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曹禺研究

邹红 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

邹红 编  

页数:

75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1934年曹禺《雷雨》公开发表以来至今,已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发表的有关曹禺研究的论文多达3000余篇,其中1979年以来发表的约有2400多篇,占论文总数的六分之五。换句话说,改革开放30年(1979-2009)间的论文数是此前45年的5倍。此外,近20部曹禺研究的学术专著也都出版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1979-2009这三十年是曹禺研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曹禺研究(1979-2009)》的选编,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作者简介

邹红,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七彩的舞台》、《焦菊隐戏剧理论研究》、《作家导演评论——多维视野中的北京人艺研究》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涝》、《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戏剧》、《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研究的论文百余篇。其戏剧评论文章和戏剧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一、综论 论曹禺戏剧与我国话剧文学样式的发展 世界声誉和民族特色——谈曹禺剧作 试探曹禺现实主义戏剧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论曹禺的现实主义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 论曹禺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诗性之思——曹禺对人的生存境况的追问与沉思二、曹禺话剧创作心理、创作分期研究 论心理分析场中的曹禺戏剧本色 话剧《家》的改编及其他——兼论曹禺情感生活 对其创作的影响 论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 曹禺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形象塑造的影响 试论曹禺建国后的戏剧创作 从曹禺戏剧观论其剧作之变化及其内在模式 论曹禺悲剧观念的转向——-兼谈曹禺创作的分期问题 焦虑•苦闷•残废——对曹禺晚年悲剧性的探寻三、曹禺剧作思想研究 论曹禺《北京人》的文化哲理意蕴 论《原野》的精神内涵——兼评《原野》研究中的某些观点 原始崇拜与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悲剧中的伦理 在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 ——试论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 历史与生命的双重空间:曹禺悲剧的人文意义 从误读到误解:理论与创作的互动——以曹禺现象为例 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潜宗教结构四、曹禺剧作人物研究 《雷雨》人物谈——四凤、鲁大海、鲁贵 曹禺剧作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 论曹禺戏剧人物的民族性格 《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 曹禺剧作的人物配置初探 《日出》的结构和人物 曹禺笔下的奴仆形象初探 论曹禺剧作的人物配置艺术 五、曹禺剧作艺术研究 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 论曹禺剧作中的“间色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艺术感知的生命空间——表现主义与曹禺早期的艺术风格 “诗样的情怀”——试论曹禺剧作内涵的多解性 论曹禺早期剧作的浪漫主义特质 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 另一种解读 曹禺悲剧作品的舞台面相 曹禺戏剧话语的叙事策略:多样化的镶嵌手法六、曹禺剧作专论研究 《雷雨》论 《日出》论 论《原野》 论《北京人》 《原野》简论 《明朗的天》的一种解读七、比较研究 《原野》和表现主义 曹禺与契诃夫的戏剧创作 论曹禺剧作和奥尼尔的戏剧艺术 三四十年代曹禺和夏衍的剧作比较 论曹禺和象征主义 《母》与《雷雨》的比较——早期中国话剧的影响和生命力探寻 论曹禺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层关联八、接受研究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 “不可相信的参差”——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 曹禺三大名剧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价值 曹禺名剧在韩国的演出与研究 受礼遇的“弟子”——曹禺在纽约 曹禺剧作在日本的演出和研究 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九、述评与反思 解放前曹禺研究述评 1934-1985曹禺前期剧作研究述评 曹禺研究述评 关于深化曹禺戏剧研究的刍议 曹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十、曹禺研究论文索引(1979-2009) 选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l.戏剧创作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不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而是为了表达作者事先就明确的一个思想观念,根据这一思想观念来设置人物,安排人物关系,编制一些剧情来图解政治。某一剧情的发生不是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而是为说明某一政治思想观念。正如当时有同志指出:“事件的发展不是沿着现象对于作者兴趣的逼迫,却是沿着最后的结论所逼成的戏剧的行动前进的。也因此,人物不是闪烁在作者头脑中的不可磨灭的幻影,而是为了整个戏剧行动上的需要才出现的代言者。”①《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中七位女作家各自代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观点,每个人物是某一政治主张的代言人、某一概念的化身。《走私》(集体创作)的几个人物设置、冲突进展、最后结局(对几个走私者的处理),显然都是图解作者对社会政治关系的见解。2.戏剧动作(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灵魂。戏剧drama源自希腊语,意为“舞台上的动作”。但是有的剧作只有政治宣传,没有真正的戏剧动作。独幕剧《阿珍》共五个场面,除最后一场对立面双方稍事冲突外,其余四场是写母女交谈、父女交谈或地保长上场报告消息,从侧面介绍出大姐、二姐两位革命者的斗争情形。有的剧作虽有冲突,但并没有提炼出真正的戏剧冲突,没有将冲突典型化,只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现象直接搬上舞台,显得累赘、繁琐。《浮尸》共三幕,第一幕是巡警、记者在谈论浮尸事件和发现浮尸,第二幕除了浮于表面的一些争执外,主要介绍出浮尸事件的真相,戏剧动作没有新的进展,没有增添新的内容。许多剧作的情节还处于生活原型阶段,思想力量也比较薄弱。再则,由于从概念出发,戏剧动作是人为的,冲突按照一个框框进展,到剧终引出一句台词给观众指明政治出路和办法,点明主题。这种冲突的公式化、概念化是普遍毛病。如《走私》的最终目的就是喊出剧终最后一句台词:“我们不吃白糖,看他们谁还要走私!”《开演之前》的情节完全是图解政治:某剧团演出一幕抗战剧前,女演员受家庭阻挠,不能前来参加,演出受租界上帝国主义当局干涉和剧团经理(当然代表资产阶级)的经济胁迫,以便说明宣传抗日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阻挠。3.除少数优秀独幕剧外,剧本结构松散,戏剧冲突没有经过艺术的剪裁与组织,平直散漫而冗长,对立面人物一上台就斗起来,冲突以直线上升,多幕剧大多只是一组冲突单线发展,不能将几组冲突线索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人物语言不是从剧中人内心出发,而是作者代讲的。语言千篇一律,以宣传代替艺术,标语口号盛行,人物动辄来大段台词,作者借此放进许多当时流行的政治宣传。左翼剧联集体创作的独幕剧《爆炸》中,主人公有一大段面向观众演讲的台词,就来自地下油印宣传品。《一致》是个口号剧,《洪水》《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都有大段政治演说和对社会形势的分析。《s.O.s》中一段赞颂当时社会主义苏联的台词,完全与剧情无关。《到明天》中老翁的话像诗人与哲学家的著作,根本不是一位老工人的话。

