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向日葵的祭典

[日]藤原伊织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日]藤原伊织  

页数:

396  

译者:

果露怡  

Tag标签:

无  

前言

艺术趣味之外,《向日葵的祭典》还拥有藤原小说最为鲜明的特色:富于魅力的登场人物群。不论是生活在东京商业区中心,却过着出家人生活的“巅峰宅男”前设计师,还是如贵族般优雅有礼、IQ170、精通格斗术的同性恋黑道分子,还是身世凄凉、个性独立、熟悉数门外语的色情按摩店小姐,甚至连小配角如沉溺于《庄子》和亨利·米勒作品的送报青年,都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一见难忘。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藤原擅长以“正言若反”的技巧来刻画人物,比如他从来不描写登场人物的外表,放任读者想象:又如一反冷硬侦探碰到美女生冷不忌逮谁上谁的套路,主人公往往有让人惊讶的禁欲取向,以此维护人物的道德感,这些都是相当高明的处理方式。

内容概要

  在梵高《向日葵》浓烈繁华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世之谜?昔日的少年画家,如今的宅男大叔。平静生活波澜骤起,被“偶遇”,被“监视”,请见谅,我们对您的记忆抱有极大兴趣记忆中究竟隐藏着什么?

作者简介

作者:(日)藤原伊织藤原伊织,日本冷硬推理小说的杰出作家。东京大学法文系毕业后,进入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工作,并兼职写作。初期撰写的文学作品《腊肠犬的偏斜》获得第九届“昴”文学奖;1995年首次创作推理小说,即凭借《恐怖分子的洋伞》同时荣获第四十一届江户川乱步赏及第一百一十四届直木赏;之后一直坚持写作,不断推出重量级作品,如《向日葵的祭典》、《天狼星之路》、《手掌上的黑暗》等。2005年公开宣布要与癌症斗争,2007年因食道癌去世,享年59岁。  《向日葵的祭典》是在《恐怖分子的洋伞》夺得史上最好成绩后,藤原推出的又一力作。它延续了藤原伊织无与伦比的语言驾驭力,让读者再次见证了这一推理作家的不凡功力。

