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邮编100084

邢周,南飞熊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11-1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邢周,南飞熊  

页数:

3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00084是清华大学的邮编。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故事取材于真实经历。工人之子肖白放弃直博资格投身民企赤手创业;大院子弟高飞出国失败,沉迷于性乱;权贵二代卓一帆不出意外地特招跨入顶级投行;城市平民吴文彭毅然放弃高薪职位迈入国家机关;乡下少年关洋却意外地留校深造……一对相爱四年的校园模范情侣、一段相差五岁的姐弟恋情、一 双两地相隔八年的爱人、一个相守六年的苦情暗恋,在这个化为碎片的时代面前,是坚守还是背弃?  《邮编100084》是一群“70后”清华人真实的青春回忆录。远离校园的第一个十年,它带给你最真诚的友谊、最真诚的爱情、最真诚的理想和最真诚的迷惘。

作者简介

  邢周 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职于某集团,负责媒体投资和企业并购。  南飞熊 毕业于清华大学。

书籍目录

  《邮编100084》是一群“70后”清华人真实的青春回忆录。远离校园的第一个十年,它带给你最真诚的友谊、最真诚的爱情、最真诚的理想和最真诚的迷惘……

章节摘录

  1999年,世纪之交的前一年。  清华大学西北角一个被荒弃的古气象台,纯石头结构,远看像个碉堡。周围杂草丛生,乱石遍地。一只乌鸦呱呱叫了两声飞过去了。  这是肖白和于欣欣大学的最后一年,他们决定毕业前在这里,一起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顺着石头台阶盘旋上去,进入古气象台,不知哪位先烈用三张窄小的课桌在房间正中拼成了床的模样。看来不少对鸳鸯已经在这里犯过错误了。  这里空间很狭小,应急灯惨淡的白光投在石墙上。墙面斑驳,有些涂鸦,俨然穴居人的洞穴。木门外北风呼啸,乌鸦呱呱连叫了两声,仿佛随时会变身成怪婆婆,推门进来问你有没有穿她的红马甲。  两人爬上课桌。于欣欣迅速裹紧带来的军大衣,缩成一个球儿,肖白却热血沸腾。就在他琢磨着,如何同窄小的空间斗争到底,门缝外伸过来几只鬼鬼祟祟的眼睛。有人小声嘻嘻窃笑,还有人说:“看呐,大学生搞对象。”  肖白腾一下坐了起来。于欣欣紧紧拉着肖白的衣襟,直往他怀里钻,大眼睛露出惊恐的神色:“别去。”  肖白抱着于欣欣轻轻拍了拍她的头,跳下课桌随手抄起一块板砖,大喝一声:“谁?让你丫看个够!”就冲了出去。  三个民工模样的黑影连滚带爬,从楼梯上跑下去了。  十年后的一个冬夜,三十三岁的肖白独自回到这里。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仿佛被忘却的救主召唤。初冬的风里透过一丝让人窒息的寒气,他把大衣裹紧,顺手关上车门,沿着碎石路,缓缓走去。  当初那个破败的气象台,早已变成了一座碉堡样的坚固石塔。旁边的理学院一色儿的红砖建筑,方方地围成了一座城堡。再远处,是曾经记录了多少新年希望和爱之憧憬的西大饭厅,现在早已被拆得不见了踪影,变成黑暗中模糊的一团。  不知为什么,肖白走得越近,越觉得这里像是一座整饬的监狱。  “这就是封锁你心灵的巴士底狱?”他暗暗想着。  而十年前那个小屋,窝在破败的石塔里,就像是被人遗忘的巨大老鼠洞。简陋,但给人一种无所顾忌的自由。  十几年前的一幕幕涌上心头。那时,肖白曾以为自己是这里的主人,而周围的一切似乎仅仅是某种存在,是上课、下课、吃饭、睡觉,以及寄给其他朋友的相片中,一成不变的背景。而此时,墨青色天壁下,肖白忽然意识到,其实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而这里进进出出的每个人,不过是这巨型机器里的一个个零件:或是在加工什么,或是在被加工。时间一到,零件们都会变成“成品”排出。  这些零件,无论内在的质量如何,看上去都闪闪发光,都是“预备精英”。但随着时间流逝,零件表面的光华褪去,你才会看到背后的真相。  其实,这个园子里很少有闲人。大部分园中人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不到七点掀开被子、摘掉耳机,起床。一边刷牙洗脸,一边用短波收音机收听91.5赫兹的英语广播。然后排队去买油饼腐乳和大米粥。油条在这里属于紧俏物资,想吃得起早,还要排长队。所以,早点吃油条在这里变成了“生活品质”的象征。  吃罢早饭,按照课程表,飞车赶去上课的教室占座。不同于中学,这里上课并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不幸去晚了,就只能坐在后面。这里大部分人的眼睛都不好,在一个三百人的大教室,坐在最后一排遥望老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中午下课,排队去买排骨,吃饱喝足就开始午休。午休通常也要塞上耳机,耳机里照例播放着英语听力练习带,半梦半醒间任由英语单词在大脑的间隙弹跳。  下午继续上课。五点左右,学校的大喇叭广播会歇斯底里地动员大家“去操场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多蹦哒五十年”。据说早年有体育教员挨宿舍检查没去操场蹦哒的同学,现在不需要了,因为大部分人会自觉响应号召前往操场,在这五年时间里最密集疯狂地操练自己的身体。  晚饭后跟着晚自习。不上晚自习的人,要么是实在无可救药的五湖废人,要么就是少见的异类。自习照例需要占座,为上自习而占座是这里的盛况之一,占座工具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从一把钥匙到一卷卫生纸,考试周有时会发生因为抢座而激烈争吵的事件。  晚自习一直持续到九点半,路灯掩映下,大家三三两两拖着疲惫的自己晃回宿舍。再混上一个小时就熄灯了。躺在狭小的床板上,耳朵里塞上播放004英语听力练习带的耳机,进入梦乡。  这种枯燥的生活一天又一天重复,而每学期末的考试,就是周期性的高潮。考试那两周,园子里的数万人集体亢奋和战栗着,结束后集体感受短暂的放松和空虚。  这个常年定期上演这种大规模行为艺术的地方,其实距离艺术异常遥远。严格来说,它更像一个不流血的修罗场,人人都在比拼:比成绩、比体育、比人缘……竞争就是这园子DNA的一部分,你只要进来就必须适应。  多年后,肖白突然意识到,这样的苦修恰恰是为了磨掉一个人身上那些“非标准”的东西。“非标准”当然也包括那些“不靠谱”的个性和理想。  于是,五年后离开这里的人,会很容易在体制中成为佼佼者。  ……


