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阳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于元 于元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于元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

于元  

页数:

135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 日——重阳节。古人规定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之中有两个“九”,因而 称“重九”,也称“重阳”。《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讲述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登高 是重阳节的第一件大事;插茱萸是我国重阳节的重要内容,为重阳文化增添 了一笔浓彩;菊花被赋予高傲、自强、吉祥、长寿的含义,每逢重阳,人们 便会赏菊、饮菊花酒;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人们认为有长寿之意, 因此敬老成为重阳节的重要活动。

书籍目录

一、历代重阳节二、重阳节的习俗三、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四、各地重阳节五、历代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章节摘录

农历九月儿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古人将数字分为阴数和阳数,规定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之中有两个“九”,因而称“重九”,也称“重阳”。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日月并应”指日期和月份都是九。 一个节日的形成是有其渊源的:一是百姓的需要;二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条件,也就是物质条件。 农谚说:“九月九,大撒手。”指一到农历九月九日,农事就完全结束了。这时,地里即使有未收的庄稼也听任人们随便去取了。在这普庆丰收的时节。人们多么希望有个节日欢庆—下,休息—下啊!九月九日之所以能够成为节日,正是为了满足了人们这_发自于内心的要求。 重阳的源头在先秦时期。 《吕氏春秋·季秋纪》里说:“(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这两段文字是说九月农作物丰收了'人们要祭天帝和祖先,报答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汉朝,人们已经开始过重阳了,但还未定为节日。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汉高祖时,每逢九月九日,宫中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九九与“久久”谐音,因此,从汉朝起,有了重阳之日祈求长寿的风俗。这是受古代采集药物服用、追求长生的影响。 汉朝,重阳这天有大型饮宴活动。这是由先秦时普庆丰收的欢宴发展而来的。 梁朝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汝南桓景随仙人费长房游学,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你家中九月九日有灾,赶快回去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灾可免。”桓景急忙回到家中,率全家人登上高山待了一天。傍晚,桓景回家时,见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死了。于是,后世人们都在九月九日登高辟邪,逐渐形成了风俗。 登高时,人们要饮菊花酒,还要佩戴茱萸囊。 汉朝,重阳增加了敬老的内容,汉朝皇帝敬老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汉高祖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特殊的待遇。汉高祖下诏说凡50岁以上的百姓,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并与县令一起管理百姓。 到了魏晋时代,重阳登高的风气大盛,有几则文人逸事反映了这种习俗: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少年时即有才名。后来,孟嘉担任桓温的参军,颇受桓温器重。有一年重阳,桓温在龙山大宴幕僚,请大家饮酒赋诗。正当大家酒酣耳热,诗兴勃发之际,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孟嘉的官帽吹落到地上了。这时,孟嘉正在专心作诗,并未察觉。桓温见状,觉得很好玩,便暗暗命令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并趁孟嘉净手时偷偷将嘲笑他的文章放在他的座前。孟嘉回来一看,才知道自己闹了大笑话,落帽失礼了。但他并不惊慌,也未失态,而是提起笔来,从容地作了一篇文章来回应座前嘲笑他的文章。由于他才思敏捷,文辞华美,文章写成后,四座皆惊,无不叹服,当天的宴会也得以尽欢而散。这就是“孟嘉落帽”典故的由来。 重阳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赏菊成了人们喜爱的习俗。在一片萧瑟的秋风中,唯有菊花一枝独秀,象征着中华民族坚毅不拔的精神。孟嘉的外孙陶渊明不但爱菊成癖,而且嗜酒成瘾。一年,重阳到了,陶渊明因家贫无酒,便采了一大把菊花欣赏。这时,忽然有个穿白衣的公差手捧酒坛子前来拜访,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为了结交陶渊明,特地遣人送酒致意的。陶渊明一见有酒了,不禁大喜过望,马上开坛畅饮一番,过了一个痛快的重阳节。这就是“白衣送酒”典故的由来。当时,公差都是穿白衣的。P3-8


编辑推荐

金开诚、于元编著的《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重阳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