章节摘录

电话铃声乍响时,我正就着温热的牛奶啃豆沙面包。 夜已深,我对来电人毫无头绪。谁会有雅致在大半夜里跟我联系?我可不认为有这号人物。真要说起来,电话会响本身就是个稀罕事,我记得最后一次听到电话铃声大约是在一个月前,那是一通比萨饼外卖的订餐电话,说是要凤尾鱼和意大利腊肠……当时我默不做声地挂断了电话。这回多半也是打错了电话。我任由电话响个不停,伸手从矮桌上拿起第三个豆沙面包,继续将视线移到放置在榻榻米上的电视机上。体育新闻正播着埼玉西武狮对战欧力士野牛,铃木一郎正好打出第一记本垒打,击出的球径直没入了右侧观众席。今天一郎有两支安打入账,打击率排名已经升至第二位。 电话依旧响个不停。 听筒就在一旁的榻榻米上,触手可及。现在这东西的存在至多不过一件摆设而已,不知为何我却仍把它搁在身边。类似昆虫喧闹的电子音带着微弱的振动,通过榻榻米清晰地传至我的身体。我一面感受着振动,一面恍惚地注视着选手们通过显像管呈现的动作。 当我吞掉最后一口豆沙面包时,新闻也恰好结束了。日本火腿斗士队已经获得四连胜,今年他们状态极佳。欧力士野牛虽然已经升至第二位,但距离日本火腿斗士仍然落后两场。电视开始播放商业广告,电话的鸣叫竟然还未停歇。我认命地关上电视,伸手去拿听筒,恰好就在此时,铃声停止了。 寂静造访,一阵钝痛袭来,是蛀牙传来的疼痛,会定期发作,不过这次比较严重,估计不得不去看牙医了。 我心里正琢磨着去看牙医的事,不经意间有种将要下雨的预感。屋内的空气沉闷,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下吧?我也说不清具体缘由,但不时就会出现这种感觉,而且这种预感甚少落空。我日复一日地过着不与人沟通的生活,周围空无一物,只有时间悄然流逝。说不准正是因为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才让我形成了这种毫无用处的敏感。 我掸掉矮桌上的面包渣,接着点燃一根香烟,舒展腿脚侧躺在榻榻米上。我打了个哈欠,又擦了擦渗出的眼泪,贴在墙壁上的挂历映入眼帘。挂历是银行赠送的,就像将平庸本身描绘在画面中一般,图案设计毫无亮点。我没来由地望着挂历发呆,五月就快到头了,月末的日子让我有些无法释怀,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自己遗忘了。我起身把杯里剩下的牛奶喝光,牛奶已经凉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那之后,不知已过了多少年?在这世上,有多少男人刚过三十妻子就已去世?我不知道。又有多少男人在多年之后仍抱着浑浊的记忆不放?我也不知道,但我似乎是其中一员。英子的忌日,我记得她是在多年前的五月离开了人世,具体的日期却已经忘了。今年多半已经错过了吧。 我突然感到疲惫不堪。今天明明睡到傍晚才醒,现在却感觉疲倦如浊流般淤积在身体底部。今天也照旧无所事事地过了,整个人还累得要命。什么也不做竟然也会产生疲劳,我弄不清原因,但就这么些年的经验来看,这并不奇怪。 和一切劳动绝缘的生活,像光滑塑料一样毫无波澜的生活,换个角度来说,这勉强也算安稳太平吧,天晓得!不过,要说打发时间的手段。我可不缺。我站起身,从架子上取出一卷录像带。这只架子只放了黑胶唱片和录像带,黑胶唱片是清一色的早期爵士乐,录像带里的电影大部分都是黑白的,现在我选中的正是其中一部电影,是威廉?惠勒导演的一部老片子。我把带子塞进录影机,电影从上次中断处开始播放。充满古典风情的故事和记忆中的场景并行,以古典式的节奏悠然推进。 电子音再次响起。这回不是电话,而是玄关处的门铃。我想不出有谁会在这种时间登门拜访,早几年前这种情形倒是频繁出现,形形色色的访客一拨接着一拨,他们的共通点就是职业相同,都是土地开发商。不知何时,他们的身影从这里消失远去,行至我不知晓的遥远之地。 门铃又一次响了起来,而且这回响个不停,肯定有什么人正死摁着门铃按钮不放。我听着铃声,忽然意识到来人或许正是刚才打电话的人,对方真是有事找我。 我终于起身向玄关走去。 “请问您是?” 低沉的嗓音从门外传来,“筑地 警察。” 我稍稍琢磨了一阵,随后叹着气打开拉门。 古旧的木质框架咔嗒作响,就像在活动老朽的筋骨,天底下也只有我能打开这扇古董级格子门了。 拉门刚开到一半一个粗壮的男声响起,这是我曾听过无数次的声音。 “这不是在家嘛。” 拉门终于完全打开,外面果然下起了雨。雾气般的牛毛细雨无声无息地从天而降,在薄薄的雨幕之中,衣服已被淋湿的村林出现在眼前。刚才隔着拉门说话时我就多少有了底,和我猜想的一样,来人当然不是什么筑地警察。他是我还在工作那会儿的上司,不过这是他头一次登门拜访。他竟然知道我的住址,这还真叫人意外。 村林直盯着我的脸。 “刚才怎么不接电话?” “我正在吃饭,用餐时不能讲电话。” 对方微微一笑。 “我还不知道你这么有格调?” “那你也没必要谎称警察吧,小市民的安稳生活可受不起这种刺激,就算是玩笑话也一点儿都不好笑。” “什么小市民,”村林打趣道,“你小子不是已经脱离尘世了吗?