编辑推荐

  毕业十年,寄往母校清华大学,“70”后奋斗与彷徨生活档案  本故事经佟大为推荐,由赵宝刚改编执导影视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邮编100084 PDF格式下载



  1、
  《在路上》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
  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看过。
  
  2、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从没奢望我还能再这样平心静气的去阅读一本书。
  虽说床头摆满了书,不过也都是随手一翻、就扔一旁不顾了,偶尔收拾得时候,心里会有一丝的愧疚感,但都是瞬间的。
  《84号公路》是我从市图书馆借来的一本关于“在路上”的小说,100084,是清华大学的邮编,也是书名的来历。小说讲的是一群“70后”的清华人,从学校走向社会到创业的真实经历。时间跨越了十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十年,也可能是最坏的十年。它带给你最真诚的友谊、最真诚的爱情,最真诚的理想和最真诚的迷惘。
  我喜欢它的真诚。一种沉静的、回望来路的真诚,这难能可贵。从决定出发的那一刻起,每一个人都将不可避免的经受磨折坎坷,此后,有人知难而返,有人中途退出,有人抵达终点,还有人在最初的目的地歇了歇脚,然后再次出发——我想,这是真正在路上的方式,不是抵达,而是再次出发,因为越过才能回望,而回望,才能拥有平和审视的心。
  这样的评语很中肯。
  
  3、
  因为越过才能回望,可能我越不过,所以才不敢回望,所以才缺乏一颗平和审视的心。
  从实习开始找工作,到经历过上班下班、辞职换工作、再重复上班下班的日子,心就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去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我开始连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搞不清楚,我从没静下心去狠狠的剖析自己。有这么一两个人说我很像他们,我不知道哪里相像,都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性格往往都南辕北辙,非得说像,可能是浮躁、迷惘等等这些大家都发生的常用词汇吧。
  其实,有那么一刻听他们说“你跟我很像”的时候,我会窃喜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我不在孤零零的一个人迷失在路上,对于一个归属感极度缺乏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句天籁之音,同样的一群人混在一起,按理来说,会比较愉悦,因为我觉得这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现实往往都不是这样的。所谓的相像,不过是对方某些细节上的举动你觉得似曾眼熟,然后恍然大悟,感觉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道上的人。再细一想,也不过这样,大家都存在这样的细节,就是认真的你较真了。你开始去关注这个人,希望从他的举手投足、言语措辞之间找到跟自己相似的纹路,然后揣摩自己的人生。这样也挺不错,起码省去了自己审视自己的烦恼与不安。
  人生么,不就是一个互相审视的过程么?!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像极了小说中的赵墨,渴望自由、渴望独立,可是白丹说,这是逃避的一种说辞。赵墨想明白了,把自己从肖白眼里的男人转变成了温柔性感的美丽女人,从一直默默守候在肖白身边为他甘愿奔波忙碌的伙伴转变成了一世相守的伴侣。无疑赵墨是成功的,相对于于欣欣,赵墨更懂得如何去爱肖白,只是前半段的爱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单恋,后半段则是相依相偎的爱情。而我更像之前的赵墨,我喜欢她说的一个人享受恋爱的心情,我希望拥有那种自己的生活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如果因为爱一个人,就把他拉入到自己的生活里,然后两个人都各自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对方,这太可怕了。因为白丹一席话,赵墨从这样的状态里退出来勇敢的的去追逐自己的幸福,“人生不是扑克牌,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还没明白。
  
  


  标题和我要说的好像没什么关系~~我这不太会写文章的人,这是按想法去写我要说的。写的又不是作文,不要太奢求。
  对这这本书,我这没文化的只能说,这本书值这个书价,他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教坏人,会让人有思考,但是绝对参考价值不高。
  
  其实这本书的封腰就是错的。这书里就没有凤凰男和凤凰女。书里的人全是些有着稍许的背景的象牙塔顶的孔雀,他们的成功,还是很好的抽了我们一个打耳光。只恨老爸不是李刚啊。肖白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凤凰男吗?显然是不能的,他没老霍这大后台他敢那么放弃博士学位进家私企吗?这么帮人的成功,我们底下的人,也就看看热闹笑笑而已。国外名牌大学的offer、考研考博、学生会里的明争暗斗,外企公务员都太远了。除去这些,其实这书讲的也不过是群迷迷糊糊的人,用青春去挥霍爱情,事业,人生而已。
  
  关于爱情
  
  其实一直都觉得人着一辈子会同时爱上两个以上的人。无关与道德,只是让心撒野的去爱。也正因为如此,生活中多了一堆不求利的“小三”。
  你能说于欣欣咎由自取吗?她爱吴文彭而已,比肖白多一点摆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曾暗恋已久的青年才俊和一个老夫老妻到就要忽视自己存在的青年废柴,你会选谁?当然类似的问题出在了肖白的身上,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道德面。是他爱方雪不够吧。还是男人和女人的本质区别呢?吴文彭和方雪、卓一凡这仨人,在我眼里他们就是自恋的人,他们除了自己可以说谁都不爱,他们去喜欢别人也不过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空虚罢了。也正因为他们只爱自己,所以也就看得明白,他们这种人其实挺可怜的,活的太像机器了。
  
  性和爱本质就不是一回事,性其实只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欲望。满足肉体。爱不过是大脑的一种多巴胺的分泌。满足神经。
  关洋这柴,没法说他,他大脑估计短路了,对错的人分泌了过多的多巴胺最终这事故的家伙只求满足肉体了。而高飞这文痞真如他自己所说的“在别人再在过着处男生活的时候,我已经在滥交了。而现在别人开始纷纷投入丰富多彩的性生活的时候,我却活得像个处男一样。大概我这个人天生就异常混乱,就像滥交N年之后,遇见你,才经历初恋一样吧。”
  
  我爱你,与你无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单恋是种完美的恋爱。可以完全不用管对方的想法,只要自己一个人享受恋爱的心情就好。爱就是一种忠于自己的无私付出。
  赵墨就是这样执着的爱着肖白。爱他到除了这傻子肖白谁都能看出来的地步了,但她不傻她说"对我来说独立是第一位的,我希望过一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活。我觉得因为爱上一个人,就把他拉到自己的生活里,然后两个人都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对方,这太可怕了。我只想恋爱,只要心里装着一个人,能享受恋爱的感觉,就挺好的。总之,我觉得女人必须要独立,经济独立当然是基础了,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
  
