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芳草碧红尘
2011-12
吉林出版集团
西陵下
227
无
最近的一次感动,是在一个叶片零落的深秋。来源于阅读,来源于信仰。 浩淼的青海湖中央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名日海心山。海心山四面临水,常年刮着冷冽寒风,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十度。山上常年缺水少粮,饮用水靠着一方深井点点滴滴地积攒着;食物却需要穿过辽阔青海湖才能购买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荒芜小.山之上,始终坚守着一座尼姑庵——莲花庵。住持肤色黝黑,并不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可是,她带着自己的弟子,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坚守了整整五年! 同样是这位住持,带着她的两名弟子,从青海湖一路跪拜到拉萨大昭寺,数千里路程,三年零一个月,令人敬佩。那一路,黯淡了僧衣,破损了布鞋,可是内心存在信仰,她们愿意用身体去丈量那份热情。如此渺小,又如此伟大。 这份倔强与坚持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同样用着身体丈量热情的人,一个湮没在尘世历史却始终绽放着璀璨光芒的人。 清光绪六年秋,他出生于天津。 他的父亲李筱楼是当时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最后一批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是同年,更是一生挚友。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弃官从商,经营盐业,是天津最大的盐商,兼营银号,可谓家财万贯。李筱楼虽富,却秉性仁慈,曾开办慈善团体“备济社”,救济贫寒,施舍衣食,深受百姓尊重。 他的母亲王氏,是李筱楼纳的第五房姨太太。彼时,李筱楼已经六十八岁。 他虽出生在富贵之家,却未能享受太多。童年时,年迈的父亲撒手归去,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家。是时,其兄长早已成年;其生母不过是地位低微的五姨太;在那样的封建大家庭里,那样的境遇,其中甘苦,可想而知。 此后的经历,犹如戏剧,又如幻影,真正应了一句佛家箴言:“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也曾风流倜傥、章台走马;也曾激昂高呼、呼朋唤友;也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切落幕后,留下的不过是一串足迹,一袭僧衣。可是这串足迹,每一个都清晰隽永,犹如明珠映入史册;这袭僧衣灼灼生辉,永度世人。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独。 既是独一无二的“独”,也是特立独行的“独”,更是寂寞孤独的“独”。少年时寄情花柳,青年时名动天下,壮年时挥断青丝,老年时潜心佛法。他的前半生,阅历无限,绚丽多姿,堪比一部最精彩的电影;他的后半生,铅华尽洗,波澜不兴,写成一卷最高深的经卷。 他多才,胜于纳兰容若;他多情,一如仓央嘉措。 四 他是谁? 在幽暗的深夜里,我仰问苍穹。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少年李叔同,他更是“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语出太虚大师)”的律宗十一祖弘一法师! 这是多么矛盾的组合,却神迹一般地出现在他的身上。无论白衣如雪,无论缁衣似灰;他都如一轮明月照耀了历史的天空,留下令人汗颜的足迹,供后人瞻仰。 五 星河永久流淌。 看着袅娜的烟灰慢慢燃尽,我又一次想起一个问题:多才多艺的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学术界许久,无数人试图揣测天才的心意,弄清出家缘由,可是,都无法说清楚。尽管,李叔同先生自己撰文解释了出家因由,可是依然如云如雾,令人摸不透、看不清真相。 关于李叔同先生出家缘由,猜测颇多,却不外乎以下四种,一是家庭环境影响;二是失恋;三是报国无望;四是家族企业破产。 情况究竟如何?我们看看李叔同先生亲笔写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由此可见,李叔同先生出家,大抵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这其中,既有其父多年研究佛学的影响,亦有杭州这样一个佛教盛行地的地理环境影响。至于其他诸如“失恋出家”、“报国无望出家”、“破产出家”之类说法,依我看来,皆是虚言,以讹传讹所致,不足为信。 六 时光飞逝,转眼一百三十一个春秋流走。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领你出发,从这里,从大师的字里行间,去领略时光的美好,去领略人生的春天;如果有一天,从这里出发,从大师的诗词人生中寻觅,找一份诗的深情、佛的博大。 你,愿意吗?
