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田野 田野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04出版)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田野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

田野  

页数:

130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传记》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化斗士鲁迅……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如今,战火已熄,硝烟已散,英雄已逝,我们沐浴在和平的幸福之中。在和平年代,人们不会忘记为今日的和平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用英雄的故事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内容概要

  冼星海(1905-1945),男,汉族,广东省番禺县人,出生于澳门,中共党员。冼星海1918年从新加坡回国进入岭南大学附中。1928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高级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话剧《复活》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他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的名作《黄河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5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问,他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作品等近三百件。撰写并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书籍目录

我们怀念冼星海(代序)苦难童年(1905-1918)海边少年流离南洋追梦之旅(1918-1929)“南国箫手”半工半读北上寻梦辗转上海求学巴黎(1929-1935)矢志不渝拜得名师梦想成真刻苦求学心向祖国人民歌手(1935-1938)报国无门拒绝收买救国军歌奔赴战区歌咏运动燃情岁月(1938-1945)党的召唤“鲁艺”教授创作高峰唱响“黄河”蜚声海外魂断异国后记 不朽的音符永远流传于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冼星海疑惑地问道:“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听说,冼先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哎,这样有才华的精英,每天只在家教教学生、拉拉琴……岂不是太大材小用、浪费人才吗?党国决定聘请先生前往南京宣传部工作。”说完,还递上一张南京宣传部的聘用证书。冼星海冷冷地说:“我一个搞音乐的,去那里干不了什么。”那个官员连忙上前说:“先生可以为党国写歌谱曲,比如说谱写《军歌》啊,还可以写蒋委员长倡导的新生活运动歌。只要先生愿意为党国出力,待遇会非常优厚的!”冼星海看透了来人的用意,当即斩钉截铁地回复道:“对不起,收起你的聘书吧,我不适合你们的工作!”那个官员还不死心,再三提出请冼星海三思,冼星海态度坚决地表示:“没什么可以考虑的,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个家伙碰了.一鼻子灰,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冼星海宁可失业,也不愿为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府去写虚伪的赞歌,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国民党政府的高薪收买。朋友们听说了这事,对冼星海更加刮目相看了。很快,在热心朋友的引荐下冼星海热情地为电影《时势英雄》谱写了插曲《运动会歌》。这是他回国后的第一个作品。

后记

不朽的音符永远流传于世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为了编著这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保卫黄河》,把它作为我写作时候的背景音乐。 这雄浑悲壮、高亢激昂的歌声,仿佛又把我带到当年解放区人民波澜壮阔的斗争之中,那澎湃的战斗情绪正像黄河的滚滚流水和起伏的波涛,展现在面前。 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罕见的多产而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作为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人物,冼星海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灾难深重的民族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他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生动注脚,而且也是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心灵写照。编著冼星海传记,回顾冼星海的生命历程,也让我再一次走近那段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的近代民族史,同时,更引发我进一步思考当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理想,对待苦难,对待事业,对待祖国…… 冼星海去世后,他在莫斯科的几个朋友在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为他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苏联作曲家协会以及其他一些官方代表也出席了仪式。苏联著名作曲家穆拉杰里代表苏联作曲家协会致辞,高度赞扬了冼星海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成就。冼星海的骨灰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公墓里,在骨灰盒的上面镶嵌着冼星海的椭圆形照片,下面刻着金色的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共产党员黄训。” 弹指一挥间,38年过去了。 1983年,中苏友好协会应冼星海家属的请求,将冼星海骨灰从莫斯科迁回国内,钱韵玲、冼妮娜母女在北京首都机场参加了骨灰迎接仪式。 祖国和家乡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冼星海。1985年,在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之际,广东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资于当年4月12日在麓湖公园内专辟场地兴建星海园。星海园的主体是一个呈方形的墓地高台,中央是大理石筑成的墓陵,高约1.5米,宽4米。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生漂泊在外,逝世40年之后终于长眠于故乡,正应验了中国传统观念中所谓的叶落归根。 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星海园确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广州市将星海园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是星海园里的纪念碑、雕像还是纪念馆,都凝聚着人们对冼星海的缅怀和尊敬。 在广东音乐家协会的倡议下,始建于1932年的广州音乐院也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并于1992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在院里兴建了一座冼星海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该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纪念馆。展览内容以冼星海生活轨迹为线,以图片、日记、乐谱等形式展示出他各个时期的重要事迹和精神。 1998年,位于广州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建成,并于冼星海的诞辰日6月13日正式启用。音乐厅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设有1500个座位的交响乐演奏大厅,是国内设备最为齐全的专业音乐厅之一。在4800平方米的音乐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冼星海的青铜雕塑。 而在冼星海的诞生地澳门,人们也一直因冼星海而自豪。为了纪念冼星海,澳门政府将一条位于澳门半岛东南部,外港新填海区东部,北起柏林街,南至孙逸仙大马路的长450米的大街,命名为“冼星海大马路”。澳门还多次主办冼星海纪念图片展、音乐会。在冼星海诞辰95周年之际,澳门各界在著名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举办了《黄河大合唱》露天音乐会,引起数千观众的共鸣。 另外,在冼星海曾经寄居过的阿拉木图,也于1998年建造了冼星海纪念碑和冼星海故居。同时,阿拉木图市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 冼星海,这位中国人民的好儿子,这位才华出众的爱国音乐家,这位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伟大旗手,虽然只活了短暂的40年,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曲辉煌、壮丽的雄伟乐章! 冼星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年轻的生命已成永恒,但他那顽强的精神和不朽的音符却将永远流传于世,永远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编辑推荐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冼星海》: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