  为了爱情,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的人比比皆是。貌似这种人生活中也最多。而且女人居多,她们一辈子找了一个貌似爱自己的人,很很爱着将来的小孩,那怕知道对方劈腿了,也会找出种种理由去相信对方哄骗自己的甜言蜜语。这种人,无非两个结果,守得云开见月明要不就人财两空。吴文彭老婆是前者那个特软腰就是可怜的后者。
  
  关于人生
  
  我其实挺喜欢章志那句“人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我不想干让自己今后后悔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想抓住的女人就要抓住,至于其他的,我想不到那么多。人生不过是一种经历,我不会活在对未来的幻想里,也不会活在对过去的回忆里,就是要把握现在。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一样消失了。只有现在是永恒的。”
  和白丹姐说的“你知道婴儿出生前,都靠脐带吸取妈妈的养分,否则无法生存。一旦出生,接产医生会迅速地剪去脐带,彻底断绝母子间的直接联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十分神圣的仪式。因为这意味着从这一刻开始,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有他的灵魂、思想、人生,有他自己的故事,任何人,包括他的父母都干预不了。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儿吗?你的脐带没有剪断,你还在用一个婴儿的方式思考问题。所以,你把自己当成了父母原罪的产物和继承者。你痛恨他们犯下的罪,当你拥有来自这种原罪的欲望时,你就摧残你自己,借此来惩罚他们。这就是你全部的问题。一旦剪断脐带,你和你的父母将拥有各自的生命轨迹。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彼此密切联系,但互不干涉。你们之间不存在谁属于谁的问题,因此你们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有限的,你的父母按照自己的能力负责养育你,你长大后负责按你自己的能力回馈他们。仅此而已。”
  
  
  关于做人
  
  真的不能太肖白,即使没白丹和章志那样洒脱,做不到吴文彭,卓一凡那样的市侩也要像关洋刘光西那样圆滑,在次也得学学人家赵墨的中庸吧
  
  写到这这我突然觉得我写的真的不是书评,不过是书摘而已。
  那我这水平的就好好写书摘算了,就不再浪费时间写评论了~~
  书摘地址:http://382576299.qzone.qq.com/
  


  我很喜欢这本书,很喜欢高飞这样的人!感觉吴文彭真的好悲剧,就为一个承诺,与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生,想想自己的身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看了这本书,一次有一次坚定那个创业之梦,正如书中所说,除了成功,没什么值得信仰!我我们活着,就应该颠覆世界,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文笔很差的我又来写书评了。
  
  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这本书,只是觉得这邮编太熟悉了,对,是清华!那个我给这个地址写过三张明信片的地方,一张没寄出,一张没收到,一张销毁了。作为文科生,我对北大是拥有那样的情怀的,但进入大学之后,却对清华越来越感兴趣。那一个可以出音乐人,却是出专家的地方。五月天的那场演唱会请来清华的吉他社也不稀奇了,而那群人在回校的地铁里弹着咸鱼,让我觉得,对,那就是青春的模样。
  
  翻下去,不由得觉得这书太真实了。我喜欢读真实的文字,这社会假的东西还不够多吗?虽然好像作者还是把一个相对美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无关紧要了。其实70后那个时代和我的年龄实在是相差的有点大,但读着这书,就或许像前面有人写书评说,青春都是一个样子吧,竟然觉得没有隔阂。
  
  我最喜欢的是墨点儿,和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这我是觉得最完美的组合。可是你要是说,为了喜欢的人,放弃沃顿,呵呵,估计我还不能洒脱。
  
  看罢此书,在想着那EB,回想着袁岳的讲座,让我觉得创业也不见得是多可怕的事,但重点是1 干些什么 2 和谁一起看 3 资金何来;照袁岳的话说,肖白他们的创业资金结构是相当好的,会比较容易吸引融资;而我照我看来,他们仨就好象铁三角一般坚固。年轻的时候就该干点不同的事,不然你怎么知道你的价值是在哪儿,你究竟是谁?
  
  我究竟是谁,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时常迷糊,搞不清楚,所以我总会纠结,出去与否会纠结,选课也会纠结。说选这个专业是我喜欢的,但问题是我真的喜欢么?还是说我也随大流了。最怕自己陷入因为不想要随大流,而故意搞得和这个大流格格不入。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是在和一个朋友交流般读着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在路上》这个故事总是听到,但终究没有读过,这个暑假可以好好读读。
  
  觉得自己的性格和高飞稍稍有点象吧,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还是会回归现实。但重点应该是选择一个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这份成就感就足够我乐的了。
  
  PS 去了清华,却没有留下照片,不过都在脑子里了。
  
  附清华吉他社在参加完五月天演唱会后在地铁里弹唱《咸鱼》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NzkwNDcy.html


   作为一名90后,还记得在高三的紧张氛围下,我无意中买到了这本书原以为只是拿来消遣时光,可是当我看了就一直发不下手,故事的情节节奏过程很快,而且语言比较轻松,让我想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完它。
   觉得自己的未来也许就如书中写的那样也许面对最好的,或是最坏的,高考的压力仿佛是给这本书增加了更多的现实与接近感。不知道高考的结果或者大学的归属会是啥样的。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对未知的恐惧。
   看完了这本书,突然特想和同学分享,开始推介给他们的时候,可是面对无数的作业和考试,没有人对它重视。最后终于同桌在我的威逼加利诱下看了它。结果他也爱不释手熬了几个通宵看完了它,还看了第二遍。最后84号的流感旋风感染了我们班,为我们在繁重高三复习里,增添了几分轻松,释放了几分压力。


   奋斗和蹉跎并存,这是我的生存状态,或许也是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年轻的时候,理想和目标总是让人热血沸腾,而实现的过程,却艰难和痛苦并存。
   我恰好也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考试、熬夜、学习、阅读;担忧、彷徨、自卑、自信……看起来很矛盾吗,这便是我患得患失的弱点,而我正在试图克服。


  文/严杰夫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八十四号公路》,这个阅读速度对我来讲,不算快,也不算慢。《八十四号公路》(以下简称“84”)很厚,而且字体较一般的书要小,因此从物理的角度来讲,这本书拥有了足够的重量,而这重量恰到好处地衬托了书中叙述的这个故事。
  
  “84”是一本关于成长经历的小说:一帮刚从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现实中开始摸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理想、感情和友谊的认识,也逐渐由学生时代的单纯迷惘蜕变为成年时代的成熟自信。对这个过程,作者模仿狄更斯的名言给予了最恰当的脚注:这是最好的十年,这是最坏的十年。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由学生转为社会人的这个经历都不可避免,只是,对大部分人来讲,这“十年”都在现实的重压下变成了干涩枯燥、脆弱易断的“压缩板”。但“84”的作者显然没有简单粗暴地将这十年压缩成枯燥脆弱的“板材”,而是对其重新进行了审视,继而还将其丰润成一颗茁壮的树干,树干里里面四溢出的是对生命的热情和渴望。这种热情和渴望沉淀下来,就成为了这样一本厚度和重量都颇具质感的书。
  
