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兵家鼻祖

闫文静 著 闫文静、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闫文静、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作者:

闫文静 著  

页数:

133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兵家鼻祖:孙武》为丛书之一,分为七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讲述了孙武的一生。《兵家鼻祖:孙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书籍目录

一、春秋纷争 战事连绵二、生于兵家 自幼聪颖三、离开故土 投奔吴国四、献书谈兵 得到赏识五、助吴伐楚 成就霸业六、隐居山林 扬名后世七、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章节摘录

孙武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35年,也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人,是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对军事兴趣浓厚,专心研究兵法,辅佐吴王,带兵东征西战,功不可没。他用毕生心血著成《孙子兵法》,此书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兵书,而且在军事理论方面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为中国古代军事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一位卓越军事家的出现,与其所生活的时代紧密相关。孙武生活在春秋末年,那是一个充满杀戮、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富于变革、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在周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当时交通落后,对一个大的疆域实行统一管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周天子为了维护国土完整,把全国划分为几个小的国家,国都附近的地方由周天子直接管理,其他地区分别让自己的亲戚或者有功的大臣们来管理。封各个小国的首领为侯,同时定下各种法令,包括诸侯们要定期到中央朝见周天子、交纳贡品、报告政治经济的大事件、反映地方民情,另外分封诸侯国的国君可以世代沿袭。开始几代的诸侯国君对王室还怀有感激之情,恪守君臣之道,而后面的国君与周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产生了反叛之心,朝见天子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遵守严格的礼节,渐渐流于形式,甚至取消了进贡。自从周平王迁都后,国都的面积大大缩小,周王朝的核心地位受到威胁,各地诸侯已不再听命于周王,周王朝曾经制定的一整套完备的礼仪制度也已不复存在了,大到君臣之礼、小到家庭生活,都处于混乱的状态。由于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的不同,各诸侯国的发展逐渐拉开差距,那些日趋强大的诸侯国常常打着“尊王”的大旗,代替周天子召集诸侯,发号施令,实际上掌握着政治军事大权。 在这样的乱世,权力和利益是一切行动的目的。各诸侯国都想趁此机会抢占更多的土地和劳动力,进而赢得霸主的地位,在当时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靠战争的力量才能实现。据史书记载,在二百四十年的时间里,大约发生了大大小小四百八十三次战争。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占有了土地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充足的资源,当地归顺的百姓可以为战争提供兵源、劳力,疆域的大小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因此,国与国之问的战争,主要是争夺土地的战争,进而产生著名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间、越王勾践)先后活跃于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除了服务于中央的兵力外,各国还纷纷组建起自己的军队,这些私人的军队担负着维护国内安定、为国君征讨其他国家的任务。为增强实力、巩固地位,各国国君广纳贤才。例如,齐国国君齐桓公礼贤下士,任用管仲改革政治军事,加强防守,齐桓公二年攻占谭,三年后,占领了遂,桓公二十年,讨伐卫国,并且大获全胜,十年后,桓公召集其他各诸侯国一同攻打蔡,在此期间,还征服了前来侵犯的东南少数民族军队,共三十一个国家。在晋国,晋献公先后攻占了耿、霍、魏、虢、虞,等到晋文公继承祖业后,颁布了许多发展农业和商业的政策,使人民生活富足,国家蒸蒸日上,为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632年,晋与齐、秦等国联盟,在城濮大败楚军,盛极一时,到晋襄公时先后多次击溃秦军。位于南方的楚国也抓住机会发展自己,楚庄王任用孙叔敖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公元前597年打败北方强国楚国,成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可见当时战争是极为普遍的事,大国吞并小国、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力量此消彼长,各国不敢稍有懈怠。 在国内,诸侯国君与下属卿大夫之间由于土地分配、收取赋税等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管辖区域、聚敛财富、增强自身的实力,郑国子展、子西杀掉子孔并且将其家里的财产分尽。齐国、鲁国内政混乱,在当时尽人皆知。公元前545年,齐国几大有权势的家族互相倾轧,齐庆封陷害崔氏家族,杀死崔成、崔强。第二年,高、陈、栾、鲍四大家族又联合致庆氏于死地,庆氏家族最终没落,资财一空,子孙只得仓皇离散,投奔吴国。几年之后,这四大家族之间又展开激烈拼争,分为两派,陈、鲍两家联手举兵攻打栾、高联军,激战数日,血流成河。鲁国也不太平,公元前517年鲁昭公讨伐本国的大族之一季氏,不料被季氏、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击败,大挫昭公锐气。孟氏、阳虎两家趁昭公元气大伤之际,试图夺取国君宝座,在叫做且知的地方横扫昭公残军。然而孟氏与阳虎两家也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公元前502年,阳虎劫持丧失实权的昭公,以无礼为借口讨伐孟氏,结果未能遂愿,将士损伤严重。 P3-9


编辑推荐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 读这本闫文静编著的《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兵家鼻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