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夫-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2-08-01
云莉,王新英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8出版)
云莉,王新英 著
128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困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罗健夫》介绍的是罗建夫。
壮哉罗健夫(代序)从懵懂少年到知识青年懵懂少年进步青年普通一兵知识青年选择未来科学工作者的榜样勇担重任“国王”风波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研道德忘我的工作热情“万能工”罗健夫无私奉献,高尚情操放弃优厚待遇不为名利,甘为“普通一兵”普通人罗健夫公私之间廉洁奉公贤伉俪严父孝女生命的最后时刻噩耗突袭坚守岗位患者中的“白求恩”心系工作简单的葬礼,至高的荣誉附录罗健夫年表罗健夫给女儿罗寒英的信件摘录表彰、宣传罗健夫及其先进事迹的相关决定和通知1982年-1983年国内报刊关于罗健夫事迹的报道摘录后记 不凋的鲜花
懵懂少年 罗健夫,一个地地道道的三湘子弟。1935年8月30日(农历8月2日),罗健夫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南正街(今湖南省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南正街)一个普通城市贫民家庭。 罗健夫的父亲名叫罗兆襄,略通文墨,能识文断字。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在当时旧军阀的部队里面找了一份差事,当了一名普通的干事文人。母亲黄百炼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旧军阀部队四处打仗,罗兆襄迫于生计也只好带着妻子黄百炼和年仅3岁的罗健夫离开家乡湘乡,随同旧军阀部队辗转四处,到处漂泊。从1938年开始的八年间,年幼的罗健夫跟随着父母四处漂泊,先是辗转于泾渭流域的韩城、邠县、宝鸡等地,而后漂泊于巴山蜀水和滇黔高原。罗健夫的童年就是在这种颠沛的旅途中一天天度过的。直到1946年6月6日,不满ll岁的罗健夫才结束这种漂泊的生活,回到已经阔别八载的故乡——湘乡。 但是,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并不意味着罗健夫一家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满目疮痍,民生凋敝,为了生计,父亲罗兆襄又再次带着妻子北上山东谋求生路。这次外出谋生,夫妻二人没有带上年幼的罗健夫,因为父母想刚刚结束八年的漂泊生活,年幼的罗健夫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因此罗健夫被留在湘乡老家。年幼的罗健夫聪颖好学,也善于遐想,但是八年在外漂泊的生活使他的学业一直断断续续,加之父亲罗兆襄教育他时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陈旧观念,使得刚刚进入校园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罗健夫并不能很快适应。在迷茫之中,年幼的罗健夫一头扎进剑侠小说的奇幻世界里,啸傲山林的隐士、行侠仗义的剑客成为当时罗健夫幼小心中的“偶像”。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了家长的督促与管教,徜徉在奇幻剑侠世界里的罗健夫经常旷课,这就使他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因为罗健夫经常旷课而使得学业不佳,1948年7月学校以“学习成绩特劣”为由将他除名,随后他的生活中也泛起了_一场波澜。 母亲因为挂念家中年幼的孩子,此时已经从山东返回湘乡老家。这天,辍学在家的罗健夫趁母亲外出不在家,偷偷包上几件衣物,约上了三个同学打算前往四川峨眉山,到那里拜师修道练剑,做一个啸聚山林的剑侠。正当罗健夫要离开家门之时,母亲回来了。当淳朴善良的母亲得知罗健夫要离家出走、上山学剑的时候,悲愤交加,她严厉斥责了当时年仅12岁的罗健夫。罗健夫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看见母亲悲愤的表情,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教导,前一秒钟要上山拜师学剑的冲动想法—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向母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年幼的罗健夫虽然打消了上山拜师学剑的念头,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对未来的迷茫仍旧困扰着这个懵懂少年。 发生了“上山学剑事件”之后,母亲便将辍学在家的罗健夫送到了自己父亲黄骏尔家中,希望外祖父能对罗健夫言传身教,帮他树立一个正确的志向。罗健夫的外祖父黄骏尔是一名普通的铁路扳道工,他为人淳朴、正直。罗健夫的到来让老人十分高兴,但是当这名干了30年扳道工的老人听说外孙因为钦慕神仙和剑客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要荒唐地离家出走上山拜师学剑、做一个啸聚山林剑侠的时候,和蔼的老人顿时严肃了起来。外祖父黄骏尔严肃地批评了年幼的罗健夫。老人家说道:傻孩子!哪里有神仙、剑客。咱们穷人还得凭自己的双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骏尔老人不断用朴实的话语和自身的行为教育罗健夫做人要正直、诚实,更重要的是要学有所长。外祖父朴素的语言、真诚的教导以及自己的身体力行在罗健夫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很大触动,他暗下决心,将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更要做一个靠自己本事自食其力的人。P2-6
2007年,罗健夫逝世25周年之际,他生前所工作的单位771研究所为他塑像,号召新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罗健夫忘我工作、勇于攻关的精神。在祖国国防科技战线上有许许多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祖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罗健夫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位杰出代表。 2011年11月17日,神舟八号飞船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使命,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在此举国欢庆的时刻,不禁让我们再次想起罗健夫这位英年早逝的航天人。 三十多年前.罗健夫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三无样机的情况下,和同志们通过艰苦攻坚终于研发成功图形发生器,填补了国家空白。他一生奋斗求索不是为了换取好房子、高工资、高职称,也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将自己无条件地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正如罗健夫自己说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还没做好。 罗健夫用自己短暂的47年生命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作为图形发生器的研制者,罗健夫虽然已经去世28年,但是他身上所凝聚的航天传统精神却薪火传承。罗健夫对本职工作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为航天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仍然是今天航天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罗健夫写给弟弟罗煜夫的一封信中曾工整地摘抄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短短的几句话,虽然是罗健夫摘抄给弟弟的,但却也是他自己一生的信念和追求,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实践着。
云莉、王新英编著的《罗健夫》内容介绍: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