  半年多前认识了邢周,这半年的交往,留在我印象中的邢周一直是个随和的有为青年,并且他的内心还不乏细致。他给我回复的每封邮件,在最后都挂有一个笑脸符号。所以,我就开始顽固地认为,他的脸上一定常常挂笑。当然,网络间粗略交流留下的印象大多谬以千里,谁会去联想这个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说稿件发布注意事项、交待稿件线索分类的“老好人大叔”编辑,竟然有过如此传奇的求学经历和职场经历?当我在阅读“84”的过程中,常常经不住暗想邢周难道就是那个书中的肖白时,内心充满的除了好奇以外,就满是惊讶。恕我大胆猜想,邢周应该就是肖白的原型吧,不然怎么会将书中的一干人等写得如此个性鲜明,又怎能将故事中那些跌宕起伏的经历描绘得如此传奇。
  
  于是,作者的这些传奇经历,自然是令我感到无地自容了。当我看到肖白为了理想和自我,一次次毅然抛弃已身处的优渥环境时,我就为自己曾在文章里大谈理想和现实在存在主义上的关系而感到汗流浃背;当我看到肖白、高飞等人所经历的传奇却感人的爱情时,我就对自己曾在一篇文章里自信满满地讨论婚姻、爱情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中的矛盾而羞愧不已;而当我自认为自己对人生所谓的幸福已经深刻理解的时候,“84”这本书所撰写的这个故事,显然是给了我一个自我嘲笑的机会。
  
  当然,我并不是在此想要刻意地抬高“84”写的有多优秀。作为一本惯常的成长小说,这本书并不会给猎奇的读者带来多大的惊喜,但它的价值就是在于忠实的记录了肖白这一群人最真实的成长经历。就如同一切渴望记录真实、直视现实的纪录片一样,它给我最大的感动就在于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是那样的真诚而踏实。
  
  我不想再去批评当代教育制度在传授正确的人生态度上是多么无能为力;我也不想去痛斥所谓的精英们给这个社会灌输了多少浅薄、低俗甚至肮脏的主流价值观;我甚至不想去辩白奇巧乖张、故作抑郁、否定一切就是所谓的“在路上”的精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靠自己用脚走出来,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所谓思想、道理和狗屁哲学意义。因此,在现实里,紫荆超市门口两块五毛的鸡蛋煎饼,可能常常都会让你感到充实和满足,要是再碰巧跟摊煎饼的小哥混得熟,每次都给你偷偷多加一个蛋,那我想你可能都要幸福地不知所措了。在情感效应上,这种快乐基本和有人请你去北京饭店吃小几百一人的自助餐一样。
  
  其实,我觉得,就是再传奇、再惊心动魄的生活,最后都会尘埃落定、归于原本,就好像“84”的最后,众人各自归位,展开了只属于自己的踏实而幸福的生活。所以,当读完“84”这本书时,我觉得最感动的,还是开头他们挤食堂买油条的情节。因为,我觉得有的时候,人们就是很容易忽视这种生活最原本的色彩,却常常迷惘于经过包装的表面灯红酒绿、底下却暗欲涌动的魅惑。
  
  最后,我要说的是,七食堂的油条油饼的确很不错,要是再配上那里的豆腐脑,那就齐活儿了。


  这本书我看了一星期才看完。好几次看的心里很纠结,必须放下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才能继续看。作者推进故事的节奏很快,看的时候眼前好像浮现出一段段连续推进的画面,没有一个是静止的。人物也多,走马灯似的你上我下。所以,近400页的书,不知不觉看完了,又有点意犹未尽。
  相对来说,我看书更喜欢感情戏。从高中时代起我就一直喜欢年龄比我大的女人,所以书里几条感情线中我最喜欢高飞的那条,曾经的泡妞高手,没有遇到传说中的“天命公主”,却喜欢上了一个比自己大5岁的女老师,而且还是一个离过婚的女老师…在一个工科气质主导的校园里,这样的事儿也只有这种不属于这个群体的文艺青年能干出来了。
  我曾经追过一个比我大的女人,过程可以用折磨来形容,从始至终感情的主导权都不在我这里,我也弄不清楚她到底想要什么。就觉得她忽而高兴,忽而忧郁,忽而热烈,忽而冷淡,然后我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最终还是分了手,可最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分手。其实我只想让她过的更快乐,但她要的很多快乐我都给不了,甚至都不知道…
  高飞的情况和我不同,他大多处在比较主动的位置上,这点比我强多了。不过我觉得主要还是他和梁卉之间的感情很深,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在灵魂上是相交的——“都在路上”。而我,却始终未曾踏入过她的心灵深处。
  


  拿到这本书,看到书的序言里说:这是我眼中的“在路上”,所谓在路上,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今天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明天会走到哪里的生活方式,无拘无束的生活带来灵魂的解放,这让你看清生活的真相,也让你真正地认识自己。我就知道我一定要把这本书好好读下了。
  大一时候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是因为看过其中一句“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除了衰老之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青春就是在路上,是拿来肆意挥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也许路上的风景似曾相识,但没有两个人的遭遇是完全相似的,绝对没有。八十四号公路上跑过太多的人,我也曾有幸在这条路上徘徊过。可在邢周眼里看到的风景和我看到的大不同。
  但,《在路上》我终究没有看完,迪安的价值观对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更让人绝望的是,迪安最终是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留在了路上,他的朋友都弃他而去,这让我心生战栗,最终远避之。我想不清到底是什么横亘在我和迪安之间。
  今日读罢此书,再回刍序言,真正意识到邢周说的“中国式在路上”,是我们所能真正触摸的“在路上”。“在路上不是今天伦敦明天拉萨那样的装逼之旅,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四处游弋,不是精神空虚的像鬼魂似的到处漂泊”。说到底,在路上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不断追求自我发现的过程。迪安的旅程是美国式的,我的父辈在哪个年代也是身无分文的到处乱逛,只不过他们一点也不迷茫,他们都是红卫兵!
  但我们这一代却没有资格再玩这个游戏了,主流价值观带来的强势文化,从未像今天这么凶狠和嚣张,它们不再是那个曾经嚎叫喧嚣的野兽,而是赤裸裸不讲道理没有声音、直逼入骨髓的无情病毒。我可以避开迪安的颓废失败,但却根本无法逃避这样的文化吞噬。
  所以,我们是中国式在路上。我看过的那些青春小说里,往往从头至尾脱不开一股淡淡忧伤的半颓废姿态,如果说那些都还是迪安之旅的还魂返照——那么,《八十四号公路》里所描述的强势文化驱动、压迫下,主人公们身不由己却又不忍放弃、直到头破血流的寻觅之路,的的确确是中国式的在路上,是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里一场华丽的灵魂救赎之旅。
  
  ps:小说还有不少篇幅写了主人公的职场感悟、创业心得,这些偏实用的内容让我很难把这本书归为某个分类。算了,既然作者想讲在路上,还是归到青春类罢。
  


   那天下午,特快专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正在葡萄架下偷懒打盹。拆开包裹,素净大方——《八十四号公路》。封面上两个数字8、4曲里拐弯,上面或躺或坐或走或爬几个小人,很有意思。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如此吧,自己看不见,得有人写出来画出来才看得见。挠挠头,对着书皮傻乐了一阵,开始认真看下去。
  
