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人雅事

曹正文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

曹正文  

页数:

191  

Tag标签:

无  

前言

  正文兄这辈子注定是或做定了“文人”,即使他现在想改变也来不及,更何况他根本就没有这个念头。  他的名字,就讳了一个“文”字,至于他的笔名,更是与“文”有不解之缘:文中侠、米舒(迷书,书乃文之表征)……从前有句老话,叫做“一为文人,便不足观”。此话落在正文兄身上却有些“不足观”。你看,他用近30年时间写了近60本书(900多万字),并且还编了120多本书(1200万字)。真是洋洋大观!常识告诉我们,30年中至少有一大半时间是写不了书或写不出书的。人要吃饭、睡觉,要行走,要读书,要工作,还要休息,在剩下来的有限时间里要码成上千万个字,想想都让人害怕。换言之,即使不动脑筋地抄写,大部分人恐怕就没有这个耐心和定力。此可见正文兄的聪明和勤奋。  聪明,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能干多少事,能凭借多少可利用的资源,而且还知道什么事情不好干,干不了。  勤奋,是知道把有限的时间用足,把所有妨碍实现自己追求目标的无效时间过滤掉,用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  况且,正文兄还有“执著”:退稿48次后才有第一篇文章的发表;“一发而不可收”的时间长达几十年,从不间断……  20多年前,正是正文兄名声最著的时候,颇有些文学青年“立雪曹门”。有位正文兄的“高弟”曾经告诉我,那时“曹门弟子”经常聚会于曹家请益,间或大家需要放松一下,打牌、下棋、聊天,闹哄哄的,此时,“曹老师总是捧一本书,躲在一隅研读”,好像身处另一个世界……

内容概要

  古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好云游天下、好博览群书、好饮酒喝茶、好收藏古玩、好佩玉赏石、好书画琴棋,综观其多才多艺、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意外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风雅而有情趣。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修身养性、玩物怡情,大到对治国、处世、居舍、书斋、园林、家具、音乐、绘画、雕塑、古玩、动物皆有精辟之见,小至赏玩扇子、笔筒、串珠、鼻烟壶、饮茶、喝酒、打麻将都渗透其充满人生哲理的审美意识。  《文人雅事》是一本新型的博物志,文字清雅,图文并茂。适合爱好文史的读者与古玩爱好者阅读,部分章节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连载后颇获佳誉,深受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曹正文,笔名米舒,《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江苏苏州人,20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先后当过工人、教师,经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九三学社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与同济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荣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1997年11月应瑞典外交部邀请出席第91届诺贝尔奖颁奖仪式。2006年、2008年两次被聘为《新民晚报》资深编辑。    曹正文于1992年至2005年中先后以学者兼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埃及、法国、英国、巴西、印度、西班牙等34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并在马来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大田大学、多伦多犬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讲课。共出版作品集179部,其中个人专著59部,主编丛书120部,代表作为《珍藏的签名本》、《米舒书话》、《紫色的诱惑》、《唐伯虎落第》、《我说风月无边》、《秋天的笔记》、《中国侠文化史》、《我走过88个城市》、《我读过的99本书》、《米舒其人其书》。苏州“曹正文收藏签名本陈列室”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

书籍目录

文人米舒(代序)砚边夜话孔子之求庄子之境李斯之死司马相如之媚司马迁之愤陶渊明之乐白居易之勤薛涛之情李煜之悲欧阳修之美王安石之拗苏东坡之仁米芾之癫陆游之梦李东阳之忍唐伯虎之浪徐文长之傲海瑞之苛张居正之权徐霞客之奇冯梦龙之俗牛金星之恃李渔之雅郑板桥之怪袁枚之闲小园雅韵山水园林院子书斋石雕砖雕木雕硬木软木家具床榻窗棂椅子屏风花瓶香炉佛像蓝印花布盆景对联文玩清趣文玩笔筒四大印石案头玲珑掌上把玩瓷器玉器漆器牙雕核雕紫砂壶竹刻刺绣鼻烟壶手串水晶琉璃钱币扇子怡情之物品茶喝酒美食看树赏花养鸟戏鱼听鹤蝉歌蟋蟀乌龟螃蟹藏书书法中国画音乐弈棋评弹集邮贺卡连环画麻将名片收藏养生后记

章节摘录

  砚边夜话  孔子之求  孔子是个正统的文人。我从曲阜带回来孔子铜像,朝夕面对,我从他历经风霜的面容上感觉到一种慈祥。在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身上,透溢出人性的闪光。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活了72岁,在当时属于高寿。孔子的祖先是贵族,可他三岁丧父,随母迁居山东曲阜,从小过着贫贱的生活,是磨难锤炼了他的意志。他吃粗粮,喝凉水,干重活,从小就认识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胸怀!而鲁国的文化传统熏陶了年轻的心灵,使他敏而好学,学而不倦,终于成为一代圣人。  孔子的伟大,首先在于他有远大的理想,并能付之于自己的言行之中。他认识到学问即是学而好问,他善于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对做每一件事,都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视之,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不仅自己好学,而且乐于把学来的知识传授给弟子,第一次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招收了3000名学生,其中有72人学得最好,称为“七十二贤人”,从而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现象。而他丰富的教学经验,自成体系,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大教育家。  孔子有了学问,并不满足。他51岁时从政,当过都宰(市长)、司空(管理工程的官)、司寇(司法官),并代理过宰相之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人雅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