作者以诗词、传记并行的手法,空灵、优美的文字,将李叔同的生平娓娓道来。辅之以诗词,穿插以议论和抒情,使得对弘一大师的描述更加饱满而精彩。
西陵下,原名俞伟,著有畅销作品《我是人间惆怅客—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第一节 斯乐不可作
独·乱世。
第二节 情长忘却游丝短
独·情事
第三节 芙蓉开老石家城
独·南迁
第四节 文采风流合倾慕
独·交友
第五节 千金难买韶华好
独·花开
第六节 新鬼故鬼鸣喧哗
独·北上
第七节 落日大如箕
独·科考
第八节 休怒骂,且游戏
独·粉墨
第九节 几许秋容娇欲流
独·声色
第十节 哀乐到心头
独·扶灵
第十一节 破碎河山谁收拾
独·东渡
第十二节 先生自号水仙王
独·猫癖
第十三节 江山如画曰西斜
独·樱恋
第十四节 不负是男儿
独·育人
第十五节 独擅天然美
独·西湖
第十六节 芳草碧连天
独·第一
第十七节 一树梅花小
独·断食
第十八节 不如归去归故山
独·出家
第十九节 一思量,一回首
独·慈悲
第二十节 盛衰有常数
独·弘法
第二十一节 老去能添晚节香
独·救国
第二十二节 神恩永存在
独·涅槃
后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附录一:李叔同年表
附录二:李叔同诗词精选
第一节 斯乐不可作《忆儿时》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嘻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此词平白如话,却又婉转温馨,有着浓郁的李叔同个人风格,故此放在第一篇。这首词是可以唱的,其曲作者是William S. Hays。李叔同众多头衔中,有一个是“近代音乐之父”,因此,他的诗词大部分都可以唱,而且流传颇广。比如《送别》,比如这首《忆儿时》。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彼时,李叔同正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主教音乐、西画,时间为1912年。此时的他,已经经历过了章台走柳的风流、报国无路的无望,最终不得不安居在一所师范学校内教书育人,可谓阅遍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正是这样的阅历,让他在回忆儿时时,生出更多的感慨,“斯乐不可作”。总体说来,此词具有李叔同诗词风格的两大特点,一是用语简洁,犹如白话;一是擅于细描,极富画面感。“游子”,典出孟郊《游子吟》。首句定下基调,营造游子思乡,回忆往事的氛围。“伤”字话尽凄凉,描拟出一幅“孤独身影,茕茕孑然”的画面,令人不忍阅读。紧跟着,李叔同笔锋一转,“回忆儿时,家居嘻戏”,似乎是欢喜的场景。可是,这种欢喜,不过是昙花一现,“光景宛如昨”。因为得到过,所以更珍惜;因为得到过,所以更痛苦。如此一来,这样的“家居嘻戏”似乎成了罂粟,不敢回想,又渴望回想。以喜庆场面,反衬心中的伤感,这伤感也就来得更浓郁了。“茅屋三椽,老梅一树”,聊聊数笔,却刻画出一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可见功力。序言中,我已经提过,李叔同出生于富贵之家,就算五岁那年其父过世,也不会居住什么“茅屋”的。此处,读者不必较真,就当是李叔同的诗人天性吧。“高枝啼鸟,小川游鱼”,与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顽童“捉鸟摸鱼”的场景刻画得诗意十足。紧跟着,李叔同笔锋直下,连续两句感慨,反反复复,将那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这种用叠句的手法,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李太白的《忆秦娥》,原词如下:忆秦娥 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李白《忆秦娥》中“秦楼月”、“音尘绝”便是一种叠句,反复渲染出一种悲冽的气氛。叠句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如《硕鼠》一诗。诗经•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在诗词创作中,叠句手法往往能够强化作者所要表述的感情,给读者以“百转千回”的感受。这种用法,尤其适用于可以传唱的词作品。《忆儿时》中,最后一句看似重复,却一咏三叹,令人唏嘘。整首词写童年,算是比较常见的题材。但,李叔同娓娓道来,写出现实之悲苦,儿时之欢乐,气氛不断堆砌,直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让读者产生共鸣,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独•乱世光绪六年秋(公元1880年10月23日),夕阳已下,余晖漫天。天津东郊的一所三合院内,婢女们脚步匆匆,进进出出,虽繁忙却不凌乱。李府李筱楼老爷子的第五房姨太太要生产了!对于整个天津而言,这绝对是大喜事,甚至有不少百姓家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老者嬉笑,孩童打闹,齐声贺喜着李大善人晚年得子。厢房外,六十八岁的李筱楼须发尽白,躺在藤椅上,安详地闭目摇晃着。可是,他的内心里却激动无比,新纳的五姨太要添子了,能不激动?他想起一路经历的风尘,官场得志,经商后,亦是风生水起,可谓诸事皆顺。可是,他妻妾多人,却仅育文锦文熙两子,未免过少,长子更是早夭。如今,晚来得子,可谓人生一大幸事!想到得意处,他的唇边禁不住牵出一丝微笑,嘴里竟轻轻哼起一声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是《穆桂英挂帅》的选段,此时的李筱楼哼来,别有韵味。约莫过了半柱香时间,一名灰亦中年人奔了过来,远远地便大声喊道:“老爷大吉,老爷大吉!五太太喜诞麟儿,母子平安!”李筱楼胡须一颤,猛地从藤椅上站了起来,那个精神劲儿完全不像个花甲老人。“好,好!天佑李家。”