   书腰上有一句话:“70后凤凰男集体自传,80后成长参考手册”,翻翻脑盘里存档的文件,找到邢周送我书时的话:“这本书写的时候带有一定情绪,关于人生态度,有些话比较刺激,如果兄弟看了不喜欢,就当没写吧。”70后,还是凤凰男,还刺激,我靠我靠,这不会是教训我们80后的书吧?心里微拧:邢兄啊邢兄,我都长开了你才送我这本“成长手册”,还不如送我本《新婚指南》。
  
   在中文系游荡四年,读了太多《穿过风花雪月的年少》这样的小说,看过就忘。花季雨季,其实就那点破事。荷尔蒙开始分泌,欲望贼头贼脑,当然我们那时候管这叫“情怀”。然后人老了就开始不要脸了,书面语叫“大言不惭”。小秀才进化成老流氓,再看青春小说,开始觉得淡,开始觉得只有重口味才是王道。这本《八十四号公路》,其实还是青春自传性的小说。与其大肆吹捧或者小声谩骂,不如踏踏实实写个简单点的读后感。我嘴贱手欠,死性不改,仅一颗心还有点热气,就说点心里话吧。
  
   这本书新鲜的是起篇就写大四要毕业了要想辙了,然后中间穿插大学四年不得不交代的片段,没有那些你追我我追你追不上了怎么办追上了怎么干之类的青春小说主框架。小说主人公都是清华毕业。对我们这些肉眼凡胎来说,这是一群DNA跟我们不同的家伙。他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像我上大学时“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名校经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但或许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书里主人公的经历从一开始就比普通人要高一个层次,尽管也是奋斗,但他们的起点往往已经比人家的终点要远了。共同心理状态不同,要说引起大范围共鸣恐怕有点难。
  
   我们经常说,净见贼吃肉了没见贼挨打。多少人盯紧书里头肖白、高飞的道路,撒丫子狂奔,然而真正走过这条道的人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苦涩。书里的原话是:“在这所学校,大多数人都是打落门牙和血吞。遇到事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咬紧牙自个扛过去,要么默默退出。”我们以为,竞争对清华人而言是战场,是盛宴,是月光下起舞弄清影的天台。然而你以为他们都有一段“美味情缘”,书里却告诉那其实是“地狱厨房”。肖白不想看见自己穿上西装接受社会招安还要山呼万岁,他为此挣扎得头破血流。你们都说他很轴,可是我喜欢他。
  
   其实,80后也开始从社会底层开始混了,别管几零后吧,走上社会了都一个操行。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到处臭牛逼,想老子开个便利店也能给它鼓捣上市。每天都伸胳膊摆腿,作天天向上状。然后画面黑隐,再亮起来的时候,前边出一行字:“N年后”。就像我们早上醒来用拳头猛砸不听话的小鸡鸡,社会也在用一个又一个的大板砖照死里拍我们那些个雄心壮志。终于老实了,终于不折腾了,终于明白了:那些个雄心壮志,不过都是聊斋志异加一千零一夜。
  
   开始朝九晚五,开始上班下班。混的好点的还能赶个舞会饭局,跟一帮妖魔鬼怪为了钱坐一块,作相见恨晚状。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个幽暗的KTV包厢里,某个你不认识的妞儿浅吟低唱:“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更事的我……”你假装叫好,呱唧呱唧鼓掌,天灵盖上悄悄出现一行字:“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字没打完,系统就自动删除了。大脑重启,又见脑门上油光锃亮。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不止一次看见一个大肚腩怪叔叔搂着个风华绝代的小萝莉指着我,手指短粗,唧唧乱叫:“看,这个忧伤的年轻人。”而我那早己嫁入豪门的初恋发给我的短信内容是:“亲爱的,这就是现实,你要学会去接受。”去他妈的现实!
  
   坚持理想会让人保持年轻么?王尔德谈笑风生:“把你丫年轻时候做过的傻事再做一次,你丫就年轻了。”而爱德华·肯尼迪老而弥坚:“工作仍将继续,事业仍将持续,希望仍然鲜活,梦想永不会消亡”。邢周和南飞熊现在也有了自己的途加网。黄金万两买不来爷的自在,现在的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吧。他们不会忘了那个号码——100084,清华大学的邮编。他们依然走在八十四号公路上,将那青春遥遥张望。如果两个人即将而立却仍然不肯老去的话,那么也许,他们就永远不会老去了。
  
   想起邢周的个性签名,是他笔下的肖白也喜欢的一句歌词:“在这铿锵的早晨让我与你同去,尽管我知道,黄昏的帝国早已归于尘土”。这篇小评即将敲完的时候,已是深夜,逼近凌晨。我点开MSN扫了一眼,邢周的图标还亮着,状态是——“忙碌”。
  
  
   【另】:尽管这本书是一直很照顾我的邢兄写的,可我还是很不厚道的指出了诸多缺点。他奶奶的中文系,文本分析害死人啊。其实我强烈怀疑这书只是邢周前两年没事写着练手的,不能代表他这两年的实际水平。不再废话。
  
  


   脸上的粉刺,总叫人忍不住去挤它,一股水出来,气也顺了,火也消了,只是脸上的痕再也除不掉了,身上的血嘎巴,总想掀开看看下面的伤,愈合又开启,痛并快乐着,直到成为有碍观瞻的一道疤。
  