传说你一个人过着优雅的隐居生活。刚才我还想你是不是已经搬家了。” “优雅,你觉着这座破房子优雅吗?” 村林一阵苦笑。他似乎毫不在意会被雨水淋湿,就这么四下打量起房间来。和压迫感十足的高大身躯不同,他的眼神像个小孩子。 “都说了只是传说而已。不过银座居然还有这种地方,真稀奇。” 没错,几乎人人都会吃惊吧。这是一座庶民风格犹存的古老木制住宅,恐怕没什么人知道在银座一丁目附近还留有这种老宅。即便经受着各种资本的侵蚀,在银座仍然存在这样的土地,我家正是其中的代表。正确地说,这座两层楼的民居是我父母生前居住的房子,战争刚结束那时修建的,至今仍旧古色苍然地矗立在银座一角。这里位于昭和大道正南边,距离银座西洋酒店只消步行五分钟。我生于斯,长于斯,虽然曾离开过一段时间,但数年前又重新回到此处生活。那时正值泡沫经济末期,这座小城看似艰难求生,其实还活得好好的。 现在,村林也活得好好的,至少应该比我强。听说他在独立之后作为工业设计师声名大噪,而且获得的成就非比寻常。 村林清了清嗓子,“话说回来,虽然时间有些晚了,但我们好歹很多年没见了,你别摆出这副脸色行不?” “我摆什么脸色了?” “怎么说呢,一副不耐烦的表情。”“那有什么办法,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而且我正牙疼得要命。” “是吗?蛀牙啊,蛀牙可不好。”说完村林不忘加上一句,“即便如此,来者是客,而且我是你的前辈,外加恩人。你竟然让这般人物站在外头淋雨,不觉得失礼吗?” 虽然我不认为这是深夜来访的客人该有的台词,但他这番话倒也在理。必须承认,村林的确是我的恩人。在我曾经待过的事务所里,他是其中的主力设计师,以才干非凡著称,而我之所以能从工读生升格为正式职员,也是多亏他从中搭线。村林是我美术大学的前辈,或许这也是他对我格外照顾的原因吧。虽说我们年纪有所差距,但关系很好,也不知他到底看上我哪一点。不过啊,这些也都是将近十年之前的陈年旧事了。 我侧身让出被挡住的玄关。 村林理所当然地挪动高大的身躯,慢吞吞地进了屋。他兴味盎然地在我家看来看去,而后感慨万千地嘟囔起来。 “可真够破的,你家。简直可以作文化遗产了。” “房龄五十年了,和村林先生差不多岁数呢,变成这样也不稀奇。” 村林无视我的存在径自走进房间,简直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虽说年纪比我大上一轮,但他一直以来就是这种旁若无人的架势。 不过房间里的杂乱无章似乎让他很是为难。村林暂且停下脚步,一阵哑然后终于看向我,“喂,你让我坐哪儿?” 我把矮桌周围四散的报纸扒到一边,给他腾出一块空地。 “没坐垫。” 他似乎不介意,轻哼一声后就脱掉外套在空处坐定。他随手搁在一旁的名牌提包,还有看起来相当高级的西服,无一不和周围褪色起毛的榻榻米形成鲜明对比。 村林对着周围又是一番打量,而后他的视线落在一旁的电视屏幕上,刚才出去应门时我忘了关电视。 “嗯?你在看录像?”随后他的腔调变得怪里怪气,“什么啊,这不是《罗马假日》吗?你居然看这种东西?”画面中的奥黛丽·赫本被格利高里·派克载在身后,两人正骑着小摩托车穿梭于街巷。 “我喜欢翻来覆去地看,有意见吗?” “意见是没有,只是很惊讶——唉,那种性格的男人居然直到现在也没任何成长啊。” “哪种性格?” 村林摇了摇头,“你欠缺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谐调性、顺应性、社交性,这些东西你一样没有,也不具备哪怕一丁点儿亲切感。不过嘛,你还缺一样更重要的东西,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你的性格里缺少被世人称之为‘成年人’的部分,换句话说,你就是个不成熟的小屁孩儿。” 同样的内容我已经听他说了不知多少回,甚至曾被他评价说:“你啊,简直就是一台没有引擎的汽车。”周遭人对我的评价同样毫不客气,这些我都知道。也许我正好属于天生就充满缺陷的那类人吧,否则也不会选择在都市中虚度年华。 村林继续盯着电视画面,轻声呢喃起来:“你就这么一直游离在现实世界之外吗?果然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随后他又像想到什么似的补了一句,“不过也挺好,的确挺好。”P1-P8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洋伞》述说“绝望”,《向日葵》述说“约定”,两部都感动了太多人。  ——纪伊国屋    文章简洁凝练,没有丝毫累赘之言,本书是藤原伊织“美学意识”的完美结晶。  ——《周刊文春》    他一直专注于小说故事情节的设置上,结局意外而巧妙,引人入胜。  ——高桥克彦    他的对白描写精彩绝伦,藤原先生真是一位写作水平卓越的作家。很少能有人超越于他。  ——西木正明


