也不可能生万物,只有天地氤氲,才能化生万物。这就是中国追根究底的回答。这个回答不是像西方人讲的中国没有哲学概念,它提出了很多概念,比如说天地、阴阳、男女、氤氲、构精、万物和化生等。其基本的概念就是冲突、融合,这就是生生不息的思维。 中国后来的哲学思想发展,其基本的理论思维框架,很多都是以《周易》的思维为框架的,如两汉易学、魏晋玄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大都是以《周易》的思维为框架。比如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从无极而太极,提出了套概念,基本上就是从《周易》的框架而来,所以周敦颐的《通书》,又叫做《易通》。 《周易》是哲学,这是我国哲学界普遍认同的。《周易》中阐述了_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比如“一阴一阳之谓易”的对立统一观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变化观点等。这些观点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周易》的哲学思想不仅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中国的哲学是“《易经》哲学”,他受《易经》的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正反合逻辑定理,后来发展成唯物辩证法。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中国的基本理论是阴阳”。P021-028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周易》,学《周易》,用《周易》。然而,由于《周易》图文深奥难懂,又没有—本合适的注释,许多人读得一知半解,在《周易》这座“神秘殿堂”的外围徘徊而始终难以真正入门。 李思默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