   成长总是带着痛,别管是蛹化成蝶,还是扑棱蛾子,丢掉的那层外皮撕扯下的总有血肉,青春期就像更年期,说穿了无非都从一种动物变成了另一种动物,尽管人还是那个人,名还是那个名,但嗓子粗了,腰杆软了,当年顶风尿十丈,如今顺风尿湿鞋,从生理周期到心态举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跳进了马戏团大变活人的箱子,进去跟出来的完全就是两码事。眼瞅着快变了,进去前想带这个带那个,出来再看沥沥拉拉洒了一地,好多东西就这样永远留在身后,再也拣不回来,走过更年期的,留下了欲望,留下了成摞未开封的卫生巾跟太太口服液,走过青春期的,留下了幻想,留下了浑身傻气和满头大包,没心没肺的人丢了也就丢了,咳嗽两声,抖抖衣服继续上路,有人却三心二意总惦记着那点东西,拣是拣不回来了,丢了又不甘心,于是拿个小本挨个记上去,以提醒自己曾经拥有过,记得多了,就成了书,看的人多了,就成了青春小说。
  
   所以但凡青春小说,除去那些嬉皮笑脸男欢女爱的作品,只要严肃点的,总绕不开两个主题,一个是苦闷,一个是愤怒,想想谁丢了东西大概都是这两种心态。愤怒者,揪着生活这个罪魁祸首不放手,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愤世嫉俗,对着生活拳打脚踢,与周遭一切新生事物格格不入,症状轻的闹腾几年就过去了,重度患者往往不是成了大师就成了犬儒,终生与生活为敌,跟自己较劲,写出来的东西看得人肝肠寸断辗转反侧。苦闷者,骂几句就算了,顶多趁人不备踢飞两块转头,接下来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马上就找准了人生位置,并在生活的小水沟里混得如鱼得水,这样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不会教坏小朋友,也对更多人更具参考价值,《八十四号公路》就属于这样一部小说。
  
   比起愤怒者的作品,苦闷者的更真诚,它不会在其中掺杂过多的主观怨恨,单纯怀念远离的理想,也不会像愣头青一样没心没肺,过次青春像洗了回澡,如果说愣头青们从来不曾迷失过,那么愤怒者则是选择了迷失再不回头,苦闷者却是迷失后再从中走出来,画出一张路线图告诉别人怎样逃生,如果非要说我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那么就是,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何才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好好活着。
  
   作为青春小说,总有个固定的套路,看得多了,刚看个开头就能猜出八九不离十,跟侦探小说似的,最不靠谱那位保准是凶手,我有位朋友猜这东西最厉害,只要青春题材的影视剧,看过开头摸清了人物关系,马上变成算命先生:他最后肯定跟她了,他俩必须长不了,他能发财,他是废物,诸如此类的,看到结尾再瞧,往往八九不离十。青春就是这样,青瓜蛋子第一次找小姐总要花了钱不操,憋得满脸紫青,自己跟自己较劲,别说普通作者,塞林格怎么样,写到这里也绕不开这路子,又比如男主角身边总有位从头到脚完美得一塌糊涂的红颜知己,共同奋斗彼此斗嘴,谁遇上了困难,掏空裤兜也要雪中送炭,碰上点好事却闪得比谁都快,怎么看怎么都是天造地设勾搭成奸的一对,却打死也不往一块堆睡,不抻到最后一页誓不罢休,看得读者直想拍桌子骂娘,就差冲进去把俩人摁一起了,《独自等待》怎么样,说到底讲的就是这么件事。
  
   所以顾城找棵歪脖树吊死了,因为他终于觉得自己的青春期长到叫读者无法忍受,塞林格始终躲在他的小屋里不敢出来,因为他明白自己那个麦田守望者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村上春树不写青春小说改练长跑,饶雪漫郭小四更不用说了,每天在家对火盆烧自己写的书。
  
   我说这个是想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青春不同凡响,但人海拾贝挑来拣去,打开一看,都差不多是同样一兜子东西,实在没什么稀奇。马小军讲了几个钟头年轻时的花花肠子,临了却说他不能确定记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自己的青春和别人的青春早已混淆,青春就是粗口,青春是暴脾气,青春就是把一切好好的事情搞砸,然后再用一生的时间去补救,青春就是囫囵个不成人形的东西,青春没有与众不同,没有特立独行,没有木秀于林,我们谁都一样,原本是你的糗事,偷偷塞进了别人口袋,本来不属于你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却从别人那里取来,到头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无数少年的脸庞,肖白,高飞,关洋,梁卉,幻化成同一位两鬓渐白的中年人,沿着八十四号公路的路肩玩命狂奔,纵横阡陌的青春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逝者如斯,百川归海,再也回不了头。
  
   彭浩翔在一本书的封底写着,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天惊地,还不是去似微尘,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爱欲生死,也不过是些破事儿。正像这本《八十四号公路》,步伐早已迈出,尘土已然飞起,一箩筐的青春,一箩筐的破事,和所有人的青春一样,这里面有汗水,有理想,有爱情,还有一次次碰壁后积攒的满头大包,记录着一个人在经过道路上的跌爬滚打,一次次试图去改变,去把握,甚至去强奸生活的历程,尽管他强奸未遂,到头来反复被生活踢开,但他总是一次次又扑身上来,我想替米兰问一句邢兄,你觉得这样有劲么?老邢气喘吁吁扯着脖子冲我喊,有劲!好吧,有劲,那么这就足够了。
  
   我想说得是,青春这东西,谁也做不了主,觉得有劲,这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是清华北大四个字曾经在我心目中神圣过有一段时间,我确实很好奇两位清华人的半自传体小说。不过封腰上写的是70后集体自传,可能这样显得比较有气势。好像是哪位书评家说过,很多人的第一部小说都是从挖掘他们的青春回忆开始的。或者说,至少很多人都在尝试着书写回忆时都不曾遗漏过青春热血的那一段记忆。有时候人们会说往事不堪回首,却并没因此而放弃回首,相反的,倒是经常看到某些人干脆回首过头回不来了。
  
  这是一部普通但好看的小说。校园爱情青春迷惘奋斗自由等这类关键字构成的作品从没断过,就像电影里的诸多类型片一样,你大概可以想象都有哪些必有的场景。它当然不只是那种只关心爱你爱我伤心流泪忧伤明媚的校园小说,虽然一出没有爱情的青春故事是绝对令人无法容忍的。在这部小说里,校园只是起点,毕业后的一帮人胸怀一颗被大学体制集体造型过的心灵,从八十四号公路出发,一路上观察着纠结着反省着,去爱去拼去闯荡。
  
  《在路上》这本书我一直有机会看但却没狠下心来看,但我却自以为对其很熟悉。与这本书有关的影视歌到处都是而如今看起来却并不主流。“在路上”这三个字仿佛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自由的渴求,对生活本质的追问。这三个字时常在提醒着那些心中还有理想,对自由还充满渴望的人。《八十四号公路》的作者将本书称之为“中国式的在路上”。
  