编辑推荐

在梵高《向日葵》浓烈繁华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世之谜? 昔日的少年画家,如今的宅男大叔。平静生活波澜骤起,被“偶遇”,被“监视”,请见谅,我们对您的记忆抱有极大兴趣记忆中究竟隐藏着什么?请看日本推理小说的杰出作家藤原伊织著的《向日葵的祭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向日葵的祭典 PDF格式下载



也不是情节推进的不好。就是背景不好。故事没有说服力。


感觉像是剧本,没有看推理小说的体会。还算值得一读吧。


还没看,但东野喜欢的书应该不会错~~呵呵


这类风格不算是最爱,但是也激起热情一天看完了。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似乎一致地相似,有点看透世事,隐居于世,邋遢的外表之下,是一颗绝望的心,但又在某些触动下,激发对生活的探寻。 情节上来说,还是有脱节地让人觉得这就是部小说,而不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我被融入到故事中了,我被故事感染了的感觉。但是,还是要承认,作者用丰富的知识支撑起了这条线索。对画作的解析,对人物风格的解读,都是作者让人觉得不错的地方。 很感触这样的话,大意是,当明白自己的UNABLE的时候,人是会放弃的,放弃的不是本身,而是对自己的透彻。


缓慢的推进 画面感和逻辑性很强


无论是情节点元素还是人物塑造都刚刚好,有时候觉得不是很像推理小说但却实实在在打动了我,原田的那句爱情不需要高尚完美成了留下的本书最大的印象。看到结局的时候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书做的挺好看,作为七曜文库的书,应该错不了。送货速度快。


不能不说藤原是我一直以来较喜欢的作家,少产但质高,每部作品都相关出彩。相对与‘祭典’,我更喜欢《恐怖分子的洋伞》,觉得在人物塑造上后者更鲜明。


语言较洋伞更成熟华丽,不时让人拍案叫绝,不过仔细品读完,还是不及洋伞给人的快感和回味。或许作为处女作的洋伞已经将藤原写作的模式和技巧给完美的唯一化了吧!


喜欢日本推理小说。他的语言风格和欧美作家不一样。读来还轻松一些。因此,把各个有名作家的都买几本,作为消遣读。这本书,在亚马逊的评论几乎没有,但在当当网热评的帖子很多。但当当要加收五元钱的邮寄费所以在这里买了。还没看,但装帧很好,正版。待读。


挺不错的东东~内容还没看~


向日葵的祭典


早就想买了,一直无货,终于下手


不错 可以推荐阅读。。。。。。。。


早期的经典作品吧


不太了解此书,是作者的大名使我买下此书


恐怖分子的阳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