后记

今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自1934年曹禺《雷雨》公开发表以来至今,已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发表的有关曹禺研究的论文多达3000余篇,其中1979年以来发表的约有2400多篇,占论文总数的六分之五。换句话说,改革开放30年(1979-2009)间的论文数是此前45年的5倍。此外,近20部曹禺研究的学术专著也都出版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1979-2009这三十年是曹禺研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本书的选编,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事实上,有关曹禺研究论文的选编此前已有两种:一是王兴平、刘思久、陆文璧编辑的《曹禺研究专集》(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收入从20世纪30年代到1983年1月间发表的重要论文;二是田本相、胡叔和编辑的《曹禺研究资料》(上、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出版,收入从20世纪30年代到1984年间发表的重要论文。由于选编时间较早,尽管两书在入选文章上尽可能避免重复,但选编重点都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两部资料汇编的出版,为学界了解曹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对新时期以来的曹禺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曹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大量的学术论文问世,选编新的论文集以反映新时期以来曹禺研究取得的新进展遂成为一种必要。值此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选编这部《曹禺研究1979-2009》,既是为了向这位中国现代最负盛誉的剧作家表达由衷的敬意,也是继续前代学人的编选工作,对30年来曹禺研究的成果作一个展示,以期有裨益于今后的曹禺研究。本书的选编范围为1979-2009三十年间公开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的曹禺研究论文,注重学术性、创新性、代表性。因此,曹禺本人谈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文章及访谈录一类文章均未收人,曹禺剧作演出评论及影视改编评论文章亦未收入。此外,限于篇幅,专著中的章节和虽发表于刊物而篇幅太长的文章也只能割爱。少量论文虽已见诸《曹禺研究专集》和《曹禺研究资料》,但因为是本时段的重要论文,故不避重复收入。人选论文皆保留发表时的原貌,除明显的排印错误外,一般不作订正。


编辑推荐

《曹禺研究(1979-2009)》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曹禺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专题研究曹禺老师的书,正式我目前需要的。


书内容很全面,是一本研究曹禺的百科全书~


研究曹禺的必备书籍,像大辞典一样,值得~


包装挺严实,书与描述相符,挺适用的。


给我发了本烂书 马上就散架啦 我翻都不敢翻 我觉得很过分 我花这么贵买这本书 就是想一直研究曹禺老师的戏剧 现在已经惨不忍睹 已经拍照了 并且联系了客服 希望你们赶快解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