  但这不是旅行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喜欢旅行,喜欢提前制定每年的旅行计划,显然她看没看过《在路上》这本书一点也不重要。她跟我说过很羡慕那种在路上的生活。这种话并不会让人觉得很突兀,多少人特别是文艺青年不都这么想吗?或至少想过。我问,为什么那么喜欢自由自在自我放逐的生活不辞职了一个人四处飘呢?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要养活自己过这种生活并不是难以实现。她回答,因为责任。其实如果她回答正打算这么干我反倒会为她担心,我个人并不认可她去过这种生活,除非不过是体验一段时间。
  
  如果说人向往自由这是符合人性的,怕是谁也不会反对。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有条件有勇气能够在现实中四处旅行,四海为家,自我放逐呢?更何况更多的人在社会里在被学校改造成功后,沉浸在这样那样的体制陷阱里乐此不疲,生怕有一天没有了牢笼而不知所措,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最终自杀的老布。所以,这些都是只是在路上的表皮而已,狭隘的在路上。在路上,在我看来说得更多的是灵魂的自由,因此在路上就是让我们要热爱生活,是去生活,去生活中发现生活。一个独享整个公园的富翁的灵魂未必就一定比在监狱小操场上手插口袋面带微笑的安迪的灵魂来得自由。这话听着再酸也改变不了我要说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在纳粹手里,他本人也在集中营里遭受非人的遭遇。然而有一天,他赤条条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毫无疑问,这一刻开始,弗兰克老师的灵魂已经在路上了。
  
  附:网上连载地址:http://group.tugus.com/337
  
  后来,据说小说里的几个主人公也上网写博客了。一下子让我感觉错乱。我很想问刑周,我最喜欢的女主角梁卉的博客地址是多少?


  我是喜欢熬夜的,在熬夜的时候看这本小字书对眼睛是种挑战,但我还是把它一口气读完了,花掉我整个通宵。
  感觉这本书和肖申克的救赎是同源的,但肖圆熟得多,而这本书更真实。肖中的两个老朋友一个冒了大风险,一个冒了小风险,逃离了体制;而八十四号公路中的一对老朋友则肩并肩逃出来,奔向未知的公路。
  中间的大段直白的叙述,一度让我沉重的要把书放下,但想知道他们到底将去向何方的心情,又拉着我一直读下去。
  
  唯一不满意的是结局。王子公主从此进入城堡过上幸福生活的结局让我觉得削弱了整部书的力量,高飞的结局我更喜欢一些,带着希望和更大的未知。
  希望和未知,这就是在路上的感觉呀。


  不管是48还是其它高校,不管是70后还是80后,经历过相同的或不同的只要若干年后回忆走过的路能会心一笑就会芬香满怀。


   我喜欢它的真诚,一种沉静的、回望来路的真诚,这难能可贵。从决定出发的那一刻起,每一个人都将不可避免的经受磨折坎坷,此后,有人知难而返,有人中途退出,有人抵达终点,还有人在最初的目的地歇了歇脚,然后再次出发——我想,这是真正在路上的方式,不是抵达,而是再次出发,因为越过才能回望,而回望,才能拥有平和审视的心。
   事业如此,感情也如此。
   无论是赵墨之于肖白或是梁卉之于高飞,反观周围人们的生活,每一段令人动容的感情,似乎都萌生于某个脆弱的瞬间,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这样的时候,再貌似坚强的人也终于肯向自己承认,我们需要另一个人,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此刻他/她的存在就是这世界接纳你的方式,接下来的路也许依然漫长幽暗,也许依然曲折艰险,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我们确信,生活的真相是脚下向着远方不断延伸的路途,那么迈步向前就是所有未知之中唯一的确定,重整行装再次出发的时候,迷茫渐渐剥离,心地渐渐澄明,反观来路,才会发觉曾经遇到的人或事,原来是为了让我们此后的每一步更加沉着有力。
   如果你依然保有梦想,如果你依然向往自由,如果你依然真诚勇敢,背上行囊,我们一起上路。


恩~~ 说实话,我没有太强烈是属于70或者80的故事,我觉得属于大家的。


青春的奋斗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共勉


杰夫太自谦了,现实不易,身边还能一直喜欢思考“理想”的人越来越少了。尘世中我们走在路上,还能互相望见彼此,就是缘分。
另,看完文章,一下陷入了对七食堂油条油饼豆腐脑的深度怀念中...


很好的书,很好的文章,也是两天不到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思绪万千呀~
我们80后的《八十四号公路》又将是怎样的呢?


再传奇、再惊心动魄的生活,最后都会尘埃落定、归于原本。实在说的好


正在看,觉得教会自己很多东西。能在成长的时候遇到这本书,真的很庆幸。


偶用了个晚上,饥渴的读完了84, 和大家一样,把书合上的那一霎那,脑子里面一幅幅青春悸动的画面又历历在目。谈笑风生,高谈阔论,壮志凌云,谁没有过?84中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可以把读者已经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悸动有旋律的挖掘出来。其实正如书中所引的一句话,一个俗人说的一句俗话,“往往成功和你就只有一步之遥!“。在五湖四海奋斗着的兄弟姐妹们,咱就抱着这个略有自欺欺人的俗语努力吧!


补充楼上,用了三个晚上,漏字


写的真好唉


正要上某条路。。。



说到中国的公路,我们领导讲过个故事。
说中英美日俄支援非洲某国,共同修建公路。修好后开着车在路上飞奔。当车开始颠簸的时候,车厢里的人就会说,我们到了中国了~


咦 标题变了
还是师太老花了
刚刚是不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往
前来求证下。。。。


是,那标题不太恰当


恩,俩俺都没读懂


就像我们早上醒来用拳头猛砸不听话的小鸡鸡,社会也在用一个又一个的大板砖照死里拍我们那些个雄心壮志。
————————
原来如此。
以后再不说你光说不练了。


ONLY,被你看出来了,哈哈~
后半部分是去年写的,后来整体改了改,不过时间的确有限,很多地方还待推敲:)


倚马可待啊 下午见你说写 晚上就出来了
此文实为一剂良药


是吧,回头你该出本情感问答,哈哈哈


bono兄,我是扯淡,当然快


LZ速度够快。
我们家写读后感的任务,交给老太太了。
以后我就拿她说事儿了╮(╯▽╰)╭


赞!写的好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不止一次看见一个大肚腩怪叔叔搂着个风华绝代的小萝莉指着我,手指短粗,唧唧乱叫:“看,这个忧伤的年轻人。”而我那早己嫁入豪门的初恋发给我的短信内容是:“亲爱的,这就是现实,你要学会去接受。”去他妈的现实!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我不止一次看见一个大肚腩怪叔叔搂着个风华绝代的小萝莉指着我,手指短粗,唧唧乱叫:“看,这个忧伤的年轻人。”而我那早己嫁入豪门的初恋发给我的短信内容是:“亲爱的,这就是现实,你要学会去接受。”去他妈的现实!
  