就在这个一如往日般寻常的日子里,天津某一个三合院内诞生了一名小小的婴儿,此刻,谁也不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婴儿将在短短的时间内成长为近代中国最杰出的天才、新文化先驱者、著名戏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此后,李府大宴宾客,麟儿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又唤作三郎。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合院里首的一间小厦子前,一株芭蕉长势正好,郁郁葱葱的,只余稀疏光影。芭蕉前,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半蹲着,不断向着芭蕉丛中伸头望去。“三郎,三郎,在这儿干什么?五太太喊你过去呢。”“乳娘,雪团儿跑进去了,你快把它抱出来吧。”童年李叔同口中的乳娘名唤刘氏,是他母亲王氏的陪嫁丫鬟。至于雪团儿,则是一只纯种波斯猫,洁白长毛,好似一团雪。不知为何,小小的李叔同并不怎么吵闹,唯一与别的孩童不同的是,他特别喜欢猫。那猫似乎也与他投缘,安详躺在他小小臂弯内,一幅如画场面。“哎呀,我的小祖宗,快别找猫了,五太太喊你呢,到了学习的时候了。”李叔同撇了撇嘴,向南屋走了过去。天津的这所三合院,北房为上房,呈南北方向。他的母亲地位低下,只能住在最南边的屋子内。刚走没几步,他停了下来,对跟在其后的刘氏道:“乳娘,你就别跟着了,快将雪团儿抱出来吧,它孤零零地躲在芭蕉里,肯定很害怕。”“你呀,都爱猫成痴了。”虽如此说,刘氏却招办了。南屋内,王氏端坐着,面上不苟言笑,手中更是握着一方戒尺。或许是生下李叔同后,心情、境遇大好的缘故,王氏微微有些发福,却不显得难看,反倒是添了些许富态。“昨日教你的诗可背下了?”“背下了。”李叔同低着身子,不敢看母亲。过了片刻,他见母亲没有回话,忙匆匆背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昨日王氏不过教诵了一遍,没有想到年仅四岁的李叔同竟然能够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她心中甚慰。“其中的意思可明白?”“三郎明白,就是说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氏笑了,她知道,李叔同能够背下全诗已经算是天才,若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恐怕很难。李叔同的回答虽然尽然,却也说到了点子上,想必是问过了父兄。“这诗意是谁告诉你的?”“是二哥。”李文熙,字桐冈,是李筱楼的续弦王氏所出,已近中年,弃文从医,是天津有名的中医。王氏抱过李叔同,心里宽慰不少。这个家里,有李文熙照看着三郎,或许会好很多吧。她怎能不担心呢?老爷子已经七十有二了,且患了严重的痢疾,指不定哪天就撒手归去。真有那么一天,他们孤儿寡母的,恐怕难以为人所容啊。
在一个沉闷无比的夏日午夜,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尘埃落定。 推开窗户,抬头看到一轮明晃晃的月亮,耀得我一阵眼花。直到此刻,我才恍然想起,已经是农历七月十五了,是中元节了。用佛教的话语来说,是盂兰盆节,该多行善事,为死者祈福。 弘一大师离开我们已经快七十年了,此时此刻,他的后嗣想必在祭奠着他吧。 而我,却想起他病危前所书的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段偈语是他写给至交好友夏丐尊的,在我看来,亦是他对自己一生道德准则的总结,是真正的金玉之言。 现代人读李叔同诗词,了解他的生平逸事,该从中学到什么呢? 我认为,一是他勇猛精进的求知之心,无论是艺术上的追求,还是佛经上的钻研;一是他拳拳爱国之心,无论是出家之前的苦觅复兴之道,还是出家之后的普度众生流血殉教;一是他如菊高矗的品格力量,无论是出家之前润物无声的教育之德,还是出家之后不畏困难的苦修之路。 如今,我用这短短十余万字,描拟出大师一生风貌,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体会,去明了大师所写诗词背后的美丽情怀。 如果,你愿意敞开心怀,聆听大师的音乐,细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或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别后芳草碧红尘: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诗词人生》中配了种种的历史典故,对于我这无暇也没有足够古汉语知识来阅读史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读史可以明智,而生动的小故事,也让人能在放松之余,明了古人的智慧,也告诫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无
看白落梅的书,引起了我对弘一大师李叔同生平的兴趣,随后便选了这本书。字里行间得见作者的功底——援引诗词信手拈来;写人叙事生动细腻;抒情感叹不疾不徐。既像是致力研究的学院派,又仿佛自由写意的小说家。而弘一大师,他的一生就像是书里说的:经过了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和灵魂的生活,最终幻化成空迈入佛国。李叔同的诗词写景见长,押韵和谐,读之如入自然之境。。。恕我词穷,总之就是十分舒适吧。而弘一大师的诗词显然颇具禅意,读之让人对那净莲生出一分想往。
一直喜欢弘一法师的才华。一下子买来好多本。每本都很喜欢。慢慢静下心看。阿弥陀佛!
别后芳草碧红尘
怎么没有封面啊?文字不错,什么时候可以看见详细介绍啊?!????
很好看的一本书,大家可以买来看看
内容不错。送货快,质量好。
春节前收到,服务态度很好,发货很快,包装很完本。
我翻看了几页,写得极好,适合在睡觉之前翻上几页,安神静心。强力支持!!!!
是给同学买的,她很喜欢
这本书中收录的诗词都很难找,还有弘一大师的书画也很好。美中不足就是评论弘一大师的文章本身没什么意思。
作者根本不理解弘一法师的心路历程,一味妄加揣测,运用大量别人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