我觉得之前的几篇评论有点限制你的发挥鸟~~~


长。甚至归为冗长!哈哈 但是鉴于都是批判的言词 。。。强强的让人还是有看完的冲动!谁叫咱最近也快归入愤青行列啦!


像是对现实的情感发泄!但写的不错!顶一下。



很喜欢看你写的文字列。。。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概括的太精准了
写的真好!


刚刚看完这本书,开始是书名吸引我,后来是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比如肖白对摇滚的那点小情怀,没有办法将摇滚提升到生活态度的高度,却也永远都放不开,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就这样触动你的心弦,比如赵墨那份埋藏了七年的感情,让我就这么突然的想起了《何以笙箫默》,仅仅是因为同样的一个七年,暗恋,似乎永远都那么美好,因为是暗恋,所以一切都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无关一切风花雪月,又比如章志的那一份特立独行,不容于主流,那一份洒脱,那一份坚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唏嘘,沉默,接着是要继续前行,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路上,无处不在,它就是你的人生。当你停下,当你为了安逸而忘记理想的时候,你可能会消沉甚至抑郁,因为这时你已经选择了退出."所以,在路上,何尝不是最好的体验呢?


青春这东西,谁也做不了主,觉得有劲,这比什么都重要。


嘿嘿,真好,我数数,典故够多的。我也该写了,囧


写得真好,实在.


有那么一点,再多一点道理。


不错,有哲理


bono,只要在路上就有劲:)


不懂界定有用没用,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成长总是带着痛,或许这才是青春的本质。


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天惊地,还不是去似微尘,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爱欲生死,也不过是些破事儿
真TM真理
还有 其实哪有强奸这回事儿,到最后都是和奸


写的好..


- -
莪也快进青春期喇,,
随便它嘛.....
俗语又说:顺其自然嘛..........


青春谁做主 ?
www.wowchajian8.com
www.dnfwaigua58.com


l淋漓尽致的文字,痛快


绝对的真理。


看着第一段...莫名的爱上这文章~~~~


呵呵,文字很犀利啊,喜欢


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天惊地,还不是去似微尘,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爱欲生死,也不过是些破事儿。
超喜欢这个


其实回忆青春和回忆初恋是一个道理,都会把自己想得更为风流,把初恋想的更为美好,然后无限感慨地叹一声无奈。


感觉有点王小波的味儿。。。


嗯,是这么回事儿。


青春期谁也做不了主,谁都拿它没办法,写的挺生活性,不错.


马小军哪一段 荡气回肠啊


其实什么事都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就好啊


唉,你写的东西总是每每让我想要说一句:恩!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所以 我她娘的顺风尿湿鞋
哈哈
拜读之 推荐


实在,什么是青春,到头来看破了,也就那么点破事。
没什么好说道的。
我觉得BONO最后那段应该这么说:青春这东西,无所谓谁做主不做主,自个觉得带劲就行。


阿司匹林 兄弟说得有理 其实刚开写不是这个思路 本想缅怀下青春的 结果写出来却成了这个样子 可见过了一个时期 过了一个心境 再想找也难了


苦闷中


“我想说得是,青春这东西,谁也做不了主,觉得有劲,这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会说“青春这东西,谁也做不了主”呢?觉得有劲,也得自己使劲才行啊!不论青春最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或则你不把它当回事儿——在青春期里有意识无意思的行为都得你自己买单,自己做主!


挺给劲儿的。先把自己折腾乐呵了,再说别的。


岁月会抹平痕迹,谁的青春都差不多。


。青春就是这样,青瓜蛋子第一次找小姐总要花了钱不操,憋得满脸紫青,自己跟自己较劲


这评论,文笔真好
青春就是这么回事


途加网怎么了,登陆不了呀


人不疯狂枉少年,青春就应该似狂风暴雨,好的,坏的,喜的,怒的,想怎样就怎样。


他也许告诉你,梁卉结婚了,孩子去年上的中学。


时间上来说,好像应该最快上小学。


那也足够破坏你的幻想了吧


谢谢gojin。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只能追求“中国式在路上”了。现今的中国,能够真正像迪安那样,物质和精神合一"在路上"的,也只有特殊时期的那一代人了...
说起梁卉,现实中的她早在2001年秋去了斯坦福,从此再无消息。小说如此写,只是我不想把抑郁和失落的情绪带给大家。


情况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女主角就要出现了。


关于《八十四号公路》的评论,算上文,已读过四篇了......
看来老男人们对于某些过往也很纠结,相比女子的声嘶力竭,横纵的宽度也大不了哪儿去。
所以,上路前,都别拧巴了,搞得被‘84消毒液’清洗过一般,都洒脱点活着吧,即便,我们赤裸裸的欲望跟李霄云的大腿一般粗,但那也是一种真实.......


刚刚看完,觉得自己的青春就过得很憋屈!


我在另一个陷阱里将你相望,哈哈殊途同归也必须可劲儿造,老邢其实我是当自传读的


日 都在陷阱里遥相呼应呢 此评论写得真地道


牛逼:)


原来小S大人还替您的大作写过这样的评论啊……


http://1k.tugus.com/ 发现一个黑社会!


城南,现实也许是纠结和抑郁的,但我想把幸福的微笑或傻笑留给读者。
bono,同感中,我写在字面上的和藏在字面下的,大抵如此...
袁柒,牛2
谢谢其他各位支持


看了这篇,我等还有什么可说的


呵呵,相当精彩,自当支持


ONLY此言差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点,要是看了S的评论大家就不说了,那这篇就不是评论,而是红头文件:)


挣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
感动呀。。。。。。。。。。。。。。。。。。。。。。。。。。。。。。。。。。。。。。。。。。。。。。。。。。。。。。。。。。。。。。。。。。。。。。。。。。。。。。。。。。。。。。。。。。


2009-09-02 19:31:02 邢周
  ONLY此言差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点,要是看了S的评论大家就不说了,那这篇就不是评论,而是红头文件:)
嗯,确实,其实世界上都只有主观真实。


写的不错,支持一个


等续集——转达一位八十岁读者的心愿:)
BWT:这位八十岁读者由于阅读时走火入魔,以至于昨夜梦到有人给她找工作。
天呐,绝对是春梦。我诡异得对她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